-
美科學家發現通過大腦思維控制假肢的方法
美國一位患者傑西·薩莉文擁有一個特別智能的假肢,與現代大多數假肢不同的是,薩莉文的假肢並不是依靠電機來工作,而是完全由他的大腦來控制。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將薩莉文截肢斷口處的神經與他的胸部肌肉連接在一起,從而找到了一種可以通過大腦思維控制假肢的方法,實現了仿生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據科學家介紹,這種方法使得薩莉文能夠完成更多的動作。
-
北京假肢智能仿生腿
即便筋肉骨骼損毀或喪失,曾經控制著它們的大腦區域及神經也會繼續存活。對許多傷殘者而言,與斷肢對應的腦區和神經都在靜候聯絡,如同話機被扯掉的電話線。醫生們已開始利用神乎其技的外科手術,為患者把這些人體構造與照相機、話筒、馬達之類的裝置連接起來。於是,盲人能視,聾人能聽,而阿曼達能雙手操持家務了。
-
冰島公司發布由大腦控制的傳感假肢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0日報導,冰島假肢製造商奧索 Ossur 20日發布了一款可植入式傳感器,使用戶可以通過思想來控制假肢。這個傳感器被稱為可植入式肌電傳感器(Implanted MyoElectric Sensor,簡稱 IMES),它能讓用戶像使用自己的真實肢體一樣,依靠大腦控制公司生產的假肢產品 Proprio Foot。 現階段用戶控制假肢時,經常會在用戶意圖產生和行為執行之間出現滯後,這是因為用戶需要對肌肉進行物理收縮,來激活假肢,而 IMES 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
假肢越來越逼真 用大腦就能控制手指的擺動
在過去的幾年中,假肢方面的研究進展非常迅速,研究人員已經向外界展示了越來越精細和複雜的控制方式。在某些情況下,假肢還能夠跟大腦直接連接,以實現更加方便的運動。 日前,研究人員剛剛在假肢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展示了應該如何利用大腦實現對假肢的控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
-
世界首例移植仿生假肢:可由大腦控制運動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三名失去手功能的病人接受了由大腦信號激活的仿生假肢的移植。這一世界領先的外科技術能夠修復因爬山和車禍失去作用的肢體的功能。這一技術也為其它遭受嚴重損傷或者先天缺陷的病人帶來了希望。接受生物移植的這三名病人的頸部神經嚴重受損,而頸部神經控制著手臂的運動和感知。
-
大腦如何控制假肢
——了解科學家如何利用思想來操縱改變生活的技術科學家正在探索將人腦連接到現代假肢(例如人造肢體)或通過計算機來擴展我們功能的方法。希望患者能從中受益。特別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運動假肢會解釋大腦發出的自然信號,並使用可植入皮膚下甚至埋入神經中的微電極來檢測發出的電信號。每個特定運動的大腦信號都是唯一的,並且略有不同,目的是單獨檢測這些信號,以使患者能夠執行精細運動。然而,科學仍在發展以更準確地識別這些信號,並且還沒有完美的假體。
-
未來演講韓璧丞:立志用意識控制智能設備
傳統認識當中,給一個殘疾人裝上智能假肢,用意識控制假肢,或者給我們一種腦訓練的方法來提高我們的大腦,這些都被叫做半機器人。在過去九年時間裡,我一直在研究一項叫做腦機接口的技術,因為這項技術被譽為人工智慧的下一代技術,會把整個人類推到下一個時代,也就是人機融合的時代。但是無論相信與否,腦機接口技術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興技術,它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
BrainCo創始人韓璧丞:你可以用意念寫字、控制假肢-虎嗅網
就是通過採集技術去採集大腦中的生物體徵信號,把生物體徵信號和人類的意識進行連接和解讀,從此通過外界設備來讀取大腦中的意識,通過這樣的意識來對外界進行控制或者是讀取人們思想上的想法。目前來說我們可以做什麼?比如說對於殘疾人來講,以前如果他失去雙腿、雙腳之後,大多數人選擇是戴一個假肢,這個假肢是不能動的,但是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可以把這個假肢進行神經重連,通過一定的訓練,讓人來去控制這個假肢。
-
用意念控制假肢與鋼琴大師郎朗合奏 BrainCo是誰?
原標題:用意念控制假肢與鋼琴大師郎朗合奏 BrainCo是誰? 11月18日晚,央視一套《加油向未來節目》播出了一位右手安裝假肢的女孩林安露,通過意念控制假肢與鋼琴大師郎朗表演鋼琴合奏的節目。意念操作假肢彈奏鋼琴,是腦機接口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標誌著腦機接口技術向實際應用又邁出一大步。
-
我國首款智能動力小腿假肢亮相
豐富的產品展示、良好的互動體驗、多元的學術研討、地方政府發布招商信息等活動成為本屆康博會的亮點。 在為期3天的展會中,一批新科技、新產品受到了觀眾的喜愛以及市場的關注,其中智能假肢的推廣讓殘疾朋友感受到新科技給他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樂。「走起路來行動自如,已經把它當做身體的一部分了,平時做運動也放得開,徒步行走、登山等戶外體育鍛鍊都可以參加。」
-
肌電控制上肢假肢的優點及工作原理
肌電控制上肢假肢是由截肢者根據個人意志,通過大腦神經中樞,向殘肢上能產生相互拮抗作用的肌肉傳導生物電,使之興奮收縮產生的相應的肌電信號。通微型電機驅動傳動裝置運動,從而實現代償肢體關節運動功能的假肢。
-
四肢癱瘓30多年,美國一男子成功用大腦控制機械假肢吃上蛋糕!
這名不幸的男子叫Robert 'Buz' Chmielewski,少年時遭遇了一次衝浪事故導致四肢癱瘓,在2019年,他接受了一次10小時的手術,將6個電極植入大腦,從而控制一對機械手臂。在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JHM)的合作下,Chmielewski現在能夠操作兩個假肢,並操縱它們執行不同的任務,比如餵自己吃夾心小蛋糕。
-
用腦電波控制的智能家居 你敢用嗎
即便是現代醫學發展至今,即便是已經擁有超級計算機,人類對大腦的認識依然相當膚淺,對大腦與神經的具體工作機制尚未查明。但從古至今,人類都有著意念控制的夢想,期望腦子一想就可以控制身邊的物體和場景。如果能夠通過一個設備精準捕捉並破譯腦電波,轉化為具體的控制指令,就可以實現我們期待許久的「意念控制」。人類對腦電波控制的研究已經有數十年歷史,近年來也已經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果,例如在假肢控制的醫學康復領域,或是用於簡單的遊戲操縱。這些腦波控制都離不開一個頭罩或是頭環,用於捕捉腦電波信號並進行解讀。
-
面向智能下肢假肢控制的人體運動意圖識別技術取得新進展
近日,依託北京大學和北京市殘聯共同建設的「北京市智能康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面向智能下肢假肢控制的人體運動意圖識別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並實現了基於人體電容信號識別下肢運動意圖的方法。
-
CES2020:BrainCo展示新型假肢 可通過"意念"控制
據外媒CNET報導,BrainCo公司近日開發了一款由AI驅動的新型假肢,可與截肢者的腦電波和肌肉信號配合,以感應他們想要進行的動作。這款產品目前正在等待FDA等待批准,曾被《時代周刊》評為2019年百大發明之一。 BrainCo 周一在CES 2020上公布了其假肢的最終模型-該公司預計這款產品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美國上市。
-
《極客出發》以人為本 關注智能假肢造福殘障人士
科技的發展正在悄然改變殘障人士在社會中舉步艱難的局面,假肢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了2.0時代,近年來,仿生和電子技術在假肢領域廣泛應用使得這些智能假肢造型逼真且功能實用,被稱做「明日鐵拳」,他們不僅完善了殘障人士的身體拓展了他們的餘生,更傳遞出一種力量,那就是科技以人為本。本周,《極客出發》的主題是智能假肢。
-
科學:大腦控制的機器人手臂為新型假肢指明了方向
【科學:大腦控制的機器人手臂為新型假肢指明了方向】2011年4月,一名名叫凱茜哈欽森的癱瘓婦女近15年來第一次舉起杯子,使用了一個由她的思想控制的機器人手臂。哈欽森因中風導致腦部受損而癱瘓,使她的運動功能從身體其他部位切斷。
-
「盧克之手」走出熒幕:智能假肢手為肢殘者帶來福音
新華社瀋陽9月2日電(記者石慶偉、於也童)2日在遼寧省瀋陽市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上,一款由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操作感知一體化智能假肢手,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這款操作感知一體化智能假肢手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開發的。據研發團隊成員、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機器人研究所程明介紹,因為人動的時候肌肉會進行運動,假肢手能夠集成肌電信號採集、抓取動作意圖肌電解碼,從而識別相關的動作,隨之做出相應的動作。
-
國內首款3D列印智能上肢假肢明年上市
(原標題:國內首款3D列印智能上肢假肢明年上市) (首席記者 張亦築
-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11 月 11 日的最新一期《人民日報》科技版用半個版的重頭版面關注人工智慧,引發人工智慧行業高度關注,報導對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