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演講韓璧丞:立志用意識控制智能設備

2021-01-08 騰訊網

2018年12月14日21點20分《未來演講·TTALK》在深圳衛視、騰訊視頻同步播出,騰訊微視獨家發布精彩片段與花絮。該演講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現場錄製。

BrainCo創始人CEO韓璧丞分享了「36.5攝氏度」的腦機接口技術。以下為韓璧丞的演講內容(有刪改):

你不知道的「半機器人」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現在比較火的話題:半機械人。

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經說過,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但這應該是在若干年之後的事情。

而在短期內最直接的威脅可能是,很多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為了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人機融合將會成為一個全新的業態。

什麼是半機器人呢?傳統認識當中,給一個殘疾人裝上智能假肢,用意識控制假肢,或者給我們一種腦訓練的方法來提高我們的大腦,這些都被叫做半機器人。

在過去九年時間裡,我一直在研究一項叫做腦機接口的技術,因為這項技術被譽為人工智慧的下一代技術,會把整個人類推到下一個時代,也就是人機融合的時代。

但是無論相信與否,腦機接口技術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興技術,它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從1924年,德國的漢克斯伯格醫生第一次在人類的大腦上發現腦信號,到了2017年,這項技術卻受到了格外的關注。

正是因為矽谷的伊隆·馬斯克,和facebook分別宣布進入腦機接口的領域,來揭開腦機接口領域的新篇章。

在傳統認識當中,我們認為腦機接口就是需要在人們頭上做一個開顱手術,把電極放到人的認識神經原上,通過意識控制外部設備。

但這種認識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我們研發了一個新的技術,它通過非侵入式方式,在人的大腦上裝上一個腦電,他們就可以用意識直接控制外部設備。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腦機接口技術離我們還十分遙遠,我記得當時在哈佛教本科生課的時候,很多學生問我,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技術,讓我知道我的男朋友腦子裡究竟想的是什麼。

其實最近我們一直在努力,在想如何通過直接掃描知道人們腦子裡在想什麼,這是個十分關鍵的痛點。

基於腦機接口技術,可以讀腦中所想

我們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處理,加上底層算法,當你的男朋友如果在想一個女生時,我們可能會知道她大概的樣子。

基於腦機接口技術,最近我們在老年痴呆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大家知道,在中國,60歲以上的人,就有20%的人有老年痴呆;80歲以上的人,接近40%會經歷老年痴呆的狀態;

包括今天現場,我相信一半的人以後會經歷老年痴呆的狀態,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而就在最近的研究發現,通過腦機接口加上腦神經反饋的訓練,我們可以在4周12個小時的訓練,就讓老人在認知學訓練的過程當中的成績恢復到20歲的水平。這項研究結果也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

4年前,我們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匯集了歐美14個頂級腦機接口實驗室的教授和專家。我們立志於把腦機接口,人機融合技術帶到日常生活中,用它來切實增強大腦,改變日常生活。

我們所研發的第一款產品是世界上第一個高精度,高性能的腦電監測器,可以通過它去系統訓練自己大腦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

它可以讓學生在21天養成一個高效學習的習慣,像學生學會遊泳,學會騎自行車一樣,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

它可以讓他們的學習效率提高50%左右。因為我們之前在腦科學中心所採用的腦聲音反饋的方法,訓練了美國幾代太空人和幾代賽車手,幫助他們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變得更高。

而我們現在就把這套產品帶到了中國,帶到了美國,帶到了歐洲,帶到了已經超過了七個國家,幫助這些孩子系統提高學習成績。

因為我們大腦當中有860億個到1千億個神經原,我們大腦的可塑性是十分強大的。如果通過系統科學訓練一定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

科技的溫度是36.5攝氏度

2016年,在我們做產品開發過程當中,有一個MIT本科生到我們公司實習。這個人比較特殊,他在做實驗時不幸把右手炸沒了。

我們公司同事和他關係非常好,通過對他的了解,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殘疾人處於非常尷尬的局面。

目前世界上有6千~7千萬肢體殘疾的朋友,但能用上智能假肢的這些人只有萬分之五到千分之一的比例。為什麼呢?因為傳統的智能假肢價格十分昂貴,大概需要50萬人民幣。

而且它的控制非常簡單,只能做「開」和「張」這兩個非常簡單的動作。所以我們從大概兩年前就開始立志研發世界上第一款,可以通過肌肉神經意識控制的智能假肢。

我們當時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要讓它的價格降到原來的1/20;第二,要讓它成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高性能智能假肢。目前我們已經研發這項產品兩年時間,通過了多名殘疾人的測試。

目前我們已經把所有測試的產品全部收回到美國本部,來進行最後一輪升級和測試。預計在2019年2月份,開始量產第一批智能假肢,幫助這些需要智能假肢的殘疾人回到日常生活中。

這裡我想和大家介紹一位女士(如下圖),她可能是我們眾多測試的殘疾人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她一直有個夢想,想要用她的手彈鋼琴。

當時所有人給我的答案是,這個事情是不可能的。因為彈鋼琴需要很強的協調性、速度,以及人們在不同狀態下的切換。它的極限是在於人類本身。

儘管是這樣,我們也幫助這個女孩一起去努力往這個方向實現。在將近三四個月訓練的時間裡,她每天訓練超過了13個小時,硬生生通過三四個月訓練把自己的殘臂體積增加2~3釐米,終於實現了她的夢想,完成了一段非常短的鋼琴演奏。

科技使人類不斷的強大,但是我們如何運用科技來造福人類,是我們最實際的夢想。

BrainCo目前從事於腦機接口和智能義肢的研發和生產中,我們堅信,科技從來都不是冰冷的,而是具有了與人體的體溫相同的溫度,36.5攝氏度。

謝謝大家。

對話環節:二十幾年來的第一次握手

倪敏成:大家好,我叫倪敏成,我曾經是一位帕運會運動員,現在是一名職業的健身教練,我在浙江金華開了一家健身房,也是BrainCo智能機械假臂的一位使用者和測試者。

大家看到視頻可能會好奇,我的機械手臂去哪裡了呢?韓博士的團隊在幫我的機械手臂進行數據推算和機械結構更新,所以我的機械手臂遠赴美國,今天沒能跟我一起來到這裡。老朋友,我們又見面了,還記得我們第一次握手嗎?

韓璧丞:當然記得,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倪敏成:那是我二十幾年來第一次握手,我記得那一次,你比我還激動!

韓璧丞:對,那時候我們的產品是第一次在人身上使用,這不僅圓了你的夢,其實也圓了我們的夢。因為我們以前只知道這個產品有可能會讓人控制,因為手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我們用人手完成90%的動作,但當你成功把手握起來是給了我們團隊非常大的信息。

今天也非常感謝你之前專門飛躍半個地球到美國一起測試和研發這隻手。希望明年能拿回這隻手,真正裝上可量產的智能假肢去使用它。

倪敏成:聽到明年智能機械假肢就量產了,會有更多像我這樣需要幫助的人過上新生活。更開心的是,你依然堅持著,依然用36.5攝氏度去溫暖大家,謝謝你,加油老朋友!

下一期精彩預告:

全球首位半機械人藝術家Neil Harbisson,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以及簡普科技聯合創始人CEO葉大清。鎖定12月21日深圳衛視《未來演講》,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用腦電波控制的智能家居 你敢用嗎
    哈佛大學在讀博士生韓璧丞的創業項目產品Focus 1,也是一款類似的產品。但在他看來,自己的智能頭環是全球第一款醫療級別的可穿戴腦效率提升專家,可以用於提高注意力,控制智能家居以及假肢控制。舉個簡單例子,早上醒來帶上頭環想一下,兼容連接的咖啡機就開始自動煮咖啡,吐司機也自動烤好麵包。
  • BrainCo創始人韓璧丞:你可以用意念寫字、控制假肢-虎嗅網
    大家好,我叫做韓璧丞,是一家叫做「BrainCo」的公司的創始人。就是通過採集技術去採集大腦中的生物體徵信號,把生物體徵信號和人類的意識進行連接和解讀,從此通過外界設備來讀取大腦中的意識,通過這樣的意識來對外界進行控制或者是讀取人們思想上的想法。目前來說我們可以做什麼?比如說對於殘疾人來講,以前如果他失去雙腿、雙腳之後,大多數人選擇是戴一個假肢,這個假肢是不能動的,但是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可以把這個假肢進行神經重連,通過一定的訓練,讓人來去控制這個假肢。
  • 用意念控制假肢與鋼琴大師郎朗合奏 BrainCo是誰?
    原標題:用意念控制假肢與鋼琴大師郎朗合奏 BrainCo是誰?   11月18日晚,央視一套《加油向未來節目》播出了一位右手安裝假肢的女孩林安露,通過意念控制假肢與鋼琴大師郎朗表演鋼琴合奏的節目。意念操作假肢彈奏鋼琴,是腦機接口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標誌著腦機接口技術向實際應用又邁出一大步。
  • 腦電波可以控制意念!未來可期!
    是佛大學腦科學中心在讀博士生韓璧丞團隊設計的一款腦機融合設備,專門用來檢測與「關注」有關的腦電。這是一款簡化的腦電檢測儀,它只有3個電極,攜帶方便,樣子還蠻「酷」。真正臨床上用的記錄「腦電圖」的腦電儀有64 或者128個電極,通過一個頭套戴在頭上。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指通過在人或其他動物的顱骨表面安裝電極,進行非侵入性地記錄大腦整體電活動的電生理檢測方法。
  • 起底BrainCo:腦機頭環之外的「意念」控制野心
    而BrainCo品牌除了頭環這款產品之外,還擁有用「意念」控制的智能假肢產品。相關產品以及背後的控制技術,也引發社會熱議。  不過,業內專家表示,實際上目前腦科學技術本身,還處在「被動採集」階段,即通過人的腦電波強弱以及類型採集信息,離「主動幹預」階段還為時尚早。
  • 50年後的未來意識世界
    通過轉錄晶片,可以永久地保留人的個體意識,甚至把此晶片移植到一個新的載體身上,達到永生!這個載體可能是智慧機器人,也可能是複製人(可以推測未來50年複製人技術實踐一定會成功,現在只是限於道德法理科學家沒有在這方面深入研究下去),還有可能是超級智能網絡裡的虛擬人。
  • 霍金、比爾蓋茨懼怕的AI智能意識已有頭緒,未來識別意識成為可能
    更何況,如果我們不能分辨「智能體」是否具有意識,就無法建立出規範的倫理框架來制約,盲目的向前跑,風險著實太大!另一方面,人們也總會有永生的期望,如果能找到人的意識形態,並寄託於機器中來延長壽命,那未來實現永生也不是不可能了!所以,對意識的探索,人們永遠都是孜孜不倦的,我們都渴望找到意識的源頭,像研究大腦一樣去研究意識,而不是整天被同「薛丁格的貓」一般的意識所左右。
  • 中國造智能假肢登《時代》周刊 中國創業硬核了嗎?
    吳老師說,對中國未來,這個周期也極為重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大國,但結構偏勞動密集型,跟美國比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很大差距,毫無疑問,有更多像韓璧丞這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硬科技公司,將是中國的幸運。「早些年,我去給投資人展示用腦電控制點燈開關,被投資人認為是特異功能。近幾年,投資人不僅看重科研團隊,對論文數量、專利申請、產品商業化程度都十分關注。中國電子投資我們之前,請矽谷的專家到我們波士頓總部做了測試,確認科學性沒有問題才最終決定投資。」這是韓璧丞接觸完投資人的感受。
  • 《未來簡史》作者7月8日重磅分享 揭秘智能未來
    在最新一本《未來簡史》當中,尤瓦爾預測了一個可怕的場景——「隨著人工智慧加速進化,未來99%的人類將變成無用之人」。  演講嘉賓:John Hopcroft 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教授,1986年圖靈獎得主
  • 火星移居、3D圖像、數據安全、數據變現、腦機接口,這樣的未來你準備好了麼?丨「造就Future大會」現場直擊
    在世界的加速變化之中,科技、經濟等眾多領域陷落於更大的不確定性中——疫情的不期而至,讓人類被迫進入了數字生存的時代;國際關係的風雲詭譎,掣動了全球化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智能科技的不斷迭代,人和機器究竟是誰在控制誰?
  • 成為生化人,用意識控制機械手臂?仿生學家:一切皆有可能!
    給她帶來了很大的鼓舞,讓她重燃自己的夢想:設計出能夠隨著人類意識自動升降的「雲鞋子」。胡立德教授在信中給予來自一個科學家的堅定回復——一切皆有可能。PUP讀者來信胡教授您好,抱歉冒昧來信。我是一個十八歲的中國女孩。我之前在一席上看到了您的視頻「來自浪費科學家的自白」,感到非常的激動。
  • 這個項目將為殘疾青少年安上智能仿生手
    你是否想過,在科幻電影裡看到用意念操控物體的橋段,有朝一日成為現實?10月20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與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合作救助項目啟動,救助項目包含「童心項目醫院模式」定點救助和貧困殘疾兒童救助,這將讓更多青少年重返健康世界。
  • 美媒:中國留學生發明腦波控制頭環
    拉斯維加斯最近舉行的電子消費品展會(CES)上,Brain Co團隊之一的中國留學生韓璧丞將一個粉色的環狀物戴在頭上,雙眼緊盯著旁邊的一盞檯燈。藍色、紫色、紫紅、紅色……幾秒鐘之後,在沒有利用任何外部儀器以及遙控裝置的情況下,韓璧丞用他的意念變換了檯燈的顏色。
  • 論意識的未來:可以實現用腦電波控制物體嗎?
    本文就來跟大家聊聊科學技術將給我們人類帶來的超能力「意識控物」。圖1 男子用意念控制假肢圖2 用意念控制小球下落科學家們已經發現,腦波和意識存在某種程度的對應關係。人在不同狀態下的腦波頻率有明顯的不同。通過對於腦電信息的分析解讀,將其進一步轉化為相應的動作,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體的基本原理。
  • 論意識的未來:可以實現用腦電波控制物體嗎?
    圖1 男子用意念控制假肢【引子】曾經讀過一本小說,書名已經不記得了。圖2 用意念控制小球下落一、意念控物原理人類所有的生理活動都在進行放電。人類的心跳會產生1~2毫伏的電壓,睜眼閉眼可以產生5~6毫伏的電壓,大腦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可以產生0.2~1毫伏的電壓。
  • 腦控萬物,BrainCo發布腦機接口人類智能作業系統BrainOS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開創了人類意識控制機械手的新時代,在CES(世界消費電子展)上屢獲殊榮,更是榮膺2019年美國《時代周刊》年度百大創新並且登上雜誌封面。這款系統可被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應用腦機接口技術,使用戶通過系統控制智能家居、車、手機等外部設備;另一個則是對用戶狀態進行追蹤分析,提供幹預和建議。
  • 腦控萬物 BrainCo發布腦機接口人類智能作業系統BrainOS
    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開創了人類意識控制機械手的新時代,在CES(世界消費電子展)上屢獲殊榮,更是榮膺2019年美國《時代周刊》年度百大創新並且登上雜誌封面。△志願者演示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榮膺2019年美國《時代周刊》年度百大發明收集了人腦數據後,我們能用它來做什麼?
  • 賦思頭環母公司另一產品BrainCo智能假肢獲人民日報點讚
    標題為《從智能製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管理,到智慧醫療、智能生活——人工智慧融得更深用得更廣》的深度報導中,對在人工智慧技術圍繞家居、醫療、教育、助殘養老、家政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場景拓展做了介紹。《人民日報》指出,人工智慧正在與醫療深度融合,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 《未來簡史》作者Yuval Harari:人工智慧與人工意識
    [億歐導讀]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以「人工智慧與人工意識」為主題深度解析了人類意識與智能的交織關係與發展趨勢。然而,根據現在的革命,特別是AI以及生物科學的革命,在未來幾十年,我們會改變這樣人類革命的基本原則。我們的生命會由智能設計而控制,從一個有限的有機變成無限的無機體。這樣一個革命對人類就業市場產生快速的影響。隨著AI的發展,很多人可能會失去工作。也沒有人知道未來的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樣子。因為對於世界,以及2040年,2025年的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