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21點20分,《未來演講·TTALK》在深圳衛視、騰訊視頻同步播出,騰訊微視獨家發布精彩片段與花絮。該演講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現場錄製。
BrainCo創始人CEO韓璧丞分享了「36.5攝氏度」的腦機接口技術。以下為韓璧丞的演講內容(有刪改):
你不知道的「半機器人」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現在比較火的話題:半機械人。
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經說過,人工智慧可能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但這應該是在若干年之後的事情。
而在短期內最直接的威脅可能是,很多人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為了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人機融合將會成為一個全新的業態。
什麼是半機器人呢?傳統認識當中,給一個殘疾人裝上智能假肢,用意識控制假肢,或者給我們一種腦訓練的方法來提高我們的大腦,這些都被叫做半機器人。
在過去九年時間裡,我一直在研究一項叫做腦機接口的技術,因為這項技術被譽為人工智慧的下一代技術,會把整個人類推到下一個時代,也就是人機融合的時代。
但是無論相信與否,腦機接口技術其實並不是一個新興技術,它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從1924年,德國的漢克斯伯格醫生第一次在人類的大腦上發現腦信號,到了2017年,這項技術卻受到了格外的關注。
正是因為矽谷的伊隆·馬斯克,和facebook分別宣布進入腦機接口的領域,來揭開腦機接口領域的新篇章。
在傳統認識當中,我們認為腦機接口就是需要在人們頭上做一個開顱手術,把電極放到人的認識神經原上,通過意識控制外部設備。
但這種認識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我們研發了一個新的技術,它通過非侵入式方式,在人的大腦上裝上一個腦電,他們就可以用意識直接控制外部設備。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腦機接口技術離我們還十分遙遠,我記得當時在哈佛教本科生課的時候,很多學生問我,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技術,讓我知道我的男朋友腦子裡究竟想的是什麼。
其實最近我們一直在努力,在想如何通過直接掃描知道人們腦子裡在想什麼,這是個十分關鍵的痛點。
基於腦機接口技術,可以讀腦中所想
我們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處理,加上底層算法,當你的男朋友如果在想一個女生時,我們可能會知道她大概的樣子。
基於腦機接口技術,最近我們在老年痴呆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大家知道,在中國,60歲以上的人,就有20%的人有老年痴呆;80歲以上的人,接近40%會經歷老年痴呆的狀態;
包括今天現場,我相信一半的人以後會經歷老年痴呆的狀態,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而就在最近的研究發現,通過腦機接口加上腦神經反饋的訓練,我們可以在4周12個小時的訓練,就讓老人在認知學訓練的過程當中的成績恢復到20歲的水平。這項研究結果也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
4年前,我們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匯集了歐美14個頂級腦機接口實驗室的教授和專家。我們立志於把腦機接口,人機融合技術帶到日常生活中,用它來切實增強大腦,改變日常生活。
我們所研發的第一款產品是世界上第一個高精度,高性能的腦電監測器,可以通過它去系統訓練自己大腦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
它可以讓學生在21天養成一個高效學習的習慣,像學生學會遊泳,學會騎自行車一樣,養成高效學習的習慣。
它可以讓他們的學習效率提高50%左右。因為我們之前在腦科學中心所採用的腦聲音反饋的方法,訓練了美國幾代太空人和幾代賽車手,幫助他們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變得更高。
而我們現在就把這套產品帶到了中國,帶到了美國,帶到了歐洲,帶到了已經超過了七個國家,幫助這些孩子系統提高學習成績。
因為我們大腦當中有860億個到1千億個神經原,我們大腦的可塑性是十分強大的。如果通過系統科學訓練一定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
科技的溫度是36.5攝氏度
2016年,在我們做產品開發過程當中,有一個MIT本科生到我們公司實習。這個人比較特殊,他在做實驗時不幸把右手炸沒了。
我們公司同事和他關係非常好,通過對他的了解,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殘疾人處於非常尷尬的局面。
目前世界上有6千~7千萬肢體殘疾的朋友,但能用上智能假肢的這些人只有萬分之五到千分之一的比例。為什麼呢?因為傳統的智能假肢價格十分昂貴,大概需要50萬人民幣。
而且它的控制非常簡單,只能做「開」和「張」這兩個非常簡單的動作。所以我們從大概兩年前就開始立志研發世界上第一款,可以通過肌肉神經意識控制的智能假肢。
我們當時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要讓它的價格降到原來的1/20;第二,要讓它成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高性能智能假肢。目前我們已經研發這項產品兩年時間,通過了多名殘疾人的測試。
目前我們已經把所有測試的產品全部收回到美國本部,來進行最後一輪升級和測試。預計在2019年2月份,開始量產第一批智能假肢,幫助這些需要智能假肢的殘疾人回到日常生活中。
這裡我想和大家介紹一位女士(如下圖),她可能是我們眾多測試的殘疾人中非常特殊的一位。她一直有個夢想,想要用她的手彈鋼琴。
當時所有人給我的答案是,這個事情是不可能的。因為彈鋼琴需要很強的協調性、速度,以及人們在不同狀態下的切換。它的極限是在於人類本身。
儘管是這樣,我們也幫助這個女孩一起去努力往這個方向實現。在將近三四個月訓練的時間裡,她每天訓練超過了13個小時,硬生生通過三四個月訓練把自己的殘臂體積增加2~3釐米,終於實現了她的夢想,完成了一段非常短的鋼琴演奏。
科技使人類不斷的強大,但是我們如何運用科技來造福人類,是我們最實際的夢想。
BrainCo目前從事於腦機接口和智能義肢的研發和生產中,我們堅信,科技從來都不是冰冷的,而是具有了與人體的體溫相同的溫度,36.5攝氏度。
謝謝大家。
對話環節:二十幾年來的第一次握手
倪敏成:大家好,我叫倪敏成,我曾經是一位帕運會運動員,現在是一名職業的健身教練,我在浙江金華開了一家健身房,也是BrainCo智能機械假臂的一位使用者和測試者。
大家看到視頻可能會好奇,我的機械手臂去哪裡了呢?韓博士的團隊在幫我的機械手臂進行數據推算和機械結構更新,所以我的機械手臂遠赴美國,今天沒能跟我一起來到這裡。老朋友,我們又見面了,還記得我們第一次握手嗎?
韓璧丞:當然記得,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倪敏成:那是我二十幾年來第一次握手,我記得那一次,你比我還激動!
韓璧丞:對,那時候我們的產品是第一次在人身上使用,這不僅圓了你的夢,其實也圓了我們的夢。因為我們以前只知道這個產品有可能會讓人控制,因為手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我們用人手完成90%的動作,但當你成功把手握起來是給了我們團隊非常大的信息。
今天也非常感謝你之前專門飛躍半個地球到美國一起測試和研發這隻手。希望明年能拿回這隻手,真正裝上可量產的智能假肢去使用它。
倪敏成:聽到明年智能機械假肢就量產了,會有更多像我這樣需要幫助的人過上新生活。更開心的是,你依然堅持著,依然用36.5攝氏度去溫暖大家,謝謝你,加油老朋友!
下一期精彩預告:
全球首位半機械人藝術家Neil Harbisson,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以及簡普科技聯合創始人CEO葉大清。鎖定12月21日深圳衛視《未來演講》,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