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在科幻電影裡看到用意念操控物體的橋段,有朝一日成為現實?
10月20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與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合作救助項目啟動,救助項目包含「童心項目醫院模式」定點救助和貧困殘疾兒童救助,這將讓更多青少年重返健康世界。符合條件的20名困難殘疾青少年將免費安裝智能仿生手,化身為「鋼鐵俠」,用大腦控制機械手,逐步恢復手部的操作能力和感知能力。
科幻現實的背後,究竟是一項什麼樣的技術?
三方愛心「定製」為貧困患兒安裝智能仿生手
2歲時,因一次意外,孔雪(化名)失去了右小臂,15年來,她無數次渴望擁有健全的手臂,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但高昂的假肢費用讓她望而卻步。
更何況,安裝一隻能進行精細化操作的「手」,從來不是一件易事。
10月20日,在貧困殘疾兒童救助項目啟動儀式上,孔雪成功圓夢,現場安裝上了智能仿生手,有了這隻仿生手,她可以拿東西、寫字、畫畫,成為了現實生活中的「鋼鐵俠」。
腦機接口公司BrainCo創始人韓璧丞說,智能仿生手是對傳統智能假手操作方式的全面升級。傳統的智能假肢需要藉助特定的動作指令來操作假手,而這次提供的智能假手更加「聰明」,它使用全球最先進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可以識別用戶想表達的運動意圖,直接完成相應的動作。
有人會問,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
通俗點來說,腦機接口是在人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如果用科學儀器測量大腦的電位活動,那麼在熒幕上就會顯示出波浪一樣的圖形,這就是腦電信號。把類似的儀器放在神經肌肉上,顯示出的波浪一樣的圖形,就是神經肌肉電信號。
韓璧丞說,利用腦機接口技術的智能假肢通過採集、處理人體肌肉運動產生的表面肌電信號來實現假手的動作控制。任何一個人,只要把外置電極貼在肢體肌肉上,將肌肉信號錄入後臺系統,都可以控制仿生手做出動作。「漫威電影中超過60%的特異功能與超能力是可用腦機接口技術來實現和解釋的。」
什麼人可受益?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總幹事郭子源表示,自2020年起,將對符合條件的20名殘疾青少年實施資助計劃,主要資助對象為年齡不超過18歲的少年兒童(以9歲以上為佳),首批救助患兒20名,廣東省人民醫院將為符合條件的患者進行審核評估,並提供專家意見。這20名患兒將獲得智能機械手臂安裝、康復、訓練、後續跟蹤、軟體升級等服務。
「童心」定點救助助力貧困先心患兒享受健康
雖然廣東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連續四年下降,但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高齡孕產婦比例增高,廣東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仍然面臨巨大挑戰。目前,先天性心臟病已超過地中海貧血,成為先天畸形疾病之首,以2017年為例,先天性心臟病佔廣東出生缺陷的27.8%。
救治難度大,成本高,不少先心患兒因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生命危在旦夕。
省醫院長餘學清表示,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正式掛牌成為「童心項目醫院模式」定點救助醫院後,只要在省醫接受手術治療的0-18周歲(含)以下先天性心臟病貧困患兒,經審核符合條件的,個人支付部分可享受2萬元內的資助,本次項目第一期合同預期資助700名患兒。
餘學清說,醫院專門成立了「童心項目醫院模式」項目領導小組、先心病篩查小組、項目專家救治組等,設專項駐點社工,從團隊、技術、流程上為項目提供保障。團隊將協助貧困患兒家庭申請、開展省內經濟欠發達地區先心篩查與義診、患兒人文關懷類志願活動、術後隨訪、個性化就醫支持、患兒及家屬心理援助等工作。
目前,省醫採用「慈善基金+醫務社工+志願服務」三聯動模式,已與15家基金會有合作,救助病種覆蓋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童白血病、脊柱側彎等,截至2019年12月底,救助患者4166人次,救助金額達3617.4萬元。
南方日報記者 黃錦輝
通訊員 郝黎 張藍溪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