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筷子撈麵,我國仿人假肢機械手將投放市場

2021-01-09 雷鋒網


據《解放日報》的報導,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的兩名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生華磊和郭偉超打造出一個仿人假肢機械手。目前,該款機械手已經在臨床試驗並在人體上做功能測試。相信在不久後,該款機械手將會投放市場。

據介紹,這款機械手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抓起「蛋糕、端茶倒水、操作鍵盤、撥打電話等等。而最近,這兩名博士生在該校的生機電一體化實驗室裡,」培訓「該機械手用筷子撈麵。

華磊端著剛下鍋的泡麵走進了實驗室,他說:

「雖然世界上仍沒有一個仿人假肢可以做到用筷子夾住東西進食,但我們還是想試試。」

兩個人決定把筷子放在食指與中指之間,隨後保持角度緩緩地將筷子探入碗底,郭偉超負責整個動作的操作,而華磊則時刻監視著筷子的位置,隨後,面被筷子成功撈了起來(見圖)。

他們坦言,因為仿人假肢要更多考慮實用性、便捷性和準確性等因素,儘管現階段有9個主動自由度並且可以復現90%以上的人手動作,但想要完成諸如「用筷子夾東西」這個動作尚還需要一段時間。

不過,加上肌電臂環的便捷性和97%左右的準確性,歷時10年研究的仿人假肢機械手,迎來投放市場的機會。郭偉超表示:

「真正投入市場後,它會加上一層外飾,就像真的人手一樣。現在已經在臨床試驗並在6個肢殘患者身上進行了功能測試,相信不久就能進入市場,改善殘疾人生活。」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智能假肢可用大腦控制 費用不足進口產品一半
    、徐程11月6日報導:對全國2000多萬肢殘患者而言,一款靈活的仿人假肢手能有助於其回到正常生活。在今年的工博會上,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一款產品惹人注目,它不僅能復現人手90%的動作,更能直接受控於人腦,做到隨心而動。  從拿東西到做手勢,這款假肢手可以在短時間內接受人腦發出的指令,完成各種動作。使用時,只需在手臂處帶上一根肌電臂帶,就可以「讀懂」人的心思。
  • 仿生機械手:一款不像假肢的假肢,能讓你感受到真實的觸感和力度
    一位十多年前就癱瘓的28歲脊柱受傷患者,通過這個機械手的信號迴路,將機械手與大腦相連。也就是說,他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念」來控制機械手,而且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每根手指,同時獲得觸感。在機械手上的傳感器可以檢測各個手指上的壓力,並產生電流傳入大腦。在試驗中,研究人員將志願者的眼睛蒙上,然後測試他們是否能夠區分不同手指的運動,結果發現其正確率幾乎為100%。
  • 真正可以媲美真手的假肢,聽說可以用筷子,更是半掌截肢的福星
    我們可以透過手做很多不同動作和活動,打字、執筆寫字、用筷子吃飯、拍球、駕車等等。當失去手時生活將變得特別糟。假肢是我們肢體殘疾人的好朋友,但是相對於下肢缺失的人。手的功能是很難彌補回來的,對於半掌截肢的人安裝可以動的假肢少之又少而且美觀度極差。小編在參加相關活動的時候看到一款假肢,據說可以使用筷子而且特別適用於半掌截肢的患者。首先我們先了解下普通的半掌肌電手假肢。
  • ...生物電信號 工博會 假肢 一屏多顯 上海交大-上海頻道-東方網
    根據設想,這一技術還將在防偷窺上大顯身手。  據介紹,上海交大圖像通信研究所開發的「一屏多顯」技術,採用獨創的光視調製顯示方法,可以在不改變現有顯示設備(如電視、投影等)的條件下,實現一個屏幕同時顯示多個畫面的全新功能。觀看者戴上一副特製眼鏡,就能看到所需的畫面。
  • 取物靈活復現人手九成動作 上海交大研發SJT-6假肢手
    東方網11月4日消息:假肢要是能讓患者伸出食指操作鍵盤、打電話、握水杯,那該多好。在這屆工博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帶來了他們研發的SJT-6假肢手,能復現人手90%左右的動作。  該學院盛鑫軍介紹,該仿人假肢手由5個結構相同的手指模塊和擬人手掌構成。
  • 電腦讀取人腦電波 意念真能控制機械手
    8月25日,浙大附屬二院神經外科與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合作的「腦機接口臨床轉化應用課題組」向公眾發布最新進展,他們在我國首次利用人體顱內植入電極,讓「意念」控制機械手。   目前,意念控制機械手的準確率達到80%左右   其實,早在2012年,課題組經過多學科交叉研究,在猴子腦中植入電極,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成功提取並破譯了猴子大腦關於抓、勾、握、捏四種手勢的神經信號,使猴子的「意念」能直接控制外部機械。   隨著技術的成熟,課題組將大腦信號的破譯對象轉移到了人。
  • 完美複製人手?科學家研發逼真假肢 完成抓握動作不到1秒
    研發人員稱,一隻能像正常手一樣抓握和移動的假肢可以使上肢截肢者恢復90%以上的功能。一個由整形外科醫生、工業設計師和病人組成的團隊與來自義大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一起研究這隻名為Hannes的人造手。該假肢被設計用來精確地複製人手的大小、重量、外觀和自然抓取動作,以幫助人們獲得接近正常的控制力。研究人員稱,Hannes已經準備好進入市場,並已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該團隊目前正在努力尋找投資者,以實現這一目標。Hannes有能力複製人類手的關鍵生物學特性——自然的適應性運動,力量和速度的水平以及抓取的穩健性。
  • 神奇的機械手
    第一個是操作簡單明了並能把某種工作做好的機械手——依靠兩三根「手指」(所形成的鉗子)輕而易舉地完成許多工作。第二種是完全按照人類雙手進行精確模擬的機械手——擁有一根拇指的其他四根手指,這是基於人類數百萬年進化而成的雙手去設計的機械手,不管怎麼說,我們身邊所有的物體都是根據我們的雙手去設計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機器人能夠儘可能做到更多事情,那麼它最好是擁有一雙像真人的手一樣的手。
  • 十種超酷高科技假肢 可能比真的還好用
    這個問題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使用假肢,它至少能讓佩戴者恢復一些已經失去的靈活性。普通的假肢並沒有什麼作用,只是看起來美觀而已。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假肢技術也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 這幾年來,我們對各種創造者冒出的有趣想法感到驚訝。我們看到像內置無人機的假肢,能讓我們感覺和看起來像一位超級英雄,甚至還能讓藝術家用假肢來給別人文身。
  • 英國公司新發明,人人用得起的仿生假肢,比其他的假肢便宜三倍
    隨著人們知識與文明程度的提高,對於殘疾朋友的關懷增加了不少,我們也都知道,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機械假肢、智能假肢,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殘疾人人都是家庭富裕的有錢人,那些造價昂貴的價值總會有人買不起,但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機械手。
  • 仿人生物醫學工程技術:下一項改變世界的技術?
    3 仿人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 DEKA手臂系統、達文西Xi手術系統只是近期仿人生物醫學工程發展的兩個典型案例,事實上類似的例子已經有很多。以仿人型殘疾人假肢為例,就有Otto Bock假肢、TBM假肢、HIT/DLR假肢、i-LIMB假肢、FluidHand假肢等多種功能的假肢已經得到開發。
  • 萬億市場規模!中國仿製藥卻在「低仿」徘徊 國家各部門密集出手了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創新藥甚少,且仿製藥也難以達到「高仿」水平。而我們的鄰居印度,仿製藥大多可達到歐美標準。如何解決十幾億人的吃藥問題?近期,國家各部門密集出臺促進創新藥研發和仿製藥提升的政策,但仍需掃除一些現實障礙。
  • 完美複製人手?科學家研發逼真假肢 完成抓握動作不到1秒
    研發人員稱,一隻能像正常手一樣抓握和移動的假肢可以使上肢截肢者恢復90%以上的功能。一個由整形外科醫生、工業設計師和病人組成的團隊與來自義大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一起研究這隻名為Hannes的人造手。該假肢被設計用來精確地複製人手的大小、重量、外觀和自然抓取動作,以幫助人們獲得接近正常的控制力。研究人員稱,Hannes已經準備好進入市場,並已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該團隊目前正在努力尋找投資者,以實現這一目標。Hannes有能力複製人類手的關鍵生物學特性——自然的適應性運動,力量和速度的水平以及抓取的穩健性。
  • 《極客出發》以人為本 關注智能假肢造福殘障人士
    節目組請來了兩位特殊的極客測試官助力中山大學以及羅素大學集團的極客們,他們都帶著各自的智能假肢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生活是如何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通過我的智能假肢,能為家裡人做一口飯感到很欣慰很幸福。」、「用了假肢以後我終於可以再一次為女兒扎頭髮了。」為了展示智能假肢的靈活性,極客召集人、英翼文化科技創始人餘慧特地上臺親自體驗。
  • 我國首款智能動力小腿假肢亮相
    在為期3天的展會中,一批新科技、新產品受到了觀眾的喜愛以及市場的關注,其中智能假肢的推廣讓殘疾朋友感受到新科技給他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樂。「走起路來行動自如,已經把它當做身體的一部分了,平時做運動也放得開,徒步行走、登山等戶外體育鍛鍊都可以參加。」 在康博會現場,一名佩戴智能動力小腿假肢的體驗者深有感觸。
  • 「盧克之手」走出熒幕:智能假肢手為肢殘者帶來福音
    新華社瀋陽9月2日電(記者石慶偉、於也童)2日在遼寧省瀋陽市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上,一款由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操作感知一體化智能假肢手,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記者看到,一名工作人員的胳膊上捆綁著一些傳感器,隨著他手指的運動,假肢手的機械手指也隨之進行相同的運動。「我剛和它握手了,這機械手的力量很大,太神奇了,簡直像科幻大片一樣。」前來參觀的瀋陽市民高麗說。
  • 舉步維艱的2019年,面屆「黑馬」和府撈麵憑什麼突出重圍?
    在過去的一年裡,餐飲市場變得越來越舉步維艱。資本寒冬、豬肉價格上漲,房租、人工成本居高不下……2019年,餐飲行業閉店率高達70%。餐飲人最大的感受是:2019太難了。活下去,成為很多餐企的首要目標。但即便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仍有餐飲企業達成逆襲。
  • 筷子是誰發明的?哪些國家用筷子?
    久而久之,大禹練成了用樹枝夾取食物的本領,他的部下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也不會把雙手弄髒,於是紛紛仿效,這樣就產生了用筷子吃飯的習俗。第二種說法是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第三種說法是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無論哪種說法,筷子是中國人發明的無疑,具體的史料和出土也可以證明。
  • 可穿戴手勢識別系統 助截肢患者控制假肢
    記者近日獲悉,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電測技術及智能控制研究所孫金瑋教授團隊完成了「用於仿生機械手的可穿戴可攜式實時控制手勢識別系統」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最新一期《物理學雜誌》上。
  • 研究人員開發出獨特的仿生假肢,類似於人的手
    假肢能夠複製人手的關鍵生物學特性:自然的協同和適應性運動;Hannes是一種擬人化,多關節的上肢假肢系統,包括手和腕,其主要特徵是柔軟性和能夠動態適應要抓握的物體形狀的能力。它獨特地類似於人的手,並直接與患者一起開發,可立即投入實際使用。為了評估Hannes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在Centro Protesi Inail進行了截肢者的試點試驗,研究人員發現,經過不到一周的訓練,患者可以自主使用Hannes進行日常生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