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腦控 讓假肢變得真實

2020-12-06 快科技

扎克·沃特爾(Zac Vawter)是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名長跑運動員。他希望能寫出全新的大型搜尋引擎,也更希望能贏得馬拉松比賽的冠軍,但不幸的是,沃特爾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自己的右腿。熱愛跑步的他隨後自願加入了一項實驗性的醫療計劃。

據果殼網報導,近日,在芝加哥康復研究所(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of Chicago)的幫助下,沃特爾藉助一款全新的腦控機械假肢,登上了103層的芝加哥威利斯大廈,成為首個藉助機械假肢登上世界最高樓之一的人。


沃特爾站在芝加哥威利斯大廈的最頂層

與普通的腦控機械腿不同,沃特爾使用的機械腿不需要在腦內植入任何的電極,因為就在沃特爾失去右腿時,他接受了定向肌肉神經移植術(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目的就是有一天可以使用仿生假肢來實現行走。

定向肌肉神經移植術等於在假肢和身體之間重新部署了神經系統,讓機械腿可以非常自然地成為患者身體的一部分。在使用此機械腿之前,科學家在沃特爾的大腿部位放了11個電極,用於連接仿生假肢的微電腦。為了完成這次登樓活動,沃特爾和科學家也花費了好幾個小時來調整假肢的運行。

此機械腿的首席研究員李維·哈格羅夫(Levi Hargrove)表示,像沃特爾這樣的傷殘人員,當自己想要做出一些動作時,神經信號依舊會從腦部傳達到出去,因為大腦並不知道小腿部分已經不存在了,而這款新的假肢會接受到電信號,並且在解碼之後知道該怎麼做,就像真實的肢體那樣。

對於自己此前使用的普通假肢,沃特爾將其稱作「笨腿」,因為普通假肢無法對他的一些無意識小動作做出反應。不過,雖然用上了這款能夠理解神經信號的智能機械腿,沃特爾在爬完威利斯大廈後還是得將其交還給研究機構,直到該機械腿量產之後他才有可能真正地擁有一隻。

芝加哥康復研究所帶領的這項定向神經肌肉移植術技術相比於傳統假肢技術,有著非常顯著的優點。傳統腦控機械腿要求在患者腦內植入一個解析大腦皮層活動的電子設備,這個設備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老化,身體也有可能會對它產生排斥反應,假肢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往往還不盡人意,而定向神經肌肉移植術僅需醫生從肢體端重新激活神經連接,不需要對患者大腦進行任何的手術。不過目前能操作此項技術的醫療團隊十分有限,芝加哥康復研究所希望隨著技術的發展,這項醫療技術能夠得到大規模普及。

沃特爾的登樓行動讓公眾第一次見識到這項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如此成熟的地步,兩年前該假肢還因為過於笨重無法走出研究所。對於任何使用機械腿的人而言,爬樓梯都是一件大事,因為任何不慎導致的跌倒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害。哈格羅夫對外界表示,他們的腦控機械上臂技術比腦控機械腿還要更成熟。對於那些不幸失去手腳的人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

沃特爾依舊懷抱著自己的跑步計劃。雖然他遭受的意外使得這個計劃變得遙遠,但有了新腦控機械腿的幫助,他又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無論這條機械腿能否幫助沃特爾重回正常人的行列,他未來的故事都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相關焦點

  • 撒貝寧「壯士斷指」 體驗腦控技術玩起機械手
    ,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腦控」的秘密。    機械手雙雙故障 撒貝寧「壯士斷指」    用意念就能讓玩偶動起來,讓小球懸浮起來,這可不是武俠玄幻劇中擁有絕世武功的世外高人,而是目前全球最頂尖的「腦控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電腦對人體腦電波的識別分析,實現大腦對電子產品的直接控制。想要親自體驗這麼神奇的高科技,就連兩位測試官高博和撒貝寧也必須先經過一番考驗。
  • 《極客出發》揭秘"腦控技術" 腦電波到底有多神奇
    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與英翼傳媒聯合製作的大型科技創新類節目《極客出發》上周日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後,節目中所展現的VR黑科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本周日晚的第二期節目將聚焦更為神秘的腦控技術,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
  • 《極客出發》揭秘「腦控技術」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極客出發》上周日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後,節目中所展現的VR黑科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本周日晚的第二期節目將聚焦更為神秘的腦控技術,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腦控」的秘密。
  • 「腦控手」有望助癱瘓者
    研究人員一直對人腦與機器的結合感興趣,藉助植入物獲取人腦關聯運動部分中的電子信號,轉錄為可以命令假肢移動的計算機編碼。這一發表於醫學雜誌《柳葉刀》的最新研究通過把首先獲取的電子信號與第二個信號有機結合,大大改進計算機編碼的「準確性」。研究小組成員、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教授安德魯·施瓦茨說,最大的挑戰一直是如何把人腦信號準確轉錄為計算機編碼。
  • 北大教授談人機結合與智能假肢:運動意圖識別仍是難題
    不過想要真正讓人類變得像阿麗塔一樣,還有很多現實的問題亟待解決。10月22日,2020中國計算機大會在北京召開。在23日舉辦的「第四屆中日韓(CJK)適老助殘技術論壇」上,北京大學康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學院教授王啟寧介紹了當下「賽博格」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點。
  • 如何助力智能假肢和皮膚移植?
    電子人造皮膚對疼痛刺激的反應就像真實的皮膚一樣,並為更好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和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法鋪平了道路。  由該電子人造皮膚組成的原型設備模仿人體近乎即時的反饋反應,並能以神經信號傳到大腦的相同光速對疼痛感做出反應。
  • 腦控假肢,才是截肢患者的「升級」福音
    對一些截肢者來說,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取決於他們能否有效和可靠地繞過大腦和假肢之間斷裂的通路。強大的 # 腦機接口 ,可以幫助這些人恢復行動能力。IBM澳大利亞研究院憑藉其開創性的腦機接口,正在開發一種利用完整的運動皮層來控制機器人假肢的系統。
  • 國內首款3D列印智能上肢假肢明年上市
    (原標題:國內首款3D列印智能上肢假肢明年上市) (首席記者 張亦築
  • 殘疾人期待什麼樣假肢
    假肢的製作歷史可追溯到古埃及時期,公元前600年的木質足趾。1504年,24歲的法蘭克帝國騎士Götz在戰鬥中失去了右手,他帶著假肢繼續他的軍事生涯,活到了82歲。歷史上下肢的假肢,通常由木質或金屬製成,主要作用當然是支撐和輔助行走。
  • 腦控居家機器人或讓「阿凡達」成真
    當然,剛剛戴上頭盔的用戶還不能操控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首先你要讓系統「學習」大腦發出前進、後退、向左、向右等意念所對應的不同腦電波信號。吳迎年說,用戶無需真正做出這樣的動作,只需想像它們即可,系統學習的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
  • 這些價值172萬的智能假肢,讓廣東16名肢殘人重新有「手」
    在當天的活動上,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向廣東省殘疾人公益基金會捐贈智能仿生假肢(手)16隻,價值172多萬元。16隻智能仿生假肢(手),將幫助廣東省16名肢殘人重新有「手」。 今年國際殘疾人日主題是:賦予殘疾人權力,確保包容與平等。
  • Nature子刊發布腦控假肢領域進展:「即插即用」的腦機接口
    今年4月23日,Cell上發表文章,研究人員成功利用腦-機接口(BCI)系統幫一位脊髓嚴重損傷的受試者恢復了手部觸覺。這項技術在於捕捉人感知不到的觸覺刺激,把它加強至人能感知到的強度2020年9月7日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論文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UCSF)的研究人員在腦控假肢取得了重要進展
  • 【重慶日報】國內首款3D列印智能上肢假肢明年上市---中國科學院
    「每個殘疾人的手臂都不同,標準化生產的假肢產品無法完全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所以假肢產品特別適合用3D列印技術生產。」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與3D列印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段宣明說,他們自主研發的上肢假肢融合了3D列印和機器人的優勢核心技術,具有智能傳感與多自由度的功能,還深度還原了人體上肢機能,讓它最大程度接近人體真實的手臂。
  • 無人機都可以用意念控制了 腦控耳機還遠嗎?
    你不得不承認,高科技會使人變得越來越懶,比如在我使用新一代AirPods後,除了音量調節有時還需要用到手機,其他所有操作幾乎都通過耳機和Siri來完成。現在我又想,哪天可以直接用意念來控制耳機那該多方便!自從前些天體驗了一次用意念控制無人機的風騷操作後,我對用意念控制耳機這件事的渴望變得愈加強烈了。何為用意念控制無人機?
  • 《極客出發》以人為本 關注智能假肢造福殘障人士
    科技的發展正在悄然改變殘障人士在社會中舉步艱難的局面,假肢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了2.0時代,近年來,仿生和電子技術在假肢領域廣泛應用使得這些智能假肢造型逼真且功能實用,被稱做「明日鐵拳」,他們不僅完善了殘障人士的身體拓展了他們的餘生,更傳遞出一種力量,那就是科技以人為本。本周,《極客出發》的主題是智能假肢。
  • 國產「腦控機器人」走向家用,填補腦機接口商業化應用空白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在人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使得人可以直接通過腦來表達想法或操縱設備。目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日益成熟,曾經只存在於科幻作品當中的「腦控機器人」正在走出實驗室,進入尋常百姓家。
  • ...例奧託博克Genium智能假肢在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成功安裝
    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完成浙江省第一例奧託博克Genium智能假肢,患者張某某因車禍意外造成大腿截肢,為了實現他的行走夢,杭州眾康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根據他的要求為其安裝上了全球先進的智能假肢Genium,公司技術總監陸克站老師為其量身定做了MAS改良型大腿接受腔,該接受腔方案也代表了目前全球先進的大腿假肢接受腔解決方案
  • 「搖籃」裡的腦控武器
    尤其是在兵器界,近年來不少軍事大國紛紛把目光投向這裡,企圖藉助不斷提升的腦科技和人工智慧技術,打造出類似電影《阿凡達》裡那樣的腦控武器。腦控武器以腦機接口技術為基礎,將腦電信號作為驅動信號,代替人的肢體操作,實現對武器的控制。「腦機融合」能帶來「人」「物」分離,並賦予武器裝備「隨心而動」的智能化特徵,使得「感知即決策、決策即打擊」成為可能。
  • 我國首款智能動力小腿假肢亮相
    在為期3天的展會中,一批新科技、新產品受到了觀眾的喜愛以及市場的關注,其中智能假肢的推廣讓殘疾朋友感受到新科技給他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樂。「走起路來行動自如,已經把它當做身體的一部分了,平時做運動也放得開,徒步行走、登山等戶外體育鍛鍊都可以參加。」 在康博會現場,一名佩戴智能動力小腿假肢的體驗者深有感觸。
  • 北京假肢智能仿生腿
    智能仿生腿(假肢)是一種能夠很好代償下肢殘缺者基本功能的機械電子裝置,集信息、電子、控制、生物醫療、材料、能源以及機械技術為一體。智能仿生腿可以幫助殘疾人恢復生產能力,使殘疾人自力更生,為社會減輕經濟負擔,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繁榮。目前,它已經成為許多發達國家康復醫療領域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