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控居家機器人或讓「阿凡達」成真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當然,剛剛戴上頭盔的用戶還不能操控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首先你要讓系統「學習」大腦發出前進、後退、向左、向右等意念所對應的不同腦電波信號。吳迎年說,用戶無需真正做出這樣的動作,只需想像它們即可,系統學習的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當傳感器完成學習後,用戶再次發出信號,傳感器就會根據這些信號代表的含義向輪椅的控制裝置發出指令。與此同時,用戶前方的平板電腦上有一個系統運行界面,界面上有一隻小球,用戶要左轉時,頭腦中就想著左轉的動作,眼球再微微向左移動,腦電波傳感器和眼動儀檢測到相應信號並進行信息融合處理,此刻電腦界面上的小球也會跟隨用戶的眼球移動方向移動,而輪椅則收到指令立即左轉。「隨著用戶日常使用中意念對於腦電波的反覆強化,輪椅會變得越來越聰明,操控更靈敏。」吳迎年說。

  「系統設定出腦控輪椅機器人的運行速度,在運行時,為了保證用戶安全,發出一次指令,機器人運行一至兩米,之後再給指令,才會繼續運動。」吳迎年表示,目前這套設備所有子系統全部採用無線信號傳輸,設備有很強的用戶友好性,系統使用快速便捷。

  未來腦控輪椅機器人除了可以作為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的代步工具外,還可以隨時監測用戶的行進路徑、當前位置以及心跳、脈搏、血壓等生理指標,並將所得數據遠程上傳到雲客戶端,以便醫生和家人隨時了解用戶的情況

  研發兩年來,先後有數十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目前已經是第三代產品了,最早的腦電波控制智能輪椅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那時輪椅上加載的智能設備是由一根根線纜直接連接,不僅使輪椅的整體美觀程度大打折扣,而且各部件之間過多的線纜也導致整個系統的可靠性下降,例如,輪椅在運行過程中發生顛簸,或者用戶不小心碰到線纜,都會使線纜發生鬆動,線纜一鬆動,輪椅就無法執行腦電波的意圖命令。

  目前,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使用的無線模塊化控制系統,其優勢不僅在於大大提高了系統本身的可靠性,而且還可以隨意添加模塊,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展性。吳迎年說,他們還添加了防撞系統和健康測試系統,未來腦控輪椅機器人除了可以作為殘障人士和老年人的代步工具外,還可以隨時監測用戶的行進路徑、當前位置以及心跳、脈搏、血壓等生理指標,並將所得數據遠程上傳到雲客戶端,以便醫生和家人隨時了解用戶的情況。

  研發團隊的另一項發明腦控智能餐桌也使用了和腦控輪椅機器人相似的技術,它由三部可以自由運行的全向輪、有機玻璃的桌面板和圓形平臺組成,可以在用戶的腦電波控制下自主移動,「目前,腦控智能餐桌並沒有加入眼動儀輔助信號傳輸裝置,未來,我們想在其中加入手勢控制系統,根據人的手勢便可使其移動到指定位置,另外,還可以添加網際網路點餐功能,方便用戶使用。」他說。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研發腦控居家機器人 像「阿凡達」那樣操控輪椅和餐桌
    張鑫等本科生還另闢蹊徑,創新研發出了腦控智能餐桌在最近舉行的華北五省市區高校機器人大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參賽團隊的「腦控+眼控」輪椅機器人、餐桌機器人就具備了上述功能。記者了解到,腦控輪椅、餐桌機器人兩個項目的研發歷時近兩年,前後有數十名本科生、研究生參與其中。未來,研究團隊還將對兩款機器人進行完善,加入健康大數據監測、雲控制與定位、自主行駛與避障等功能,並開發周邊產品,真正打造出一個智能家居服務的機器人生態系統。
  • "阿凡達"異體操控成真:大腦中植入晶片(圖)
    原標題:"阿凡達"異體操控成真:大腦中植入晶片(圖) 未來,癱瘓者有望重新控制自己的身體   在實驗中,一隻猴子成功用其他猴子的手,上下移動光標   「阿凡達」異體操控成真   科幻電影《阿凡達》中,人通過腦電波控制可以掌控克隆外星人「阿凡達」的軀體。
  • 國防科大研發出腦控機器人 腦控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據長沙晚報報導,電影《阿凡達》中,受傷的退役軍人傑克靠意念遠程控制其替身在潘多拉星球作戰。在國防科技大學,也有這麼一支研究大腦的創新團隊,他們近期研發出腦控機器人(300024),使科幻逐步走向現實。
  • 腦控體控 機器人是你自己
    在電影《明日邊緣》中,湯姆·克魯斯所扮演的男主角身穿上「人體盔甲」後,便從一名文弱書生,變身成為戰場上英雄,更讓我們了解到未來,人類有可能自己成為「機器人」。在今年的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通過「腦控」以及人體外骨骼,讓一位癱瘓少年開出了第一腳球,這種可以「穿在身上」的計算機讓我們驚訝。
  • 「搖籃」裡的腦控武器
    尤其是在兵器界,近年來不少軍事大國紛紛把目光投向這裡,企圖藉助不斷提升的腦科技和人工智慧技術,打造出類似電影《阿凡達》裡那樣的腦控武器。腦控武器以腦機接口技術為基礎,將腦電信號作為驅動信號,代替人的肢體操作,實現對武器的控制。「腦機融合」能帶來「人」「物」分離,並賦予武器裝備「隨心而動」的智能化特徵,使得「感知即決策、決策即打擊」成為可能。
  • 「腦控」成機器人大會新熱點 大會將於今天閉幕
    正在舉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作為大會表演賽的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憑著「腦控」的尖端技術,吸引了超高的關注度。   本次大會邀請了8家機構展示各自的腦控機器人產品,多數是大學和科研機構,他們的產品匯聚了腦控技術在養老助殘、航天、醫療等多方面應用,而且有兩家產品都是「腦控輪椅」。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腦控輪椅已經研發、升級改造多年。
  • 聚焦世界機器人大會:腦控機器人 養老助殘新希望
    只用在心裡默想,就能讓眼前的物體飛起來;只用動一動眼睛,就能控制輪椅前進、後退、左右轉動;只用站在跑道集中注意力,就能讓小賽車飛速前進……這些都不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在世界機器人大會A館序廳二層,神奇的事兒正隨處上演,因為這裡正在進行著BCI腦控機器人大賽。
  • 癱瘓者站起的希望:腦控機器人
    在即將到來的巴西世界盃揭幕戰上,一個由意念操縱的機器人將做開球表演,腦控機器人將藉此機會向全世界展示。  據美國麻省理工《科技創業》雜誌周二報導,杜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米格爾·尼可萊裡斯(Miguel Nicolelis)稱,一位巴西癱瘓患者將用腦電控制一個機器人為巴西世界盃的揭幕戰開球,目前該研究正處在緊張的收官階段。  米格爾引領的這項計劃名為「再次行走」為實施該計劃,目前,巴西聯邦創新委員會已為米格爾撥款1500萬美元。
  • 腦控機器人來了 意念能幹什麼
    腦控機器人來了 意念能幹什麼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10.09 星期一     你聽說過用意念來控制物體的機器人嗎?在今年的機器人大會上,有幾款腦控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有哪些神奇的技能吧。試驗者利用意念操控電腦打字。
  • 國產「腦控機器人」走向家用,填補腦機接口商業化應用空白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在人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使得人可以直接通過腦來表達想法或操縱設備。目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日益成熟,曾經只存在於科幻作品當中的「腦控機器人」正在走出實驗室,進入尋常百姓家。
  • BCI腦控機器人亮相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
    腦控機器人的開發對於實際生活也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腦控技術能夠被應用於助殘康復、災害救援、娛樂體驗等多個領域,在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方面,BCI腦控機器人做出了尤為顯著的貢獻。比如,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利用無創的腦機接口開發出了世界上首款精神控制機器人手臂。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聯合作戰 核心提示 2014年世界盃開幕式上,巴西一名殘疾人利用腦控技術完成開球國際腦研究組織宣布,21世紀是「腦科學時代」。 視點聚焦 人腦的智能 科學源於幻想,這話有一定道理。電影《阿凡達》男主角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障人士。然而,他卻可以用思維去控制一具人造「外星人」軀體,演繹了一場「心靈感應」的神奇。
  • 檢測腦電波信號獲取意念 國產腦控機器人如「阿凡達」
    檢測腦電波信號獲取意念 國產腦控機器人如「阿凡達」   目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多信息源(腦控+眼控)智能輪椅機器人、腦控餐桌機器人已經具備類似的功能。在近期舉行的華北五省市區高校機器人大賽上,其中的腦控輪椅機器人項目一舉獲得機器人創意設計賽一等獎。
  • 腦控機器人成養老助殘新希望 動動眼就能控制輪椅
    只用動一動眼睛,就能控制輪椅前進後退  腦控機器人 養老助殘新希望  只用在心裡默想,就能讓眼前的物體飛起來;只用動一動眼睛,就能控制輪椅前進、後退、左右轉動;只用站在跑道集中注意力,就能讓小賽車飛速前進……  這些都不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在世界機器人大會A
  • 腦控武器的制勝之道
    腦科學技術潛藏著巨大的軍事價值,被用於現代戰場智能化腦控武器的研製與運用,推動「三無(無人、無形、無聲)戰爭」的發展,探腦、腦控和控腦是其盡顯神通的3個側面。其中,探腦是實現腦控與控腦的基礎,通過腦控技術與控腦技術,探索戰爭制勝之道的新途徑。
  • 腦控機器人或許能"讀"你的心思!
    腦控機器人或許能"讀"你的心思! 2018年07月20日 16:34:32 文章摘要:如何操控一臺機器人,我們可以想像到使用程序指令、雷射導航、語音控制甚至手勢等等。然而能否造出會揣摩人「心思」,做到與人心有靈犀的機器人呢?如果機器人會按照我們的思維和想法行動,那麼將極大地改變我們使用機器人的方式。 近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新松公司)研發的一款腦控機器人,讓我們可以基本實現這個目標了。
  • 與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不謀而合 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腦控機器人將...
    世界機器人大會已成功舉力四屆,是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國際元素最豐富的國際會議,已經成為科技、產業、資本、人才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據了解,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將舉辦腦-機接口(BCI)機器人挑戰賽。作為本次挑戰賽的重要一環,大賽上將舉辦BCI腦控機器人挑戰打字世界紀錄等活動。
  • 「腦控機器人」大腦操控生活不是夢 能讀心會走路還能打官司
    2017年8月24日訊,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腦控機器人、雙足行走機器人、法官機器人等在專一功能上向人類靠攏。可以想像,當未來的機器人鈄這些功能集於一身時,會成為人類出色的助手。「腦控機器人」雖然不用動手,但對於大腦靈敏度仍有一定要求,受過腦損傷的患者在使用這種機器人時會遇到一定困難。最適合使用這種系統的,是類似漸凍人這樣身體機能缺失但大腦功能完好的患者。患者只要眼睛能動,就能在屏幕上完成操作。
  • 手控遙控到腦控 機器人產業如何把握老齡化東風?
    手控遙控到腦控 機器人產業如何把握老齡化東風? 據外媒報導,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與波士頓大學聯合研發了一臺「腦控
  • 「腦控」成真?「腦機接口」技術或讓「讀心術」成為現實
    如何高效採集到腦電信號並成功「解碼」,能否將人腦的思維活動轉換為指令信號,都考驗著涉及機械動力、機器學習、神經科學、認知科學、信息工程等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   還記得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癱瘓少年通過大腦控制外骨骼開出的那一球嗎?之所以能夠用「意念」驅動外骨骼,正因為採用了「腦機接口」技術。「腦機接口」的主要功能就是捕捉人腦在進行思維活動時產生的一系列腦電波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