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與波士頓大學聯合研發了一臺「腦控」機器人。這一款機器人能夠通過一個特殊的電極帽,讀取人類的思想,這或許就意味著以後機器人不再需要學習、識別繁雜的人類語言。而對於我們來說,或許也不需要學習複雜的指令才能指揮控制機器人,依靠思維活動就能達到一樣的效果。未來,機器人或許會進入「腦控」時代。
當然,也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玄乎,機器人其實並不能直接讀出人類的思想。不過它可以依賴腦電圖監視器分析出我們在思考什麼,同時將指令發送給機器人。
雖然目前該技術並不能執行複雜的任務,不過我們堅信這一技術會普及開來。
機器人操控難度的降低、自身能夠執行更加複雜的任務,這也就意味著機器人產業的商業化前景會更加明晰。
以服務機器人為例,如今我國乃至全球都面臨著極為嚴重得老齡化問題,而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水平的提高,未來有望介入老年護理領域。
雖然從技術上來講,做出具有服務能力的機器人難度不大,但是想要做出那種保姆式的、完全適合人性化的機器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養老產業其實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個世紀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斷層,讓如今養老護理勞動力極為缺乏。而想要填補這一缺口,養老機器人不失為一個良方。
老年護理人才的缺失,老年人自身的尊嚴(失能老人大小便的問題),都會促使老年人和養老機構選擇養老機器人。然而目前這一市場之所以沒有被激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類服務型機器人價格較高;而且客觀來說 機器人在老年護理方面的水平還很低,難以達到護工的水平。
從日本將機器人應用於養老產業的經驗來看,其開發的機器人可以通過智能識別、視頻監控以及分析系統來判斷出老人是都有突發情況(摔傷或者犯病),不過想要製造這樣的機器人,技術只是底層的支撐,最重要的還是要積累大量的看護數據與經驗。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的分析,到2020年日本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會超過工業機器人,達到100億美元。
無疑,服務機器人已經被日本機器人產業當成制高點。而我國,更是需要借鑑其豐富的發展經驗,把握老齡化這一風口。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