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控機器人來了 意念能幹什麼

2021-01-20 青島晚報電子報
腦控機器人來了 意念能幹什麼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10.09 星期一

    你聽說過用意念來控制物體的機器人嗎?在今年的機器人大會上,有幾款腦控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有哪些神奇的技能吧。
試驗者利用意念操控電腦打字。
腦控打字機器人:只用看和想就能打字
    在展會現場,清華大學腦機接口研究組研發的 「動態窗穩態視覺誘發電位腦機接口系統」引發了許多觀眾的興趣。在現場的實驗中,用戶只需將注意力集中於屏幕中的模擬鍵盤,系統就可以將其腦電信號翻譯成對應文字。該系統具有無創傷、無訓練、精度高、速度快、適用範圍廣等優點,並且可以與微信等外部系統相連接。相信在未來,這套系統在醫療康復、遊戲應用、系統導航等方面都會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腦電波也能操控輪椅
    據《北京晚報》報導,在華南理工大學腦機接口與腦信息處理研究中心展位上,測試員戴著黑色腦電帽坐在電動輪椅上,僅憑意念就完成了讓輪椅行進、轉彎等操控。研究人員介紹,坐輪椅的人通過想像某種行為來激活大腦的一部分區域,系統再根據這片區域發出的腦電波來指揮輪椅,並使其完成相應動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測試員只需要想像,並不需要做出任何其他提示或刺激。目前來說,人們只有在想像「活動四肢」時,大腦才可以發出可識別的腦電波信號。
意念還能驅動賽車和無人機
    展會上,腦控賽車和無人機的展區吸引了不少小朋友駐足參觀,例如腦控賽車場地等。中國新聞網介紹,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展區展示出一款腦控賽車,需要使用者佩戴一個腦波儀設備,設備可以分析出大腦當前的專注力數值,當數值達到基本要求後,賽車就會立即啟動,而在賽車運行時,使用者的專注力越高,賽車就跑得越快。此外,據《北京晚報》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展出的腦控無人機沒有配備電腦設備,也不需要使用者戴電極帽。體驗者只要戴上一個可搜集眼動信息的眼鏡,就可遠程控制無人機。目前這項技術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也不需要對使用者進行培訓,相信它未來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運用。
百度智能翻譯機亮相日本
    在中英、中日等多種語言互譯模式中自動識別語種,並一鍵翻譯;還可為手機、電腦等設備提供Wi-Fi服務。近日在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第16屆機器翻譯峰會上,中國百度公司技術委員會主席吳華介紹了百度機器翻譯最新研究成果,並現場展示了智能Wi-Fi翻譯機。
    會上,吳華展示了百度智能Wi-Fi翻譯機的中日對話翻譯功能。從名古屋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到如何乘坐最便捷的交通工具,翻譯機流暢且精準的中日互譯讓眾多與會者驚嘆不已。 「我很榮幸成為日本第一個試用者,這款翻譯機實在是太棒了! 」日本旅遊業資深人士櫻田和之說。
    百度智能Wi-Fi翻譯機支持中英日等多種語言。在對話時,用戶只需選定互譯語言種類,按住說話鍵,翻譯機就會智能識別輸入語言的語種,自動輸出對應語種的翻譯結果。相比於傳統的翻譯機需要通過不同的按鍵選擇中英或英中模式,操作繁瑣,百度的這款翻譯機大大提升了效率。
    據介紹,這款翻譯機將自帶全球80多個國家的移動數據流量,開機後便可自動連接4G網絡,不需要像傳統的翻譯機那樣插SIM卡連接網絡。
    百度尚未透露這款機器的名字,據介紹,這款智能翻譯機可能今年10月在中國上市,明年春天在日本市場銷售。
    本屆機器翻譯峰會上,百度、谷歌、微軟三巨頭同臺論劍,暢談神經網絡翻譯技術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代表了當今機器翻譯領域的最高水平。吳華表示,翻譯與語音、圖像、硬體等技術的深度結合形成的多模態翻譯,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分子機器人能「搭建」分子
    英國科學家最新開發出一種納米級分子機器人,可用微小的機械臂執行搬運分子、「搭建」其他分子等,未來有望用於藥物研發、先進位造及建設分子組裝線或分子工廠等領域。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每個分子機器人總共由150個碳、氫、氧和氮原子構成,尺寸只有約1納米。將百億億個這種分子機器人堆在一起,也不過一粒鹽那麼大。在科學家的控制和支配下,分子機器人通過在特定溶液中發生的某些化學反應來完成一些基本任務,比如「搭建」出其他分子等。
    領導最新研究的曼徹斯特大學化學院教授戴維·利介紹說:「就好像你可以用樂高積木搭建一個簡單的機器人,我們的分子機器人是由原子(堆積)構成的。 」
    據悉,與應用在汽車裝配線上的機器人類似,分子機器人也能根據科學家發出的化學指令,用不同的方式放置、固定「零件」,「搭建」出不同的分子產品,只不過這一切是在納米尺度上完成的。
    由於尺寸極微小,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分子機器人有多方面應用優勢,包括減少對材料的需求、加速藥物研發過程、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推進更多產品微型化等,未來在諸多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相關焦點

  • 腦控體控 機器人是你自己
    在電影《明日邊緣》中,湯姆·克魯斯所扮演的男主角身穿上「人體盔甲」後,便從一名文弱書生,變身成為戰場上英雄,更讓我們了解到未來,人類有可能自己成為「機器人」。在今年的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通過「腦控」以及人體外骨骼,讓一位癱瘓少年開出了第一腳球,這種可以「穿在身上」的計算機讓我們驚訝。
  • 腦控居家機器人或讓「阿凡達」成真
    當然,剛剛戴上頭盔的用戶還不能操控這個腦控輪椅機器人,首先你要讓系統「學習」大腦發出前進、後退、向左、向右等意念所對應的不同腦電波信號。吳迎年說,用戶無需真正做出這樣的動作,只需想像它們即可,系統學習的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
  • 大學生研發腦控居家機器人 像「阿凡達」那樣操控輪椅和餐桌
    張鑫等本科生還另闢蹊徑,創新研發出了腦控智能餐桌在最近舉行的華北五省市區高校機器人大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參賽團隊的「腦控+眼控」輪椅機器人、餐桌機器人就具備了上述功能。記者了解到,腦控輪椅、餐桌機器人兩個項目的研發歷時近兩年,前後有數十名本科生、研究生參與其中。未來,研究團隊還將對兩款機器人進行完善,加入健康大數據監測、雲控制與定位、自主行駛與避障等功能,並開發周邊產品,真正打造出一個智能家居服務的機器人生態系統。
  • 癱瘓者站起的希望:腦控機器人
    在即將到來的巴西世界盃揭幕戰上,一個由意念操縱的機器人將做開球表演,腦控機器人將藉此機會向全世界展示。  據美國麻省理工《科技創業》雜誌周二報導,杜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米格爾·尼可萊裡斯(Miguel Nicolelis)稱,一位巴西癱瘓患者將用腦電控制一個機器人為巴西世界盃的揭幕戰開球,目前該研究正處在緊張的收官階段。  米格爾引領的這項計劃名為「再次行走」為實施該計劃,目前,巴西聯邦創新委員會已為米格爾撥款1500萬美元。
  • BCI腦控機器人亮相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
    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像電影中鳳凰女擁有的這類「意念操控」超能力正一步步從虛構變為可能,並逐漸從實驗室走進現實生活,其中的技術基礎,便是腦-機接口(BCI)技術。腦-機接口(BCI)是指通過對神經系統電活動和特徵信號的收集、識別及轉化,使人腦發出的指令能夠直接傳遞給指定的機器終端,從而使人對機器人的控制和操作更為高效便捷,俗稱「腦控」。
  • 意念控制機器實現「一心兩用」,腦控比Facebook入局早的布潤科技...
    2018年7月8日在深圳價值工廠舉辦的零一科技節上,布潤科技研發的腦機接口(BCI)"腦控"機器人與一位現場觀眾比賽打籃球的同時控制小賽車穿越障礙,最終"腦控"機器人憑藉零誤差將人的想法轉換成機器控制指令最終勝出。當然,「腦控」不僅能實現「一心兩用」,還能治療疾病,實現更高級別的AI,但這項「黑科技」何時能夠普及?
  • 「腦控」成機器人大會新熱點 大會將於今天閉幕
    原標題:「腦控」成機器人大會新熱點   人類用意念控制機器正在舉行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作為大會表演賽的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憑著「腦控」的尖端技術,吸引了超高的關注度。   本次大會邀請了8家機構展示各自的腦控機器人產品,多數是大學和科研機構,他們的產品匯聚了腦控技術在養老助殘、航天、醫療等多方面應用,而且有兩家產品都是「腦控輪椅」。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腦控輪椅已經研發、升級改造多年。
  • 國防科大研發出腦控機器人 腦控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據長沙晚報報導,電影《阿凡達》中,受傷的退役軍人傑克靠意念遠程控制其替身在潘多拉星球作戰。在國防科技大學,也有這麼一支研究大腦的創新團隊,他們近期研發出腦控機器人(300024),使科幻逐步走向現實。
  • 聚焦世界機器人大會:腦控機器人 養老助殘新希望
    只用在心裡默想,就能讓眼前的物體飛起來;只用動一動眼睛,就能控制輪椅前進、後退、左右轉動;只用站在跑道集中注意力,就能讓小賽車飛速前進……這些都不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在世界機器人大會A館序廳二層,神奇的事兒正隨處上演,因為這裡正在進行著BCI腦控機器人大賽。
  • 「腦控機器人」大腦操控生活不是夢 能讀心會走路還能打官司
    2017年8月24日訊,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腦控機器人、雙足行走機器人、法官機器人等在專一功能上向人類靠攏。可以想像,當未來的機器人鈄這些功能集於一身時,會成為人類出色的助手。「腦控機器人」雖然不用動手,但對於大腦靈敏度仍有一定要求,受過腦損傷的患者在使用這種機器人時會遇到一定困難。最適合使用這種系統的,是類似漸凍人這樣身體機能缺失但大腦功能完好的患者。患者只要眼睛能動,就能在屏幕上完成操作。
  • 腦控機器人成養老助殘新希望 動動眼就能控制輪椅
    館序廳二層,神奇的事兒正隨處上演,因為這裡正在進行著BCI腦控機器人大賽。首先,在人或動物腦與計算機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連接。其次,通過外部設備分析解讀腦電信息,將其轉化為相應的動作指令。最後再通過無線電把指令傳遞給機器人或其他裝置,就達到了用「意念控制」的效果。  本次機器人大會,以表演賽的形式,展示了腦控技術在養老助殘、娛樂、教育等諸多方面的應用。
  • "腦控"成為科技新寵 21世紀被稱"腦科學時代"
    原標題:「腦控」成為科技新寵   圖為癱瘓病人通過腦控技術操縱機械手臂給自己餵食巧克力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科技電影中主角用意念移動物體的場面時常讓人心潮澎湃,如今這已經不再僅僅只是一種幻想。科學家通過對大腦這一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的不斷研究,開發出了多種「腦控」科技產品,充分發揮了大腦的指揮功能。   英國一名設計師日前開發出一種腦控獨輪車,工作原理是騎車者佩戴一種由腦脈衝控制的特製護目鏡,通過藍牙技術與獨輪車動力系統保持即時聯繫。
  • 無人機都可以用意念控制了 腦控耳機還遠嗎?
    你不得不承認,高科技會使人變得越來越懶,比如在我使用新一代AirPods後,除了音量調節有時還需要用到手機,其他所有操作幾乎都通過耳機和Siri來完成。現在我又想,哪天可以直接用意念來控制耳機那該多方便!自從前些天體驗了一次用意念控制無人機的風騷操作後,我對用意念控制耳機這件事的渴望變得愈加強烈了。何為用意念控制無人機?
  • 國產「腦控機器人」走向家用,填補腦機接口商業化應用空白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在人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使得人可以直接通過腦來表達想法或操縱設備。目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日益成熟,曾經只存在於科幻作品當中的「腦控機器人」正在走出實驗室,進入尋常百姓家。
  • 能指揮機器人抗洪 還可以用意念打字
    研究人員介紹,目前該類腦計算機已經實現了多種智能任務,例如將類腦計算機作為智能中樞,實現抗洪搶險場景下多個機器人協同工作;模擬不同腦區建立神經模型,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仿真工具;實現「意念打字」,對腦電信號進行實時解碼等。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表示,研究團隊下一步將繼續研發支撐更大神經元規模的類腦計算機軟硬體技術體系,並逐步實現開源開放。
  • 別再期待腦控汽車了
    目前來看,非侵入式的腦機設備已經有了很多落地的探索,包括用意念控制各種設備等等,都有了實際的應用。例如在殘障人士的康復中,腦機設備就能起到關鍵的作用。很多商業公司都已經對腦機設備進行了商業化,只要有錢都能買到。而在汽車領域,用意念開車這件事也並不新鮮。2011 年,就有媒體報導德國科學家發明了腦控汽車,能夠按照駕駛員的意圖進行轉向和加減速的命令。
  • 腦控機器人或許能"讀"你的心思!
    腦控機器人或許能"讀"你的心思! 2018年07月20日 16:34:32 文章摘要:如何操控一臺機器人,我們可以想像到使用程序指令、雷射導航、語音控制甚至手勢等等。然而能否造出會揣摩人「心思」,做到與人心有靈犀的機器人呢?如果機器人會按照我們的思維和想法行動,那麼將極大地改變我們使用機器人的方式。 近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新松公司)研發的一款腦控機器人,讓我們可以基本實現這個目標了。
  • 使用意念駕駛汽車成為現實?馬斯克腦控公司實現猴子大腦操控電腦
    意念開車?聽起來像天荒夜談一樣,可是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駕駛人員只要戴上一個腦控裝置,就可以無需接觸汽車方向盤,實現對汽車的駕駛!這是什麼原理呢,難道真的可以意念控物?腦控開車這架腦控駕駛汽車是南開大學腦控汽車的研發團隊在一輛長城汽車改裝而來,所謂的改造,主要是增加了腦波檢測器、
  • 「搖籃」裡的腦控武器
    尤其是在兵器界,近年來不少軍事大國紛紛把目光投向這裡,企圖藉助不斷提升的腦科技和人工智慧技術,打造出類似電影《阿凡達》裡那樣的腦控武器。腦控武器以腦機接口技術為基礎,將腦電信號作為驅動信號,代替人的肢體操作,實現對武器的控制。「腦機融合」能帶來「人」「物」分離,並賦予武器裝備「隨心而動」的智能化特徵,使得「感知即決策、決策即打擊」成為可能。
  • 用意念打字?天台這位80後率團隊研發腦
    日前科技日報公眾平臺報導: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由天津大學和中電雲腦(天津)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大指令集高速無創腦-機接口打字系統格外吸睛。使用者只需頭戴腦電帽,雙眼盯著電腦屏幕,就能用意念打字。來看一段早前視頻:針對該視頻,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助理教授許敏鵬介紹道,簡單來說,視頻中的腦控智臂機器人系統「哪吒」(這是目前國際上最大指令集高速BCI系統,由我國獨立自主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