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9《天堂之日》,絕美詩意鄉村畫卷,貪慾烈火焚毀伊甸園

2021-01-12 文娛小仙女

作者:文娛小仙女

一個有態度的吃瓜群眾

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牆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淨的玻璃。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的寶石修飾的……那城內不用日月,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城的燈。城門白晝總不關閉,在那裡沒有黑夜。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

引言:

《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又名《夢斷情天》,是泰倫斯·馬力克導演於1978年拍攝的電影。本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最佳服裝和最佳原聲獎的提名。並且最終斬獲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其油畫一般詩意的鏡頭也為大家勾勒了一副20世紀的美國絕美鄉村畫卷。

影片基於泰倫斯馬力克的原創劇本,講述了20世紀初,比爾(大帥哥理查·基爾飾演)作為煉鋼廠的一名工人,因打架惹禍離開工廠,帶著女友艾比和妹妹琳達離開芝加哥,在德州的麥田找到了一份收割麥子的工作。

比爾和艾比對外一直兄妹相稱,他無意中得知農場主患了絕症,貪慾作祟下,比爾讓艾比嫁給了農場主,隨後三人在詩意鄉村過了一段天堂般的日子,但最終依然沒有逃脫烈火焚毀伊甸園的噩夢懲罰。

整部影片傳遞的,是愛情和貪慾的主題。但與同類影片涇渭分明的視聽語言和敘事風格,讓這部《天堂之日》成為各大影視院校學生重點觀摩和學習的一部電影作品。該片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是對默片的一種回溯——對白精簡,形式上偏重於表現主義,又不依靠於人工光源,即所謂的攝影「魔幻時刻」。

泰倫斯·馬力克為影片加進大量的空鏡頭,配上詩意的畫外音,臺詞上也惜墨如金,儘可能地淡化情節,以「非敘事的風格,想拍出貝多芬交響樂式的電影。」昨晚睡前觀影之後,電影中的每一幕畫面都在我的腦中徘徊,久久未能消散,美到隨便一幕截圖都可做壁紙的程度。

所以今天,我將從「風格美學、象徵意義、電影價值」三個角度入手,多維度分析這部經典電影,幫助大家感悟它的藝術魅力。

一、風格美學:自然界美景,詩意的聲音,共同勾勒出電影的獨特風格美學

保羅·韋斯說:「被導演掌握的電影是電影的唯一形式。沒有導演或導演印記的電影,就達不到電影應有的高度。好導演會確保各個部分都有創意的產生並結合成一體。這些更會反映出他的本質想法。」

泰倫斯·馬力克並不是一位高產的導演,但是他以其獨特的影像風格,讓自己為數不多的電影長片在世界電影史中佔據了一席之地。並且,馬利克電影當中的詩意與哲思成為了最引人注目和和發人深省的部分。

這位好萊塢著名的「隱士導演」,在這部電影當中,就運用了自然界的美景,詩意的聲音,共同勾勒出電影的獨特詩意風格美學。《天堂之日》是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第2部影片,這部影片除了收穫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之外,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上也拿到了最佳導演獎。

1、《天堂之日》這部電影當中,運用鏡頭對自然界美景的描摹和捕捉非常之多。整部影片,基本沒有多少室內場景的描寫,大部分都是田野當中的畫面。導演刻意把影片的人物放在充滿自然感的大背景之下。有時明時暗的天空、清澈的河流、廣闊的田野、勞作的農民和不時出現的各種小動物。

即使是身體羸弱的農場主,也不是臥病在床的形象,而是大部分時間出現在戶外。那場伴隨著謊言、貪慾和罪惡的婚禮也是在戶外舉行,女主角艾比的那場戲,純白典雅的新娘造型,算是整部電影的高光時刻,極致美麗之後就是不可避免的衰落。

我們可以從一望無際的德州草原上感受到導演期望傳遞的鄉村詩意美景和人物內心的孤獨。就像富有且善良的年輕農場主,因為身體的原因,多年來一直忍受孤獨,身邊沒有愛人可以握住的溫暖雙手。

正如琳達的旁白:這個人他不會傷害誰,你給他一朵花,他會保存一輩子。在某方面來說,我替他感到難過,因為沒有人為他挺身而出,待在他的身邊,在他需要關懷時,握住他的手,這蠻悲慘的。

導演馬利克的許多美景是在攝影「魔幻時間」當中拍攝的。所謂的「魔幻時間」是指每天在日出前,日落後各半個小時左右,天空轉為更為濃鬱的深藍或紅色,清楚照映出大地上景物的輪廓,看起來像是從天空架設燈光,再照到地面的效果。

這個時刻的畫面效果頗像油畫與剪影。影片中的故事、慾念、罪惡和這些如同上帝饋贈的美不勝收的畫面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2、《天堂之日》這部電影當中的聲音構成,非常有導演本人的風格特徵。其一,是使用人物旁白來承擔敘事和搭建結構;其二,是對古典音樂的靈活運用。

電影拍攝時扮演妹妹琳達的演員只有16歲,而整個故事都是由琳達來講述。她在影片3分40秒左右的出場鏡頭,伴著成簇的花朵,垂眸低首,極為美麗,甚至比女主角還要亮眼。(這個鏡頭是我昨晚看完這部電影的一大動力)

她的敘事過程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語氣極為平和,有著一種不符合實際年齡的冷靜和蒼老,摻雜著對整件事的評論、補充和注釋。在哥哥比爾殺死農場主之後,三個人倉皇坐船逃走,在農場的天堂時光正式宣告結束。

船上的這段話,也隱含著別樣的象徵寓意。她說:「你能看見岸上的人們,但是太遠了,你看不見他們在幹什麼,可能在喊救命之類,或者埋葬某個人。」

除了旁白的出色使用,泰倫斯·馬力克對古典音樂的理解和運用,也使得其電影中的詩意氛圍得到了更好的營造。他選擇使用廣義上的古典音樂,平衡明晰,富有形式美感和充沛感情。或許電影當中平靜的敘事,缺乏了感情的渲染,所以需要古典音樂來填補和完善。其中,聖·桑的作品《動物狂歡節》,就充滿了對天堂的渴望和伊甸園焚毀的遺憾。

以上兩點,就是泰倫斯·馬力克電影詩意氛圍的主要來源。

二、象徵意義:導演以「火焰」為線索,首尾呼應,蘊含了故事的主要矛盾,凸顯電影主題

故事的敘述者琳達,在影片5分鐘18秒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我遇到一個叫叮噹的人。,他告訴我世界將變成火海,火會從四處冒出來,就這麼冒出來,高山也一樣會陷入火海,水也將一起燒起來。

動物將會四處亂跑,其中一些動物會被燒死,有一半的翅膀會被燒焦,人們將發出悲鳴,大聲呼救,做了善事的人將上天堂,逃過這大火的洗禮。但若你做了壞事。上帝將聽不見你的呼救,他連你說話也聽不見。」

起初我並不明白這段話的深意。但當影片進行到一小時的時候,那場鋪天蓋地的蝗災,和1小時08分,農場燃起的那場大火。焚毀的不僅是農田,也是這個令人眷戀的伊甸園和三人再也回不去的天堂時光。

而這場火焰,作為影片的線索和首尾呼應的重要意向,包含了電影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升華了影片的主題和哲思。

在程姬的短篇小說集,《像火焰像灰燼》,封面有這樣一句話:「欲望像火焰一般肆意,愛情卻像灰燼一樣孤獨。」

放到這部《天堂之日》電影當中,可謂是主人公心路歷程的完美詮釋。起初,人的貪慾只有那麼一點點,像零星的小火苗,寒夜裡的微弱火光,全部的奢求僅是能靠苦力賺錢,勉強溫飽。他們也並不想殺人,這樣的低微的生存渴望,遠遠未及罪惡的程度。

但比爾無意中得知年輕的農場主患病,生命僅剩一年,且他對女友艾比有好感之後,貪慾就像火焰燎原一般滋生。他未加抵擋,任憑金錢的欲望將自己吞噬,短暫犧牲愛欲,拋卻愛情的獨佔性和排他性,用女友來換取一年後的富足生活。

艾比嫁給農場主後,他們三人接下來的生活,可謂是一段名副其實的「天堂之日」,琳達有一段這樣的旁白敘述:「我們從未如此富有過,整天無事可做,除了睡覺躺著,不必工作。我告訴你有錢人真有辦法。」在這段美好的時光中,「火」的意向再次出現,只不過是以慶祝的篝火呈現的。在可控範圍內的欲望,也能帶來歡樂和幸福。

但謊言終將被揭穿,比爾和艾比兩人的秘密還是被農場主發現了,他在蝗災肆虐的某個夜晚,讓燎原大火,燒毀了農田,發洩自己的憤怒情緒。他無法忍受自己的愛情像孤獨的灰燼,他要確認自己的妻子只愛他一個。但現實讓他失望了。

這場大火,既是比爾心中的物質貪慾之火,也是農場主的愛情慾念和憤怒之火。當人類的慾念過剩,伊甸園就被焚毀,不復存在。

三、電影價值:基於故事情節和畫面,結合自身觀影感受,分析電影的藝術魅力和現實意義

《天堂之日》繼承了泰倫斯·馬力克導演一貫的影片風格。詩意的自然景觀畫面,悠揚且感情充沛的古典音樂,共同打造了一場絕美的視聽盛,。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和貪慾的故事。

同時,導演還結合印象派的概念,創造出新的美國詩意電影。並能聚焦人心慾念,表達深刻哲思。所以接下來我就結合自己的觀影感受,談談電影的獨特魅力。

1、 畫面詩意、音樂悠揚,絕美視聽盛宴

作為一部上世紀70年代拍攝的劇情電影,也是我昨晚的睡前電影。《天堂之日》可謂刷新了我對美國電影的認知。

一直以來對美國電影有種刻板印象,就是好萊塢式的商業風格。但泰倫斯·馬力克的這部電影,選擇了法國電影攝影師阿爾門德羅斯為影片掌鏡。無論是畫面光線的明暗對比,還是油畫般的絢麗色彩,每一幀畫面都可以截取下來作為壁紙。細膩的詩意觸感,帶來極佳的觀影體驗。

導演泰倫斯·馬利克,在營造詩意影像的過程中,探討了人性的善惡、貪慾、愛情和困惑。在這個美好的詩意世界,鄉村田園畫卷當中,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人物心理的自私和欲望,也在鏡頭前一一呈現。

當然電影作為一種聲畫的藝術,我們除了分析絕美的攝影畫面之外,電影中的音樂也是不容忽略的。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音樂是最擅長於抒發情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形式,音樂是流動的詩。詩歌本身就具備一些音樂特徵,比如節奏和韻律。而這種音樂特性被導演巧妙地運用在了自己的電影當中。

敘述者琳達用類似詩歌的語言,來進行旁白敘事。並且選用古典音樂來承擔電影音樂的主要構成,沒有任何人聲混雜。更好地讓電影中詩意的段落完整呈現出來,而不會被音樂中多餘的人聲和歌詞所幹擾。通過對古典音樂的靈活運用,泰倫斯·馬力克讓自己詩意電影中的聲音和畫面,有機統一,呈現絕美視聽盛宴。

2、 結合「印象派」概念,創造「美國詩意電影」

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的一批印象派藝術大師創作了大量經典作品,比如,莫奈的《日出·印象》,梵谷的《向日葵》,印象派畫家強調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和印象,反對學院派因循守舊,主張藝術革新。

印象派繪畫,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鼎盛,影響遍及歐洲並傳播到世界各地,而這部電影的拍攝時間也是,正是印象派鼎盛時期,並選擇了法國攝影師來掌鏡。印象派電影也是起源於法國的一個電影學派。

泰倫斯的這部《天堂之日》可以說是利用了印象派電影的特點來表現自己的哲學思想。在電影中使用了大量的遠景鏡頭,被攝影機美化的自然景觀讓所有人物都變得極度渺小。他並沒有渲染人性的罪惡,而是運用極度冷靜和克制的方式,來表現這一場焚毀伊甸園的悲劇。

從始至終都是,宛如天堂一般的美景,節奏舒緩,沒有好萊塢慣用吊人胃口的情節和場面。或許,這就是泰倫斯·馬利克的美國詩意電影。

「美國詩意電影」主要有八個特徵。而這八個特徵大多數是傳統歐洲藝術電影的特標準,不同於爆米花商業電影,它們大多具有深刻的內涵,蘊含了作者的哲學思考。

開放的形式:即電影並不是傳統好萊塢那種量販式生產出來的形式,不是循規蹈矩的,而是要有自己鮮明的特徵,整體呈現開放式的格局。歧義:電影要表達的意義是複雜的、多重的、深刻的,必須抽絲剝繭的去領會。表達:電影要有自己獨特的表達,不是人云亦云,要像詩歌那樣有主旨有深度。非線性:即電影不是傳統好萊塢那樣的起承轉合,而是要呈現發散性心理學:電影要深入人性的深處去對話去發聲,目的是要喚醒觀眾的思考,讓觀眾將自己的心理思維運用起來。插話:即電影本體可以跳脫出故事的發展流程,隨時加入創作者的感性流露和理性思考。主觀性:電影要表達創作者的主觀思考,要有自己世界觀的體現.風格修正:在電影的發展過程中,允許進行自我風格的修正,隨著思想情感的變化風格可以有所改變。

其實泰倫斯·馬利克的電影,也並不是符合所有的標準。而只是在某幾個方面比較突出,而這完整的8條標準,界定的是美國詩意電影的範圍。

《天堂之日》上映之後,博得很多觀眾的喜愛,它是具有馬利克個人鮮明特色,蘊含深刻哲理而且雅俗共賞的一部經典之作,完美的詩意電影畫面,也讓此片成為電影攝影的教科書。

3、 聚焦人心慾念,表達深刻哲思

關於本片的主題聚焦,肯定是愛情和欲望,但是其背後的深刻哲思,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尼採的「道德自然主義」,一種是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的某些哲學觀點。但我個人,傾向於前者,畢竟海德格爾也深受尼採影響,他才是此類哲學思想的源泉。

導演為什麼沒有重點描摹人性的醜惡,沒有渲染這樁謀財騙婚案的殘忍。背後是尼採的「道德自然主義」和對生命的重視。在尼採看來生命意義問題是全部哲學的出發點,生命不是別的,它就是人生本身,人們從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血肉存在的人的現實生存。

就是我們當下的生存狀態——活著。活著,就是生命現實的湧流狀態,它表徵了生命的現實性,它表明了生命是當下的、現在的、實在的、活生生的。「活著」便是生命的原義和權利。生命只要具有其合法性它就必定是「活著」的。

他們三個底層貧民為了生存,顛沛流離,在導演的鏡頭下是被尊重的。男主在到農場之後,了解了農場主的病情,並發現他喜歡自己女友艾比之後,貪慾滋生,試圖霸佔財產,卻不想靠殺人來實現,富足和自由的生活就是他們的《天堂之日》。

但最後這個一廂情願的謊言和臆想並未實現,天堂被焚毀,他們再次陷入地獄。影片中多次出現「門」的鏡頭,暗示了他們到達和離開伊甸園的意向。導演在描摹美景的過程中,同樣聚焦了人性的欲望,並且反映了深刻又悲憫的哲思。

結語:

《天堂之日》作為一部1978年的劇情片,向我們描繪了那個時代美國鄉村年輕人特有的生存境況和人生選擇,還有火焰一般的愛情。雖混合了三角戀和罪惡,但在導演克制的描述下,沒有高潮迭起,也沒有恢宏敘事,卻有著美感很強的滲透力,透過畫面,直擊人心。

所以,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欣賞這部電影,我在分析完風格美學、象徵意義這兩部分後,在第三部分「電影價值」,著重表達了我的觀影體驗和聯想,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關注。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山城詩意、立體畫卷 來看看重慶坡坎崖蝶變之美
    今日(26日),記者走訪了中心城區坡坎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的點位,探訪其蝶變之美。堡坎多了山城詩意,打卡、健身市民越來越多11月26日上午,渝中區虎頭巖公園,71歲的吳婆婆正拿著手機,對著長和路堡坎拍照。
  • 昔日漢朝的天馬故鄉,今日的「天堂之境」絕美風光
    有人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在伊犁有一處被譽為「天堂之境」的地方,它就是昭蘇。昭蘇是新疆唯一沒有荒漠的縣城。七月的伊犁屬於昭蘇,盛夏時節百萬畝油菜花競相綻放,廣袤的綠色背景上,大片大片黃燦燦的油菜花鑲嵌其中。猶如浩瀚無邊的金色海洋,從身邊連到山邊,從山邊連到天邊,是旅遊觀光、攝影休閒的絕佳選擇。
  • 【美麗鄉村 旅遊】田園芬芳詩意濃 美麗鄉村邀你來
    原標題:【美麗鄉村 旅遊】  田園芬芳詩意濃 美麗鄉村邀你來,一幅幅群山逶迤、綠水環繞、氣象萬千、景色宜人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美麗的「一村一景」、美妙的「一村一韻」,成為城鄉居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生活居住和留住鄉村記憶的好去處。
  • 15首絕美大提琴曲,體驗15種大師風情
    馬友友出生於1955年10月7日。身為當今古典樂界最暢銷、最受歡迎的音樂家,大提琴家馬友友不斷尋求與聽眾建立思想交流的新方式,以及自身在藝術成長上的熱切渴求,不僅展現了他多面向的音樂生涯,也帶領著樂迷們探索古典音樂的更多可能性。
  • 尋找伊甸園——地圖中的天堂
    >作者:Alessandro Scafi出版社:British Library 大英圖書館出版時間:2013年精裝:176頁語種:英文內容導讀 | INTRODUCTION何處是天堂兩千年來,有識的基督教徒們一直在尋找地球上可能存在的最初的天堂。《聖經》中記述的田園詩般的伊甸園到底在哪裡?遙遠的東方?非洲赤道?美索不達米亞?亦或深沉的海底?純潔無瑕的亞當和夏娃到底來自何地?Alessandro Scafi 的 Maps of Paradise一書即講述了自公元8世紀以來,學者和製圖師們雖然明知無法到達天堂,卻費盡心力在地圖上標繪天堂之地的種種努力。
  • 伊甸園消失之謎,這麼一片天堂,是否真的存在,然而又在何處
    然後,上帝又在東方的伊甸建立了一座花園,就是伊甸園,也叫樂園、天堂或者天國。上帝讓亞當和夏娃在裡面無憂無慮地生存。花園中長滿了各種各樣令人賞心悅目的樹,樹上的果實香甜可口,四季不絕。花園中還有兩顆大樹,一顆是生命之樹,另一顆是知善惡樹或智慧之樹。伊甸園裡還有一條大河灌溉著花園…可是,伊甸園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 《烈火如歌》豆瓣5.6分收官,冤嗎?IMDB:我自願給它正名!
    同一部劇兩種離譜評分,這次我不想幫"自家人"豆瓣辯解!豆瓣5.6是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分數,這樣看來《烈火如歌》也算對得起觀眾,問題是如今諸多觀眾眼中,它仍然被貼上一個爛作標籤。爛作說法,源自當初豆瓣一大批雲觀眾狂打1分,把人家噴得一無是處,讓吃瓜網友帶著"爛作"濾鏡看劇。即便如此,它仍舊力挽狂瀾將評分掰正,可見劇集本身不差更與爛作無關。
  • 鄉村的秋天是美麗的,紅的、綠的、黃的、構成美麗的畫卷
    鄉村的秋天是美麗的,紅的、綠的、黃的、構成美麗的畫卷鄉村的秋天是美麗的,紅的、綠的、黃的、構成美麗的畫卷鄉村的秋天是美麗的,紅的、綠的、黃的、構成美麗的畫卷鄉村的秋天是美麗的,紅的、綠的、黃的、構成美麗的畫卷鄉村的秋天是美麗的,紅的、綠的
  • [天堂2]萬魔祭升級助您獲取A武器
    黃昏與黎明選擇;戰亂、貪慾、啟示封印的爭奪;黑暗祭奠的挑戰將掀起《天堂II》的全新歷史畫卷!    在此叄章將至之際,為了答謝廣大玩家給予《天堂II》的支持與厚愛,火爆的萬魔祭活動將再次升級!《天堂II》將為您獻上最熱烈的狂歡!  在此,請廣大玩家注意:叄章更新以前還將舉辦兩次萬魔祭活動。
  • 伊甸園在塔裡木盆地
    說起伊甸園,人們始終認為那還是一個美好的神話傳說,而且由於是《聖經》上講的,那是西方人神,和我華夏文明無關,這是比較自閉的思想,要知道,分子遺傳學這種科學證明人類是有唯一起源的,是公祖的,那麼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 豆瓣最高9.5分!這20部口碑電影才是真正的「意式風情」
    NO.13絕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導演: 保羅·索倫蒂諾編劇: 保羅·索倫蒂諾 / 翁貝託·康塔羅主演: 託尼·塞爾維洛 / 卡洛·維爾多內豆瓣評分:8.2羅馬,夏日,一隊穿梭其中的遊客。
  • 《極地》和《大貓》豆瓣9分都是小意思!
    在很多網友心目中,「豆瓣9分以上」已經成為「神作」的重要標籤。不過,能達到這個標準的作品少之又少,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影視、綜藝、紀錄片推出,達到7分、8分的都算佳作了。讓網友打9分?那得有真正的實力!BBC不用多說,他們家出的紀錄片在豆瓣隨隨便便都能上9分,大家已經習慣了,如果哪一天他們的紀錄片評分不高,那才叫新聞。央視同樣厲害,看這段時間的熱門話題就知道了,《國家寶藏》這檔用綜藝包裝文物的節目一播出,就圈粉無數,話題刷了好幾周,目前豆瓣評分9.1。
  • 全國人大代表張家祥:繪製美麗鄉村新畫卷
    在張家祥心裡,一直有一副未來村子發展的畫卷,漫山石榴樹只是畫卷的開始。總書記在政協連組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共同富裕、全面小康。」這句話讓張家祥心中的美麗鄉村畫卷更清晰了:「總書記講話特別關注農業、農村、農民,我作為一個最基層的農民代表,一定要帶領村民搞好水質保護,發展好地方經濟。我們那個區域適合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爭取實現旅遊業在我們那個地方落地生根,著力打造集觀光、休閒、度假、美食為一體的現代美麗鄉村。」
  • 這一次我們不為斑斕之秋而去 而是去一趟那聖潔的雪域天堂林芝
    「雪域天堂」的稱謂一是要雪之豐盈盛大二是要地之神秘高遠而這兩者恰似造物主天生賜予西藏林芝讓這藏地小江南一入冬,這一次,我們不為斑斕之秋而去而是去走一趟那聖潔的雪域天堂1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脈北麓東段,沿路有著媲美
  • 烈火中的永生 ——致敬那些烈火中的人類文明
    當看到塔尖在烈火中傾塌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艾絲梅拉達最後走上絞架的慘烈。 打開手機,有關聖母院火災的新聞鋪天蓋地,《人民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出惋惜。 所以,古代,祖先會為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被焚毀而惋惜;去年,大家會為巴西國家博物館的被燒而痛心;今天,我們會為佇立於風雨800多年的聖母院的灼燒而刷屏。
  • 院靜人閒風度簾,風雅自然伊甸園
    伊甸園的合院,陽光、清風穿堂而過。這是引自然造化於起居,揚藝術文化於生活的手法,是對風雅平和之精神樂園的眷戀。暫別喧器,成為詩意棲居的小世界。,「建築是用來詮釋人類感情的,小細節才是最動人之處。此種境地,說不出是浪漫,還是詩意,當耳邊再傳來風在吟唱、小鳥啾啾的天籟之音,雲捲雲舒間,身體和心都是暖的,總會忍不住就生出就此長坐,只需有香茗相伴的衝動。倘至夜晚,來自神秘天空的星光,灑落在院內,柔美溫情,也變幻無窮。這一刻,只想端一杯瀰漫著芬芳的紅酒,和愛人分享在夜的柔情裡。
  • 科技賦能、長效管理,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華新鎮周浜村以打造農村一體化保潔示範村、垃圾分類精品村為目標,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整治,依託信息化技術手段,鞏固鄉村治理成果,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美麗農村,進一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生活畫卷在此徐徐展開......
  • 世界級的水上天堂 絕美斯米蘭
    絕美天堂斯米蘭·普吉7日奢華之旅
  • 每一部豆瓣評分都在9.0以上,你看過哪一部?
    這一期給大家盤點了五部豆瓣9分以上的好作品,很多筒子們可能都沒有看過甚至於連聽都沒聽說過,但是這五部絕對是上乘佳片。它們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只是靜靜地講著一個「美到犯罪」的故事。接下來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 豆瓣高分BBC紀錄片帶你遊遍全球!
    小旅特地整理了以下BBC旅遊紀錄片,帶你足不出戶遊遍世界~跟著這些紀錄片探索世界的各個神奇之地吧!1非洲Africa豆瓣評分:9.7《Africa》是一部大型原生態紀錄片。絕美的畫面和完美的配樂以及略帶滄桑感的解說帶給觀眾震撼心靈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