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軍:從好氧顆粒汙泥發展看科研的基因和終極目標是什麼?

2021-01-14 中國水網

編者按:為什麼好氧顆粒汙泥技術、厭氧氨氧化等幾項被譽為改變水處理技術格局的關鍵技術都源自荷蘭?為什麼荷蘭人敢說他們是用顆粒汙泥處理汙水的?為什麼只有荷蘭成功將好氧顆粒汙泥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推廣?

清華大學王凱軍教授在2019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高峰論壇上的發言給出了答案。他從科研導向和創新傳承兩個角度綜合思考這些問題,系統回顧了水汙染控制技術的線性發展歷程,並追溯了好氧顆粒汙泥技術的發展與技術關鍵。通過獨特視角,帶領大家從好氧顆粒汙泥看科研的基因,並指出只以文章為導向而不以工程需要為導向是一個科研誤區。

(本文根據其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關於好氧顆粒汙泥,我們忍不住思考:為什麼我們在SCI論文全球稱雄的同時,產業化進展卻甚微?這個現象背後,則是更深刻的問題:科研的目標和終點在哪裡?可能在工程上,可能在企業上,但肯定不在SCI上。

水汙染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

問題導向的汙水處理技術發展歷史

從汙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歷史看,1900年之前汙水處理技術重點解決的是公共衛生問題;1914年活性汙泥法誕生,主要為了解決引起河道黑臭的耗氧物質(BOD和氨氮)問題;上世紀90年代起,人們開始關注水體富養化問題,從而進行除磷脫氮工藝研究;接著到21世紀初的水資源短缺、微汙染、微塑料問題等等。隨著水汙染問題的不斷提出,汙水處理技術流程也在不斷增加,使得系統越來越複雜,處理成本越來越高,系統的安全性自然隨之降低。

水處理技術的發展理念:工藝綜合性

與汙水處理工藝糖葫蘆串式的線性發展模式不同,我們能否更加追求系統的綜合性?膜技術的出現,給出了這種可能性。它解決了過濾與沉澱一體化的問題,使技術相對綜合,工藝流程相對簡化,主要靠膜的精細過濾和濃縮,MBR工藝具有反應高效、出水水質好,省掉二沉池,節省佔地等優點,汙泥濃度可保持8-10g/L。

國外好氧顆粒汙泥用的新型反應器由於是顆粒汙泥,其汙泥量大於10g/L,汙泥濃度甚至能達到15g/L,生物量大,可以同時解決有機物、氮、磷去除問題,出水水質良好。此外,系統高效,沉降速度快,省掉了二沉池,佔地面積小,可與MBR相媲美。

好氧顆粒汙泥的發展

事實上,2000年荷蘭就啟動計劃研究新技術和高標準出水工藝,首選了MBR技術,也同時研究好氧顆粒汙泥。當時建設了四個MBR廠,最近這四個MBR廠因為各種原因都被關停了。有人說關停了並不是因為MBR技術不好,但無論怎樣,這個結果說明了什麼?說明在這一輪的競爭裡,荷蘭好氧顆粒汙泥技術取代了MBR這條技術路線。目前在荷蘭已有將近10個汙水處理廠採用了好氧顆粒汙泥工藝。好氧顆粒汙泥工藝不得不說是荷蘭工程界帶給世界的又一個驚喜。

顆粒汙泥的發現與傳承

荷蘭人常說他們是用顆粒汙泥的方式處理汙水,為什麼這麼說?首先來追溯厭氧顆粒汙泥的發現。1972年,Lettinga在處理甜菜廢水的6 m3/d的UASB中試裝置中發現了顆粒汙泥。1975年,在 WUR 開始全面系統的研究汙泥顆粒化現象。可以說,在厭氧工業廢水上,他們最早發明和應用了厭氧顆粒汙泥技術,全世界高濃度工業廢水採用厭氧顆粒汙泥的方式(UASB或EGSB)來進行處理。荷蘭科學家不僅發現了著名的厭氧氨氧化現象,第一個生產性的厭氧氨氧化顆粒汙泥裝置也是荷蘭人做出來的。荷蘭Paques公司在10多年在中國瀋陽的紅梅味精廠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同步厭氧氨氧化裝置,反應器池容11000m3,每天處理80噸NH4-N。荷蘭還有生物脫硫顆粒汙泥技術。荷蘭是第一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對好氧顆粒汙泥技術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從厭氧顆粒汙泥到厭氧氨氧化顆粒汙泥再到好氧顆粒汙泥,因此,荷蘭人有足夠的自信說「荷蘭是用顆粒汙泥的方式處理汙水的」。為什麼好氧顆粒汙泥在荷蘭這麼受歡迎呢?2013年我到荷蘭參觀現場,從在線儀表上看其處理後水質非常好,總磷可達到0.09mg/L、總氮可達到7.9mg/L。據管理人員介紹這還是沒有加優化的結果,優化之後總氮、總磷效果會更好。文獻報導第一個三萬噸規模的汙水處理廠的數據顯示,冬季總氮小於8mg/L,夏季小於5mg/L,出水水質非常好。2015年,在荷蘭鹿特丹建成了一個幾十萬噸的汙水廠,用傳統工藝達到非常好的出水水質,然而該廠被荷蘭人認為自建成之後就落後了。原因何在?因為採用好氧顆粒汙泥技術以後,可節省土地70%,節省能耗30%。

全球好氧顆粒汙泥文獻調研

事實上,好氧顆粒汙泥並不是一個新的發現。從上世紀70年代發現厭氧顆粒汙泥後,就不斷有培養好氧顆粒汙泥的嘗試和報導。我們通過調研全世界範圍內與好氧顆粒汙泥有關的研究後發現,從2000年至2019年近20年時間全球共發表與好氧顆粒汙泥有關的文章3000多篇,其中中國就有1000多篇。假設平均一家研究機構可發表10篇論文,則表示有300多家機構在研究好氧顆粒汙泥,其中中國則至少100家。可以說,中國關於好氧顆粒汙泥技術的研究文章在世界上遙遙領先。這應該是以SCI為導向的一個典型案例,大多數研究者為發論文而發論文。然而,目前國際上卻只有荷蘭Mark團隊一家研究機構取得了突破。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顆粒汙泥均是由荷蘭人率先發現和應用的?

編輯:趙凡

相關焦點

  • 好氧顆粒汙泥的性質及形成機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好氧顆粒汙泥的基本特性好氧顆粒汙泥是結構緊密、沉降優良的微生物聚集體。好氧顆粒汙泥多為黃褐色或白色,成熟的顆粒汙泥表面光滑,形狀規則,多為球形或橢球形。通常地,好氧顆粒汙泥的粒徑在0.2~7.0mm。受氧氣傳質的影響,顆粒汙泥存在好氧區、兼性厭氧和厭氧區。
  • 如何利用好氧顆粒汙泥實現同步硝化與反硝化?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處在同一活性汙泥中,由於硝化菌的好氧和自養特性與反硝化菌的缺氧和異養特性明顯不同,脫氮過程通常需在兩個反應器中獨立進行(如Bardenpho、UCT、雙溝式氧化溝工藝等)或在一個反應器中順次進行(如SBR)。當混合汙泥進入缺氧池(或處於缺氧狀態)時,反硝化菌工作,硝化菌處於抑制狀態;當混合汙泥進入好氧池(或處於好氧狀態)時情況則相反。
  • 低溫條件下好氧顆粒汙泥培養及其脫氮性能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為研究在低溫條件下好氧顆粒汙泥(AGS)的形成及其脫氮性能,在序批式反應器(SBR)中 15℃條件下 60d 內培養出了成熟的具有良好短程硝化功能的 AGS,穩定運行階段亞硝酸鹽氮積累率(NAR)可以達到 90%以上,掃描電鏡顯示 AGS 主要由短桿菌和球菌構成.
  • 沸石粉對好氧顆粒汙泥造粒、脫氮除磷的強化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機理
    然而好氧顆粒汙泥制粒時間長,汙染物降解能力弱(主要是由於微生物群落結構不穩定),嚴重限制了其普及和大規模應用。有研究發現好氧造粒過程中添加生物炭可以誘導吡啶降解和聚集相關的物種增加,促進汙泥造粒和難降解有機廢水中汙染物的降解。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試圖確定一種以誘導聚集和脫氮除磷相關菌株的積累,以增強好氧造粒,提升脫氮除磷的效果。
  • 從洛陽汙泥兩期工程設計看中國汙泥堆肥技術變遷與發展趨勢
    1.3.2好氧堆肥車間   汙泥經過太陽能幹化後,每天將有117 t晾曬汙泥通過載重車運輸進入堆肥車間相應位置,裝載機按照比例添加乾料、熟料並將混合物料整理成條垛,之後採用車式翻堆機定期將物料翻堆、打散,發酵高溫度可達70 ℃,汙泥中的病原體、雜草種子等被殺死,經過15 d左右的充分好氧發酵,汙泥含水率降到35%左右,顆粒小於15 mm,
  • 未來汙泥處理的主流技術是什麼
    3、技術路線生搬硬套汙泥處理技術主要有汙泥濃縮脫水、好氧消化、厭氧消化、幹化、堆肥和焚燒等。汙泥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和土地利用。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汙泥幹化焚燒是當前最先進的汙泥處理技術,代表汙泥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因而不加分析地加以推廣。
  • 活性汙泥是什麼?汙泥膨脹現象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一、什麼是「活性汙泥活性汙泥法自1914年由E.Arden 和W.T.Lo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創以來, 廣泛被應用於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的處理。所謂活性汙泥, 就是由細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與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有機物能力的絮狀體顆粒, 這種絮狀結構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使處理水與汙泥分開, 最終達到廢水淨化的目的。二、什麼是「汙泥膨脹」?
  • 汙泥處理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 /生物汙泥密...
    原標題:汙泥處理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 /生物汙泥密閉式堆肥反應器助力中國堆肥行業發展/齊齊哈爾市餐廚、汙泥處置項目 全市第一家「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落戶贊皇/北京沃土:生物汙泥密閉式堆肥反應器助力中國堆肥行業發展/齊齊哈爾市餐廚
  • 以微藻-菌顆粒汙泥工藝為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未來市政汙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一直為環境研究領域的熱點和焦點。未來市政汙水處理技術應具備怎樣的特質?近日,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並從理論和已有研究結果出發,以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微藻-菌顆粒汙泥工藝為例,討論了其作為未來市政汙水處理技術的可行性。未來市政汙水處理技術特質的探討傳統活性汙泥(CAS)工藝作為市政汙水處理的核心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 氧膨脹顆粒汙泥床(EGSB)在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
    其構造與UASB反應器極為相似,可以分為進水配水系統、反應區、三相分離區、沉澱區和出水渠系統。與UASB反應器不同之處是,EGSB反應器設有專門的出水回流系統。EGSB反應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廢水由底部配水系統進入反應器,很高的上升流速使廢水與顆粒汙泥充分接觸,有機物被降解,同時產生氣體。
  • 汙泥顏色變黑,不僅僅因為溶解氧!
    曝氣池汙泥發黑很多時候是汙泥缺少溶解氧造成的,因此,一旦發生汙泥發黑的情形,首先應是檢查曝氣池的溶解氧含量,再檢查進水水質,根據水質檢查的結果,具體地判斷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常見的汙泥發黑的原因及應對措施如下:   1、DO低導致的汙泥發黑   相應的解決辦法為:增加曝氣池的供氧量,使溶解氧的質量濃度大於2mg/L短時間內可以達到4~5mg/L只要提高曝氣池混合液的溶解氧含量,幾個小時的時間,汙泥將逐漸恢復正常。
  • 活性汙泥的性能指標是什麼?汙泥膨脹有幾種?活性汙泥法運行關注點...
    活性汙泥法是水處理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今天就來講一下關於活性汙泥的10個基本知識。1、什麼是活性汙泥?
  • 乾貨:活性汙泥的培養步驟和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1912年由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活性汙泥可分為好氧活性汙泥和厭氧顆粒活性汙泥,活性汙泥主要用來處理汙廢水。活性汙泥法是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絮體處理有機汙水的一類好氧處理方法。
  • 磷在汙泥處理中的回收前景
    汙泥是磷的豐富來源,磷是植物和動物的基本營養成分。日常廢水中約90%的磷積累在汙水汙泥中,因此,汙水汙泥被視為潛在的磷源,並且根據循環經濟的假設,開發各種回收該元素的方法和研究正在進行。剩餘汙泥生物質中磷的生物累積主要是由磷累積生物(PAO)進行的,其活動需要交替的有氧/厭氧條件。 人們通常可以從原汙水,過量汙泥,汙泥脫水中排出的水以及汙泥燃燒後形成的灰燼中回收磷。磷的汙泥的不同的幹質量的百分含量與在燃燒灰後:脫水汙泥含有約磷的2.6-3.4%而燃燒後灰分含有5.9-13.4%。
  • 俞漢青:厭氧氨氧化廢水處理技術發展和應用啟示(完整版)
    從作為自然界的現象被發現,到基礎研究、工程應用,厭氧氨氧化技術發展也經歷了大約40年時間,這是一個需要投入和成長的過程,離不開該領域一大批人的基礎研究、論文成果和產學研的協同合作。   什麼是Anammox?
  • 關於溶解氧(DO)的詳解!,汙水處理,曝氣設備,汙泥處理-環保在線
    當前汙水處理中的生物處理大多是採用厭氧與好氧相結合的處理工藝,溶解氧在實際的廢水生物處理操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指標的不合適或波動過大,會迅速導致活性汙泥系統受到衝擊,進而影響處理效率。因此在實際生化處理工藝中,需嚴格控制溶解氧的含量。
  • 厭氧顆粒汙泥的培養以及注意事項
    厭氧顆粒汙泥的培養以及注意事項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在培養厭氧顆粒汙泥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在當廢水中N、P等營養元素不足時,不易於形成顆粒,對於已經形成的顆粒汙泥會發生細胞自溶,導致顆粒破碎,因此要適當加以補充。
  • 汙泥發電是什麼?汙泥焚燒發電技術詳解
    汙泥發電是什麼?汙泥焚燒發電技術詳解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泥處理是對汙泥進行濃縮、調治、脫水、穩定、幹化或焚燒等無害化加工過程。為節汙排汙,汙泥處理最大利用化,同時可造福人類,近日,國家級技改項目燃煤耦合汙泥發電在浙江長興正式投產運行。燃煤耦合汙泥發電,就是將燃煤和幹化的汙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後用來發電。
  • 好氧汙水處理的降解特性
    生物降解性測試目前普遍採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的化學品生物降解性測試導則,包括快速生物降解性301、固有生物降解性302和模擬生物降解性303A,利用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來評估其在環境中的歸趨過程。
  • 汙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主流方法合集
    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工藝的選擇應同汙水處理工藝和汙泥處置技術統籌考慮,應優先選擇汙泥源頭削減汙水處理工藝,降低城市汙水處理廠總體運行費用和能耗,減輕末端汙泥處置的負荷,緩解汙泥在處理和處置過程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目前汙泥源頭控制的方法主要有解偶聯代謝,隱性生長和汙泥好氧顆粒化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