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必須長期堅持,把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強民族團結的工程。——習近平
對口支援新疆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10年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浙江省對口支援阿克蘇地區,堅持「硬體」與「軟體」「輸血」與「造血」「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努力推動阿克蘇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個個援疆項目體現著勇立潮頭、走在前列的「浙江效率」,創造著「浙江經驗」,從東海之濱到西北邊陲,從江南水鄉到沙漠綠洲,浙江省與阿克蘇地區雖相隔萬裡,卻成為心手相連的手足親人。
「硬體」與「軟體」共提升
近日,記者在溫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扶貧產業園看到,項目建設工地上塔吊林立,一派忙碌的景象。
浙江省援疆指揮部項目組副組長陳剛說:「項目於4月26日開工建設,僅一個月時間就建起10座鋼結構廠房,我們會抓好項目建設,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
2020年,金華市援疆指揮部共安排實施23個項目,投入援疆資金近1.44億元,資金100%投向基層,溫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扶貧產業園總投資8700萬元,主要為援疆資金和財政撥款,建成後將為當地群眾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援疆項目建設不僅讓地區各地硬體設施更加完善,也在提升軟體建設上下足功夫。
在阿瓦提縣,由紹興市全額投資援建的阿瓦提縣行政服務中心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進駐33個單位,合理布置10個功能區,涵蓋168項行政審批事項和82項為民服務事項。該中心運行以來,服務大廳日均辦件量1100件以上。
隨著援疆工作不斷推向深入,浙江援疆不再只是給錢、給物、給項目,而是更好地利用援疆資金幹事創業。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拜城縣亞曼蘇生態園迎來許多遊客。該園是溫州市援疆指揮部在發展全域旅遊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以「體育+旅遊」為手段,拜城縣正在加快旅遊與文化、體育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亞曼蘇生態樂園項目規劃面積約110公頃,一期投資1640萬元,全部為援疆資金。在此基礎上,溫州市援疆指揮部指導我們發展鄉村旅遊,增加民俗文化,鼓勵農民開辦農家樂、民宿,從硬體設備援助到文化旅遊理念援助,幫助我們拓寬發展思路。」拜城縣米吉克鄉黨委書記張國燦說。
「輸血」與「造血」相結合
「感謝您和援疆專家共同診治,讓我順利做完手術。」今年5月,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病理科副主任朱永傑收到患者張女士的致謝簡訊,心中滿是感動。
張女士家住庫車市,年初被診斷出惡性腫瘤,到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診治。「張女士的病例有些複雜,我第一時間通過遠程醫療平臺聯繫溫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幫忙,經過治療她已經正常生活。」朱永傑說。
像這樣,通過會診、查房、教學等遠程醫療實踐,遠在萬裡之外的援疆專家與本地專家聯手,真正讓地區各族群眾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2014年至今,我們科室一共來了3位援疆專家,他們積極開展傳幫帶工作,從建立學科到帶人才隊伍,讓病理學科從一窮二白到逐步完善,如今本地醫生已能獨立完成90%病理診斷,遇到疑難雜症會通過遠程醫療實現線上互通。」朱永傑說。
浙江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以精準扶貧、健康扶貧為抓手,立足群眾需求,通過學科幫扶、人才培養、開展遠程醫療或者教學、激發科研創新等方式,加強「造血式」援疆,不斷豐富「組團式」醫療援疆內涵,成功打造「浙阿跨省醫聯體」和「指尖上的醫生」兩大品牌工程,切實提高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
以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為例,2015年至2019年,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三、四類手術佔比由21.5%增至40.3%,疑難危重病轉診率從5.6%降至2.7%,從援疆專家「輸血」到本地人才「造血」,浙江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真正讓老百姓受益。
除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廣大援疆教師也在為地區不斷「輸血」的同時提升本地「造血」功能。
第十批援助新疆理工學院的12名教師來自浙江12所高校不同院系,為充分利用援疆教師隊伍和派出單位辦學優勢,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疆理工學院,結合高校辦學規律,援疆教師組織舉辦「託峰論壇」,邀請受援單位、援建單位和援疆教師,整合前方和後方教學資源,定期開展主題研討活動。
新疆理工學院副院長、援疆教授孫偉明說:「我們舉辦『託峰論壇』就是根據援疆實際,始終圍繞『援疆怎麼做』這個主題進行學術研討,努力把『託峰論壇』實施成新疆理工學院的高端智庫交流項目。」
記者從浙江省援疆指揮部了解到,近三年,浙江省從不同渠道選派753名援疆教師,形成了「中組部計劃、教育部計劃、柔性援疆計劃、退休返聘教授計劃」等多層次的教育援疆選派格局。
今年,浙江省加大教育援疆力度,選派580名援疆教師來阿工作,教師隊伍覆蓋幼兒園到大學、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疫情防控期間,浙江省教育廳組織7名「浙派名師」,分學段開展「雲端」教研活動,3萬多名地區教師與「浙派名師」進行交流,先進的教學理念讓本地教師受益匪淺。
「扶貧」與「扶志」齊發力
「現在我每月工資2500元,公司還高於市場價格收購我家的核桃,收入不錯。」8月23日,烏什縣亞科瑞克鄉斯代村農民圖尼亞斯汗·亞森高興地說,2018年,衢州市援疆指揮部引進浙江金勺科技有限公司來烏什縣投資建廠,讓不少像圖尼亞斯汗·亞森這樣的農民成為產業工人。
浙江金勺科技有限公司是衢州市援疆指揮部引進的核桃產業深加工項目,年加工核桃1萬噸、鷹嘴豆2000噸,建有核桃選果、取仁、壓榨精煉等15條生產流水線,帶動500多人就業。
「百村千廠」工程實施以來,浙江援疆助推引進就業容量大的服裝、地毯和襪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招引客商把廠房建在鄉鎮村,已經在地區各地建設廠房621間,重點幫助困難群眾。
浙江援疆還試點推進「萬畝億元」工程,通過發展林下循環經濟,利用修剪的果樹枝條,製成菌棒生產黑木耳等,引進小龍蝦、螃蟹養殖和茭白種植、改良冬棗等,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試點果園套種黑木耳生態循環經濟模式曾在地區30個落後村500多個困難家庭開展試點推廣,增收效果明顯。
為把地區現有的特色農產品規模優勢、品質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實施「十城百店」工程,在地區和一師阿拉爾市建設「百十一」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連接「十倉百企」加工聯盟,形成以浙江省「十城百店」銷售網絡為主體,輻射華東地區,助力阿克蘇優質特色農產品在內地市場形成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體系。
脫貧攻堅是浙江省援疆指揮部項目建設的重點內容,第一批集中開工項目總計225項,總投資166.64億元(含一師),涉及扶貧的有172個。
浙江援疆為群眾增收致富增添信心。家住沙雅縣紅旗鎮古再勒村的熱孜萬古麗在工廠實現穩定就業,對嘉興市援疆指揮部感激不已。「去年我們剛脫貧,今年受疫情影響,連續三個月沒有收入,多虧援疆幹部給我找了一份新工作。」熱孜萬古麗說。
下一步,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將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助力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數字賦能推動產業發展,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兩地產業合作,強化傳幫帶提升「組團式」教育和醫療援疆效益,推進文化浸潤促進各族幹部群眾交往交流交融,運用「最多跑一次」理念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杭州援建阿克蘇市天杭實驗學校。(資料圖)
來源:阿克蘇日報 記者 張路
原標題:《萬裡為鄰心相知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地區貫徹落實總目標工作綜述之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