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陳晨 郴州報導
不是每朵花,都能盛開在雪域高原,但雪蓮做到了;
不是每棵樹,都能植根大漠戈壁,但胡楊做到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紮根邊防,但八千湘女做到了。
5月31日,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每名隊員臉上,個個都湧出了熱淚。「八千湘女上天山」之一、83歲老人胡愛群,用自己傳奇般的援疆經歷,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從指揮長到援疆醫生援疆教師,從年青的援疆幹部到機關後勤人員,大家發自內心地感嘆:「這就是援疆精神,這就是我們的初心和擔當!」
湘女胡愛群入伍時的照片。
八千裡路雲和月:坐著卡車進新疆
胡愛群老人個子不高,但精神狀態很好,滿頭青絲短髮像鋼針一樣硬朗。在主席臺上她主動堅持站著作了一個多小時的報告,既不戴眼鏡,又不喝水上廁所。一雙慈目炯炯有神,只要你和她對視,就能強烈感覺到那雙眼睛中的執著、真誠、善良、熱情。
回憶起1952年參軍入伍——作為「八千湘女上天山」第三批進疆人員,老人分外激動。她說:「我們是毛主席親自籤字批准進疆的,我們絕不能給毛主席丟臉,給家鄉人民丟臉。」
其時,她才15歲,碩大的軍裝「套」在她身上,顯得分外不合身。32個人一臺車,一輛輛卡車拉著這些新兵,一路從湖南開到甘肅與新疆交界的星星峽。在這裡發現有土匪,隊伍急速轉移。從長沙到新疆當時有近4000多公裡路程,她們車隊從西安到烏魯木齊,就整整走了一個月。沿途都是吃黑面饃饃,吃住都在車上,晚上睡覺背靠背。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
在輪臺縣運輸站工作時的照片。
三十五年獻邊疆:平凡崗位志不移
胡愛群老人在家鄉長沙讀了高小,入伍後又在部隊工業學校、公安學校、衛生學校受過培訓,在幹部隊伍中,她是一個多面手。從1952年15歲參軍算起,直到1987年退休,她在新疆整整幹了35年。先後擔任過郵政局的報務員,鎮政府的民政助理員、綠化員、出納員,運輸站的調度員,工作單位和駐地的衛生員、護士、接生醫生等等。無論走到哪裡,她都把黨的教導牢記心頭。
1958年,她從位於北疆的伊犁自治州霍城縣郵電局調往南疆輪臺縣運輸站,後來又調往東疆託克遜縣庫米什運輸站。無論工作怎麼變動,老人每次都愉快地接受。
當時的運輸站,承擔著為南來北往的司機和旅客提供吃、住、售票等後勤保障,工作任務瑣碎、繁雜、艱巨。
1960年元月,當時胡愛群在輪臺縣運輸站工作。冰天雪地裡,偏偏運輸站儲備煤炭快燒完了。在滴水成冰的元月,沒有煤炭就意味著一切後勤保障工作都無法開展。站長又出差去了,大家都不知該怎麼辦。
胡愛群勇敢地站出來,帶著一名男同志和運輸站的男司機到外地搶購煤炭。拉煤的汽車在深夜返回時,發生故障熄火,車子拋錨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同行的兩個男同志都急得哭了起來。有著部隊經歷的胡愛群臨危不亂,要司機留在車上堅守,她帶領另一名同志出去找老鄉解決飲用水和晚飯,再想辦法找修理人員來修車。
兩人深一腳淺一腳地不知走了多遠,終於找到一戶維吾爾族老鄉。兩人在他家吃了饢喝了水休息到天亮後,才在前方找到一支修路的工程隊。經過工程隊幫忙,修好了車輛,圓滿地完成了煤炭採購任務。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胡愛群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強勇敢,不知為單位解決多少難題。
上個世紀60年代,國家提倡精簡城鎮人口。胡愛群帶頭體驗國家難處,與20多個女職工下放到一個石棉廠。石棉廠工資非常低,女同志又帶著孩子,生活十分困難,家家戶戶常常窘迫得揭不開鍋。為了解決大家的生活難題,胡愛群把這些姐妹們組織起來,主動承接後勤工作,開墾荒地發展生產,搶著幹裝卸重活,硬是挺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
胡愛群與少數民族姐妹拉家常。
一生鍾情石榴籽:團結佳話滿天山
在工作中,胡愛群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曾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廳表彰。在生活中,她特別鍾愛石榴,時時處處把自己當成一粒石榴籽,與新疆各族人民緊緊地抱在一起。
祖培牙.胡加合買提今年60歲,比胡愛群小20歲。兩人在吐魯番市運輸站共事20年。談起胡愛群老人對同事的關心、對各族群眾的關愛,祖培牙.胡加合買提熱淚盈眶。
她回憶起自己剛剛上班時,擔任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有一次隨車返回運輸站後,她發現自己掉了價值300多元的公共汽車票。公司規定票款同行,票就是錢,丟了票就要賠償等額的現錢。而剛剛參加工作的祖培牙.胡加合買提,一個月工資才18元!如何賠得起這筆巨款?
面對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嚴重後果,祖培牙.胡加合買提人都快急暈了。在運輸站擔任調度的胡愛群弄清情況後,主動走過來抱著祖培牙.胡加合買提說:「小妹妹,不要急,我們幫你一起找。實在找不到,我們一起來賠。」這句話感動了祖培牙.胡加合買提一輩子。後來,在胡愛群的幫助下,票據在公共汽車上一個座位的底部被找到。胡愛群那顆金子般的心,也隨著這個故事在各族幹部職工中傳開了。
參加工作40多年來,胡愛群熱心助人的事不知做了多少。在託克遜縣庫米什運輸站,她先後幫助3個民族的產婦,順利接生20多個嬰兒。當時有一位維吾爾族小朋友燒傷了,在那個豬油奇缺的年代,胡愛群老人堅持自己一家人不吃油,把省下來的一點點豬油天天小心翼翼地塗抹在這位小朋友的燒傷處。經過她的精心治療與護理,小朋友的傷好了,兩家人也成了無話不談的「親戚」。
5月31日,胡愛群老人堅持站著給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全體隊員作報告
在工作崗位上是這樣,退休後胡愛群老人也「退休不褪色」,走到哪裡就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撒到哪裡。
2010年,胡愛群的老伴因病在吐魯番市人民醫院住院。細心的胡愛群發現,同病房裡有一位來自艾丁湖鄉的維吾爾族老人,每天吃飯都是開水泡饢。經過了解,她得知這位這位老人家庭比較困難,女兒也沒找到工作。於是她掏出一筆錢硬塞給老人,又送了一些水果和食品給他。老伴出院後,她找到自己在吐魯番市運輸站工作的「老姐妹」,軟磨硬纏把老人的女兒推薦在運輸站上班。現在,老人的女兒成了她的「女兒」,逢年過節都來看望胡愛群。
66歲的古麗孜熱.阿不都力木提,是胡愛群的鄰居,兩人好得像姐妹。每天做好飯,古麗孜熱.阿不都力木提都要把飯菜提到胡愛群家裡來,兩人一起吃。古麗孜熱.阿不都力木提說:「有好吃的東西不兩人一起吃,我一個人吃不進。」每到逢年過節,古麗孜熱.阿不都力木提都要問胡愛群:「媽媽家來人了嗎?」在古麗孜熱.阿不都力木提心中,家鄉湖南就是胡愛群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