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圍觀,江西「人造太陽」實驗平臺首次放電!
主流傳播 信立天下這裡是江西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公眾號江西「人造太陽」重大實驗平臺首次成功放電標誌著江西在核聚變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記者:李秀鵬 李兆蕊 鍾文峰什麼是「人造太陽」?簡單來說,就是科學家在地球上建造一個裝置,模擬太陽發光發熱釋放能量,一勞永逸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太陽之所以會不斷發光並釋放能量,其實是核聚變的結果,太陽的直徑比地球大109倍,質量比地球重33萬倍,太陽的巨大質量產生的引力,把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一起,發生核聚變反應,並將核聚變反應持續下去。
-
「人造太陽」在成都正式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
-
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成,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中國科技即將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不僅中國自主研發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建成,而且今年「中國製造」又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後才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
-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時間:2020-12-05 23: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核聚變領域獲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核聚變裝置被人們形象地稱作「人造太陽」。
-
重大突破!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首次放電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
-
中國「人造太陽」在川建成並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當天的放電儀式上,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說,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運行,這是我國核聚變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新華社成都12月4日電(記者謝佼、張超群)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
我國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並首次放電
等離子體溫度可達1.5億℃電流強度六倍於上一代「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許敏介紹,「HL-2M是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陽 並實現首次放電
聊點科技【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建成新一代人造太陽 並實現首次放電】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太陽之所以能發光發熱,靠的是其內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
-
視窗|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暨首次放電見證活動現場(12月4日攝)。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誌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12月4日拍攝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成都12月4日電 12月4日14時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國家原子能機構供圖)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四川成都建成
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許敏介紹,「HL-2M是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
-
重大突破!「人造太陽」夢想更近一步!
在「探月」成功的同時,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也更近了一步。
-
中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
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圖為12月4日拍攝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工作人員在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的真空室內作業(2019年5月27日攝)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
-
江西「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我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我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組圖:實拍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
10月23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訪問安徽,首站便是來到位於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參觀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到底真容如何?讓我們跟隨媒體的鏡頭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