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連松 文並攝
隆冬時節,滴水成冰。我市部分路段清掃車清掃馬路之後,積水清理不及時,道路溼滑、結冰,有市民騎行不慎摔倒,也有汽車發生多車追尾事故。近期,多位讀者向本報熱線23602777打來電話說,現在氣溫已經零下,時常可以看到灑水車還在灑水工作,路面留下積水,建議環衛部門馬路掃保時,能更加精細化、人性化,妥善處理好道路清潔和路面溼滑間的衝突問題。
衛津路上,洗路車留下水漬。
掃保積水結冰 多車追尾剮蹭
12月15日11時許,河北區金鐘河大街由王串場一號路向增產道方向,路面出現大面積冰面,多起交通事故發生。記者趕到現場看到,涉及三起事故,包括五車追尾、三車追尾及兩車剮蹭,所幸沒有人員受傷。金鐘河大街雙向10車道,發生事故的道路有4條機動車道和1條非機動車道。
記者現場看到,左數第二條、第三條機動車道有大面積冰面,有的地方尚未結冰,路面也很溼滑。發生事故的車輛歪七扭八停在這兩條車道上,有計程車、廂式貨車和私家車等。一輛麵包車後保險槓撞碎,部分零件散落在路面上。「發現前面有情況,踩剎車,卻發現車輛打滑,緊急剎車也沒停住。」一位司機無奈地說。事故導致該方向車輛通行緩慢,多位交警在現場指揮疏導交通。
當天天氣晴朗,事故發生前幾天我市也沒有下雨或下雪,路面上大面積冰面從何而來?附近芳景明居小區的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事故發生前不久,剛有一輛灑水車經過,「當天預報的最低溫度才零下6℃,這麼冷的天氣,路面灑水肯定會凍冰。」
這麼冷的天為什麼還在路面灑水?記者聯繫了河北區城市管理委,環衛科相關負責人回復,從11月15日起,環衛部門已經停止路面灑水作業,市民看到的路面灑水,其實是工作人員駕駛洗路車進行的洗路作業。12月15日早上,負責掃保工作人員發現金鐘河大街由王串場一號路向增產道方向路面有髒汙,8時許,負責該地區掃保的作業單位天津玉禾田環境發展有限公司,按照相應的處置預案,對撒漏和汙染問題進行處置,人工剷除道路上被壓實的泥餅等汙漬,但無法達到路見本色的標準。11時許,該公司安排加注了防凍清洗劑的洗路車進行路面清洗。
該負責人說,當天中午前後,該委陸續接到王串場一號路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啟動突發情況工作預案,從當天12時到16時,組織掃保公司對結冰道路進行撒鹽處理。
清掃車加注了低溫防凍清洗劑,為什麼路面還會結冰?是防凍清洗劑不合格還是操作人員違反了操作規程?掃保作業後,為什麼不及時將積水清理乾淨,導致結冰?對於市民提出的疑問,該負責人說,不能說明掃保人員違反了操作規程,防凍清洗劑質量也沒有問題,「有可能是溫度太低,也可能防凍清洗劑攪拌混合不充分。(新聞媒體)不要糾結於哪裡不到位,你們應該側重下一步我們如何整改。」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道路溼滑 市民騎車摔倒
家住和平區同安南裡的趙先生向記者反映,最近一段時間,家門口的道路都是溼漉漉,而且還有些滑。趙先生每天早晨騎電動車送孩子上學之後,再去單位上班。途經同安道、氣象臺路、南京路、新華路、成都道等地,「馬路是乾淨多了,但是每天路面都溼漉漉的,有的地方還有積水,前天騎車送孩子,地上又溼又滑,一不留神就摔倒了,幸虧當時沒有大車通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現在想,覺得後怕極了……」
記者近日在衛津路、營口道附近,曾多次看到環衛車溼掃作業,車身下部多個高壓噴嘴衝洗路面,車輛駛過,路面留下大面積水漬,道路溼滑,行人紛紛繞行。
和平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回復表示,我市12月20日啟動重汙染天氣二級應急響應,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增加了溼掃作業的頻次。所謂溼掃作業,就是機掃車在掃保作業時,同時開啟水霧噴頭,目的是降塵避免空氣汙染。此外,噴水裝置也要添加防凍清洗劑,避免噴灑到路面後凍冰。除了增加了溼掃作業的頻次,再加上和平區道路狹窄,不利於水汽揮發,因此道路顯得有些溼漉漉。今後在掃保過程中,會提醒工作人員,按照操作規程清掃,避免出現道路積水、結冰。
東麗區黃巖裡的居民劉先生也向記者反映,小區門前的先鋒路路面出現大面積結冰。「冰面很薄,大約一個車道的寬度,長度有一兩百米,早上6點多出來的時候,路上車很少,要是早高峰,車輛多路面滑,很容易發生追尾事故。」劉先生說,這些水是清洗路面時留下的,當天室外氣溫是零下4℃,這麼冷的天氣,是不是應該注意了?
東麗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回覆說,目前採用溼掃作業,不會有道路積水結冰的現象。先鋒路附近有多處施工工地,不排除工地自行清洗汙染路面造成道路結冰,相關部門會進一步調查。
記者手記:教條式灑水不可取
首先應該感謝辛勤的城市美容師。為了大家共同的城市空間,為了環保治理,嚴寒的天氣,他們不畏嚴寒,堅守工作,就是為了給這個城市帶來溫暖。
不過,掃保作業不應是機械的。妥善處理好冬季掃保與避免路面溼滑的矛盾,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也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課題。前些日子,網絡上熱議:山東棗莊灑水車冬天灑水結冰,多人滑倒摔傷;陝西西安多個路段因灑水結冰引發事故……當時我還曾暗自祈禱,不要在身邊發生,不想,我們也很快中招了。
每天早7點多的時候,我都要騎車上班。正值上班、上學高峰,路面溼滑,說明環衛剛溼掃不久。夏天是好事,冬天依舊如此,就說不過去了。水量雖然不大,但也很容易結成薄冰,防凍液還加劇了路面的油膩。至於像河北區環衛那樣,掃保後留下一大攤積水不處理,任其結冰,恐怕就不只是責任心的事兒了。有的人說,這種行為是放任馬路事故的發生,甚至「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調整溼掃頻次,調整溼掃作業時間,避開早晚最冷時段,避開上學放學尖峰時段,其實並不難操作。我們常說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必須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不要為完成考核指標走過場,敷衍了事;要實事求是,靈活應對,而不要教條式的掃保。
事故發生後,河北區城管委相關領導告訴記者「不要追問原因」「要問整改效果」。其初衷我能理解,不過,是不是只有意識到不足,才能進步?難道出了一次事故,反倒成了一次「成績總結會」?醜是遮過去了,相關責任人安然無事,摔倒的市民、撞車的車主們呢?他們心裡留下的陰影,又有誰來修補?誰又會成為下一個倒黴蛋?會不會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12月29日開始,我市大幅降溫到零下11℃。29日、30日早,上班路,我欣喜地看到營口道、電臺道等沿線,已不再溼滑、油膩。看來,環衛部門已調整了溼掃時間,行人騎行不再提心弔膽。這個細微的改變,令人欣慰。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