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灑水降塵一周用一個如意湖 將推更多治霾舉措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核心提示丨8月8日,從7月26日開始的連續「良」被打破,「13連良」也是今年以來維持好空氣的最長紀錄。「約談良」能不能成為「常態良」,得看鄭州是不是「蠻拼的」。大河報記者打探到拼事兒兩樁:鄭州市考察石家莊後,今年將啟動所有「煙囪」的超潔淨排放;市區灑水每天用掉超過3.5萬噸後,下一步將再購置吸塵車輛。

  消息13天「約談良」被打破網友大呼「很難過」

  數據顯示,根據環保部門的實時數據,8月8日10時~14時,鄭州位於全國空氣汙染排行榜首。到16時~18時,石家莊接棒鄭州升至榜首,而鄭州穩居第二。昨日上午8時,石家莊位居汙染榜首,鄭州以輕度汙染位列倒數第七,直到10時,才轉為良。

  8月8日的「收盤」空氣品質為「輕度汙染」,這是自7月26日以來的「13連良」首次被打破,全年空前最好成績被打破,有網友嗟嘆「好難過」,明明聽說很努力,為啥空氣不爭氣?

  分析溼度和高溫成為汙染「主力」

  環保監測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分析,從首要汙染物來看,前些天的PM10和臭氧八小時,已經轉為PM2.5,這意味著揚塵汙染的比重已經有所下降,這次破良,和天氣條件也密不可分。一是高溫光照會使得汙染物產生反應,二次汙染帶來更多汙染量;二是大氣環流形勢穩定,低層風速小,地面汙染物積累且不易擴散;三是空氣溼度太大,空氣中的顆粒物會附著在水分子上,從而形成了汙染。這幾種情況再疊加,會使得汙染物累積越來越多。

  「溼度大影響最大,因為我們可以看到,近期早晨空氣汙染最為嚴重,這與水汽還沒有消散有關係。」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拼事兒

  市長赴石家莊,「倒數第三」向「倒數第五」學習

  根據環保部數據,上半年空氣品質鄭州排名倒數第三,石家莊倒數第五。整個周末,「倒數第三」向「倒數第五」取經,成為網絡熱段子。

  8月7日,鄭州市市長馬懿率領鄭州市黨政考察團赴石家莊,專題學習考察石家莊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鄭州市部分四大班子領導市直各部門和縣(市)、區、開發區黨政一把手幾乎全部隨行,大約有100人左右。

  「石家莊和鄭州地理、氣候、汙染源構成上相對有可比性,即便都是後進城市,石家莊名次上升也是看得到的,行程本身也是有收穫的。」昨日,參加「百人團」的人員稱。

  2014年上半年石家莊空氣品質位列倒數第二,全年數據中則排倒數第三,2015年上半年,名次一直有提升,5月份還曾跳出「倒數前十」的榜單。

  釋疑

  為啥要向石家莊學習?

  大氣辦一位工作人員從汙染源的角度向大河報記者分析了兩城的可比性。

  燃煤:鄭州市年燃煤量3000萬噸,而石家莊的燃煤量在2013年是6000萬噸,經過努力已經壓縮到目前的5000萬噸。就燃煤機組而言,兩市的數量差不多,不同的是石家莊市的鋼鐵、小水泥廠等企業比鄭州多,工業汙染比鄭州要嚴重。石家莊的做法是做到了燃煤電廠的超潔淨排放,排放量比之前下降了一半,而鄭州市目前沒有一臺鍋爐做到超潔淨排放。

  機動車:石家莊整體機動車數量基數上沒有鄭州高,並且黃標車已經淘汰到幾千輛,鄭州市卻還有12萬輛沒有淘汰。

  揚塵:鄭州市目前有2000多個工地,石家莊只有五六百個工地,且半數以上在停工狀態。

  監測工作:石家莊市大氣梯度監測站,建在世紀公園內280米高的電視塔上,做更加精細化的監測。

  結論超潔淨排放今年啟動,精細化監測成努力方向

  「結論總結起來就是三句話——方法對頭,人努力,天幫忙。」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市裡的底線是達標天氣不少於去年,這意味著接下來的每個月約要有20天達標,這在供暖季客觀條件是不幫忙的。」鄭州市領導已經表示,今年要啟動超潔淨排放的工作,並確保明年大頭落地。

  拼事兒

  每天灑水3.5萬餘噸,一周用掉一個如意湖

  據鄭州市城管局市容環衛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市區各種環衛清掃衝洗車輛共有約750臺,其中機掃車輛260多臺,高壓衝洗車輛260多臺,還有部分小型機掃灑水車。除了機掃車輛外,其他兩種都具有灑水降塵工程。

  為配合鄭州市大氣汙染防治,他們要求快車道、主幹道每天衝洗一次,吸塵作業2次,機掃作業2次,灑水降塵則要求每兩個小時一次。次幹道、支路除灑水降塵仍要求每兩個小時一次外,其他作業頻次均有所減少。

  數據市區一天的灑水量

  每天3.5萬噸

  一周

  為26萬立方米的如意湖

  灑水約為可以用掉蓄水量 花費:目前灑水車用的還是消火栓裡的自來水,價格為每噸3.05元,粗略估計每天需要灑掉約10.7萬元。實行階梯水價後,按每噸3.90元,每天3萬噸水的量來算,灑水支出每天要多出約3萬元。

  結論下一步將集中購置吸塵車輛

  上述負責人說,他們的保潔降塵範圍是市區市政道路,這只是揚塵汙染的源頭之一,大量的建築工地和市政工地是揚塵汙染的大頭所在。

  雖然他們提高了灑水頻次,但對於工地周邊的道路,僅能做到有限的抑塵。下一步他們將集中購置一批吸塵車輛,對揚塵較為嚴重的路面先進行吸塵,再進行機掃和灑水作業。  (記者朱琨劉瑞朝實習生孫倩文)

相關焦點

  • 「治霾神器」盛行 專家扒皮:就是個灑水的東西
    一些城市的霧炮車採購者承認,他們購置並使用這一工具是受到了其他城市類似舉措的影響,至於用途,他們強調是抑制揚塵。那麼,到底是誰在炒作霧炮車的「治霾神話」?當南都記者詢問哪一種抑塵劑能治霾,方向明稱是生物抑塵劑,但該種抑塵劑還沒有運用於實踐。南都記者聯繫河南藍航環保科技公司,該公司負責人亦表示他們用了抑塵劑。不過,其也承認,市面上所謂的治霾霧炮,「用的都是自來水。」
  • 戳穿霧炮車「治霾神話」:誰在吹?誰願買?誰會信?
    一些城市的霧炮車採購者承認,他們購置並使用這一工具是受到了其他城市類似舉措的影響,至於用途,他們強調是抑制揚塵。    那麼,到底是誰在炒作霧炮車的「治霾神話」?    財政熱買    至少18個城市稱霧炮車可治霾    對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視,使得霧炮車成為多地街頭的「治霾神器」。雖然一些城市曾出現零星的質疑聲,但治霾一說始終都是主流。
  • 重汙染天氣仍將持續 多地啟動管控措施應對霧霾
    環保部今日(6日)通報,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會商結果,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預計1月6日-8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汙染過程仍將持續,部分地區將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霧霾為生產、生活帶來一系列影響,近段時間各多地採取了一些列有針對性的防霾舉措,也對下一步防霾重點做出規劃。
  • 鄭州「大炮」成裝防霾神器 一輛花費超80萬元
    [摘要]鄭州城管局下屬單位裝備「防霾神器」,俗稱「霧炮車」,一輛費用超過80萬元,可吸附灰塵、驅趕霧霾。河南商報訊(記者李恆/文鄧萬裡/圖)昨天上午,鄭州市經三路上出現一輛大卡車,車上拉著一個大炮筒。為了降塵防霾,鄭州市金水區城市管理局在轄區拉起一門「大炮」。工作人員說,這是一輛多功能抑塵車,俗稱「霧炮車」,這是它第一天上崗。「這輛車能裝10噸水,供霧炮噴射75分鐘。」
  • 郭斌:科學精確治霾 加快大氣環境質量改善
    省政協委員 郭斌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科學治霾技術研究,實施了大氣汙染綜合防治行動,採取減煤、壓鋼、治企、降塵、控車、增綠等六大有效措施,我省空氣品質有所好轉,但大氣環境汙染治理任務仍然艱巨。
  • 鄭州環保新數據出爐 製造霾、不管霾將面臨「刑」罰
    核心提示|猛造霾、不管霾,再這樣做,等著你的不僅是行政處罰,還可能是刑罰。昨日,鄭州市檢察院與鄭州市大氣辦聯合召開大氣汙染治理工作座談會。  看文件  檢察、環保聯手治霾  鄭州大氣汙染防治,將更有底氣。根據《意見》,鄭州市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對於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汙染大氣環境、破壞生態、涉嫌犯罪符合逮捕、起訴條件的,應及時作出逮捕、起訴決定,依法從嚴追究刑事責任。
  • 北京5年投7200億治霾 治理成果顯著
    【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面對市民百姓對於更多藍天的期盼,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汙減排、清潔降塵……防治大氣汙染,治理PM2.5已經成為北京兩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北京實施「清潔空氣計劃」,空氣品質有了明顯提升。
  • 冬季灑水致路面結冰,「教條式」灑水不可取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早尖峰時段,山東棗莊建華西路上,因前一晚灑水車灑水致路面結冰,市民接二連三滑倒在地。隨後,棗莊市中區市容環衛服務中心發布情況通報,為給群眾出行帶來不便致歉,會加強灑水作業管理,杜絕此類問題,誠懇接受社會監督。
  • 成都科技治霾又有新進展:給冬天的「被子」捅個洞!
    今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就推進大氣汙染防治科技治霾行動進行現場辦公,實地查看科技治霾項目的試驗及推廣情況。應用冷卻技術人工影響逆溫層伴隨著螺旋槳的轟鳴聲以及巨大的氣流,一架直升飛機騰空而起,在直升機底部懸掛的一個大罐體尤為顯眼。「這是液氮罐,這次計劃從離地面100米的地方開始進行播撒」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政事君。
  • 中科院:汙染排放是霾形成的內因 精準治霾是關鍵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王瑩)2016年冬,席捲全國多地的幾輪霾天氣令人印象深刻。霾怎麼形成的,又如何有效防治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熱點。3月1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大氣灰霾研究媒體發布會,集中介紹中科院在大氣灰霾追因溯源、數值模擬、預警預報、監測技術等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為公眾認識和了解我國的霾治理提供了最新參考。
  • 給逆溫層「撕條縫」 成都12項技術打造科技治霾「利刃」
    這一戰績來之不易。一年來,成都全面、大力推進「治霾十條」、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等務實措施。細看這些措施,「科技治霾」這個詞頻頻出現。截至2018年1月中旬,成都「科技治霾」工作下重點實施的12項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部分技術已在去年進入了推廣使用階段。
  • 河北唐山成立「落實治霾措施不力問題專項清理工作領導小組」
    今年5月10日,作為霧霾重災區的河北省曾召開「一問責八清理」落實治霾措施不力問題專項清理工作視頻會議,河北全省落實治霾措施不力問題專項清理工作由此啟動。該會議提出,要集中查處一批群眾反映強烈、性質惡劣的典型案件,集中查處一批有錯不糾,甚至頂風違紀的行為,並公開曝光。
  • 「雨天灑水」不能「雨濛濛,霧蒙蒙」
    圖片中一輛甘A號牌的灑水車被指在濱河路上正在進行灑水作業,圖片中的天空黑雲密布,陰雨綿綿。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吐槽。(5月24日《蘭州晨報》)  小雨不停,市政灑水車依然冒雨灑水,一來浪費水資源及油費,二來做無用功,三來行人紛紛避讓,無端增加行路難,如此形式主義自然容易招致網友吐槽。  其實,「雨天灑水」在很多城市都出現過。為什麼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 濟南發展大數據治霾 未來霧霾蹤跡可追蹤
    新華社濟南6月18日電(記者 邵琨)記者從濟南市政府獲悉,為實現源頭防控和精準治霾,濟南市推出治霾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建立濟南市空氣汙染資料庫,未來霧霾蹤跡可追蹤,空氣汙染可溯源防控。根據濟南市近日出臺的《濟南市數創公社2020發展行動計劃》,濟南將建立大數據治霾綜合管理體系,實現氣象數據、車輛尾氣排放數據、工業廢氣排放數據、城市生活汙染源數據統一監控治理。在霧霾形成期,監控後臺可追蹤霧霾蹤跡,發布霧霾警報,指導相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減少空氣品質進一步惡化。通過移動端實時採集系統,公眾可隨時隨地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將數據上傳到濟南市空氣汙染資料庫中。
  • 煙臺25日前渣土堆放場全部遮蓋密目網 主次幹道每日至少灑水4次
    建築揚塵:土方工程作業必須配備灑水降塵措施    針對建築揚塵,市政府要求建築工地開工前必須做到揚塵治理方案、視頻監控及揚塵在線監測設備到位,在施工現場明顯位置設置揚塵治理公示牌,公開參建各方揚塵治理負責人姓名、舉報電話等內容。
  • 如意湖水藻瘋長 水面垃圾漂浮
    5月19日,有市民致電烏蘭察布晚報熱線8324844反映,集寧區如意大街北側的一個如意湖入夏以來水藻瘋長,水面垃圾漂浮。隨後,記者來到如意湖看到,確實像居民所說的那樣,翠綠的水藻覆蓋了大部分湖面。透過平靜的湖水,還可以看到水下也有大量水藻生長。湖面上漂浮著塑膠袋、衣服、飲料瓶和泡沫等生活垃圾。
  • 河南安陽治霾疑惑:嚴控措施下,12月優良天數隻1天
    這是因為姬家屯村所在的安陽市水冶鎮正值河南省「大氣攻堅戰」治霾行動的關鍵時期,安陽市的霧霾紅色警報已持續四天,全市上千家涉氣企業停產,永興鋼鐵廠是其中之一。在這一非常時期,安陽市環保系統加班、工廠停產,但12月19日至21日,安陽市空氣品質指數連續三天超過500「爆表」。12月16日,北京今年首個重汙染紅色預警啟動。
  • 付志方:堅持「三種思維」 有的放矢科學治霾
    付志方在省政協2014年1號提案界別協商座談會上強調    堅持「三種思維」 有的放矢科學治霾    河北新聞網4月9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強調,提案各承辦單位要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三種思維」,以辦理1號提案為載體和契機,堅持不懈,頑強治霾,以更大的勇氣、更頑強的毅力,更高的標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大氣汙染綜合防治工作取得新成就。省政協副主席崔江水、秘書長郭大建出席會議。
  • 專家稱北京一淨霾塔每小時吸霾不足一勺鹽重:不如找布蓋工地
    專家稱北京一淨霾塔每小時吸霾不足一勺鹽重:不如找布蓋工地 張敏/中國青年報 2016-10-20 12:27 來源:澎湃新聞
  • PM10成鄭州空氣首要汙染物 副市長痛批問題渣土車
    PM10成鄭州空氣首要汙染物 副市長痛批問題渣土車 2014-07-14 13:07:15  市領導在現場會上要求,拆遷工地必須按照相應標準治理,做好硬化、綠化或覆蓋;建築工地現場能綠化的不硬化、能硬化的不裸露,出入口設置車輛衝洗設備,確保出場的工程車輛乾淨,不將泥土帶出現場。建築垃圾資源化管理和利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各相關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