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發現10萬年前古人類DNA
,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它首次被發現於西伯利亞的一個洞穴內。科學家通過分析從化石中提取的DNA,證明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這一發現入選《科學》雜誌2012年度的十大科學突破。
-
溶洞遺址驚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_中國...
如今,科學家藉助先進技術,發現溶洞遺址土壤沉積物中內晚更新世時期丹尼索瓦人的DNA,證明其曾經長期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該成果於北京時間30日凌晨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白石崖溶洞。 白石崖溶洞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這裡,偌大的草原齊齊地被裁割下來,分成上下兩層,層與層之間形成陡峭石崖。
-
中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成功提取到DNA
最近,中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的白石崖溶洞遺址找到了一塊下頜骨,判斷它屬於丹尼索瓦人,而提取的DNA也表明長期居住在溶洞中的是丹尼索瓦人。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丹尼索瓦人10萬年前、或者6萬年前、或者4.5萬年前居住在這裡的高山洞穴中。科學家們認為,在長長的這段時間裡,丹尼索瓦人與當地人混雜在一起,通過基因滲透把變異傳給了後來居住藏地的現代人。
-
溶洞遺址驚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
2019年6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和蘭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布研究成果:在這裡的一處溶洞遺址發現了一種古人類的下頜骨化石,通過古蛋白分析方法鑑定,確認屬於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利用鈾系測年方法確定,其距今至少16萬年。
-
溶洞遺址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
如今,科學家藉助先進技術,發現溶洞遺址土壤沉積物中內晚更新世時期丹尼索瓦人的DNA,證明其曾經長期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該成果於北京時間30日凌晨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2019年6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和蘭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布研究成果:在這裡的一處溶洞遺址發現了一種古人類的下頜骨化石,通過古蛋白分析方法鑑定,確認屬於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利用鈾系測年方法確定,其距今至少16萬年。
-
中國考古重大成果刊發: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現丹尼索瓦人DNA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10月30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科學》凌晨發文:重大考古發現!古人類DNA證實,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今天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科學》凌晨發文:重大考古重大發現!古人類DNA證實,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今天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我國首次從土中提取古人類DNA 對釐清現代人起源問題意義重大
當哲學家在進行形而上的苦思冥想時,科學家們則忙著在現實世界中尋找證據。丹尼索瓦人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對現代大洋洲、東亞、南亞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遺傳貢獻,是國際廣泛關注的研究熱點。10月30日,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張東菊介紹了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項目對丹尼索瓦人研究的最新進展。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這是應用國際最先進的古DNA分析技術在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提取古人類遺傳信息的首個成功案例。繼2019年5月Nature雜誌報導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等發現青藏高原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後,國內外的焦點再次聚集到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古人類和白石崖溶洞。
-
蘭大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突破 在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成功提取丹尼索瓦人DNA
速讀甘肅 【蘭大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突破 在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成功提取丹尼索瓦人DNA】10月30日凌晨2時,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研究重大突破、題為《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晚更新世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基因》在《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
-
甘肅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18年至2019年蘭州大學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邀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團隊開展下頜骨化石古蛋白分析和鈾系測年、遺址沉積物光釋光單顆粒測年技術分析、土壤沉積物古DNA技術分析等多學科研究工作,進一步確認了該遺址的重要價值。
-
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晚更新世丹尼索瓦人DNA
沉積物DNA是一種新興的古DNA分析技術,考古遺址沉積物可追蹤相關遺址DNA保存狀況及可能存在的人類,彌補了人類化石一般可遇而不可求的缺憾,極大的擴大了研究對象,打開了研究舊石器考古遺址人群演化的新窗口。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亟待考古攻克。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小探方裡的宏大世界兩年後,團隊提交的白石崖溶洞遺址發掘申請獲批,2018年12月,張東菊團隊開始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首次正式考古挖掘。挖到1.6米深,出土了大量的石製品和動物骨骼。石製品主要由採自洞前河谷的角頁巖和變質石英砂巖礫石打制而成,打制技術以簡單石核石片技術為主,還有較多的刮削器等工具。骨骼遺存多較破碎,有人工砍砸和火燒痕跡。
-
蘭大考古團隊研究發現: 丹尼索瓦人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10月30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的最新一次「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研究重大突破作為第一個發布項目,由張東菊教授代表研究團隊向業內專家、媒體鄭重發布。16萬年前古老型人類已出現在青藏高原這是應用國際最先進的古DNA分析技術在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提取古人類遺傳信息的首個成功案例。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小探方裡的宏大世界兩年後,團隊提交的白石崖溶洞遺址發掘申請獲批,2018年12月,張東菊團隊開始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首次正式考古挖掘。挖到1.6米深,出土了大量的石製品和動物骨骼。石製品主要由採自洞前河谷的角頁巖和變質石英砂巖礫石打制而成,打制技術以簡單石核石片技術為主,還有較多的刮削器等工具。
-
科學大爆炸: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研究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研究人員還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科學大爆炸: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研究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研究人員還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丹尼索瓦人DNA告訴你: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
白石崖溶洞遺址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該遺址早年出土一枚古人類下頜骨化石,經體質人類學、古蛋白和鈾系測年技術分析,研究人員確認其為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 為全面了解夏河人下頜骨所代表人群在青藏高原的生活情況,在前期相關考古調查和研究工作基礎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陳發虎院士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首次考古發掘,並邀請中外多個研究團隊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 「遺址內,根據沉積物特徵的不同,我們劃分了10個地層,從這些地層裡共收集到1310件石製品和579件動物骨骼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