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索瓦人DNA告訴你: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

2020-11-11 科技日報

視覺中國供圖

科技日報記者 唐 婷

  「我是誰?」「從哪裡來?」當哲學家在進行形而上的苦思冥想時,科學家們則忙著在現實世界中尋找證據。

  丹尼索瓦人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對現代大洋洲、東亞、南亞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遺傳貢獻,是國際廣泛關注的研究熱點。

  10月30日,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張東菊介紹了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項目對丹尼索瓦人研究的最新進展。

  「藉助多種科技手段,項目團隊為該遺址建立了距今約19萬至3萬年的可靠年代框架,利用新興的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成功獲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東側,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張東菊介紹。蘭州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機構主導的這項研究於北京時間10月3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上,張東菊為該論文第一通訊作者。

從距今4萬年推前至距今19萬年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世界屋脊」。人類何時登上這一高寒地區並在此生活一直是個謎。

  此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課題組曾八上青藏高原,在藏北羌塘高原發現一處具有原生地層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尼阿底(Nwya Devu)。

  高星等人對尼阿底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表明,人類大約在4萬到3萬年前嘗試徵服青藏高原這一高海拔極端環境。

  「我們對白石崖溶洞遺址的研究,則將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最早時間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9萬年,並證明迄今發現最早佔據青藏高原的是丹尼索瓦人,這是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研究的重大突破。」張東菊指出。

  白石崖溶洞遺址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該遺址早年出土一枚古人類下頜骨化石,經體質人類學、古蛋白和鈾系測年技術分析,研究人員確認其為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

  為全面了解夏河人下頜骨所代表人群在青藏高原的生活情況,在前期相關考古調查和研究工作基礎上,聯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陳發虎院士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首次考古發掘,並邀請中外多個研究團隊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

  「遺址內,根據沉積物特徵的不同,我們劃分了10個地層,從這些地層裡共收集到1310件石製品和579件動物骨骼標本。對採集到的樣品進行碳十四和光釋光測年後,我們發現古人類在該遺址生活的時間為距今約19萬至3萬年。」張東菊說。

系我國首次從土中提取古人類DNA

  利用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成功獲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是白石崖溶洞遺址考古研究工作的一大亮點。「這是國內首次成功從沉積物中提取到古人類的DNA,也是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以外獲得的首個丹尼索瓦人DNA序列。」該論文的最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介紹。

  沉積物DNA分析是一種新興的古DNA分析技術,考古遺址現場的沉積物可追蹤相關遺址DNA保存狀況及可能存在的遠古人類,彌補了人類化石一般可遇而不可求的缺憾,為研究舊石器考古遺址人群演化打開了一扇新窗口。

  遺址發掘前,張東菊與付巧妹一起制定了古DNA分析沉積物樣品的採樣計劃,確保樣品採集和運送過程中不會受到現代人類的汙染。採集樣品只是第一步,從中提取到古人類DNA並非易事。沉積物中混雜著各種來源的古DNA,大部分是土壤裡微生物的,也有動植物的,偶爾會有人的。即使找到古人類的DNA,還要區分出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古人類。

  為了將目標DNA從海量環境微生物DNA中識別、分離出來,付巧妹團隊藉助高效的古DNA捕獲技術,從35個沉積物樣品中,嘗試一次性釣取了242種哺乳動物和人類的線粒體DNA,並使遠古人類的DNA得以富集。

  想要進一步鎖定捕獲的DNA到底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古人類,需要找到不同支系人類的「標記物」。付巧妹團隊對54個不同現代人、23個尼安德特人、4個丹尼索瓦人和一個40萬年前古人類Sima個體的線粒體基因組進行分析,甄別出分屬於現代人、尼安德特人及丹尼索瓦人等各自支系特有的突變。

  「在此基礎上,我們明確了白石崖溶洞的四個地層裡有已滅絕的丹尼索瓦人的線粒體DNA。」付巧妹介紹,通過分析,除了極少數樣品,大部分地層取樣都沒有受到當今現代人DNA的汙染,這顯示研究團隊在發掘之前制定的嚴格且完備的取樣計劃避免了汙染。

  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古人類DNA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遠古世界的大門。分析顯示,該遺址發現的丹尼索瓦人DNA主要出現於距今10萬年和距今6萬年前後,其中距今6萬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與南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的晚期丹尼索瓦人有最緊密的遺傳聯繫,距今10萬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則較早地與晚期丹尼索瓦人分離開來,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東側,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對釐清現代人起源問題意義重大

  近30年來,現代人類起源問題成為學界炙手可熱的關注焦點,圍繞「出自非洲」和「多地區進化」假說形成兩派針鋒相對的學術陣營,進行著激烈的學術論辯。

  「出自非洲」假說認為,現代人在約20萬至1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非洲是現代人唯一的起源地,其他地區的現代人都是從非洲起源後遷徙擴散的結果,而且這種擴散是一個完全替代的過程。

  「多地區進化」假說則認為,早期智人甚至是晚期直立人以來,人類就是一個生物種群,沒有發生新的分化。東亞地區從直立人以來演化是連續的,不存在演化鏈條的中斷,其間沒有發生大規模移民替代事件。

  較長時間裡,「出自非洲」假說在學術界佔據了相對主流的位置。而近年來,遺傳學領域對人類古DNA的提取和破譯,帶來一些以往不知道的認識,即現代人並非完全取代了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在內的古老型人類,而是和他們有融合。

  「『出自非洲』假說認為,末次冰期最寒冷的時候,世界各地的古老人類基本都滅絕了,只有非洲少部分地區有古老人類存活下來,然後擴散到世界各地。白石崖溶洞遺址研究表明,末次冰期前後,青藏地區有丹尼索瓦人存在,因此認為末次冰期除非洲以外其他地區古老人類都滅絕的說法值得重新考慮。」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指出。

  在王幼平看來,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的發現,填補了東亞地區直立人和現代人之間古老人群具體種屬鑑定的空白,為同期古老型人類化石的種屬鑑定提供了關鍵對比材料,對釐清東亞古人類演化歷史和現代人起源問題有重要意義,是近年來舊石器考古的重大突破。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丹尼索瓦人DNA告訴你 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
    丹尼索瓦人DNA告訴你 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本報記者 唐 婷「我是誰?」「從哪裡來?」當哲學家在進行形而上的苦思冥想時,科學家們則忙著在現實世界中尋找證據。人類何時登上這一高寒地區並在此生活一直是個謎。此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課題組曾八上青藏高原,在藏北羌塘高原發現一處具有原生地層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尼阿底(Nwya Devu)。高星等人對尼阿底遺址的發掘和研究表明,人類大約在4萬到3萬年前嘗試徵服青藏高原這一高海拔極端環境。
  • 丹尼索瓦人DNA揭示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
    丹尼索瓦人DNA揭示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神秘的地球uux.cn「藉助多種科技手段,項目團隊為該遺址建立了距今約19萬至3萬年的可靠年代框架,利用新興的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成功獲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東側,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張東菊介紹。
  • 【科技日報】丹尼索瓦人DNA告訴你 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
    「藉助多種科技手段,項目團隊為該遺址建立了距今約19萬至3萬年的可靠年代框架,利用新興的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成功獲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東側,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張東菊介紹。蘭州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機構主導的這項研究於北京時間10月3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上,張東菊為該論文第一通訊作者。
  • 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
    來源:科技日報原標題:丹尼索瓦人DNA告訴你 人類佔據青藏高原的時間比想像中早「我是誰?」「從哪裡來?」當哲學家在進行形而上的苦思冥想時,科學家們則忙著在現實世界中尋找證據。「藉助多種科技手段,項目團隊為該遺址建立了距今約19萬至3萬年的可靠年代框架,利用新興的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成功獲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東側,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張東菊介紹。蘭州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機構主導的這項研究於北京時間10月3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上,張東菊為該論文第一通訊作者。
  • 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DNA,在沉積物裡找到了
    從青藏高原的一塊半截帶著牙齒的下頜骨中,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蘭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古蛋白組學的分析,發現其含有丹尼索瓦人身上特有的變異蛋白質,判斷出這塊下頜骨屬於丹尼索瓦人 2020年10月30日,蘭州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青藏高原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宣布,白石崖溶洞確認有更多的丹尼索瓦人,他們生活的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0萬年前,最晚可能至4.5萬年前。
  • 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DNA,在沉積物裡找到了!
    從青藏高原的一塊半截帶著牙齒的下頜骨中,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蘭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古蛋白組學的分析,發現其含有丹尼索瓦人身上特有的變異蛋白質,判斷出這塊下頜骨屬於丹尼索瓦人[1]。這標誌著科學家們首次通過古蛋白組學的分析確認丹尼索瓦人在中國出現過,被認為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發現。
  • 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發現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發現丹尼索瓦人DNA本報訊(記者 張航)丹尼索瓦人,一個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種群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如今,科學家藉助先進技術,發現溶洞遺址土壤沉積物中丹尼索瓦人的DNA,證明其曾經長期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該成果於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白石崖溶洞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這裡,偌大的草原齊齊地被裁割下來,分成上下兩層,層與層之間形成陡峭石崖。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圖片由蘭州大學宣傳部提供   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研究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研究人員還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推早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
    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研究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研究人員還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推早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
    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研究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研究人員還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圖片由蘭州大學宣傳部提供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在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研究發現,該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研究人員還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的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  丹尼索瓦人是新發現的一支古老型人類,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
  • 夏老師~青藏高原發現丹尼索瓦人DNA?可以介紹一下丹尼索瓦人嗎?會...
    丹尼索瓦人是人屬內一個已經滅絕、經由古人類化石的DNA所發現的人種,是在較早時期從非洲遷出的,不同於較晚走出非洲的現代人,與較早生存在非洲的直立人也存在差異。它們依靠雙腿行走,但身體構造與同屬人屬的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有所不同。
  • 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基因
    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1:46:55 蘭州大學張東菊等研究人員合作在青藏高原白石崖巖溶洞晚更新世沉積物中發現丹尼索瓦人的基因。
  • 青藏高原溶洞提取DNA:追蹤神秘的丹尼索瓦人
    對於現今的佛教僧侶來說,位於青藏高原海拔3200米處的白石崖溶洞是一處聖地。而對於古老的丹尼索瓦人來說,這裡卻曾是他們的家園。丹尼索瓦人是一個已經滅絕的人種,人們在位於2800公裡外西伯利亞的另一處溶洞裡發現了他們DNA、牙齒和骨片,由此才知道他們的存在。
  • 青藏高原曾是丹尼索瓦人地盤,19萬年前已佔領,最終被智人打倒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通過對位於我國甘肅省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中的古人類DNA研究,發現和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的丹尼索瓦人,曾經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將他們抵達青藏高原的時間大幅度提前。
  • 青藏高原曾是丹尼索瓦人的地盤,19萬年前已佔領,最終被智人打倒
    ,來自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通過對位於我國甘肅省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中的古人類DNA研究,發現和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的丹尼索瓦人,曾經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將他們抵達青藏高原的時間大幅度提前。
  • 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消失的人種,神奇的基因,未解的謎團
    2019年5月2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個中國學者團隊的研究成果,也就是陳發虎院士帶領的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最新研究成果「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頜骨化石」。這塊古人類下頜骨化石的發現地在海拔3280米的青藏高原,也就是甘肅夏河縣甘加鄉白石崖溶洞,其時代距今約16萬年前,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一是這是目前青藏高原的最早人類活動證據,二是第一次從考古學上驗證了丹尼索瓦人曾在東亞地區廣泛分布的推測。消息一出,頓時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點,也讓「丹尼索瓦人」這個冷僻的詞語一夜之間萬眾矚目。
  • 中國考古重大成果刊發: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現丹尼索瓦人DNA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10月30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鄉的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 丹尼索瓦人是新發現的一支古老型人類,與曾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