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劉愛國
全文9309字 | 閱讀19分鐘
導讀
這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故事,也是一群理性主義者的故事。
作者 | 劉愛國
數據支持 | 鈦禾產業研究院
變革者對於一個肩負使命的團隊來說,一瓶冷水澆不滅鬥志,只能讓夢想更加沸騰。
但凡曾經輝煌過的企業,都會遇到自己命運中的門檻石。一旦邁過去,則王冠加冕,躋身偉大之列。否則便墮入凡塵,灰飛煙滅。
生存與毀滅,往往只隔著一扇旋轉門。
2016年5月10日,在經歷了鋪天蓋地的批評和聲討之後,李彥宏發布了一篇標題為《勿忘初心,不負夢想》的內部郵件,郵件中寫到:
「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這封內部郵件的另一半內容,是正式號令百度三軍集結,整裝備戰AI時代——百度將自己的命運和全部未來,投向這個即將到來的智能新時代。
這一年,探索多年的百度大腦1.0雛形完成,初步開放。而此後一段日子裡,整合與重塑,一直是百度內部屢屢提及的高頻詞。
整軍三年,壯士斷腕,鳳凰涅槃。
這三年的百度,在外界各種迎頭而來的冷水中負重前行。任憑中原硝煙四起,昔日對手策馬揚鞭,他們唯有做一個低調的苦行者,並重新界定自我。
界定自我太重要了。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說:
「人們並不只靠理性活著。只有在界定了自我之後,他們在追求自身利益時才能理性地籌劃和行動。」
而李彥宏為百度界定的新「自我」,是人工智慧。
這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故事,也是一群理性主義者的故事。
12019年5月31日,百度宣布晉升高級副總裁王海峰為百度集團首席技術官(CTO)。
在晉升通告郵件中,李彥宏稱,王海峰的晉升是「為了進一步建設和鞏固公司核心技術優勢,堅定不移地推進產品和用戶體驗提升,釋放技術紅利,推動產業智能變革。」
在自家百科的信息裡,王海峰於2010年即加入百度。這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人工智慧專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四項,是一名根正苗紅的科學家。
2010年的中國網際網路江湖,發生了很多大事。這一年,被譽為中國網際網路創業的「風口元年」,小米、美團、愛奇藝都在那一年成立,3Q大戰爆發。同年,百度在中國搜尋引擎市場一騎絕塵,谷歌退出。
隨後這三年間,中國網際網路成百上千億的資金都在燒向「新模式」。千團大戰如火如荼,電商和視頻輪番洗牌,社交被移動網際網路重新定義。手握重金的百度,也在輿論的挾持下迎風應戰,分兵出擊各大站場。
此刻的王海峰並不在聚光燈下,完全是以科研者的身份加入百度。李彥宏提出的「框計算」概念,讓這位已經在NLP領域摸索多年的科學家,隱約感覺將大有「用武之地」。
家中有礦,才能吸引高人加入。而此時百度最值錢的礦,就是基於搜尋引擎積累的海量數據。科學家王海峰潛入百度技術海洋的最深處,為百度悄悄勘探打井之處。
這三年,世界科技在悄悄發生變化。大洋彼岸,谷歌、微軟、Facebook等國際科技公司裡,一幫技術精英已經嗅到了智能世界的味道。而此時烽煙四起、義旗遍地的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各路人馬都在搶地盤、佔山頭,極少有人注意到這一既燒錢、又耗時的新技術。
曾經身為矽谷工程師的李彥宏,此刻本能意識到:
人工智慧將再一次改變世界。
在李彥宏的支持下,百度最早的人工智慧研究團隊開始建成。
前線炮火連天,後方就顯得不那麼惹人注目。三年時間,王海峰為百度先後創立了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和網際網路數據挖掘、推薦引擎和個性化、語音和圖像技術、圖片搜索等若干個部門。2013年上半年,王海峰作為執行負責人參與創建了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開始系統研究人工智慧。2017年,受命組建AI技術平臺體系(AIG)。
2018年12月18日,李彥宏突然發了一封內部信,信中稱,
「搜索公司及各BG的運維、基礎架構和集團級共享平臺整合至基礎技術體系(TG),整合後的TG向王海峰匯報,王海峰同時繼續負責AIG。今後TG將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基礎架構、運維等方面的能力,打造強大的技術平臺,提高工程效率及資源效率,早日實現「雲上百度」的目標!」
這場神秘的「1218」改革,夯實了王海峰在百度的技術體系內的領軍地位。
半年之後,王海峰被正式任命為CTO。自從上一任CTO李一男離職之後,百度此崗位已經空缺十年。外界猜測,王海峰此刻手握李彥宏的尚方寶劍,要全面整合百度的技術體系。
2018數字中國建設的峰會現場,王海峰接受了央視財經記者的採訪,他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會是中國幾百年來第一次有機會站在最先進的科技發展的前沿。
兵合一處,劍指一方,百度三軍聽命,全面進伐AI時代。
在外界看來,百度這些年成立了一堆部門,在各條戰線上嘗試著眼花繚亂的產品,各種零件鋪滿一地——直到今天,人們猛然發現,當這些零件組裝在一起,徐徐駛出船塢的,是一艘碩大嶄新的戰艦。
與王海峰前後腳晉升的,還有侯震宇、沈抖和景鯤。這幾位都是具有強技術背景、戰功赫赫的前線將領。侯震宇曾經作為百度移動雲的首席架構師,為百度搭建了諸多產品的骨架。沈抖是百度內部成長起來的管理者,在移動生態關鍵戰役上,「敢打硬仗、能打勝仗」。景鯤在創造「微軟小冰」之後跳槽百度,帶領小度助手與小度系列硬體跑到中國市場最前端。
除了這幾人外,半年時間,百度先後調整晉升12名高管,其中三分之二,屬於內部晉升或者元老回歸。
調兵遣將的李彥宏,希望這些新提拔的戰將,能成為主導百度下一代技術和業務的扛旗先鋒。
一位智能語音團隊的高級工程師回憶了這樣一個細節:
2018年百度世界大會的時候,海峰老師堅持要在現場演示小度最新的智能語音交互技術——Endless Conversation,由於現場環境嘈雜,太多不可控因素,擔心演砸了。據說有人在開會時用了二十多頁的PPT,希望說服Robin(李彥宏的英文名,公司內部稱呼)棄用現場演示方案:
「過去的經驗告訴你,現場演示是不可能的!」
Robin聽完匯報後,也覺得找不出反駁的理由。此刻,一向低調的王海峰卻站出來堅定地說:
「我們的語音技術沒有問題,你儘管去做,搞砸了算我的!」
在場的所有人愣住了,沉默了許久之後,Robin說:
「你們去做吧。」
如此一個小細節,體現了王海峰對自家技術的強大自信。人工智慧,原本就是一件交織著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技術作品——從搜索框升級成為AI大腦的百度,既需要感性的產品哲學家,敢打敢衝的業務實幹派,也需要縝密細緻的理性思考者。
2對於百度來說,當年出兵電商和社交是抗美援朝——若不出兵鴨綠江,則可能會被強敵壓境。而人工智慧,才是百度自己主導的戰場。
AI這盤棋局,百度已經悄悄謀劃多年。翻開過去的時間表:
2010年,初步試水,摸索前進;
2016年,完整布局,初步開放;
2017年,構建完整技術體系,AI能力全面開放;
2018年,多維度多層次開放,應用多點開花,商業化探索;
2019年,擴大開放,產業落地…
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王海峰發布了百度大腦5.0,宣布在算法突破和計算架構升級的基礎上,實現了AI算法、計算架構和應用場景的融合創新,將真正成為「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
百度大腦跨越式進入5.0時代AI技術從實驗室到規模應用,有兩大前提要素:
一是數據積累。AI的本質是算法的集合,而餵養算法的,就是數據——這一點百度的先天基因毋庸置疑,通過搜索業務積累的海量社會行為數據,足以支撐百度的技術團隊從容研究各種算法。
二是成本可控。除了硬體技術的進步外,關鍵的一點就是計算資源的整合——做產品可以多點嘗試,做技術卻十分忌諱遍地開花。
技術的整合,首先是人的整合。在經歷了空降高管的離職潮後,入職百度9年,雷厲風行的王海峰,無疑是整合百度技術體系的不二人選。
王海峰確實帶來了新氣象。
在一位TG部門的技術人員的眼中,從去年底「1218改革」後的這半年,百度的變化很大。
「雖然百度技術能力很強,但仍然還有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機器資源的利用、機器的管理分配和調度,這些真正費錢的東西,還有提效空間。」
而根據這位工程師的描述,王海峰上任之後的最大好處,是大刀闊斧推動改革,將百度的技術體系整合成為一盤棋。
提效,是這場技術體系重整的關鍵詞。提效就意味著成本降低,意味著收益。
在侯震宇的晉升通告中,也重點提到了其在「資源供給、資源效率、運營效率」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希望他「為打造AI時代最領先的技術平臺,促進技術平臺資源的高效統籌及對公司業務的全面協同」。
在這場提效改革中,Paddle Paddle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個百度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平臺,相當於AI時代的作業系統。
除了對外賦能開發者,Paddle Paddle的一項重要使命,是在百度內部減少「重複造輪子」的問題。
如果將伺服器視作計算能力的基礎設施,整個基礎設施的運行、調度、資源分配都需要有一層軟體系統來管理,再往上才是AI的計算,而Paddle Paddle就是最貼近硬體的那一層管理系統,極大程度上決定著硬體的利用效率。
百度Paddle Paddle平臺對內,百度大力推動Paddle Paddle應用——和AI相關的所有算力都要通過Paddle Paddle來輸出。甚至百度原有的絕大部分核心產品,包括搜尋引擎在內,也將全部遷移到Paddle Paddle上。
這既是一次計算力的整合,也是一次「換腦手術」。
對外,作為國內第一個深度學習的開源平臺,在百度的戰略計劃裡,Paddle Paddle將成為推動AI進入工業大生產階段的重要力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相對於PC時代的Windows,移動時代的安卓,百度希望成為AI時代的微軟和谷歌。
2019年4月23日,百度正式宣布將Paddle Paddle的中文名命名為「飛槳」。「飛槳」一詞意為「快船」,取自宋代理學大家朱熹的「聞說雙飛槳,翩然下廣津」。而這首詩的結尾一句是:
「三山雖好在,惜取自由身。」
當人們還在津津樂道BAT之戰時,此刻的百度,已經悄然退出BAT三家鬥地主的牌局,將自己投身於一片更大的江湖之中。
這場中國IT史上持續十多年的鬥地主遊戲,百度看似輸家,但是終局之時,李彥宏卻手捏一把順子。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那個屬於網際網路時代的三國演義已經徹底逝去,更換全新「大腦」的百度,正在靜待一場新的大戰。
3水師調訓完畢,「快船」整裝待發。兵發AI時代的新赤壁,百度還欠一場東風。
5G時代的來臨,正是百度期待的這場東風。
AI和5G,這不是兩條獨立的賽道。5G為AI提供一個隨需而變的網絡,AI讓5G變得更加智能。藉助5G技術,AI才有大規模改造世界的用兵之地。
百度率先開啟了AI和5G的融合嘗試。2018年6月28日,百度和聯通共同成立了5G+AI聯合實驗室。據一位工程師回憶,這個實驗室裡,驗證了非常多的場景應用,包括一些8K的視頻直播、視頻點播,以及大量的AR、VR應用。
但這些實驗對於百度來說,僅僅是小試牛刀。
在這位工程師眼裡,5G帶來的最大變化,並不只是讓toC的移動網際網路更加智能豐富,而是要通過5G通信技術,幫助整個產業完成智能化改造。
這個宏偉計劃實現的另外一把關鍵鑰匙,便是近年來行業屢屢提及的「邊緣計算」。
這是一個與「雲計算」相對而生的概念。將大部分的計算能力,集成於智能終端本身,只向雲端反饋少量關鍵數據信息,而雲端則更多承載數據訓練的任務。這無疑將減輕雲端的負荷,降低通信成本,極大提升處理效率。
雖然5G可以提供更大的帶寬,但需求端的洪流的傾瀉而下,卻可以瞬間填滿拓寬的河道。要想在5G時代全面拓展新的應用形態,必須通過全新的計算架構來支撐。
對於諸如無人駕駛、智能製造這類數據精度要求極高、不能出絲毫紕漏的應用場景來說,這項技術的成敗幾乎決定生死。
真正的大戰還未開啟,但從各家的排兵布陣圖上,已經能隱約看出高下。
在百度的戰略版圖裡,智能雲是百度的底座,是百度AI產業智能化落地的載體。百度除了要讓自己進入AI時代,還要幫助整個產業進入AI時代。
而在百度副總裁、智能雲事業群組總經理尹世明眼中,三年前這還只是一個概念,現在已經到了落地生根的階段。百度能夠成為所有雲廠商裡單季度突破10億收入用時最快的一家,得益於這幾年解決了三大難題:
一是技術環境飛速迭代。當人們還在談AI的時候,突然IoT來了,談IoT的時候邊緣計算來了,談邊緣計算的時候5G來了,怎麼讓所有的技術環境能夠跟上時代?單靠開發者之力顯然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高效的平臺來解決基礎能力的問題。
二是AI的開發路徑極為複雜。這是一個宏大的願景,這個願景落地的關鍵,就是工程化。而工程化的核心,是把可能變成可靠。
三是資源需求更加繁多。如何才能把海量的數據變成智能?把算力很好的調度起來?
尹世明自認為百度在這三點上做得不錯,百度基於自己的先天基因和提前布局,做到了未雨綢繆。智能雲這件事,百度並不是走得最早的一家,但百度可能是彎路走得最少的一家。
根基深厚紮實,樹幹粗壯挺拔,5G春天到來時,才可以長出繁茂的枝葉。
提前9年布局的百度,此時已經陸續開放200多項AI能力,從語音、視頻到圖像技術,從無人車到智能交通、從VR到AR,甚至到氣象識別、蔬菜生長態勢精準識別……百度在AI場景落地和技術棧方面,已經領先同行不止半個身位。
AI、5G、智能雲、邊緣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這些智能時代的專屬名詞,百度不敢說每一項都是最強的,但可能是融合得最好的。
AI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的最大區別之一,在於它是一個軟硬結合的技術時代。各種技術集成融合在一個場景載體上,還必須穩定可靠。百度經過在Apollo智能駕駛、小度智能硬體等產品線的長久打磨,擁有足夠的底氣。
2013年,百度剛剛啟動「無人駕駛」研究之時,迎來的是外界一片冷水和質疑:
「一個搞搜尋引擎的,和汽車有什麼關係?」
「百度是不是錢多得花不完了,搞這樣一個科幻的東西?」
無人駕駛,是人工智慧技術的集大成者。這是一項對精確性、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極高的融合技術。百度砸入巨資、埋頭多年研究這項「科幻技術」,顯然有更深遠的意圖。
百度Appllo無人車隊長沙開跑在開發者大會的演講中,王海峰特意植入了一段用智能語音控制機器人的「茶藝表演」。在現場一陣歡笑聲中,人們終於看懂,百度之前埋頭研究的各種技術,轉換到任何一個新場景裡,會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多麼巨大的變化。
在一名高級產品經理的眼裡,百度未來在產業智能化領域的最大對手可能是華為,這是另外一家既有IT的能力、又有CT的能力,還有場景落地能力的科技公司。
但有意思的是,這名高級產品經理反覆強調:
「百度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不是一家通信公司。我們不做通信公司的事情。」
同樣是NBA傳奇巨星,科比和奧尼爾,完全是兩種類型的球員。百度很清楚自己的能力邊界。
有競爭也有合作,AI這個新世界,不是靠一家之力能夠建設完成的。百度和華為這兩個惺惺相惜的對手,其實早就攜手走到了一起。
在本屆百度開發者大會上,王海峰再次扔出一枚重磅炸彈——百度飛槳系統攜手華為麒麟晶片。
一個是國內目前唯一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深度學習平臺,一個是全球領先的端側AI晶片平臺。「飛槳」和「麒麟」,兩個同樣蘊含美好寓意的名字關聯在一起,意味著分別代表國內軟硬體領域最高水平的自主平臺跨界合體。
百度「飛槳」攜手華為「麒麟」人們希望這一次聯姻,能給未來的AI世界帶來美妙的開端。
除此之外,百度自己的硬體研發也並未掉隊,在開發者大會的現場,百度還發布了自主研發的一款遠場語音交互晶片——鴻鵠。
鴻鵠展翅,志在高遠。此刻換裝智能大腦的百度躊躇滿志,希望憑藉5G時代的東風一舉沖天。
4分兵作戰這十年裡,百度八面迎敵,除了要應對AT兩家的大兵壓境,還要抵禦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等網際網路新勢力的入侵。
李嘉誠曾經建議馬雲:做生意,手頭上永遠要有一樣產品,天塌下來你也掙錢的。
十年前,雖然中國網際網路BAT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經初成,但彼時的阿里,還在拼命夯實其電商平臺的基礎設施;彼時的騰訊,還在苦苦探尋QQ之後的下一個業務增長極。
那幾年的百度,是BAT中活得最滋潤的一家,憑藉一個搜索框就能日進鬥金。
稻盛和夫說:領導者的危機感和飢餓感是企業成長的最大動力。
而翻閱那段時期各種場合的舊照片,與眉頭緊皺的馬雲和疲態盡顯的馬化騰相比,此時的李彥宏更顯得紅光滿面,嘴角揚笑。
那段時期,躺著數錢的百度既缺乏危機感,也沒有飢餓感。
糧草充沛的百度四面出擊,嘗試各種業務,卻鮮有斬獲,被各路飢餓的「野蠻人」打得丟盔棄甲。但是李彥宏並不慌張,因為自己手裡有一樣「天塌下來」也能賺錢的產品。
但是對於現在的百度來說,天真的快要塌下來了。
從市值上來看,以前的兩家主要對手已經遠遠將百度甩在身後。各種不利輿論指向百度,對李彥宏和百度來說,此刻已經有了一點「哀兵」的味道。
好在九年前的一招看似「閒棋」,如今可能會成為百度二次重生的命運寶石。
但是,真要讓這枚寶石發揮出最大威力,李彥宏還必須對百度動一場大的手術,徹底革除體內積累多年的頑疾沉痾。
工程師出身的李彥宏,深知百度眼前的癥結所在。從去年年中開始,李彥宏揮刀向內,開啟了一場刮骨療毒式的人事大調整。
正式任命王海峰為CTO的半個月前,5月17日,百度宣布原高級副總裁、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辭職,搜索公司轉型為搜索公司戰略轉型為移動生態事業群組,由沈抖負責。
關於向海龍的離職,李彥宏在內部郵件中的回覆則是:
「我們感謝海龍過去14年的陪伴和貢獻,並祝他未來一切順利。」
有業內人士評價向海龍離職: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離開,對百度都是好事——終於不用那麼銷售導向了。」
聯繫王海峰、沈抖、景鯤等「硬戰派」高管上位這一系列人士調整,評論認為這很有可能成為百度歷史上一次關鍵轉折點——意味著百度銷售主導的時代徹底結束,技術主導的時代重新回歸。
向海龍在百度的職業生涯頗具戲劇性,執掌銷售體系多年,其最耀眼的一枚勳章,是2013年帶領百度超過CCTV,成為中國最大的廣告主。他的百科介紹上,至今還記錄著其對百度競價排名模式的深厚影響。
這是一位網際網路草莽時代的英雄人物。但是如今進入精益科技時代,不能再靠銷售的方式打天下,必須一釘一卯搭建技術體系。
結硬寨、打呆仗,這是曾國藩的用兵之道。雖然一開始屢戰屢敗,卻靠這種步步為營的「笨辦法」,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國,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值得李彥宏慶幸的是,雖然這些年百度在各條業務線屢屢折戟,但是技術上的「笨功夫」並沒丟。
在一位入職十年的技術人員眼裡,百度具備一個能夠讓技術人員成長起來的氛圍環境,所謂外界傳言的離職率,其實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高:
「外界可能會覺得我們人員流動特別大,但其實走的大多是邊緣業務,或者運營銷售線的人。真正核心業務的技術骨幹,都是七八年,甚至十來年的老員工。」
而在一位百度高管的眼中,百度的這種企業文化源於自身多年的紮根,已經磨合出了一套完整的技術人員培養體系,因此才被業內稱為「工程師的黃埔軍校」。
在這位高管眼中,百度目前正處在一個「U字形」的底部——新舊動能更迭的時期,這種局面很正常。
她堅信,用不了多久,百度就可以從這個底部爬上來。
一位在幾家知名大廠都呆過的百度前員工也回憶,在百度的技術團隊裡,很少需要打雞血。大多數人的性格都偏於低調平和,這也是百度所謂「工程師文化」的由來。
「破壞舊世界得靠「瘋子」精神,架構新世界,還是需要一群更加理性的人。」
如今的李彥宏,把架構AI新世界的權力,交棒給了這支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的老兵隊伍,希望他們能重新點燃百度燎原的星星之火。
5習慣了被外界潑冷水的李彥宏,這次被一名年輕的山西老鄉潑了一瓶真正的礦泉水。
在微微的憤怒之後,李彥宏抹乾淨臉上的水,隨即恢復一貫的溫和從容:
「大家看到,在AI前進的道路上,還是會有各種各樣想像不到的事情發生。但我們前行的決心不會改變。」
現場掌聲雷動。
競價排名成為百度歷史上揮之不去的一枚傷疤。這個模式給百度公眾形象帶來的負面效應是持續的——如今,「黑百度」仿佛已經成為部分網友圈中「政治正確」的一枚標籤。
挺進AI時代的百度,渴望重塑自己的公眾形象。
一個靠技術能力生存的公司,要想重塑公眾形象,不是靠公關部門吹出來的,必須是對自己靈魂深處的一次徹底動刀。
2018年9月的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李彥宏說,一個真正的「AI化公司」是三維一體的。
「它首先要具備AI思維,其次要擁有AI能力,第三還要遵循AI方面的倫理」。
李彥宏所說的「AI倫理」,具體包括四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AI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
第二個原則,AI的創新願景是促進人類更加平等地獲得技術能力;
第三個原則,AI存在的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
第四個原則,AI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AI的目標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據一位高管稱,李彥宏不止一次在各種公開或者內部場合強調:
「我們的企業必須要牢記初衷,把安全、倫理以及廣泛的社會關懷,融入到公司的血液中。」
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的表情單純又有點受傷,但第一時間的本能反應,想到的第一句話,仍然是捍衛自己正在講述的人工智慧。
在隨後的演講中,他恰好講述了一個百度利用AI技術實現社會價值的故事:
「通過百度的AI尋人技術,可以跨過年齡障礙實現人臉比對。如今以共計完成20萬+次的人臉識別比對,幫助6700個家庭重聚,並正在與民政部門合作,建設超過1600個線下救助站……」
接著,李彥宏還用一個精緻的短片,講述了一段「AI助盲」的系列故事。
此時此刻,襯衫還未乾透的李彥宏,在講述這些故事時,恐怕心裡是五味雜陳的。
在外界看來,競價排名時代的百度已經褪去昔日的光芒,成為一塊僵化的頑石。但是李彥宏不甘心,一錘一鑿的將這塊頑石的表皮卸下,露出一塊晶瑩剔透的璞玉。
這個技術工匠,希望將這塊璞玉重新雕琢成為一塊瑰寶,造福社會,流芳百世。
有夢想和擔當的男人,越是受過傷,越是清楚責任的重量。
61998年,尚在Infoseek擔任工程師的李彥宏,親身經歷了Infoseek從無限風光到後來的慘澹經營,並目睹了矽谷各大IT企業之間的興衰變遷。隨後寫了一本名為《矽谷商戰》的書,書中分析到:
「技術本身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商戰策略才是決勝千裡的關鍵;要允許失敗;要容忍有創造性的混亂;要有福同享……」
對於一個剛滿30歲的年輕工程師來說,能在創業之前先行完成一次兵棋推演,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青年時代的李彥宏二十多年後,面對中國科技產業颳起的另外一場變革颱風,這個五十知天命的男人決定以身為棋,定要勝天半子。
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國》中,導演創造的那個虛擬的矩陣世界,是二十年前人們對智能世界的極端幻想,充滿著未知、恐慌和彷徨。直到這個世界真正逐步降臨,人們才發現,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這個世界還是會牢牢掌握在人類的手裡。
而參與設計這個世界的架構師們,必須是一群善良、正直、理性的人。儘管他們曾經年輕冒失過,儘管他們長期不被人理解。
在這部電影中,先知對救世主尼歐說:
「你要記住,不要相信這些亂七八糟的命運胡謅,你要相信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
李彥宏不願意成為悲情英雄,這一次,他要自己掌握命運。
註:本文所有素材,均來自於鈦禾產研對百度的真實調研記錄;轉載請聯繫主編授權(ID:taizhubian)
此文為《變革者——尋找大國科技未來二十年領航者》系列第二篇文章,從2019年開始,我們會持續尋找代表性的產業樣本案例進行深入調研、跟蹤和報導(包括但不限於企業、基金、科技孵化器等)。歡迎大家推薦行業素材與調研對象。一旦採納,將給予禮品獎勵。關於企業報導標準請點擊下方按鈕。
——鈦主編
「鈦禾產業觀察」持續報導中國高端製造、前沿科技和大軍工行業生態,提供關於核心科技產業第一手資訊。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白名單。
未經授權轉載、盜用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