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整個現代文明的基礎,對於現代企業來說,能否緊跟甚至趕超時代步伐,完成機構與產品的進化,是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網際網路這樣「速朽」的行業中,這一點尤其重要。
身為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的百度,其能夠經歷十幾年發展達到如此高峰,原因也能從「進化論」中找到。作為百度核心業務形式的搜尋引擎,雖然我們每天使用時感覺似乎「沒太大變化」,但其實已經歷經了無數次的功能與版本更迭,通過不斷的創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化繭成蝶般的進化。
成千上萬次的變化我們無法一一訴說,只能挑選一些關鍵場景,讓大家一窺百度這段「網際網路史詩」的真實面貌。
從內置服務開始
在美國早已是人人羨慕的「金領」、手握奠定現代搜尋引擎發展基礎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的李彥宏,做出回國創業的決定時便明白: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2000年1月剛創建百度時,國內網際網路還處於拓荒階段,生態不完善、國內尚無其他搜尋引擎產品。為了快速打開市場,百度最初選擇與其他網站進行「內置」合作,5月份登陸矽谷動力、8月份登陸搜狐、10月份登陸新浪……在門戶網站龐大首頁的角落中,百度搜索開始了網際網路的奇幻冒險。
第一次進化:正式發布baidu.com
當通過與門戶網站的合作逐漸打開市場後,搜尋引擎受到歡迎的程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習慣於在搜索框中查找網頁,這時百度意識到,搜尋引擎應該位於網站流量上遊,而不應只靠「內置」謀生。
冒著得罪合作網站、損失當前用戶的風險,百度在2001年1月22日正式發布了baidu.com,一款獨立的搜尋引擎。這次冒險,最大的疼痛換來了最長的成長。
第二次進化:用戶與商業雙豐收
成為獨立搜尋引擎,意味著百度必須謀得求生之路,在彼時網際網路企業大多依靠風險投資「燒錢」換規模的年代裡,百度卻率先建立起成熟的盈利模式。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業模式:搜尋引擎競價排名。多年以後,這一模式仍然被認為是網際網路最為成熟的商業模式。
最可貴的是,在商業化同時,百度的用戶吸引力也與日俱增,2003年6月百度超越Google,成為中國網民首選搜尋引擎,百度的成長趨勢在隨後十餘年從未中斷,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呈現壟斷之姿。
第三次進化:垂直搜索的業務布局
隨著中國網民數量的持續增多,如果只是提供單一的搜索結果,已經無法滿足用戶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需求。以2003年為起點,百度完成了開拓垂直領域的進化道路,7月份百度推出圖片、新聞搜索;12月份百度陸續推出地區搜索、貼吧等產品;2005年百度知道上線,2006年百度百科推出……這些垂直搜索產品的推出,不僅豐富了百度的功能體驗,更形成了以搜尋引擎為核心的內容生態。
第四次進化:全面開花的「聰明」百度
百度總裁張亞勤曾經表示,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萬物互聯」的時代中,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新硬體的不斷接入,網際網路的物理化正在成為現實——這一次,百度仍然用自身的進化走在了時代前列。
如今,手機百度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最大入口之一,包括百度地圖、百度安全、新硬體等多種產品布局大生態,共同為了「連接人與服務」而努力。最值得關注的是百度在人工智慧研發方面取得的成績,不僅讓搜尋引擎變得更加智能,還在安全等多項業務上建立起更強大的核心技術優勢。
第五次進化:桌面搜索掀起PC操作革命
最近,百度宣布推出「桌面百度」,通過一個工具欄整合眾多網際網路內容資源及實用工具,用戶使用此產品時無論想搜索網絡信息、調用本地應用,都不需要繁瑣操作,只需通過桌面百度就可一鍵到達。
其中「語音搜索」功能頗為值得關注,在桌面百度已經將電腦應用及上網操作前置的情況下,語音搜索更是將用戶帶入「感官式操作」的新階段,將電腦變成如同人類延長的肢體,大大提升了電腦操作的效率,徹底顛覆了傳統電腦使用習慣。
在網際網路生態無比豐富的今天,在人們因為移動網際網路而忽略PC時,百度漂亮的在傳統PC領域殺了個「回馬槍」,通過解決電腦操作的痛點,掀起一場PC操作革命,同時完成了自身的再一次進化。
綜合來看,從當初在新浪網內置、到獨立成為搜尋引擎、垂直搜索、圍繞入口布局產品生態、再到桌面搜索……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網民習慣的百度,在創新中不斷進化,每一次都引領行業發展潮流,讓桌面百度的未來,也顯得極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