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大戰已於2020年12月27日落下帷幕,忙碌備戰了許久的各位考生可以暫時歇息休整。針對2021考研312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的試題綜合題部分,中公考研心理學教研室在第一時間給大家進行解析,藉此幫助考生們結合分析自己的考情,同時也為備戰2022考試的考生們提供指導。
四、綜合題:第81~83小題,每小題30分,共90分。
81. 利用凱利三維歸因理論解釋貪汙劉某的歸因以及如何才能歸因於他自己。
【答案要點】
(一)凱利認為,人們在歸因時會像科學家一樣在所有信息中去尋求規律,尋求決定一種效應是否發生的各種條件的規律性協變。
凱利提出,人們通過檢查三個獨立維度的信息來進行歸因,這三個維度分別是:刺激客體、行為主體、環境背景,這三個維度組成了一個協變的立體構架。因此,凱利的理論也被稱為三維理論。
凱利的三維理論將外界信息分成三種不同的信息資料:
一致性信息:即行動者的行為是否與其他人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一致,若是,則一致性高。其他人也如此嗎?
區別性信息:即行動者對其他對象是否也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反應,若是,則區別性低。是否只對這個刺激做出反應?
一貫性信息:即行動者的行為在其他時間、地點是否也發生,若是,一貫性就高。這個人經常如此嗎?
具體歸因方式如下圖所示:
一致性
一貫性
區別性
歸因方式
高
高
高
刺激對象
低
高
低
行動者
低
低
高
情境
第一種情況是提供高區別性、高一貫性、高一致性信息,這種情況下歸因於刺激客體。
第二種情況是低區別性、高一貫性、低一致性,歸因於行為主體。
第三種情況是高區別性,低一貫性和低一致性,這種情況下,歸於情境。
(二)材料中,劉某的歸因特點為低一致性、低一慣性、高區別性,此時的歸因於社會情境。
(三)若要歸因於他自己,則應該低一致性、高一貫性、低區別性,即只有劉某受賄,劉某長時間受賄,且不僅有受賄行為,還有其他貪汙行為的表現,則能歸因到他自己。
82. 材料:「兔兔」;「媽媽,坐腿」;「爸爸,穿新衣」;「你看我跳舞」。結合四段材料,說明言語發展的句式特點。
【答案要點】
(一)嬰兒言語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言語階段、單詞句階段和多詞句階段。
(二)前言語階段是從出生到第一個有真正意義的詞產生之前的時期,表現為咿呀學語;
(三)單詞句階段,指兒童用一個單詞來表達一個比該詞意義更為豐富的意思。材料中的幼兒說「兔兔」就是單詞句階段,具有以下特點:
(1)和動作緊密結合。當兒童用單詞表達某個意思時常伴隨著動作和表情。如要媽媽抱時,在說出「抱抱」的同時,會向媽媽的方向伸出兩臂,身體前傾。
(2)意義不明確,語音不清晰。成人必須根據非語言情境和語調的線索才能推斷出意思。
(3)詞性不確定。雖然最先學到名詞,但使用時不一定當名詞用。如「嘟嘟」既可作名詞來稱呼汽車,又可作動詞表示開車。
(四)多詞句階段嬰幼兒逐漸掌握電報句、簡單句、複雜句和複合句。
(1)電報句
1.5-2歲左右開始出現由雙詞或三詞組合在一起的語句,材料中「媽媽,坐腿」、「爸爸,穿新衣」是屬於電報句階段。這種句子在表達一個意思時雖較單詞句明確,但其表現形式是斷續的簡略的、結構不完整的,好像成人的電報式文件,故統稱為電報句。這時兒童主要使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實詞,而具有語法功能的虛詞,如連詞、介詞等很少使用。
(2)簡單句
簡單句是指句法結構完整的單句,包括沒有修飾語(「他覺覺了」,意思是「他睡覺了」)和有修飾語(「我也要升大班」)兩種。
1.5歲—2歲的兒童在說出電報句的同時開始能說出結構完整而無修飾語的簡單句。2歲兒童在句子中極少用修飾語,2.5歲兒童已開始出現一定數量的簡單修飾語,3歲左右兒童已開始使用較複雜的修飾語。(3)複雜句
複雜句指由幾個結構相互連結或相互包含所組成的單句。材料中「你看我跳舞」屬於該階段,兒童在2.5歲時已開始使用,但數量極少,以後逐年增長。
(4)複合句
複合句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關聯比較密切的單句合起來而構成的句,如「我沒有看過電影,我只看過電視」、「這個本子壞掉了,不好玩了」。兒童在2歲時開始說出為數極少的簡單複句,4至5歲時發展較快。
83. 男生26人,平均分92,標準差5;女生26人,女生平均分88,標準差5。請寫出假設檢驗的計算步驟。
【答案要點】
根據題幹給出的信息,需要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計算。將題目中的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公式如下:
,,得到SE約為2。
,得t約為2。
df=n1+n2-2=26+26-2=50
將計算得到的t值與臨界值進行比較,若算出的t值大於臨界值,則差異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