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比較守舊的老坎人,從不南徵北戰,就連長湖也只習慣去棺家河與圍子灣這兩個地方,這次恰逢周末,受好友相約去釣魚。正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帶著一份好心情,欣賞著春天的好景致,我欣然前往。
到達釣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架起釣竿,打下重窩,坐起幻想著各種魚獲。但自始至終沒想過會釣上烏龜。開始無魚咬鉤,半小時後,魚浮出現不規則抖動,像是小魚鬧鉤,就耐著性子等,怪了,不送漂也不拉漂。準備換食,卻拉不動,幾經周折後竿能拉動了,不像魚,以為是掛著塑膠袋,誰知拉到邊上是一隻五六斤重的烏龜。
這傢伙很兇,赫哧哧哧噴著氣,只想咬人。好在魚鉤就掛在烏龜嘴唇上,沒有傷到它喉嚨。看這烏龜,力量很大,一直在勇猛的掙扎,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手一直抓著烏龜的後半身,怕這龜會咬人?要是被烏龜咬住後,要趕快把它放到水裡,讓水淹沒龜殼,在它鬆開口的時候加快抽出手就可以。
釣了這麼多年魚,還是頭一次釣到大烏龜。帶回到家一稱量,這傢伙竟有5斤多重,25釐米長,16釐米寬,估計有五六歲了吧。周邊的釣友聞訊都過來看,大家猜想可能是家養的寵物後來放生到河裡的。老爺子更是樂得合不攏嘴,回來後更是逢人必講。多少天來常常想起老人家那樂不可支的表情,我決定這個周末還要去,釣的不一定是魚,就要那份心情!
怎麼處理這個大傢伙呢?聽說這是一隻北美鱷龜是入侵物種,野外放生會影響生態環境。養過烏龜的人可能都知道,鱷龜分為兩類,一類是真鱷龜,又叫鱗頭大鱷龜或大鱷龜,一類是擬鱷龜,分4個亞種。佛鱷龜頭頸部有眾多凸起的尖刺,為4個亞種中最發達,是該亞種的辨別標識。市面上許多所謂佛鱷其實是和北美鱷的雜種,品系不純。
這時也會有人為這隻烏龜感到悲痛,但是要知道鱷龜體型大且攻擊性強,少有天敵,當然還有一個無敵的天敵,那就是人類了。你看你養著它,它最多發點脾氣,還是任你擺布。這些烏龜好命些會讓一些放生的人買走放生,也許很快,更多的是成為人類盤中一道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