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魚釣到可千萬別放生!否則以後很難釣到魚,可就地掩埋

2020-12-02 騰訊網

可以說最近幾年釣到的稀奇古怪的魚越來越多,各種長相奇特還沒法下口的魚也是屢見不鮮。當然這個鍋我們釣魚人肯定不能背!而是某些「善心」信仰的人作祟:管它三七二十八,先放生了再說!

胡亂放生的危害不用多說(並不反對合理放生),而我們釣魚人和放生人的矛盾也不可調和:放生的人詛咒釣魚人(下地獄、業報)。就蓑笠哥自己來說,還是喜歡部分放生的人:甲魚、河鰻它不香麼?放生那些生口魚拉力不夠猛?

放生入侵物種

所以,享受了好處,那麼我還是需要有那麼一點點付出:把那些胡亂放生的魚處理掉,就算我們自己不吃,也可以就地掩埋!話說那些放生的奇形怪狀的魚大多數味道不錯,愛吃清道夫的蓑笠哥實名站臺。

下面的這幾種魚是放生的入侵物種,如果你有釣到請拿回家煎炸蒸煮,或者就地掩埋!目前情況來看,這些入侵的魚類已經對本土魚類產生極大威脅!

入侵物種巴西龜

就地掩埋清道夫

清道夫現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南方的沿海城市的河流裡面幾乎都有它的身影,甚至有的水庫裡面大部分都是清道夫。一晚上釣50條魚有40多條清道夫你敢信?這種釣況蓑笠哥就釣過,你還別說,清道夫的拉力真的不錯,堪比鯪魚!釣魚生涯中最大那條清道夫有三斤多,殺好之後肉大約還有一斤半,用來紅燒饞哭隔壁小孩。

入侵物種清道夫

清道夫的危害特別大,它不僅排擠本土魚類生存空間,還會尋找魚卵吃,一條鯽魚繁衍的量基本只夠它一天吃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廣東、廣西、福建三省野生大板鯽越來越少最直接的原因。

不過有一點我們大多數釣魚人都誤會它了:它並不是吃垃圾的,它只是吃青苔。從它的嘴巴的形狀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它喜歡在石頭或者大壩上面啃食附著在上面的藻類。所以清道夫是可以吃的,味道比絕大多數的淡水魚要鮮美,肉質Q彈爽滑,水吃水知道。至於網上釣友說它有一些不可言說的功效那是扯淡的,這不科學不說,蓑笠哥吃了那麼多清道夫沒有啥特別的感覺。

清道夫很美味

直接擊殺大雀鱔

雀鱔性情兇猛,只要它到了窩子附近今天基本上就別想好好釣到魚,除非你把它給釣上來。別看雀鱔體型很大,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它有毒!蓑笠哥不建議釣友們吃它,雖然網上也有教程如何處理,但是小命要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河豚毒性這麼大還是有人冒死吃它!記得有一次出船去釣魚,船家現場宰殺河豚用酒精爐子燙一下就吃,還盛情邀請我們品嘗一下。看著他吃得挺香,但是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敢吃。

釣到雀鱔正確的處理方式就是:就地掩埋,或者直接擊殺讓它回歸大自然。千萬不可以帶回去吃,除非你對自己的手藝有十足的信心而且願意為一口味道不明的「美食」甘冒奇險。

雀鱔有毒

就地掩埋

塘鯴魚俗稱垃圾魚,它極強的生命力可以讓它在各種汙染過的水質裡面生活。它個體大沒有什麼天敵,如果非要說一個天敵的話那麼就是它自己同類了。一般我們用腥餌比較容易釣到它,素餌也可以釣到但是比較少。

入侵物種塘鯴

一般個體比較大的塘鯴基本都是入侵物種,最為常見的是泰國蟾鬍子鯰:通體黑色,只有腹部是白色,六根較長的鬍鬚背部有長魚鰭。這種塘鯴可以說極為難吃,哪怕是頂級廚師都很難把它做到美味。

值得留意的是不要把入侵的塘鯴和本地塘鯴搞混了。本地塘鯴是小個體金黃色,尾巴比較短一點點。本地塘鯴不論是乾鍋還是煲湯味道都很棒,丟掉了就非常可惜。還要留意不要把塘鯴和鬍子鯰弄混,中國本土鯰魚(大口鯰)背部光滑,一般只有兩根鬍子,味道鮮美。鯰魚燉茄子,饞死老爺子,不過養殖的不好吃!

這兩種可以吃

挫骨揚灰巴西龜

在廣東、廣西、福建釣到巴西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每年至少要釣到幾十個,前段時間拍專門釣甲魚的教學視頻一次就釣了六七個,個頭都還不小!當時是直接放了,很多嘴巴裡面有鉤子根本活不了。不少釣友看了之後分成兩派:為什麼要放生?這是入侵物種!它也是一條生命,你這樣直接剪線它也活不了了,不能這麼殘忍!

看了這些評論,蓑笠哥內心五味成雜:活生生的感受到了那個騎驢爺倆的心情。所以以後決定,如果釣到大巴西龜就直接回家燉老母雞吧!烏龜燉雞比甲魚燉雞更好吃,只不過處理烏龜比較麻煩,而且肉沒有甲魚多。

不過巴西龜的危害性還是挺強的,不論是擊殺還是掩埋以及挫骨揚灰基本都沒有啥心理負擔。現在國內巴西龜是入侵物種,嚴重的擠佔了本土誤會的生存資源,甚至有的地方巴西龜泛濫本土烏龜幾乎滅絕。

巴西龜不能放生

直接紅燒食人魚

食人鯧目前來看還沒有泛濫,在野外環境我只釣到過數次,大大小小都有,基本都是從附近養殖場跑出來的,有的是放生出來的。食人鯧長得挺快,食量大且廣譜,見過最大的食人鯧有37斤。

釣到食人鯧之後你千萬要留意!它的牙齒極為鋒利,千萬不要用手指去取魚嘴巴裡面的鉤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剪線,一個不小心手指頭可能就沒有了!就算不咬到手指頭,咬到別的地方也挺難受。

說實話食人鯧肉質不太好,纖維比較粗,也就是肉質比較老,除了紅燒之外其他的烹飪方式味道都不理想。菜市場的食人鯧味道還要好一點,因為脂肪厚一點,清蒸起來也沒有那麼老。

食人鯧紅燒

美味可口羅非魚

如果在兩廣地區投票選一個大家最為討厭的魚,羅非魚一定會排第一而且會遠超第二名一個量級。羅非魚的入侵趨勢已經不可挽回,現在只能把它算作本土魚類來對待了。不管何種水域,哪怕是新挖的魚塘從來不放羅飛只要一兩年裡面肯定會羅飛泛濫。小羅非可以就地掩埋,但是大羅非推薦你帶回家吃,淡水魚之王的美譽可不是虛名。

野生羅非魚美味

比起其他魚來,野外的大羅非可以說是淡水魚裡面最好吃的幾種魚之一了。它肉質鮮美,沒有小刺,只要你腥味去得好比海裡的石斑魚味道都要棒!基本上,現在蓑笠哥在野外釣的魚只有羅非、草魚、大板鯽會帶回家,其他的什麼鯪魚、鰱鱅、鯉魚什麼的都是送人。

在國內野外羅非魚大概有六七個品種,都是我自己釣到過的,在白盆珠水庫就釣起來五種。有一種要特別介紹一下的就是:吉利慈鯛,大多數釣魚人都叫它羅飛,其實不是。吉利慈鯛長不大,最大釣到過八兩。但是肉質緊實,香煎和紅燒很好吃,如果有大的清蒸也不錯。

吉利慈鯛香煎很棒

最後還有幾種我們經常釣到但是名氣不大的,可以選擇帶回家吃或者就地掩埋:鏡鯉、美洲鱸魚、太陽魚、線鱧(泰國鱧)、美國牛蛙。入侵物種在國內不在動物保護之列,不管你是煎炸蒸煮還是就地掩埋都不會有人找你麻煩。什麼?有人攻擊你不善良,殺生會下地獄?不好意思,我選擇性耳背!

願各位釣友大鯽大鯉!我是蓑笠哥,一個愛釣魚也愛分享的釣魚人,期待你的關注哦!可以把這篇文章轉發給更多的釣友,挫骨揚灰入侵物種,人人有責!

相關焦點

  • 釣到魚不認識?釣友常問的幾十種魚盤點,老釣友都不超過5種
    當然了,不可能盤點所有的魚,只是盤點一下釣友們經常在社交平臺會問的魚。事實上這些魚絕大部分都比較常見,只不過現在的玩黑坑只釣商品化養殖的魚比較多,所以野外的魚變得陌生起來。註:括號內入侵的就是外來物種,括號內保護的就是進入國家魚類保護名錄裡面了的,不能吃只能放生。
  • 釣到後就地掩埋、掛在樹上曬死,這樣做能消滅清道夫嗎?
    河裡釣起來的魚「就地掩埋」? 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做法,在廣東佛山南海區,卻是許多當地釣魚愛好者的「共識」——因為河裡釣起來的魚,十有八九是這些黑乎乎的「飛機魚」.....
  • 釣了這麼多年魚,還是頭一次釣到大鱷龜
    到達釣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架起釣竿,打下重窩,坐起幻想著各種魚獲。但自始至終沒想過會釣上烏龜。開始無魚咬鉤,半小時後,魚浮出現不規則抖動,像是小魚鬧鉤,就耐著性子等,怪了,不送漂也不拉漂。準備換食,卻拉不動,幾經周折後竿能拉動了,不像魚,以為是掛著塑膠袋,誰知拉到邊上是一隻五六斤重的烏龜。
  • 這些魚可都是國家保護動物,意外釣獲後千萬要及時放生掉
    這兩種鱘魚時常見諸報端,因此被很多人所熟知。這兩種鱘魚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意外釣獲或者捕獲後一定要第一時間放生哦。白鱘為大型兇猛性魚類,以獵捕其他魚類為食。白鱘體長可達2-3米,成年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重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噸(2000斤)重。它是體形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因體色較淺而得名。
  • 「魚沒釣到釣到了這玩意,嚇我一跳……」哈哈哈哈哈哈這能吃嗎?
    現在有很多人在工作之餘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去擁抱大自然,回歸大自然的,因為感覺這樣的生活過得非常的愜意,尤其是有些男性一旦到了周末,就會想著跟三五個好朋友約去釣魚。其實釣魚這件事情本來就是非常開心的,但是有些人在釣魚的過程當中,卻是發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經歷。
  • 這種巨齒「鯉魚」原來就是傳說中的「老虎魚」,釣到了千萬別放生
    據釣友講,自己在江河裡拉上了一尾奇怪的魚,至於這條魚多奇葩?第一眼看上去有點讓人毛骨悚然,如果你以為它是尾鯉魚,那你就錯了。等它咬到了你,你還會認為它是溫順的鯉魚麼?鯉魚是沒有牙齒的,這個大家都知道。這魚整體看上去太過兇猛,釣友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魚。
  • 釣魚釣到中華鱘?湖南網友湘江釣獲怪魚,網友:放心吃
    然而,「意外」未必就是驚喜,有時候還可能是一場麻煩……比如下面這位湖南網友,在湘江支流垂釣時,意外釣起一條稀奇古怪的「尖頭魚」,他們從未見非常驚奇,但卻可能給他帶來不小麻煩……尖頭無鱗、背上有骨鰭,關心生態的朋友,一看就知道,這條魚「來頭不小」——很可能是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 路亞馬口魚,為什麼一個點釣幾條魚以後就沒口了,是馬口會告狀嗎
    隨著國內路亞資源的匱乏和長江限制釣魚以後,越來越多的路亞人開始轉向路亞小型魚種上,在眾多小型魚種裡馬口魚變得越來越受喜愛。主要是因為馬口魚生性兇猛、體色絢麗。分布廣泛的特點等特點,尤其是一些個體較大的馬口,釣起來手感非常的棒。
  • 這些淡水常釣的幾種魚,你喜歡釣哪種,聊聊釣的技巧
    淡水魚中最喜歡釣的魚有這幾種,鯉魚,草魚,鯽魚,都是喜歡的魚種,而鯉魚勁大,拉起來過癮,鯽魚上魚快,吃口輕,挑戰釣技,鯉魚,草魚拉力前期猛,溜魚手感好,也很癮。我們一起簡單的聊聊這幾種魚如何釣。釣鯽魚的竿子選用37偏46調性的竿,軟竿更能體驗出手感,在線組方面以細了為主,可以選擇0.8+0.5 1.0+0.6 1.2+0.8的線組,根據魚個體大小,魚情快慢選擇合適的線組。魚鉤可選小型魚鉤如,極地袖4 5號,伊豆3 4號,海夕3 4號等等,浮漂選擇吃鉛在1.2克至2.0克,根據一環境,魚情選擇適合的調漂。
  • 晚秋釣魚,別只盯著釣鯽魚,這幾種魚也好釣,錯過了要等明年!
    晚秋是指寒露到立冬的這段時間,氣候變化較為無常,是一年中魚不太好釣的時候。晴好天氣氣溫不低,一場降雨氣溫驟降,氣溫的起伏不定導致適合出釣的天氣不多。到了晚秋是釣大鯽魚的好時候,也是部分魚類的最後垂釣時機,所以這時候雖然主要釣鯽魚,別忘了這些魚類也在進食。
  • 釣友們,說出海釣常釣到的魚中你釣過幾種?
    粵西地區這種魚最多,選對餌料,釣到你手軟,過癮極了!海鱸亦稱鮨。鱸形目鮨科多種魚類的統稱,大部分海生,少量存於淡水。相信沿海城市的人對海鱸這種魚都不會陌生,屬於最常見的一種經濟魚類。肉質鮮美,很適合清蒸。泥猛又名褐籃子魚 ,俗名:籃子魚、泥猛、臭肚、象魚、雉魚、羊嬰、娘咼(閩南叫法),是輻鰭魚綱鱸形目藍子魚科籃子屬的一個種。
  • 釣到大魚如何抄魚有講究,了解一下有哪些,不然跑魚就太可惜了
    我們釣魚人在作釣當中,如果要是釣到一尾大魚,那是多麼高興的事兒啊。但有時這可遇不可求的大魚卻往往有斷線跑魚的現象出現,讓釣友們懊惱不已。且不說斷線跑魚,那畢竟是我們之前的準備不夠充分,有遺憾也屬正常。可有很多時候是把魚都給遛翻了,馬上要到手了,卻在抄魚的時候將魚給抄跑了,這就有些太悲催了吧。
  • 還從沒釣到過甲魚?老釣友給你透露幾個妙招,一天能釣好幾隻
    到了夏季,魚兒的活躍度早已不是問題了,現在很多釣友頭疼的是怎樣避小魚。最近很多釣友在評論區留言說,釣了一個春天的鯽魚早就釣膩了,而且現在小魚鬧窩很嚴重不好釣。想要釣大魚又沒有太多時間去守,又不想去抽鰱鱅。其實路人甲還有一個好推薦「釣甲魚」。
  • 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因此南京的釣魚人,常常釣起一些長江裡的「奇魚、怪魚」……比如近日,在南京有多名釣魚愛好者反映,在長江流域(幹支流)釣魚時,頻繁釣起一種「尖頭長尾」的怪魚。——這種魚個頭不小,但卻沒幾個人敢帶回家中食用,紛紛將其丟回江中……(南京周邊的長江支流、塘河裡都有這種尖頭魚出沒)原來,這些頻繁出沒、尖頭有須的怪魚,其獨特的外形,非常像是傳說中的長江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 釣友在長江釣到「食人鯧」,無序放生該停一停了
    提到「食人鯧」,大部分人可能都會聯想到南美洲亞馬遜河流中的食人魚,長著鋒利的牙齒,當它們群起發動攻擊時,甚至能在幾分鐘內將一頭牛活活咬死吃掉,足見這種體型雖然不大的魚,到底有多麼兇猛。長江水域發現可怕的「食人鯧」在長江鄱陽湖段,有不少釣魚人都釣起過這種看起來有些怪異的魚,它們滿口長著類似「人牙」的怪齒,能輕鬆將魚線咬斷。「有時候正釣著魚,提上魚竿後發現魚鉤不見了,魚線被齊刷刷截斷,還以為是水耗子在作怪!」有釣友講道:「自從釣上這種怪魚後,才知道原來是它們在水底搗亂。」
  • 海邊漲潮釣大魚,釣到鯊魚幼魚,男子解鉤放生是對的
    想釣大魚,有的釣魚人選擇野外的大河/湖垂釣,不過也有些釣魚人喜歡去海邊釣,畢竟大海裡魚等海洋生物更豐富,大魚還是不少的,還是有機會釣到大魚的。而氣球比較輕、薄,在海裡也經不起太多的折騰,好在是有魚上鉤後不久才壞掉的,也沒什麼大影響,就看男子遛魚的過程怎樣了。儘管海水的洶湧有一定的影響,不過男子還是感覺得出來,魚線的那端上鉤的魚拉扯很大力,絕不是一般的大魚,男子也是很謹慎,面對這樣的大魚,定定的站礁石上遛魚是不可能的了,男子不時的變動位置,從這邊小跑著到另一邊繼續遛魚。
  • 釣魚要學會找魚的規律,找對了冬季也能釣到魚
    「冬天到,魚難釣。」這是一般釣魚人的共識。其實不然,殊不知,任何事物均有其兩面性,就寒冬釣魚來說,魚是變溫動物,且又有耐寒與不耐寒魚種之分;氣象中的天氣也有陰晴冷暖,風霜雨雪之別。鯽魚屬於耐寒魚種,而成為寒冷冬季的主釣對象魚。釣魚人只要深知鯽魚在不同季節的生活習性,順應天氣的變化,因勢利導,循溫施釣,就能難釣變易釣,釣得豐收喜笑歸。
  • 這幾種常釣到的魚90%的的釣魚人會認錯!只有小細節的區別!
    野釣,打龜與收穫並存,最大的樂趣在於: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條釣上來的是什麼魚!哪怕我們的餌料和窩料再有正對性,我們的線組完全與對象魚匹配。在一些釣魚人交流的平臺,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釣魚人會把釣到的魚認錯。除了一些釣友對某些魚類在當地有特別的名字,但是我們經常釣到的一些魚也會有不少釣魚人認錯。
  • 夏初兩不釣,一不釣大肚子魚,二不釣紅尾巴魚,這是什麼意思呢
    大肚子魚,就是指釣上未擺籽的雌魚要及時放生每年的春末夏初,往往氣溫、日照都很合適,所以久而久之,淡水魚都養成了春末夏初才擺籽的習慣,而在這個季節出釣,不管是大魚還是小魚,往往都是大肚子;這是因為雌魚的肚子裡,全是魚籽,而有經驗的釣友,一般都會選擇將雌魚放生
  • 原來楞巴魚就是「胖頭魚」,釣上來了可別扔,好吃著呢……
    楞巴魚,學名蝦虎魚,有些沿海地區的人也叫它海胖頭、大頭光、海鯰魚等。關於楞巴魚這一名字的傳說很多,我覺得最合理的說法是,早期下海的漁民打漁時發現網裡有楞巴魚,一般情況下都會挑撿出來,自己嘀咕或者相互提醒著說:「扔吧,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