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見習記者 孫小鵬 通訊員 黃瑤 日前,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14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參加了本次大賽,展示了自己設計的1651件參賽作品,最終共產生50項一等獎、102項二等獎、153項三等獎。據悉,本次活動的參校數和參賽作品數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屆,並首次採用大規模的「線上答辯+線下評審」的方式進行。
本次活動由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基礎醫學組主辦,南方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承辦,包括基礎醫學創新論壇和實驗設計大賽兩部分組成。國內100餘所高校的100多位領導、嘉賓和評審專家出席了論壇,圍繞培養創新人才等熱點話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日新,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論壇上,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南方醫科大學鍾世鎮教授希望,高校學子展示出更多的實驗創新成果,早日成為國家創新卓越人才。
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平表示,在以大數據、雲技術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時代,大家面臨的最迫切的燃眉之急就是基礎學科的理論突破及創新拔尖卓越人才的培養,這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南方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蔣鴻指出,強大的基礎醫學研究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基石,創新思維和實驗設計是基礎醫學研究的源頭活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必須依靠基礎醫學的引領推動,保障人民健康更離不開基礎醫學的研究創新。重大疾病機制研究、靶點開發、新藥創製以及動物模型是推動現代醫學發展的「四大基礎引擎」。在抗擊新冠中,基礎醫學研究更是在明確病原和傳播途徑、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南方醫科大學始終把基礎研究和學術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學校基礎醫學學科快速發展,還牽頭建設了粵港澳大灣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整合大灣區優質資源,開展原始創新、關鍵技術研發與轉化研究。
據了解,從首屆26所高校170件參賽作品,到今年的114所高校1651件參賽作品,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的參校數和參賽作品數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屆,並首次採用大規模的「線上答辯+線下評審」的方式進行。經過篩選和評比,有507件參賽作品進入決賽,分為創新研究和實驗設計兩個組進行比賽,兩個組又分別下設機能組、分子醫學組、綜合與交叉學科組、病原組和形態組五個小組,在十一個直播室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比賽。本次大賽共產生50項一等獎、102項二等獎、153項三等獎。
圖片:通訊員供圖
編輯:孫小鵬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