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帝大閱兵:火龍車火箭炮上陣 嚇跪外國使臣

2020-12-06 中華網新聞

明代有筒式火炮(資料圖)

中國將於今年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這將是「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慣例之外舉行的閱兵式,規模略小於國慶閱兵式。

《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指國家的公祭儀式,「戎」是國家的軍事行動。即將到來的大閱兵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大事。在這裡,讓我們「穿越」到過去,看看中國古代關於閱兵的那些事兒……

目的:宣示大明強大實力

對一個國家來說,閱兵既是宣示國家實力,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擴大國家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古代,閱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明朝歷史上,永樂皇帝朱棣就曾經有過一次震驚世界的「大閱兵」。

說到明朝閱兵,就不得不說說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國際形勢」。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國」三個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調動40萬大軍,分三路北進,把遠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徹底打成「遊牧民族」,但此後,大量曾在元朝任職的蒙古族、回族官員,流亡到中亞、西亞各國,這些「外來的和尚」拼命地鼓動所在國君主對明朝採取敵視態度。

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在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後,隨即開始了遠徵中國的準備,派間諜到北京活動,並在接待埃及使臣時當眾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國使臣郭驥,隨後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打出「反明復元」的旗號。但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至南京通報消息。

永樂四年,帖木兒大舉東徵,號稱百萬大軍,實際兵力20萬,而此時,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嚴陣以待。然而不久後,帖木兒病逝於東徵路上,一場大戰煙消雲散。

此後,帖木兒帝國諸皇子爭位,陷入內戰,所謂東徵中國,可謂痴人說夢。

明永樂火銃(資料圖)

明朝方面,朱棣登基後,一面派遣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另一面派遣陳誠出使西域,帖木兒帝國的繼任者沙哈魯放棄仇華政策,遣使向明通好,恢復了朱元璋時代「宗主國」的關係。但是中亞各國「反明勢力」仍在。

另一面,鄭和在永樂十八年前五次下西洋,卻行至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控制了紅海流域,嚴禁東方船隊進入。此後中亞以及西亞諸國正式承認了大明朝繼元之後的「天朝」地位。但對於明王朝的真實實力,各國也存有懷疑,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宣示大明的強大實力,鞏固大明與中亞、西亞國家的「朝貢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閱兵,恰是最好的機會。

演武:各國使節大開眼界

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明朝以陳誠為使,出使中亞,隨後,中亞、西亞國家均組使團隨中國使團回訪。永樂十八年七月,這支雲集了20個中西亞國家、人數多達600人的使團抵達嘉峪關,朱棣派遣6000精銳騎兵一路護送,沿嘉峪關經明朝九邊軍鎮「參觀」。

在每個軍鎮,明朝都特意派遣在明軍中的蒙族、回族軍官接待,介紹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的謠言不攻自破。而明朝「九邊」強大的軍事實力,也在各國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永樂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宮接見各國使臣,諸使臣皆行叩拜禮,唯獨帖木兒國使臣以「我國無此風俗」為由,堅持行鞠躬禮,朱棣卻並不在意。這次帖木兒使團的首領是帖木兒帝國宰相阿爾都沙,副使是曾跟隨帖木兒的名將蓋蘇耶丁,在本國也是免跪拜禮的。外交禮儀後,朱棣安排使團先是在山東、河南、江蘇「旅遊觀光」,遊覽包括山東孔廟在內的諸多名勝古蹟,親眼見識中國內地城市的富庶繁華,兩個月後,各國使團接到通知,朱棣將在北京周邊開始大規模的「狩獵」,邀請各國使團前往觀覽。

永樂十九年三月,「狩獵」在北京北邊的懷來正式開始,共調軍隊10萬人,朱棣精心挑選的明朝「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精銳相繼表演了明軍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從廣西、雲南、四川調來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史載「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豔」,「列國使節俱驚」,尤其是明朝「神機營」的火器操練,展示的「虎威炮」、「火龍槍」(騎兵專用火槍)、安南銃(抬槍)、「一窩蜂」(火箭炮)、「火龍車」(火焰噴射器)等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國使節大開眼界。大規模的「狩獵」行動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明代筒型火箭架(資料圖)

效果:西亞各國爭相示好

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

這一次,帖木兒國使臣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我國無此風俗」。帖木兒使臣更奉承說,這次帖木兒進獻的名馬,正是當年帖木兒國王的父親生前南徵北戰專用的「御用坐騎」,贈送給朱棣,正是為了表達「最崇高敬意」。朱棣則手書信札託使臣轉交帖木兒國王,在信中表示「願兩國臣民永享太平安樂之福」。

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無疑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次「觀禮」的各國使節來自27個國家。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

其後中亞、西亞國家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一直綿延到明末,單是帖木兒帝國,終明一世向中國派遣使節的次數就有60多次。

有關這次閱兵的詳情,也詳細記錄於中亞國家的典籍裡。帖木兒副使蓋蘇耶丁在回憶錄裡坦言:「我不得不承認,大帝(帖木兒)死在東徵的路上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而另一個「連鎖反應」是,觀覽閱兵的埃及使臣回國後,埃及隨即解除了在紅海對東方商船的禁令,而此後最後一次下西洋的鄭和,也終抵紅海沿岸,不但結好了紅海地區國家,更實現了他作為一個穆斯林終生的願望-- 麥加朝覲。

相關焦點

  • 正本消失副本流散《永樂大典》600年風雨飄搖今何在
    初名《文獻大成》,終成《永樂大典》《永樂大典》的成書,還要追溯到600年前。1403年,永樂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縉主持編纂一部大型類書,宗旨如下:「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 探訪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永樂龍洞
    今年7月,我國海南省三沙市永樂環礁晉卿島上的藍洞,被證實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其深度達到了300.89米,並被正式命名為永樂龍洞。這個最深海洋藍洞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是否隱藏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 新版本即將來襲 重裝上陣懸念素材搶先透
    《重裝上陣》全新版本即將到來,懸念素材已搶先放出!這一次,工程師們將擁有眾多全新模塊,還會開啟全新玩法!太空戰場究竟會迎來怎樣的變革呢?就讓我們一起先睹為快吧! 神秘素材搶先看,太空戰場要變樣? 《重裝上陣》全新版本,將是歷來更新最多、變化最大的一個。搶先曝光的這批懸念素材,究竟是新模塊,還是新核心,或者是新皮膚呢?
  • 重視飛彈輕視火箭炮,俄羅斯武器這次吃了大虧,我國有先見之明
    近年來,俄羅斯在陸軍武器的發展上,過於重視彈道飛彈,而輕視了火箭炮等重火力武器,這導致俄羅斯在戰鬥中,吃了不少的虧。比如說,在敘利亞戰爭上,俄羅斯就因為重火力武器的缺失,不得不讓海軍戰艦啟動巡航飛彈去打擊敘利亞叛軍目標,這給俄羅斯的資源造成了嚴重浪費。
  • 社評:大閱兵必會提升中國社會的凝聚力
    中國的大閱兵已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中心廣場閱兵之一,它的觀眾有閱兵首長,也有世界軍事界,還包括了整個中國社會,以及全球公眾。搞好中國的大閱兵是非常龐大、高難度的系統工程,它是中國社會管理水平的試金石之一。中國公眾對它的態度,也構成這個國家凝聚力的重要指標。大閱兵展示的不僅是軍威,而且將呈現中國全社會的精神面貌。
  • 俄羅斯新旋風火箭炮,一次炸翻100個足球場,但射程只有中國一半
    俄羅斯的第一種火箭炮出現在偉大的衛國戰爭前夕,1939年夏天,蘇聯開始生產新型M-13火箭彈。BM-13「喀秋莎」火箭炮誕生,穿越衛國戰爭的戰場,進攻柏林,傳奇的「喀秋莎」火箭炮在勝利後繼續服役。與此同時,蘇聯火箭炮繼續發展,二戰後蘇聯研製了許多新的火箭炮:BM-20,BM-24,BM-14-16。與「喀秋莎」一起,它們被歸類為第一代國產多管火箭系統。
  • 天子守國門,馬革裹屍還,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正名的永樂帝
    秦王一統,華夏第一帝,並未聽說御駕親徵;漢武帝有衛青霍去病那種名將,劍鋒所指漢軍無敵;唐太宗自身倒是武將出身,得封天策上將,但是也是有二十四功臣那種武將集團的扶持;宋太祖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也是巧得皇位。而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出身不高,得位坎坷,但是稱帝後,遷都北京,親守國門,數徵大漠,將瓦剌打的聞風而遁,自己最後也是死在了親徵的路上。
  • 解放軍火箭炮打過臺灣海峽的傳說終於成真
    這種火箭炮的身世比較坎坷,要追溯到1974年第二次「遠程火箭炮大會戰」。那次「大會戰」的成果就是83式火箭炮,這種火箭炮口徑為273毫米,火箭彈基本性能參考了美國M26火箭彈,射程40公裡,戰鬥部為集束式。
  • 韓雪《身臨其境》開口跪!英文版海綿寶寶,「精分」配音聽懵眾人
    為了將《海綿寶寶》中的角色演繹地更加靈動,氣息顯紮實,配音前韓雪迅速脫下了高跟鞋,赤腳踩在地毯上,輕鬆上陣。作為四位嘉賓中第一個亮嗓配音的人,韓雪一開口,觀眾集體聽跪了!這......哪裡是我們的高冷女神啊!
  • 歷史上為什麼兩國交戰,不僅不殺使臣,還要以禮相待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句話,而在交戰前派出使臣好像是歷朝歷代各方勢力都會進行的一個儀式,那麼為什麼在兩軍對壘的關鍵時刻,對戰的雙方不僅不殺使臣,反而還要以禮相待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三點。
  • 印度私企製成帕納卡多管火箭炮系統,測試成功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印度《亞歐時報》網站8月20日報導,印度成功測試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完全由印度私人企業生產的多管火箭炮系統-帕納卡(Pinaka)。帕納卡多管火箭炮系統於8月19日在拉賈斯坦邦博克蘭(Pokhran)的射擊場成功測試。
  • 吳夜雨︱雜談魯迅先生與宋版書影箋及永樂大典箋
    2020年7月法國新發現的兩冊明代《永樂大典》,拍出了折合人民幣六千五百萬元的天價,給古籍傳奇增添了一筆新的註腳。民國年間,制箋業發達,文人雅士眾多,知名箋肆依照宋版書與《永樂大典》摹制的書影箋紙受到廣泛喜愛。制箋者可對外展現工藝精湛、藏品豐富,收藏者靜坐書案前,欣賞字體紙張之美,追慕先賢文章,怡情養眼。
  • 03遠程火箭炮戈壁灘齊射 氣勢排山倒海 畫面相當震撼
    圖為在演習中,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對模擬目標進行齊射。圖為在演習中,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對模擬目標進行齊射,畫面相當震撼。在演習中,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在戈壁灘前進,輪胎捲起黃沙的樣子非常壯觀。到達發射陣地,向模擬目標進行齊射。要說在各種火炮射擊中,最壯觀的就是火箭炮齊射,那種摧枯拉朽的氣勢特別震撼。
  • 臺灣將會研究遠程火箭炮反制大陸?
    對於解放軍的遠程火箭炮,臺灣則是無法防禦的。解放軍現役PHL03式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射程150公裡,只能覆蓋臺南的新竹等地。臺灣媒體認為,最150公裡的射程沒有什麼值得擔憂的。解放軍並不是僅有PHL03式火箭炮。中國外售的衛士火箭炮,理論射程可以達到300公裡以上,這就完全覆蓋了臺灣西部沿海城市。
  • 我軍電磁武器技術將用於野戰火箭炮裝備
    我軍著名野戰火箭科研專家首次對外披露了我國正在研製的新型電磁武器——電磁彈射火箭炮,已經取得重大進展。關於電磁火箭炮到底有何作用?如果使用在火箭炮上,在電磁彈射的巨大初始作用力下,它的射程將得以成倍提升,能夠減少克服固體火箭發動機重力帶來的損耗難題,增加火箭彈能量。 這樣就可以在不增加火箭彈體積和重量的情況下,提高火箭彈射程,優化火箭彈飛行彈道,在很短的飛行時間之內,如果數十枚甚至數百枚齊射,對方防空系統根本無法實施有效攔截。除此之外,電磁彈射還能夠解決一直以來火箭炮發射的瓶頸問題。
  • 潛水探秘「三沙永樂龍洞」
    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為「三沙永樂龍洞」,已被證實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
  • 中國電磁家族再添丁:電磁炮之後電磁火箭炮也來了
    但事實上電磁家族可不遠不止電磁炮這一種打擊利器哦,我國最近研製成功的電磁火箭炮就更令人興奮了。電磁領域一旦技術獲得較大突破,那麼再想去研究其它同類武器相對來說就會顯得輕鬆多了,而中國正在研製的系列電磁系列裝備包括電磁脈衝彈,電磁彈射器及可發射衛星的電磁軌道推進系統等,而電磁火箭炮的到來,更是可令未來陸戰距離支援火力樣式被徹底改變,運球中國來說電磁技術掌握熟練了,則電磁火箭彈可以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了。
  • 意想不到的反人類設計,第一個就跪服,看到圖四懷疑設計師智商!
    意想不到的反人類設計,第一個就跪服,看到圖四懷疑設計師智商! 說起反人類設計其實就是設計的時候出錯了,導致完成後根本就不能用。圖中是在海上建設的大橋,因為設計師的原因,導致兩頭在連接的時候出現了差錯,導致成了這樣的畫面,真的是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