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衛星影像等高科技助力長城保護工作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24日電 長城保護中利用到哪些高新科技?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24日回應,國家文物局已在15個省、區、市的部分長城重要點段開展試點,利用無人機、衛星影像等高科技進行長城保護。

資料圖:金山嶺長城。 周萬平 攝

宋新潮表示,國家文物局一直探索在長城保護工作中引入高科技手段,下一步將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現有的世界文化遺產監測平臺的基礎上,建設長城保護管理監測平臺,實時動態地對長城進行監測管理,以提高我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宋新潮介紹,目前無人機、衛星影像等高科技在長城保護工作中發揮了明顯效果,無人機可定期飛行監控,及時發現、核實長城的變化及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衛星影像可對一些長城點段所在區域定期進行對比分析,包括長城沿線的建設施工等各個方面進行監測。

相關焦點

  • 內蒙古:馬背、駝峰、無人機助力田野文物保護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7日電(記者任軍川、勿日汗)內蒙古自治區歷史遺存豐富,為更好地保護廣袤土地上散布的21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這些年,相關部門探索以馬背文物保護隊、駝峰文物保護隊、無人機巡護等方式,確保田野文物安全。
  • 英特爾AI如何幫助修繕殘垣斷壁的長城,背後的奧秘找到了
    現在,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面前:如何修繕一段年代久遠,已經是殘垣斷壁的箭扣長城?如果是按照傳統的方法,無論是勘測、測量、後期的處理,只能憑藉人力用尺子、全站儀完成,耗時耗力,尤其是箭扣長城大多位於險峰斷崖之上,周邊草木茂密,人員想要到達施工現場可謂險阻重重。
  • 高科技搜救:女子落水不知所蹤 無人機熱成像助力搜救
    20:26:15 /a/20201202/7195397b736a47718d4882e6aa0dbcb7.shtml   目前,無人機攜帶實時圖像傳輸和熱成像儀
  • 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拍等手段相結合 「天眼」助力摸清生態底數
    發現小黑背鷗……」又到一年遷飛季,浙江省安吉縣的溼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監測到,來此過冬的候鳥又多了不少新種類,幾個珍稀品種還是被首次記錄「來訪」。 安吉縣自2016年開展野生動物監測以來,200多臺紅外相機已獲取了10萬餘份影像數據,白頸長尾雉、黃麂、鬣羚、勺雞、白鷳等保護動物都成了鏡頭前的「常客」。「有得力的監測手段,就能更準確地摸清自然資源『家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
  • 軍事觀察:衛星影像的公開與洩密
    衛星影像普通平民也可以一睹為快。但是最近網際網路上大量公開了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從而引發了是否洩密的爭論。  高解析度衛星影像能看到什麼?  光學影像衛星沿其軌道運行時,一般只能獲得衛星下方一定範圍內的影像,其中衛星運行到其軌道近地點時,拍攝正下方的影像解析度最高。所以,每一顆影像衛星都有它的最高解析度。
  • 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啟!長城炮上珠峰,彰顯中國製造新高度
    因此也有網友發問:為啥不能用無人機測高?簡而言之,珠峰峰頂氣流不穩、多大風,測量型無人機尚無法在峰頂飛行。因此,即便是在科技、設備如此發達的2020年,依然需採用人工測量方案。不過幸好,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的裝備陣容十分完善。
  • 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首批影像成果發布
    中國日報9月29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今天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發布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首批20餘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內蒙古東四聯盟、蘭州、嘉峪關、葛洲壩等區域地標圖像。首批影像成果圖綜合考慮地域分布、地物類型和主要用戶部門測試需求等因素,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立體感強,展示了衛星的高效智能敏捷成像模式,體現了觀測的高几何解析度、高輻射特性。首批影像產品在國家航天局的牽頭組織領導下,在自然資源部等用戶部門的支持下,由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製作完成,是「十三五」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發科研衛星標準產品,也是我國民用科研衛星最高解析度影像。
  • 高分多模衛星首批影像成果圖發布
    (以下簡稱「高分多模衛星」)首批20餘幅亞米級遙感影像產品,包括北京、內蒙古東四聯盟、蘭州、嘉峪關、葛洲壩等區域地標圖像。首批影像成果圖綜合考慮地域分布、地物類型和主要用戶部門測試需求等因素,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立體感強,展示了衛星的高效智能敏捷成像模式,體現了觀測的高几何解析度、高輻射特性。
  • 高科技助力救人!無人機搭載「熱成像」成功營救落水女子
    【無人機搭載「熱成像」 成功營救落水女子】消防員到達現場後,立即駕駛衝鋒舟開展搜救。湖面區域大、並且長有蘆葦水草,環境複雜,搜索難度大。考慮到入夜後氣溫下降,對被困者不利,消防員決定利用無人機熱成像儀協助搜尋。
  • 各種衛星影像主要參數介紹
    國科創(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衛星被送上太空,那麼,如何才能快速的了解這麼多的衛星影像呢?在此,本文整理了一下各種常用衛星的主要參數,供大家參考。國科創(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遙感事業部提供多尺度、多解析度、全覆蓋的遙感影像數據產品服務,擁有多光譜、高光譜、雷達衛星、無人機影像等遙感數據,可提供環保、國土、農業、水利和林業等應用領域的人工智慧目標識別、圖像分類、正射糾正、圖像處理、解譯、諮詢服務,以及基於多源影像的綜合應用解決方案。
  • 高分多模衛星「看」中國: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首批影像成果發布
    (以下簡稱「高分多模衛星」)首批20餘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內蒙古東四聯盟、蘭州、嘉峪關、葛洲壩等區域地標圖像。首批影像成果圖綜合考慮地域分布、地物類型和主要用戶部門測試需求等因素,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立體感強,展示了衛星的高效智能敏捷成像模式,體現了觀測的高几何解析度、高輻射特性。
  • 在人造衛星和無人機的幫助下,人類找到的8個神秘考古發現
    然而,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提升,有一些發現可能會依靠人類的設備而被發掘出來,例如人造衛星和無人機。從尋找失落的城市到揭開巨大巨石的秘密,今天小編就要分享,在人造衛星和無人機的幫助下,人類找到的8個神秘考古發現。
  • 公司無人機在巴萬高速公路項目首飛成功
    經過前期緊張培訓和精心籌備,中國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公司測繪工程處無人機在巴萬高速公路項目成功實現了首次飛行。與此同時,首批兩架小型無人機在武安總承包項目和聊城棚改項目也順利起飛,配合做好影像資料收集和施工形象監控。
  • 中科大科技周展示「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高科技
    中科大科技周展示「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高科技 2017-05-20韓蘇原 攝   中新網合肥5月20日電 (記者 韓蘇原)「墨子號」量子衛星、人工智慧展示、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等一批「神秘」科技被揭開面紗……20日,在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合肥,中國科大東區、西區、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及上海研究院舉行對外開放活動,為民眾奉上一場觸手可及的「科普大餐」。
  • 無人機影像在測繪1:500海島地形圖中的應用
    圖1 生產技術流程圖   [12]   確定工作區後,首先收集項目區已有的地形地貌測繪成果、衛星或航空遙感影像、自然地理狀況。
  • 提升長城保護的整體水平——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解讀《長城保護...
    為提升長城保護的整體水平,我國近日發布《長城保護總體規劃》,闡釋長城價值和長城精神內涵,明確長城保護總體原則和目標以及一系列工作要求。對長城保護的難點痛點,規劃開出了怎樣的「藥方」?未來如何落實?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 15 cm HD 影像:清晰度最高的商業衛星影像
    作者:Maxar Technologies 高級影像產品經理 Chris Formeller我很高興地宣布,Maxar 推出 15 cm HD 產品,為我們的 HIGH-DEFINITION (HD) 影像產品家族再添新成員。15 cm HD 產品可為用戶帶來全新影像體驗,幫助他們識別地面上更為微小的特徵,基於衛星影像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 「無人機+熱成像」技術助力野生動物調查與保護
    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它們關係到全球生態健康和安全。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首先要調查種群資源,了解物種準確分布、種群規模、棲息地變化等,為進一步評估物種的生存質量、確定保護等級以及制定相應保護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然而,這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山地林區條件下實現起來卻異常艱難。
  • 無人機影像大賽「饕餮之夜」舉行,郎朗想用無人機給吉娜製造浪漫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朝陽、國際鋼琴大師郎朗、無人機飛手、大賽評委出席了這場由無人機、直播技術、視覺和影像藝術匯聚的慶典。郎朗助陣表演了鋼琴演奏,觀眾們在音樂家美妙的鋼琴聲中欣賞飛手們精湛的圖片作品。
  • 高科技:國家調集6顆衛星助力西昌山火救援 對火災區域成像38次
    據媒體報導,自3月30日四川西昌發生森林火災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第一時間調集6顆高解析度衛星,對四川省木裡縣和西昌市進行成像,拍攝到森林火災現場畫面。進而獲得火點區域分鐘級圖像數據,為救援提供決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