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證監局官網披露顯示,山東恆昌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恆昌醫療」)已於本月14日籤署首次公開發型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協議,正式開始衝刺IPO。記者注意到,作為醫用手套和衛生防護手套製造企業,恆昌醫療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勢下頻頻擴產,但環保壓力也隨之而來,或成其IPO路上的「攔路虎」。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黃壽賡
恆昌醫療衝刺IPO
公開信息顯示,恆昌醫療的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淄博昊祥手模工廠,2003年成立淄博恆昌塑膠製品有限公司,開始專業生產銷售高品質一次性PVC手套。
2017年。醫療正式變更為現名,註冊資本達到2060萬元,法人代表周慶水,主營PVC塑膠手套生產、銷售,PE手套、丁腈手套、乳膠手套、塑料製品銷售以及企業自營進出口業務,公司總面積達到9.3萬平方米,一次性PVC手套的年產量達44億隻以上,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歐洲、加拿大等世界各地。
股權方面,企業股東目前均由自然人構成,其中,孫福華作為大股東持股79.69%,此外,持股比例超過5%的還有崔亦俊、周昊二人。
對外投資上,恆昌醫療在山東瑞康醫療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德州恆佳包裝製品有限公司、海南航安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泰安恆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德州恆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中佔據實際控制地位。
今年頻頻籤約擴產
記者注意到,因今年特殊的疫情防控形勢,PVC手套行業迎來爆發,與恆昌醫療同城的另外兩家同行業上市公司英科醫療與藍帆醫療業績大漲。
12月22日,英科醫療逆市上漲1.63%,報收169.21元/股,成交17.05億元,總市值達到595.3億元。統計發現,今年以來,英科醫療股價已經上漲1491.82%。
藍帆醫療則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6.55億元,同比增長79.14%,歸母淨利潤18.88億元,同比增長403.16%,扣非淨利潤18.78元,同比增長442.40%。
在此情形下,恆昌醫療也頻頻籤約擴產。根據天眼查信息,目前公司實際控制的5家企業中均成立於2020年,業務範圍涵蓋生產、包裝、進出口等供應鏈多環節。
此外,相關報導也顯示,恆昌醫療在東營、德州等地籤約、開工了一批新項目。其中,在東營,公司計劃投資30億元,建設年產200億隻一次性醫用防護手套項目;在德州,總投資24億元建設88條PVC手套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後年可生產200億支PVC手套,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稅收3.5億元。
環保問題或成「攔路虎」
跟隨市場大趨勢,恆昌醫療今年的業績也許非常亮眼,但在其IPO路上,存在的環保問題也不容忽視。天眼查顯示,目前恆昌醫療存在14條環保處罰信息,具體處罰事由包括未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意見、煙氣無組織排放等。
2018年4月17日,恆昌醫療因年產20億隻PVC手套項目配料工序安裝的布袋除塵器,未按照規定設置大氣汙染物排放口,被淄博市生態環境局張店分局罰款3萬元。同日,因年產20億隻PVC手套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廢氣,生產車間彩鋼板房頂部分位置密封不嚴,未在密閉空間內進行,恆昌醫療被處以罰款3萬元。
同年11月7日,恆昌醫療因年產20億隻PVC手套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廢氣,生產未在密閉空間內進行,生產車間門窗未完全關閉,被淄博市生態環境局張店分局予以行政處罰,罰款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月份,恆昌醫療還曾因擴大生產規模未重新報批環評手續被淄博市生態環境局張店分局予以處罰。對於目前存在的環保壓力是否會影響IPO進程,記者曾致電恆昌醫療聯繫採訪,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記者 黃壽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