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新聞網訊 歐小波,新化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主任,入黨積極分子。一直奮鬥在抗擊疫情一線,「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支撐歐小波在抗擊疫情一線漸行漸遠。
「沙場」點兵,主動請命
為築牢全縣疫情防控的「防火牆」,新化疾控中心夯實「網格化」督導,落實分片包幹指導各鄉鎮。駐點人員、包片領導各就各位、蓄勢待發,但因新化疾控中心新址緊急被定為臨時收治點,包片的組長被抽調去負責收治點的裝修工作,一時致使下鄉駐點工作無法正常開展。面臨人手不足的窘境,單位領導抓耳撓腮派兵點將,但無合適人選。在「危難」之際,在「沙場」排查返鄉人員的歐小波主動請命,鄭重承諾: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日夜兼程,分身有術
在「蹲點」的日子裡,歐小波身兼數職,流調人員是他、疫情上報聯絡人員是他、工作督導人員是他、司機是他,面對多重工作集於一身,他合理分配工作時間、分身有術,勇扛重活累活,不露半點「苦」色,再苦再累都是咬緊牙關。隨身攜帶的厚厚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返鄉人員發熱信息、流調對象的相關信息。從1月26日至今,沒有漏記一條信息也沒漏掉一個流調對象。他憨憨地說,「因為情況緊急,記錄得比較亂,字也醜。」
字雖「醜」但飽含了他對人們群眾最美最善的心,厚厚的筆記本上歪歪斜斜草草地記錄了:1月29日圳上籍湖北孝感返鄉人員發熱、2月1日上渡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2月3日圳上衛生院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1月27日晚9點圳上鎮返鄉人員發熱、1月30日晚10點大熊山長沙返鄉人員發熱、2月5晚11點大熊山武一對昌返鄉夫妻發熱……
每一筆簡單文字記錄的背後隱藏著一長串環環相扣的「工作鏈」,對發熱病人的轉診、流行病學調查、標本採集、後續跟蹤管理等工作。可想而知筆記本上那一條條簡單記錄後不為人知的工作量。尤記得2月3日晚11時許,駐守在偏遠鄉鎮正在開展返鄉人員摸排的歐小波接到應急處置機動隊的電話要緊急趕往縣人民醫院對疑似病例開展流調。接到命令後,他來不及脫掉身上的雨衣立刻開車狂奔70多公裡路準時趕到到人民醫院開展流調工作。凌晨3點左右流調工作完畢,此時他的襪子已經溼透了,但因為太累也顧不上換,直接把襪子脫下來倒頭昏睡在單位辦公室,休息3小時後又緊急趕往駐點鄉鎮。
過家門而不入,舍小家為大家
2月8日,包片的上渡街道辦事處出現一例病例開始,歐小波就從鄉鎮返回「蹲點」城區,因病例接觸的人較多,流調、採樣、消毒工作量陡然倍增、複雜程度呈幾何增長,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在疫情防控的路上風塵僕僕幾經家門口都過門未入。「10多天未曾回家了,我想兩個2歲的可愛兒子了。等有時間回去洗個澡,再去偷偷看看他們。」鐵漢也有柔情時,許是怕眼淚掉下來,他抬頭仰望了天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
「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在徵服宇宙的大軍裡,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歐小波總是在辛苦得快虛脫的時候唱起這首歌,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首歌,因為它直抒胸臆、催人奮進。「抗擊疫情的路上,有它相伴,我不孤單、不害怕。」說完,他便一邊哼唱一邊精神百倍地趕往集中隔離點去開展流調工作。(通訊員 謝菲 謝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