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全球僅有的兩家可以為自己的生態系統提供此硬體和軟體解決方案的公司之一,」 領導華為英國消費者業務(可以說是其在中國以外最重要的媒體市場)的Anson Zhang說。「只有華為和蘋果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我們的長期戰略。」,「儘管存在許多挑戰,謠言和壓力,但我們致力於投資,生態系統……這一戰略將奏效。」
直到去年,華為還在與三星爭奪全球谷歌Android用戶。但川普的制裁讓華為脫離了谷歌。現在,放眼全球市場,華為希望開闢第三條道路,為iOS和臃腫的安卓系統提供替代產品。但在這樣做的同時,該公司發現自己更接近蘋果的模式,而不是谷歌。華為計劃擊敗谷歌,讓中國以外的Android用戶使用自己的作業系統,這一計劃可以說就像蘋果一樣。
儘管華為仍在談論再次與Google合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在美國的最新壓力下,該公司現在迫切需要制定新戰略,以確保其智慧型手機海外業務不會劇烈下滑。
這個討論的前提是由英國的消費者延伸到歐洲。面對一個接一個的負面新聞標題,他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品牌呢?歐洲是華為對抗華盛頓的主要戰場。一年多來,歐洲主要市場對華為參與5G網絡的決定一直在變化。與此同時,在消費者方面,由於沒有谷歌,新智慧型手機銷量大跌,這是華為最痛苦的地方。
「從去年到今年,我們面臨著很多挑戰,」Anson Zhang說。「美國的禁令,英國的5G,很多問題,謠言和不確定性。這可能會引發消費者的疑問——如果我購買了華為設備,它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我們仍致力於英國和歐洲市場的消費者,無論是否決定使用5G。我們將繼續實施我們的戰略,交付我們的產品。任何擁有華為設備或願意購買華為設備的用戶都不會受到影響。他們會得到更新,但更多的是,我們正在建立我們的長期戰略,我們自己的生態系統。」
這次討論的時機很重要。幾天前,華為的全球消費者主管餘承東承認,該公司定製的麒麟晶片很快就用完了。也許足夠滿足即將到來的Mate 40歲的需求,但也可能不夠。9月15日後可能要使用第三方晶片替代麒麟晶片。
「顯然,這給了我們一個挑戰,一個影響,」Anson Zhang說。「我們對麒麟晶片組進行了10多年的創新。從一無所有……但現在我們願意與任何供應商合作…例如,高通將在明年推出新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個人電腦用晶片。麒麟只是生態系統中的一件事,它不是一切……我們認為(這)不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戰略。」
這就是「生態系統」「從表面上看,這並不新鮮。華為進軍自己的作業系統——鴻蒙、HMS,以及圍繞某一主題的的核心是物聯網,而不是智慧型手機。最初的計劃是擴展谷歌的完整的Android作業系統,而不是取代它。但時代變了。現在,讓這一策略發揮作用的緊迫性突然出現了。
華為針對消費者的戰略是什麼,在未來5到10年,最令人興奮的技術是使用5G和人工智慧升級消費者體驗。華為在做兩件事,這是其「無縫人工智慧生活」主題的一部分。首先,你使用的所有設備都應該通過華為的HMS無縫連接。在家裡,你想播放的視頻最好在你的智能電視上觀看,在辦公室,它是你的電腦,在上下班的路上用你的手機。
現在,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點擊來完成。華為希望所有這些都能自動化——這是第二部分。系統知道你在家裡,你在哪裡,你喜歡怎樣互動,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要坐下來享受。「憑藉我們自己的生態系統,未來我們將基於我們自己的平臺,讓你的所有設備巧妙地相互配合。」
當然,僅僅靠HMS是不夠的,還有一個全球應用生態系統的小問題,那就是確保全球數以百萬計的開發者參與進來。華為公司承諾投資30億美元支持全球的開發商。六個月之後,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去年年底,華為確定了全球最重要的3000個最常用應用程式。到7月底,其中80%都已經出現在華為的AppGallery中。所以現在,用戶已經可以找到80%的全球熱門應用。」
顯然,大部分的頭條新聞都聚焦於被美國禁令打擊的超大規模應用程式的替代。華為推出了新的PetalSearch應用程式,使其儘可能簡單。不過,這些都不能取代谷歌的核心應用程式和底層服務,而且人們提出的眾多在線解決方案都沒有達到消費者的水平。這是華為需要找到的解決辦法。
「我們現在有160萬名開發人員和數千名華為工程師合作,以增強HMS經驗。」Anson Zhang說。「我們有自己的服務可以替代谷歌。許多用戶已經使用GMS很多年了。現在我們有了推出新服務的步驟——例如,華為音樂和華為視頻,我們與美國最大的三家音樂公司合作。如果你在未來幾個月看到華為地圖,你不要感到驚訝。這就是我們的答案。我們將提供自己的解決方案。」
對於華為來說,僅匹配GMS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走得更遠。「我們最近發布了HMS 5.0,」 Zhang說,「這是我們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這是我們第一次實現GMS功能,但除此之外,我們還推出了新功能來支持開發人員,我們將繼續為此而努力,我們不會妥協。」
華為去年推出了「1+8+N」戰略。「1」指的是智慧型手機,它是生態系統的核心,「是最重要的設備,也是消費者使用最多的設備,」Zhang解釋道。在這周圍是由HMS連接的「8」其他設備,它們都運行相同的作業系統。這包括個人電腦、平板電腦、電視和可穿戴設備。然後是「N」,任何物聯網設備都可以通過HiLink進入華為的生態系統……這種情況在中國已經存在好幾年了。現在我們將開始在海外市場運營。」
Anson Zhang說,華為在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上超越三星非常重要。「我們已經達到了第一名,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很令人興奮,並顯示了我們的業務進展。」 華為的銷售數據是由中國的驚人增長推動的,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
華為還於2017年在中國啟動了PC。「我們希望將其定位與傳統廠商不同。我們希望使PC更受歡迎和時尚。如果沒有附加價值,就沒有理由購買華為。」Anson Zhang說。
不出所料,這一切進展順利。在中國這個競爭最激烈的個人電腦市場,華為已經在兩年內佔據了第二的市場份額。在高端市場也是第一,甚至超過了蘋果,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這讓華為有信心將個人電腦業務推向全球……人們願意花更多的錢來獲得更多價值。
這樣的致命缺陷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華為圍繞智慧型手機建立其整個戰略,購買其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將會購買其個人電腦、平板電腦、電視和可穿戴設備,那麼如果這些智慧型手機的銷售枯竭會發生什麼?這難道不會危及整個生態系統戰略嗎?在中國,它表現出色——沒有谷歌,沒有問題。但現在,其他地方的情況並非如此。華為還沒有成功說服海外消費者全部改用HMS。這是最重要的。
華為在走的路更像蘋果。Anson Zhang解釋說,對硬體和軟體的控制意味著需要開放比GMS更多的東西-例如相機功能,我們擁有領先的功能,我們已經開放了硬體鍵,更多的應用程式和服務,更多的增值……我們在於生態系統並非一無所有。在這個生態系統上,我們在全球擁有6億最終用戶。我們在研發方面進行了巨額投資-10年的收入佔總收入的10%以上。」
這是一場五到十年的比賽。這不是短期的問題。Anson Zhang說,這並不是說要打敗谷歌或效仿蘋果。「我們自己的生態系統不能控制一切。但要通過我們的設備提供用戶體驗,我們需要自己的生態系統,而不是控制供應鏈……我們不希望這個生態系統是封閉的,任何供應商和製造商都可以進入HMS。」
「我們本來想用谷歌,」Anson Zhang告訴我。我們並沒有說我們必須與HMS合作,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專注於HMS,最初的想法是繼續與谷歌合作,即使今天我們也願意與他們合作。但這裡有政治因素。未來,也許HMS可以和GMS合作…讓我們這麼說吧。只有兩家大公司擁有生態系統——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再來一個也不成問題。在任何行業,三個頂級玩家都是合理的。」
可能是真的。以前也有人嘗試過,但失敗了。十年來,全球行動作業系統的版圖一直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這可能是華為最好的選擇,也是一個大膽的舉動,而且,在華為確保海外市場徹底採用HMS作為GMS的替代品之前,這將是華為迄今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