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華為可謂是一波三折,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雖然是做到了見招拆招,但是也是在艱難前行。當然華為在晶片領域的短板還是很難解決的,不是華為能力不足,而是對手太強大。不過好在華為在別的方面這幾天又傳出了好消息,在與美國的交手中HMS幫助華為找回了一些『場子』,華為HMS用戶日活量在全球已經超過7億。這意味著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也有了底層堅實的生態支持,我相信支持鴻蒙系統的手機也會很快和大家見面的。
目前華為HMS的生態圈已經日益完善,全球在華為HMS註冊的開發者也達到了160萬,接入HMS Core的應用數量也超過了八萬。我記得在年初我在寫華為HMS文章的時候,曾經看見餘承東在巴塞隆納的講話,當時華為HMS的開發者數量是140萬,日活躍用戶才是4億。也就是說華為HMS生態圈,不到半年的時間取得了質的變化,華為HMS已經站穩了該領域的第三把交椅。前面的分別是谷歌的GMS和蘋果的IOS,華為HMS的首要目的就是取代安卓的GMS。
很多人對於華為HMS存在誤解,認為華為HMS在國內根本不需要,說華為HMS就是給外國人用的。比如谷歌地圖、Facebook和YouTube等,如果華為手機在國外無法使用這些功能,那麼將會直接影響華為手機的銷量。其實華為HMS前期發展的重心,的確主要針對的是國外用戶,不過現在華為HMS已經準備全面替代谷歌的GMS了。因為谷歌如果決定全面對華為進行技術封鎖,那麼也會影響到國內市場,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手機不能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等常用app。
2019谷歌聲稱為了配合美國的要求,開始對華為進行技術限制,限制華為使用最新的安卓的一些功能。而隨後華為公布了自己的備用作業系統鴻蒙,可是鴻蒙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缺少谷歌GMS的技術支持,比如華為的Mate 30系列手機就被限制了。華為HMS也是類似『江湖救急』所產生的產品之一,不過這也推動力華為發展HMS生態替代谷歌GMS的決心。技術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好,今天谷歌能對華為進行技術限制,下一次就很可能會用在小米身上。
國人當自強,發展我國擁有自主產權的作業系統勢在必行,用美國的話來說『關係到了國家信息安全』。華為的鴻蒙系統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手機的作業系統問題,它將會運用在更多的智能產品上面,包括手機、VR、平板、電視、電腦、中控系統等。用羅永浩的一個道理就是,無論如何要保留在作業系統的生態中,否則下一次產業革命的時候,就和你沒有什麼關係了。其實這適用於任何一個行業,我們更需要保護那些高新技術產業,很多行業的技術積累是十分重要的。
我在以前的文章提到過,華為HMS是華為鴻蒙作業系統的底層技術之一,HMS、達文西框架、方舟編譯器等都和鴻蒙作業系統有很大的關係。現在華為的鴻蒙系統還不是很成熟,所以華為把這些東西都分開來培養和推廣,等技術成熟的時候就是鴻蒙系統正式應用在手機上的時候。現在方舟編譯器已經在支持達文西框架的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上使用了,而鴻蒙系統的主框架也在智慧屏上經過了一代測試,下一步華為官宣會在汽車上使用新一代的鴻蒙行動作業系統。
其實華為的鴻蒙系統想要完善自己的生態圈,就必須和國內的友商加強合作,只有如此才能快速地佔領市場和被市場接受。比如華為和比亞迪等汽車公司跨領域合作,就是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國內的其它領域的公司,也應該和華為多多加強在移動生態的合作,相互扶持共同進步。隨著華為HMS和鴻蒙的日益完善,我相信支持鴻蒙系統的手機也會很快推出的。華為與美國的交手中,HMS幫助華為找回了一些面子,更多的面子需要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