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選擇密西根大學?
最初報大學的時候報了很多。基本把常青藤都報了,外加幾個商學院比較好的學校,包括我現在在讀的密大。因為讀了IB,所以還報了牛津的Econ and Management。
密大商學院作為我EA的選項很早就給了我答覆,排名也是全美前三,所以再報之後的學校就有恃無恐,都要了scholarship。最後就只被密大錄取了哈哈,所以也不需要做什麼選擇。
確定專業的過程還比較痛快,我理科還可以,但對工程類,數據類的提不起太大興趣,不想把它做為我今後的工作方向,又因為我對經濟比較擅長,所以選了商科。
當然大家不用以我這個選擇過程作為參考,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以後才決定專業的,根據自己大學的排名靠前的科目也好,還是在第一年上的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也好,不著急,像我的計算機專業就是上了一堂課覺得喜歡以後才決定開始上的。
2
疫情下,密大有什麼舉措?
密大針對疫情的的處理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吧。在宿舍裡的,能回家的同學都回家,回不去的儘可能分散開來。宿舍外的同學沒有過多幹預。
密大有自己的醫院(我們醫學院也不錯),所以對這方面也較早就重視了起來,再加上是小城市,整體不是很嚴重。
現在大部分是網課,除非是個別特殊專業的同學不然基本不用出門上課。我這兩個學期都是住在朋友附近或者跟熟人合租,所以並沒有缺乏社交的感覺。
課程上起來也都正常,沒有質量下降一類的問題。所有的科都允許出分以後再選擇要不要pass/fail,以免成績受到疫情的影響。課外活動照常進行,只不過是線上。
體育類的受到的影響較大,但conference類的由於允許使用zoom而不用請speaker來到學校反倒輕鬆了許多。總的來說,雖然住房稍微折騰一些,但生活和學習沒有太大影響。
3
活動方面有什麼建議呢?
大學的活動個人介紹裡都有提到,雖然沒有參加很久,但有很大幫助,尤其是MCBC。高中時候我的活動多一些,雜一些。
對申請真正有幫助的是那些你有leadership role的,還有就是能體現出你的興趣和commitment的。
很多好的大學都更希望看到你對某一方面特別有興趣,花了很多時間,而不是純粹的什麼都嘗試一下。記住要Breadth and depth。
4
文書是怎麼準備的?
文書我沒有找過機構輔導,主要就是自己加上父母老師同學幫我看一看。因為上的是美高,所以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當時幫到了我很多。
個人認為我寫的還不錯,尤其是針對商學院的文章,應該是我能被錄取的主要原因之一。
5
如何準備IB?
有什麼秘籍嗎?
學IB的話看你學的是什麼科目了。經濟一定要學HL,只要對自己的數學比較有信心,因為這堂課HL跟SL內容的難度區別很小。
學物理一定要看老師好不好,學化學有很多網上的資源可以看,對考試幫助很大。
數學則是要多多練習,可能是我上過的這幾門裡最難的了。
6
怎樣備考SAT的?
有什麼備考注意事項嗎?
SAT主要是自己準備的,準備方式可能跟常規的不太一樣:
數學部分對大家來講應該都不難,多練就好。
英語部分我偏向於多使用,而不是過多的依賴紅寶書一類的,尤其是近些年那種純粹靠vocab的題型少了很多。要是還不急的話就多看書,看電影,聽podcast,在一個純英語的環境裡多說,尤其是跟能及時糾正你語法錯誤的人(比如我)。
臨近考試的話就只能抱佛腳了,多背多練,適應各種題型。
7
對於大學生活有啥建議嗎?
大學第一年非常重要。不論是交友也好,上課也好,還是活動也好,我一樣一樣講。
在大學,根據學校的氛圍,我建議大家可以適當的交一些外國朋友。不要過於有目的性,但多認識一些同學總歸沒錯。
第一年學期結束大家基本都有各自的朋友圈了。有了朋友之後就不會再有太強的交友欲望了,所以第一年多認識人,找到合自己胃口玩得來的朋友。
上課則是要做好research, rate my professor,課堂平均分都是重要指標,找到適合自己,教授有能力,又能拿到高分的課。很多同學都是在第一年因為要滿足非專業課學分掉了GPA。
課外活動則是要抓緊,越早進,越早能申請leadership role,resume上面看著好看,也能讓你更多接觸到高年級的同學。
除此之外照顧好自己,多吃多睡,只要時間安排的好,大學的課是不應該讓你每天都必須熬夜的(個別專業除外)。
8
你的未來規劃是怎樣的?
你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未來想在美國找個工作,金融類的吧,Fintech也有可能。
先工作兩年,再根據未來工作傾向看要不要讀碩士/博士。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找一份實習工作,疫情下更是艱難。
這方面MCBC對我幫助蠻大的,多找學長,用好LinkedIn,機會還是有的。現在每周都會花一些時間投遞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