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為奸」中的狽是什麼動物?自然界中有原型嗎?

2020-12-04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狼狽為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它出自晚晴譴責小說家吳趼人撰寫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原文為: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痴男鴛鴦並命。這句話是用來諷刺當時豪紳與官府勾結魚肉百姓的現狀。

在這個成語中有兩種動物狼和狽,其中,狼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種食肉動物,但是狽我們就非常的陌生了,而且在所有的動物中,也沒有一種叫「狽」的動物。那麼狽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物呢?我們來看一下自然界中有沒有符合「狽」形象的一種動物。

什麼是狽?

狽是一種存在於我國傳說中的生物,在我國古代的一些典籍中,對於狽有一定的描述,比如李時珍的《本草綱門》中寫道: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

從這個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狽是一種與狼共生的食肉動物,它的特點主要有三個:前足比後足要短;其嗅覺靈敏,能夠準確地找到食物所在的位置;不具備自主行動的能力,要趴在狼的身上靠狼馱著它前行。

但是,在現實中,狼雖然是一種群居動物,但是在狼群中只有狼,沒有其他動物,更沒有除了交配之外,更沒有什麼動物能夠騎在狼的身上。

有人說:一些狼的幼崽出生後,由於先天性的缺陷可能會導致兩條前肢畸形,從而符合上面說的前足短於後足的描述,對於這樣的幼崽,親狼會將它們馱在身上,照顧它們。

這個說法乍一看非常的有道理,但是,這只是人臆想的一種場景罷了。因為狼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是在雌性生產的時候,它會離開族群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挖一個洞或者找一個廢棄的洞穴,靜靜的等待幼崽的降臨。幼崽出生後,無論是否健康,它們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樣的,它們會在洞穴中度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在此間,小狼幾乎都是在洞穴中度過的。直到5-6周後,小狼斷奶可以吃一些肉食了,雌狼就會把它們帶回到族群中。

此時,如果有先天性缺陷的小狼會被丟在原地,它們無法跟上母親和兄弟姐妹的步伐,最終被遺棄掉,這就是殘酷的大自然了,優勝劣汰從來都是它們的生存法則。

因此,狽這種生物只是傳說中的生物,它是不存在的。

那麼,在自然界中,有沒有符合狽形象描述的動物呢?

狼和狽既然能夠放到一起,最起碼說明它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在整個犬科中中,前肢比後肢短很多的動物根本就沒有,所以,我們可以理解成為它的四肢都比狼的四肢短很多。基於這個分析,我認為在自然界中還真的有一種犬科動物有些符合狽的描述,它就是豺。

豺是我們常聽卻不常見的犬科動物,而且我們常說的「豺狼虎豹」中豺就排在了第一位。作為犬科動物,豺比狼要小很多,它平均只有1米左右的體長,關鍵是它的四條腿比較的短,肩高僅有50公分左右,而狼的肩高平均都在75公分左右,肩高主要是由四肢的長度決定的。

因此,這一點豺與狽的描述還是有一些相似的。

從習性上看,豺非常的狡猾,它們擅長群居,而且是最兇殘的動物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豺的捕獵雖然跟狼一樣都是集體圍攻,但是狼一般選擇攻擊獵物的四肢讓獵物失血過多倒地,但是豺則不同,它們有著尖利的爪子、尖利的牙齒以及高達200公斤的咬合力,在捕獵時,它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將獵物團團圍住,然後伺機跳上獵物的後背,之後用尖利的牙齒和爪子撕裂獵物的肛門,然後將腸道整個的扯出來,同時其他的成員會發揮自己強大的跳躍力(原地3米高的跳躍力),利用尖利的爪子將獵物的眼睛刺瞎。

因此,在眾多的食肉動物中,豺的捕獵是最兇殘的,而且它們專攻肛門和眼睛這種薄弱位置,也足以證明了它們的陰險狡詐,這一點也符合狽「奸」的描述。

總結

如果說在自然界中找一種完全符合「狽」描述的動物是沒有的,但是,如果想找一種最貼近「狽」原型的動物的話,我認為就是豺了,它們兇殘、狡詐,其殺傷力甚至在狼之上。

相關焦點

  • 狼狽為奸中的「狽」,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它真的存在嗎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狼狽為奸,意思就是兩個壞傢伙互相勾結幹壞事,意思雖然簡單,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狽這種動物到底是什麼。在成語中,狽是一種前腿短小的動物,只有趴在狼的背上才可以行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人正面捕捉到狽的影像,只有一些民間傳說才有描述有關狽的出現,這不由不讓人懷疑,狽這種動物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在現實當中的。實際上,有人曾作出這樣一個猜測,在成語典故中狽是軍師一樣的存在,離開了狼什麼也不是,因為它的前腿短小,沒辦法自己行走。
  • 「狼狽為奸」,真有狽這一動物嗎?
    狼狽為奸,相信大家熊榮陰險狡詐的小團體時候會脫口而出的一個成語,但我們很清楚狼是一種什麼動物,如果不知道直接參考一般中華田園犬也能看個八九不離十!但狽是一種什麼動物,估計只能去古籍中參考了!狽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前腿特別短小,因此要和狼合作在狼背上快速奔走!但狽的智商極高,非常狡猾,狼群中有了狽作為軍師,想要與狼群對抗,即使是高明的獵人也束手無策!
  • 成語「狼狽為奸」中的狽,指的是什麼生物?看完漲見識!
    即便是了解了我國眾多成語,但人們對於狼狽為奸這一成語還有許多疑惑的地方,比如說狼狽為奸中的狽指的到底是什麼生物?看完漲知識。我國最早有關於狽的記載出現在《酉陽雜俎·廣動植》中,儘管有記載,但卻沒有人見過狽到底是什麼生物,有人認為狽可能是灌狽。但更多人認為狽應該是一種動物,為狼的近親。由於它的前腿特別短,所以走路時要爬在狼的身上。
  • 人們常說「狼狽為奸」,狼都認識,那麼「狽」又是什麼動物?
    有很多方便的成語經常被人們使用,其中,就包括「狼狽為奸」這一個詞。這個詞經常用來表示不好的人結伴而行,一起做壞事。 人們常說「狼狽為奸」,狼都認識,那麼「狽」又是什麼動物?
  • 人們常說狼狽為奸,狼都知道,狽是一種什麼動物?
    人們常說狼狽為奸,狼大家都知道,請問狽是一種什麼動物?近日有網友提問,曾聽一名老兵說當年在新疆見到過狽,它要騎在頭狼身上,前腿短後腿長,是狼群的「軍師」,不善奔跑……大家知道和見過嗎?1、關於狽的傳說在數千年的傳說中,狽是一種「滿肚子壞心眼」的野獸,屬於狼的一種。天生的前腿短,後腿長,行走時前腿要扒在頭狼的身上。狽沒有捕食能力,全靠狼來餵養,沒有了狼,不僅無法行動,還可能死亡。而狼又要指望狽出謀劃策,捕獵中遇到難題會讓狽來拿主意。
  • 狼狽為奸裡的狽到底是什麼「動物」?網友說狽曾在山西被現場目擊
    很多朋友小時候肯定都學習過「狼狽為奸」這個成語,說的是狼和狽兩種動物經常勾結在一起去幹壞事,但由於狽沒有行走能力,所以一般都是趴在狼的背上。狽聰明狡猾,狼行動敏捷,它倆組合起來幹壞事來,可謂「所向披靡」。儘管這個成語故事很是深入人心,但我相信很多朋友是不是都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狽」到底是什麼動物?我們為何從沒有見過狽嗎?
  • 尋找真相:傳說中的狽是什麼動物?莫非真是瘸腿的狼?
    「狼狽為奸」、「狼狽不堪」、「狼狽逃竄」等這些詞在我們中國都是耳熟能詳的詞彙了,但這詞語中說的狼和狽又是什麼呢?它們是什麼動物?狼狼和狽這倆個詞當中,其中狼我們就不用多說了,它是和狗差不多的動物,那狽又是什麼動物呢?我們見過嗎?
  • 成語「狼狽為奸」,狼大家都認識,那麼狽是個啥玩意兒?存在嗎?
    狼狽為奸說實話,狼作為一種先天嗜殺的動物代表著力量,受很多人所崇拜,尤其是在我國古代很多少數民族都將狼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比如曾經稱霸草原的突厥,烏孫等等。然而,在我國歷史上卻還有一個關於狼的成語卻代表著貶義,實際上這個成語我們大家都聽過叫做「狼狽為奸」。
  • 人們常講的「狼狽為奸」,狼都很熟悉,「狽」究竟是啥?
    成語中的狼,其實有多個品種,比如野狼、豺狼、灰狼等等,屬於食肉的犬科動物。狼的起源要追溯於500萬年前,自從恐龍滅絕之後,很多哺乳動物逐漸開始進化,狼就屬於其中一種。那時候的狼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有所不同,比如8000年前的恐狼,身形巨大,而且咬合力驚人,但是卻因為無法適應大自然的環境而滅絕。
  • 狼狽逃竄中的狽是啥動物?這兩種動物極像,但真實的狽不是它們
    「狼狽為奸」、「狼狽不堪」、「十分狼狽」、「狼狽逃竄」是我們中國人都熟知的詞語,這些詞語中說了兩種動物就是狼和狽,狼是我們都熟悉的動物,和狗差不多大,也是狗的近親,那麼「狽」是哪種動物呢?實際上,「狽」是哪種動物到現在都沒確定,我們或許可以說「狽」是傳說中的動物,因為這種動物基本上只在傳說中出現過,誰也沒有真正見到過是哪種獨特的動物。
  • 人們總說「狼狽為奸」,狼都認識,那麼狽又是啥動物
    狼是一種非常兇猛的群居動物,據專家研究考證,狼到現在已經有了500萬年的歷史了。在恐龍滅絕後,很多小型的食肉動物開始大量繁衍,狼就是其中之一,它跟史書上有記載的泰坦鳥屬於同一時期的生物,但是泰坦鳥不幸被歷史的洪流淘汰,而狼頑強地活了下來。
  • 狼狽的「狽」究竟是什麼動物,能指揮狼群,自然界真的存在嗎
    說起「狽」這種傳說中的動物,不得不提一下周公。多數古代學者認為,《詩經·狼跋》講的是周公。周公旦攝政時期,被謠言困擾,說他有篡位之心。周公有口難辯,很是窘迫。因此詩中說「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好比一頭行動不便的老狼,往前走踩了自己鬍子,往後退又踩了尾巴。
  • 大自然裡存在狽這種動物嗎?它們主要生活在我國哪些省份?
    大自然裡存在狽這種動物嗎?它們主要生活在我國哪些省份?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這裡從古時候開始就已經生活著許多的生物了,但是由於某些原因,也有動物在不斷地滅絕。所以一些古代文獻有記載的動物,到現在我們卻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比如彪、狽這兩種動物,在如今的大自然裡面,我們不知道它代表著那種動物,甚至都不知道它們是否真的存在過。今天我就來跟大家探討探討一下,「狼狽為奸」裡面的狽指的是什麼動物。要想知道狽是什麼動物,首先就要從它的記載開始入手。
  • 古人總說「狼狽為奸」,狼都認識,那麼狽又是啥動物?卻鮮有人知
    狼是一種非常兇猛的群居動物,據專家研究考證,狼到現在已經有了500萬年的歷史了。在恐龍滅絕後,很多小型的食肉動物開始大量繁衍,狼就是其中之一,它跟史書上有記載的泰坦鳥屬於同一時期的生物,但是泰坦鳥不幸被歷史的洪流淘汰,而狼頑強地活了下來。
  • 狼狽為奸!狼我們都知道,但狽是啥玩意兒,它真的存在嗎?
    在傳統文化當中,總有一些在現實中不存在的動物,比如十二生肖中的龍,再比如「狼狽為奸「中的狽。狼我們都知道,它是一種兇猛的野生動物,但是同樣是反犬旁的狽,是不是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物種呢?既然能夠作為成語流傳至今,狽究竟有什麼來頭?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
  • 農村傳說中的狽,真實的存在過嗎?狽比狼還要厲害嗎?看完明白
    提起狽人們首先會想到的是狼,畢竟沒人見過狽,但都見過兇狠的狼。在我國農村地區流傳著無數和狽相關的傳說,最常聽到的就是:狽是混進狼群的動物,長著白色毛,能直立行走,月圓夜會偷偷跑到人們家裡偷小孩。類似的傳說有很多,大都和狼有關,狼狽為奸、狼狽不堪都是用來形容狼和狽關係的詞語。
  • 「狼狽為奸」啥意思?為什麼有一隻狽的狼群特別兇殘
    古有狼狽為奸一說,自古以來,人們與狼群就一直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廣闊的鄉村、草原、山區,還有大量的狼群生活,之後伴隨著人口的大量增長,經濟的快速發展,狼群的生存空間被大規模壓縮,目前只有在高原以及內蒙草原區域有少量野生狼群生存,而它們與人類的競爭也就此停止。
  • 狼與狽:「狽」出生就有缺陷,連路都不會走,卻是整個狼群的軍師
    何為狼狽為奸?指的是壞人相互勾結做壞事,可今天我們不講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來談談「狼狽為奸」中的「狽」是何物。在傳說故事中狽是狼與狐狸雜交,1000對中才可能生出一隻狽,而狽生下來就背負著整個狼群的命運。狽生來就有缺陷,正常的狼是前腳長,而狽是後腳長,這也導致了狽天生不能自己獨立行走,必須讓健壯的狼背著走。
  • 經常聽說「豺狼」「狼狽」,西安動物園看到了豺和狼,狽在哪裡?
    經常聽說「打豺狼」「狼狽為奸」等詞語,狼、豺、狽都真的存在嗎?對狼、豺、狽最早的認知:在很小的時候,就聽到過狼的故事,知道了狼的存在。再後來聽樣板戲《紅燈記》,唱腔非常優美,特別對《紅燈記》中的「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記憶深刻,所以知道了豺,但對豺沒有啥印象。再後來上學了,學了「狼狽為奸」,知道了狽,但對狽的印象,也只是存在在概念中。第一,相信狼是真實存在的。
  • 一天一個成語故事之「狼狽為奸」
    ( _)昨天我們學習的成語是「口蜜腹劍」,還記得什麼意思嗎?不記得快去翻翻吧!話不多說,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今天要學習的成語是「狼狽為奸」。我想很多小夥伴都聽說過了吧。下面就是故事時間啦!故事古時候,傳說狼和狽是兩種長相十分相似的野獸。不同的是狼的兩條前腿長,兩條後腿短,而狽的兩條前腿短,兩條後腿長。它們常常一起出去尋找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