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認為:引力不是力,而是順應時空彎曲的外在表現。
從這種觀點來看,表面看起來是在引力控制下運動著的物體,實際上只是自然而然地沿著它面前彎曲的時空移動。
光之所以會走彎路,是因為它沿著彎曲的時空之路行進。水星離太陽最近,感受到的時空彎曲就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其軌道額外進動的原因。這些現象的背後機制到底是怎樣的呢?在愛因斯坦眼中,空間不再是一個巨大的空曠區域,空間本身就是一個物理實體。空間像是一塊看不到盡頭的橡膠板,這塊板可以以多種方式改變其形態:可以被拉伸或擠壓,可以被拉直或變彎,甚至可以收縮成點。
所以,一顆和我們的太陽一樣巨大的恆星踞坐在這個有彈性的墊子上,會像一顆宇宙保齡球一樣,透成一處時空凹陷。物體的質量越大,所創建的時空凹陷就越深。
因此,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並不像半頓所說的那樣,是被看不見的力所控制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