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是幻覺,還是真實存在的?力傳遞需要介質嗎?答案顛覆三觀

2020-12-06 鍾銘聊科學

力到底是什麼?

如今對我們來說,「力」這個概念似乎是很自然存在的,好像它就像是桌上的紙和筆一樣實在。但是你想過沒有,你看到過「力」嗎?或者說,你摸得到力嗎?

實際上,各種力是在牛頓時代所奠定的,牛頓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當中,定義了重力,向心力等等力學概念。

而他在論述這些力學概念時,如果你有仔細研讀過這本書,就會發現,他其實都用到了實驗和測量的方式。換句話說,他並不是直接看到了這些力,而是一些工具測量到了。

所以,發現沒有?牛頓其實是基於「現象」來定義「力」的。這就會有一個問題,你定義這個叫做「力」,別人也可以取個名字,比如就叫做:作用。你別覺得這是在胡扯,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在科學史上真的發生過好幾回。

真的存在萬有引力嗎?

就拿萬有引力來說,對於牛頓來說,他先假設了絕對的空間和絕對的時間,具體來說就是時間是均勻流逝的,空間的尺度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並且他還認為時間和空間相互獨立的。

在這樣的前提假設下,他認為存在一種力叫做引力,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可以完成瞬間地傳遞。當然這裡並沒有涉及到任何和介質有關事情。

但同樣是看到「地球繞著太陽轉」的現象,也就是說引力現象。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絕對的,而且它們還應該合起來對待,並稱為時空。當然,這個假設並不是亂給出的。實際上,愛因斯坦是基於兩條基本假設推導出的這個結果。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愛因斯坦則認為並不存在「引力」,而引力現象的本質其實是時空的扭曲。比如,地球壓彎了周圍的時空,月球其實是沿著時空的測地線在運動,補充一點,這裡的測地線其實類似於平面上的「直線」。

所以,你看同樣的一個現象,其實不同的物理學家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那到底最後以誰為準呢?

這時候就要比拼一下誰的理論更接近現實,或者說誰的理論更準。目前來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要比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更精準一些。

所以,「萬有引力」又是不存在的。當然,我們不保準,未來又有哪位大神跳出來搞出一套更厲害的理論。

用「作用」取代「力」

到了上世紀50年代左右,「力」的概念再次被顛覆了。

科學家發現,按照牛頓的理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狀態。但是他們發現了新的物理學現象,在微觀世界中,就出現了「力」改變了粒子的種類。比如:衰變現象,中子衰變成質子,電子,中微子。

這是不符合牛頓對於「力」的定義的,換句話說,「力」的概念已經不太夠用了。後來,科學家利用加速器發現了大量的粒子,數下來大概有100多多種。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在宇宙中存在著四種基本作用,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引力。

其中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實際上是在原子核層面的「力」,引力是描述兩個物體之間的吸引力,由廣義相對論進行了詮釋。電磁力則是我們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應該說是除了引力,我們日常接觸的都是電磁力。比如:摩擦力,支持力等等本質上都是電磁力。

而且科學家還發現,物體之間的作用其實是通過「場」來實現的。比如,最常見的「場」其實就是磁場。

於是,科學家用「作用」替代了「力」,基於「粒子」、「作用」、「場」這三個物理學概念構建了一套的全新的理論,這套理論被我們稱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

把四大作用力中的三個,以及粒子,還有場統一了起來。

可能你要問了,那到底什麼是「場」,實際上,「場」是空間的一種屬性。所以它和「介質」完全就是兩碼事了。

所以,在物理學中,力的傳播,用如今的物理學理論來看,實際上是用「作用」替代了「力」,而傳遞作用的是「場」。

相關焦點

  • 真空中光與萬有引力傳遞介質存在的必要性淺析
    但總體上而言,電磁力也是不需要任何介質就可以在真空中存在並傳遞的。 二、真空中萬有引力與電磁力傳遞需要介質的必要性分析1、萬有引力與電磁力的大小分布規律預示著傳遞介質是不必要的真空中的萬有引力與電磁力的大小均遵循隨力源距離的平方衰減的規律。
  • 萬有引力是靠什麼傳播的,這種傳播需要介質嗎?
    有人問:力的傳播需要介質嗎,那宇宙當中的萬有引力是靠什麼傳播的呢?為什麼?首先我們要弄起介質和媒介是是兩個不同概念,傳播需要媒介而不需要介質。所以這個問題本身是矛盾的。前半部分「力的傳播需要介質嗎」,可以回答不需要,比如太陽電磁輻射,就是電磁力的傳播,在真空中是光速,為299792458m/s(米/秒),在任何介質中,這個速度都會變慢。在空氣中慢一丟丟,一般忽略不計,但在水中,就只有2.25億m/s,在酒精中為2.2億m/s,在玻璃中為2億m/s。這些都是介質,比如電流需要在金屬導線中傳輸,這就是介質。
  • 時間真實存在還是幻覺?理論物理學家撰書討論
    理論物理學家撰書指出時間並非虛幻,而是真實存在的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時間真實存在,或僅是一種幻覺?多數物理學家都認為是後者答案,目前,理論物理學家李-施莫林在他撰寫的新書《時間重生》中進行了深層次討論。  在與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家沃倫-梅克的交談中,加拿大施莫林圓周理論物理研究院的施莫林辯論了具有爭議性的時間是否真實存在。他說:「時間是至高無上的,我們在現實中所經歷的時間並非是幻覺,而是現實根本屬性的最深層線索。」
  • 時間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時間或只是人類幻覺?
    時間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時間或只是人類幻覺?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時間,時間,總是與我們形影不離,時間一直在向前流失,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不能倒流,很多人疑惑時間真的存在嗎?難道時間真的是人類的幻覺?
  • 科學家給出答案,顛覆人的三觀
    科學家給出答案,顛覆人的三觀大家都知道,太陽是太陽系最大的天體,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太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太陽甚至無法成為一粒塵埃,太陽不過是銀河系2000億顆恆星當中,最為普通的一顆,而宇宙對於人類來說,目前充滿著神秘感,以人類的科學技術來說,我們現在也僅僅探索到了宇宙的一些皮毛而已。
  • 「時間」真實存在嗎?愛因斯坦、牛頓一語道破:時間只是人類幻覺
    然而別看人們經常討論時間,但是你真的了解時間嗎?人類給予時間的定義其實有很多,在不同的領域時間的概念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時間是能夠衡量一件事情發生長短的存在。一般情況人們也會通過時間來度量事件發生的順序。大家在上小學的時候一定都學過關於管理時間的內容,之後我們就開始不自覺的通過合理地調整事件順序去節省時間。
  • 摩擦力淺析——世界需要摩擦力
    不過有時候我們也需要考慮固體和液體之間的摩擦力,比如機械齒輪之間的潤滑油。其實流體內部也還存在摩擦力,這個就不詳細討論了。在宏觀世界中,只有電磁力和引力才能顯示作用。宏觀物體是由數量眾多的分子(這裡所說的分子,包括原子及離子)構成的集合體,宏觀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除了引力以外,都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
  • 力的本質是什麼?只有知道力的本質才能將力統一
    牛頓認為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發生的相互作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裡關鍵是相互作用,就是說需要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發生力的作用,單個物體談力的作用是沒有意義的。牛頓還有一個偉大的貢獻是發現萬有引力,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會存在一個互相吸引的作用。原先認為力需要通過接觸才能發生,如推力,壓力,摩擦力。
  • 理力的力是什麼力?
    但是,從課程教學任務和認知發展階段的角度,物理教學中的「力」與理論力學的「力」還是有差異的。 教學,尤其是中小學教學,都是從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從容易到挑戰,一步一個知識臺階來編排的(在大學教育,特別是理論物理和力學等課程確實有從上而下、先一般再特殊的順序的)。
  • 光的速度快還是力的速度快?
    先來說說力的概念,現代科學更願意把「力」稱為「相互作用」,因為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力都是相互的。根據量子力學,力是通過交換特定粒子來實現相互作用的。到目前為止人們發現自然界存在四種相互作用力,即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和引力。
  • 宇宙存在的規則——萬有引力、電磁力、弱力和強力四種基本力
    但是,我們人類經過研究,可以發現和描述宇宙已經存在的一些規則了,其中,宇宙最重要的一個規則就是——力。需要注意的是,萬有引力是引力,不是斥力,而且該力與物體速度大小沒有關係。其他力則可能與物體速度存在一定關係。萬有引力的來源是什麼呢?是兩個物體的質量產生的。牛頓第一次實現了天上的力與地球上的統一,首次實現了力的大統一,奠定了其在科學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 阿里顛覆行業!新科技僅一張撲克牌大小,計算力卻堪比「銀河」?
    現在的技術是越來越發達了,但是現在很多的行業都是離不開電腦這個產品,而發展了這麼多年,電腦相比於最早期的原型機,已經是先進了無數倍,但是現在的電腦無論是臺式機還是筆記本,其實在攜帶方面來說,還是得佔據不少的地方,但是阿里如今又推出了一項新產品,極有可能顛覆整個行業。
  • 中考物理總複習,力和運動的關係,力的示意圖萬能畫法
    運動和力這部分在中考試題中,近6年平均佔7分,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用心去理解掌握。主要以填空、選擇、實驗題的形式考查,考查的重點是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慣性的理解、力和運動的關係等,力的示意圖考查頻率較高。
  • 顛覆三觀的假設:這個世界是程序虛擬出來的?細思極恐
    科學家認為,意識決定了我們的存在。意識就是人們對物質世界的一種描述和反應。你的意識決定了你是否能夠感知這個世界的真實。那麼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呢。可以想像一下,我們自己就是一個意識,我們存在於自己的大腦之中,並且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但是我們聽不見,摸不著,所以只能得通過器官傳遞的脈衝電流來分析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人的大腦其實就是一個預期判斷的機器,我們所感知到的就是大腦對外界事物的一種猜測。
  • 真空也能傳遞聲音?科學家最新一項發現,或將改變聲音認知
    我們初中的物理課本說: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所以真空中是無法傳播聲音的。到高中之後,我們的物理書又進一步解釋道:聲音的本質是物質分子的振動所引起的一種波,因為真空是空的,當然也就沒有物質分子的振動,所以振動的聲波就傳不過去。實驗事實是不會錯的,那麼我們的教科書錯了嗎?
  • 宇宙或存在第五種基本力
    目前模型無法解釋這顆粒子的存在,它可能導致發現一整套全新粒子的,甚至可能發現第五種基本力。去年在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 機產生的數據裡,兩次單獨的測量發現了一顆疑似粒子,後者似乎比希格斯玻色子重六倍。如果這顆粒子被證實是真實存在而非測量波動所致,那麼它將是一項巨大 的新發現。佛羅倫斯義大利國家核物理學學會的研究科學家米歇爾?
  • 光的傳播真的不需要介質嗎?以太真的不存在嗎?
    儘管它不是直觀的,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實體需要物理媒介或以太來穿越。在整個宇宙中,不同類型的信號傳播。其中一些,比如聲波,需要介質才能通過。其他的,如光或引力波,似乎完全不需要介質。不管它們是怎麼做的,當它們最終到達目的地時,所有這些信號都能從它們所產生的效應中被檢測出來。但是,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波真的有可能在真空中傳播嗎?
  • 強力、弱力微觀世界的支配者,離開它們太陽都會熄滅
    小編在這裡說明下,我只是用打比方的方式籠統的形容下強力、弱力。真實的物理知識比這要複雜得多,而且必須用嚴格的數學來加以描述。強力,顧名思義很「強」。的確,它是四種力中最強的,強力足足比引力強一千萬億億億億倍。正是它那強而有力的臂彎把質子和中子緊緊地擁在一起,形成原子核。我們知道物體由原子組成,原子則由原子核組成,原子核集中了整個原子絕大部分的質量。
  • 顛覆認知,引力是力嗎?
    愛因斯坦認為:引力不是力,而是順應時空彎曲的外在表現。從這種觀點來看,表面看起來是在引力控制下運動著的物體,實際上只是自然而然地沿著它面前彎曲的時空移動。因此,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並不像半頓所說的那樣,是被看不見的力所控制的哦。
  •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產生幻覺記憶?答案和每個人都有關!
    雖然人腦的記憶功能強大,但我們終究還是會遺忘很多可能並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所以,有時候自己都難以區分這樣的場景是否真的曾經真實存在過。那麼,為什麼你會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看到熟悉的場景,是因為它曾在你的記憶力出現過、是人與生俱來的預知能力,還是你的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發生了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