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中光與萬有引力傳遞介質存在的必要性淺析

2020-09-05 彭曉韜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5.14

[文章摘要]:由於直到目前,人類對質量產生萬有引力和電荷產生電磁力的機制仍然一無所知。而電場、磁場、光(也稱為電磁波)和萬有引力及引力波可以在真空中存在並傳遞的事實也不容置疑。由此,部分人認為真空中應該存在某種我們尚不知道的介質負責電磁場/光和萬有引力的傳遞。本文就此進行一些探討。

一、真空中光和萬有引力傳遞現象簡介

從目前人類所掌握的信息可知:宇宙中存在的客觀實體主要為氫、氦和其它近百種元素。絕大部分的恆星是由71%的氫、27%的氦及約2%的其它元素構成的。而所有的元素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外部電子和原子核構成,而原子核又是由一定數量的質子及中子構成的。電子和質子均具有一定的質量與電荷及磁矩。中子可以視為電子與質子組合而成的複合粒子,也具有一定的質量,但因電子與質子所攜帶的電荷量相等但性質相反,因此,中子的電荷量為0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磁矩。

從以上信息可知:宇宙中的客觀實體是由不同元素構成的。其基本構成形態是不同原子量的原子。除此客觀實體以外的空間區域就是人們常說的真空。但實際上的真空範圍遠大於我們常說的真空區域:除電子與原子核佔據的很小一部分空間區域外,原子內部的大部分區域也是真空狀態的。

由質量產生的萬有引力可在所有真空區域中存在並可與有質量的其他物質產生相互作用;

由電荷產生的電磁力也可在所有真空區域中存在並可與有電荷的其他物質產生相互作用。

1、真空中萬有引力的傳遞現象

無論是原子核內部的質子與中子間,還是原子中的電子與電子、電子與原子核間,甚至天體間都存在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只是在微觀世界中,因電磁力遠大於萬有引力,才導致萬有引力作用處於次要地位而已。而在天體間,由於天體整體上處於電中性狀態,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則成為了決定天體運動規律的主因。雖然天體間一般接近但並非絕對真空,但萬有引力作用並不需要任何介質來作為傳遞介質。至少在原子內部的電子與電子、電子與原子核間的萬有引力相互作用是不存在任何介質參與的。

萬有引力傳遞速度目前並無確切的實測數據,一般認為與光速相同。本人設計了一個利用日全食期間實測萬有引力傳遞速度的方法,可解決此方面的問題。

2、真空中電磁力的傳遞現象

與萬有引力一樣,電磁力也可以在真空中存在並傳遞,且傳遞規律非常相似。不僅原子中的電子與電子、電子與原子核,就是原子核內部的質子與質子間也存在電磁相互作用。但作為整體的、由原子構成的物質一般總體上呈現出電中性,但因存在分子熱運動而產生的時變電磁輻射,物質間的電磁力相互作用依然存在。只是這種相互作用通常被稱為光的傳遞與作用。

由於不同物質的溫度、原子類型、分子構成方式等的不同致使其產生的電磁輻射不同,以及被作用的物質的溫度、原子類型、分子構成方式等的不同時,對不同入射的電磁輻射的響應能力與方式也不同等原因的共同影響,導致客觀上的電磁相互作用的方式與效應呈現出豐富多彩、千變萬化般的變化,其相對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就複雜得多。但總體上而言,電磁力也是不需要任何介質就可以在真空中存在並傳遞的。

二、真空中萬有引力與電磁力傳遞需要介質的必要性分析

1、萬有引力與電磁力的大小分布規律預示著傳遞介質是不必要的

真空中的萬有引力與電磁力的大小均遵循隨力源距離的平方衰減的規律。如果它們需要介質進行傳遞,則當介質相對力源的運動狀態不同時,則在相對力源靜止的參照系內應該出現不同方向上的力的大小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呈現球對稱分布規律。

2、萬有引力與電磁力的方向分布規律預示著傳遞介質是不必要的

真空中的萬有引力與電磁力的方向均為沿力源的徑向方向。如果它們需要介質進行傳遞,則當介質相對力源的運動狀態不同時,則在相對力源靜止的參照系內應該出現不同方位上的力的方向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均沿徑向方向。

3、萬有引力波與電磁波的傳遞速度分布規律預示著傳遞介質是不必要的

真空中的萬有引力波與電磁波的波前面分布應為以力源為球心的球面對稱分布。如果它們需要介質進行傳遞,則當介質相對力源的運動狀態不同時,則在相對力源靜止的參照系內應該出現不同方向上的波前面離力源的距離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為球面對稱分布。

4、非時變的萬有引力場和電磁場能在真空中存在預示著傳遞介質是不必要的

在真空中相對力源靜止的參照系中,萬有引力場和電磁場依然遵循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庫侖定律和畢奧薩伐爾定律(簡稱為「三定律」),且在真空中不同運動狀態的力源所產生的力場的分布規律僅在相對力源靜止的參照系內才嚴格遵循三定律。如果在真空中力場的傳遞需要介質的話,則介質最多只能相對一個或一部分相對靜止的力源靜止,而其他相對介質不靜止的力源所產生的萬有引力場和電磁場的分布就不可能均嚴格遵循三定律了。

三、真空中萬有引力與電磁力傳遞需要介質的可能性分析

1、原子電中性預示著萬有引力與電磁力不需要介質

從目前有關原子物理性質分析,不同運動狀態的原子總體上是呈現電中性的,也就是原子中的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運動軌跡基本上是相對原子核球對稱分布的。而如果萬有引力與電磁力需要介質傳遞,則部分相對該類介質非靜止的原子中的電子因電子在不同方位上所受到的原子核的力不同而改變運動軌跡,就會出現非電中性。

2、行星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近似圓形預示著萬有引力與電磁力不需要介質

圍繞太陽公轉的八大行星的軌道基本接近圓形,未出現因傳遞萬有引力的介質相對太陽運動而導致的不同方位上的萬有引力值非球對稱分布而導致行星的軌道拉伸變形現象。這表明太陽產生的萬有引力場是相對太陽球對稱分布的。因此,即使是存在傳遞萬有引力的介質,則介質相對太陽也應該是靜止的。

3、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近似圓形預示著萬有引力與電磁力不需要介質

與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一樣,由於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運動軌道為接近圓形,表明地球產生的萬有引力場是相對地球對稱分布的。因此,即使是存在傳遞萬有引力的介質,則介質相對地球也應該是靜止的。

但太陽與地球是存在相對運動的,因此,承擔傳遞萬有引力的介質不可能同時相對太陽與地球均靜止。

4、萬有引力與電磁力傳遞介質的存在並不能保證光速不變

如下圖一所示:假設萬有引力與電磁力在傳遞介質中相對介質的傳遞速度分別為U介 和C介,測量裝置在傳遞介質中的運動速度為V,測量到的實際萬有引力和電磁力傳遞速度分別為U測和C測。則有:

4.1、經典力學合成速度

U測=U介+V (公式1)

C測=C介+V (公式2)

4.2、相對論合成速度

從以上(公式1)~(公式4)可知:無論是按經典力學還是按相對論速度合成公式計算,當測量裝置朝光源運動時,即使是光和萬有引力在介質中的傳遞速度恆定不變,所實測到的實際傳遞速度仍然與測量裝置相對介質的運動速度相關,其測量結果也不可能恆定不變。

四、結 論

從以上分析可知:萬有引力與電磁力在真空中的存在與傳遞是不需要任何介質的。

如果強行假設真空中存在類似以太之類的傳遞介質,不僅不能解決光速恆定不變的問題,反而會帶來不必要的其他問題。同時,也與目前人類掌握的客觀規律明顯不符合。

相關焦點

  • 光的傳播真的不需要介質嗎?以太真的不存在嗎?
    不管它們是怎麼做的,當它們最終到達目的地時,所有這些信號都能從它們所產生的效應中被檢測出來。但是,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波真的有可能在真空中傳播嗎?早在19世紀末,人們就提出「以太」作為光通過的介質。我們現在不相信這是事實。證明乙醚不存在的證據是什麼?這是一個容易做出的假設,但很難反駁。
  • 萬有引力是靠什麼傳播的,這種傳播需要介質嗎?
    有人問:力的傳播需要介質嗎,那宇宙當中的萬有引力是靠什麼傳播的呢?為什麼?首先我們要弄起介質和媒介是是兩個不同概念,傳播需要媒介而不需要介質。所以這個問題本身是矛盾的。前半部分「力的傳播需要介質嗎」,可以回答不需要,比如太陽電磁輻射,就是電磁力的傳播,在真空中是光速,為299792458m/s(米/秒),在任何介質中,這個速度都會變慢。在空氣中慢一丟丟,一般忽略不計,但在水中,就只有2.25億m/s,在酒精中為2.2億m/s,在玻璃中為2億m/s。這些都是介質,比如電流需要在金屬導線中傳輸,這就是介質。
  • 淺析計算機網絡的幾種傳輸介質
    傳輸介質可分為導向傳輸介質和非導向傳輸介質,在導向傳輸介質中,電磁波被導向沿著固體媒介(銅線或光纖)傳播,而非導向傳輸介質可以是空氣、真空或海水等。 1、雙絞線 雙絞線是古老、又常用的傳輸介質,它由兩根採用一定規則並排絞合的、相互絕緣的銅導線組成。絞合可以減少相鄰導線的電磁幹擾。
  • 光可以在真空環境下傳播,為什麼聲音卻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通過一些現象發現聲音的傳播條件似乎比光的傳播條件要嚴格一些,例如在遊泳池中不管我們怎麼大喊大叫,對方都很難聽到我們在說什麼,要想傳遞信息還不如用一束光線來得快。不僅在水中如此,在大氣中也如此。在雷電交加的天氣中我們通常會先看到閃電的出現再聽到雷聲的轟鳴,這是因為聲音傳播的速度比光慢得多。
  • 對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的錯誤認知是近代物理誤入歧途的根源
    這些均與瞎子摸象中出現的錯誤是何其地相似啊:將單一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的可能存在錯誤的解釋結果作為真理與客觀事實。而這些建立在假設、猜測、錯誤解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基礎上的理論,無一不是由於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認識存在錯誤而導致的:哈勃認為星光在宇宙空間中無論運動多久和多遠都不能發生頻率變化,只能由於地球相對天體運動時才能出現都卜勒效應。
  • 光的轉換現象及其物理意義淺析
    實際上這種稱謂是存在不準確、不全面的問題的:一方面,恆定電場與磁場也是光的一部分,但不宜稱其為電磁波;另一方向電場與磁場為真空中並不能相互激勵而形成所謂的電磁波,否則,地球上就不會有黑夜了。目前有許多直接證據證明:光的本質是由不同帶電體(整體帶電物體或單個帶電粒子或多種帶電粒子組成的恆定或不恆定帶電組合體如原子等)在相對觀測者或測量裝置間出現不同運動狀態時產生的電場與/或磁場。如下圖一所示:麥克斯韋方程組描繪的電磁波在真空中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在真空中並不存在變化的電場激勵磁場或變化的磁場激勵電場而形成的電磁波。
  • 光的產生與傳遞方式決定了光的本質就是電場與磁場
    光的傳遞方式主要有二種:一是真空中的電場和磁場直接與光源的運動狀態相關,只是因為電場與磁場的傳遞速度有限而存在一定的時間滯後性;二是介質內部的原子、分子和分子團(簡稱「極化子」)在入射光或相鄰極化子產生的電場和磁場作用下成為電偶極子,其產生的次生光的相位將滯後於入射光或相鄰極化子產生的次生光為半個周期(這是因為外來電場加速電子到電子位移量達到極大值所需時間正好為半個周期,這也是反射光存在半波損失的原因所在
  • 法拉第磁光效應的機理及其物理意義淺析
    實際上這種稱謂是存在不準確、不全面的問題的:一方面,恆定電場與磁場也是光的一部分,但不宜稱其為電磁波;另一方向電場與磁場為真空中並不能相互激勵而形成所謂的電磁波,否則,地球上就不會有黑夜了。如下圖二所示:光在真空中是不可側視的,這就充分證明麥克斯韋方程組描繪的電磁波在真空中是不存在的(變化的電磁場不能互相激勵)。也就是說:在真空中並不存在變化的電場激勵磁場或變化的磁場激勵電場而形成的電磁波。光應該只是變化的電場與/或磁場。
  • 加急更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存在巨大誤區
    宇宙中不存在萬有引力,雖然在這之前大家對萬有引力一直深信不疑.....這種回收的向心力和牛頓所說的萬有引力是沒有關係的,.....有些人在回答地面真空中是否存在重力的問題時,總是理所當然的引用萬有引力,認為是萬有引力在起作用......不過是想當然罷了。
  • 為什麼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而聲音不能?
    但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它們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那麼,聲音和光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卻可以呢? 聲波 聲音其實屬於機械波,其本質是機械振動的傳播,而機械振動依賴於介質。當物體發生振動時,比如敲打桌子,這種振動會帶動空氣中的分子出現有規律的振動,由此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開來。
  • 真空不導熱,太陽光卻能將熱量傳遞到地球?假如真空導熱呢?
    我們把這個問題稍微修改下,如果真空導熱,那麼太陽還能將熱量傳遞給地球嗎?我們還能看到宇宙盡頭的光線啊?熱量傳導有幾種模式,如果真空導熱會怎麼樣?熱量傳遞模式我們知道有三種,分別是傳導、對流和輻射,在地球上大多數時候這幾種狀況會同時發生,因為存在熱量傳遞的介質,比如空氣、實體物質和,而輻射卻不需要介質,只要不檔著輻射源即可!
  • 實測萬有引力傳遞速度項目建議書
    急需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實測萬有引力的真實傳遞速度。本項目就是為了完成此項任務,以填補萬有引力傳遞速度測量的空白,其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自明。 二、項目基本原理我們知道,在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勘探中,需要對天體,主要是太陽與月球產生的萬有引力值進行校正。此種校正補稱作日改正。而日改正值的大小是隨時間或太陽與月球的空間位置變化而變化的。
  • 為什麼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比如空氣、水和鐵。但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它們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那麼,聲音和光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卻可以呢?聲波聲音其實屬於機械波,其本質是機械振動的傳播,而機械振動依賴於介質。當物體發生振動時,比如敲打桌子,這種振動會帶動空氣中的分子出現有規律的振動,由此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開來。如果沒有介質,振動就無法傳播,所以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 「力」是幻覺,還是真實存在的?力傳遞需要介質嗎?答案顛覆三觀
    真的存在萬有引力嗎?就拿萬有引力來說,對於牛頓來說,他先假設了絕對的空間和絕對的時間,具體來說就是時間是均勻流逝的,空間的尺度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並且他還認為時間和空間相互獨立的。在這樣的前提假設下,他認為存在一種力叫做引力,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可以完成瞬間地傳遞。當然這裡並沒有涉及到任何和介質有關事情。但同樣是看到「地球繞著太陽轉」的現象,也就是說引力現象。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絕對的,而且它們還應該合起來對待,並稱為時空。
  • 利用奇異的卡西米爾效應在真空中傳遞熱量
    量子物理學再次顛覆了經典物理學常識:在真空空間中傳遞熱量本身——通常來說,這需要原子或分子間的相互作用。
  • 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是否定光子存在的可靠依據
    動圖說明:長虛線左側為導光介質,而其右側至短實線間為真空,短實線為反射鏡 圖二:光在介質及真空中的運動軌跡動圖如上圖二所示:在折射率n>1的介質內部,折射光經過的路徑上的每個點都會成為一個子光源向各個方向輻射次生光。
  • 宇宙中傳播信息需要介質嗎?
    宇宙中?地球不是在宇宙中嗎?別誤會,我們說的是星際空間……下面我們拿幾種傳播信息的方式看看。聲音問有沒有通信介質得先知道是用什麼通信方式,不同的通信方式所需要的介質是不一樣的。比如要用聲音通信,那麼就必須有傳播聲音的介質,基本上各種物質都可以充當聲音的介質,只要能傳遞機械振動就可以了。比如固體、液體甚至氣體都可以,然而在星際空間接近真空的環境裡,這些都沒有,因此星際空間並不能用聲音通信。
  • 當介質中帶電粒子超過光速,會發出藍色的光
    光爆是什麼,同種介質中帶電粒子超過光速的發光現象宇宙中存在著很多各種各樣的奇異現象,有的是你聞所未聞的。說起光爆,很多人都紛紛感到十分不解,光難道還會爆炸嗎?其實並非如此,光爆是什麼呢?光爆指的是當運動的帶電粒子速度超越了光在同種介質中的速度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發光現象。
  • 我突然發現,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存在巨大誤區
    我認為萬有引力也許是不存在的,雖然在這之前大家對萬有引力一直深信不疑.....我認為吸引力是大氣層中的空氣濃度不同引起的,有了空氣濃度的不同,才有了重力,重力也不是地球吸引力產生的,而是由於地球的大氣層空氣的濃度不同引起的,太空中沒有空氣,所以也就沒有重力、沒有重量、沒有牛頓所稱所謂的萬有引力......你如果在地面往向跳的時候,不能跳太高,你就認為是地球吸引力作用引起的是麼?
  • 熱量不能在真空中傳遞,是怎麼傳輸到地球的?我們感受到的是什麼
    產生的這些熱量通過外太空的真空地帶,然後到穿越地球的大氣層,所以我們才能感受到熱量和光明。但是我們都知道,真空中是不能夠傳遞熱量的,那麼太陽的熱量是如何傳回到地球的,我們在地球感受到的熱又是什麼?原來,太陽在經過核聚變之後,產生的熱量是依著光波的形式傳輸的,在傳輸的過程中形成電磁波,向周圍星球上面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