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的錯誤認知是近代物理誤入歧途的根源

2020-09-05 彭曉韜

——糾正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的錯誤認知是近代基礎物理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7.22


【文章摘要】:近年來,本人以單一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為研究對象在知乎、今日頭條等網站上發表了數十篇文章。但至今未能引起物理學家及愛好者們的重視與關注。本文擬以這些文章為珍珠,用一根看不見的線將它們串聯起來,以達到系統性地、全面地論述近代基礎物理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錯誤的根源以及糾正錯誤的途徑與方法。通過對反射光存在半波損失、偏振折射光存在法拉第磁光效應和超黑材料單縫實驗結果無衍射光現象的系統性分析可以證明:光與介質作用產生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和轉換/熱輻射以及衍射/繞射光均是介質被入射光極化後產生的次生光的一部分,並據此可以完美地解釋目前所有與光有關的物理現象與實驗觀測結果。由此,形成了完整的、系統性的、閉合的證據鏈。從而從根本上否定了僅靠單一的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的片面解釋或基於假設、猜測和推理得出的近代物理基礎理論。希望得到有志於追求客觀真理與真相的同仁們的支持與幫助。


一、前 言

近代物理中的幾個重要理論體系均是建立在如瞎子摸象般的、單一和片面的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基礎上的。如:天文學中的哈勃定律及由其演生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建立在天體紅移量與天體到地球的距離成正比現象為都卜勒效應假設基礎上的;相對論是建立在對麥可遜--莫雷實驗結果的錯誤猜想光速不變假設基礎上的;量子力學是建立在對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的錯誤解釋與猜測有動量與能量的光子假設基礎上的。這些均與瞎子摸象中出現的錯誤是何其地相似啊:將單一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的可能存在錯誤的解釋結果作為真理與客觀事實。而這些建立在假設、猜測、錯誤解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基礎上的理論,無一不是由於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認識存在錯誤而導致的:哈勃認為星光在宇宙空間中無論運動多久和多遠都不能發生頻率變化,只能由於地球相對天體運動時才能出現都卜勒效應。但客觀事實是:宇宙空間為非絕對真空,存在各類星際物質可以使星光發生發射、散射、折射、透射和轉換或熱輻射等變化而改變運動方向、運動速度、振幅、相位與頻率等;光在相對均勻的不同介質內部的速度基本恆定(相對介質本身)是廣為人知的事實,因此在地表大氣層內進行的麥可遜--莫雷實驗不出現幹涉條紋移動是理所應當的結果。與光速在真空中或其他條件下是否恆定或不恆定沒有任何直接與間接的關係;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均是金屬原子中的最外層電子在照射光產生的特定頻率的電場與磁場作用下改變運動速度與方向而成為自由電子或產生次生光的結果。與光本身是否具有粒子性並攜帶與其頻率成正比動能與動量完全無關。


二、光的本質

光是由帶電體(主要是電子和由質子與中子組成原子核)在不同運動或組合運動條件下產生的電場與磁場。無論是物質產生的自發光(熱輻射),還是人為強迫發光(通訊信號、照明燈、電力傳導等)無不是由原子中的電子與原子核運動狀態的變化導致的。就是所謂的量子通訊等實踐過程中,也不能直接操縱所謂的光子,必須通過某種介質在特定條件下來產生、組合、分配、發送並接收光信號。電場與磁場具有的疊加特性是否定光具有與其頻率成正比動能與動量的有力武器。所謂的光子不能同時使帶正電的質子與帶負電的電子朝同一方向運動是檢驗光子是否真的存在的最直接方法。

詳細認證光的本質請參見:光到底是什麼?https://zhuanlan.zhihu.com/p/121789029


三、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簡述

光與介質相互作用會產生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和繞射光等現象。而實際上,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就是入射光使介質中的原子、分子或分子團等被極化成為時變電偶極矩的電偶極子,而這類電偶極子會產生次生光。上述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和繞射光,還有被人們忽略的轉換或熱輻射光均是由被極化的電偶極子產生的次生光。具體證據有:

1、透明介質與光的相互作用規律證明介質界面同時產生各個方向的次生光

2、真空中不存在散射光證明真空中電場與磁場並不能相互激勵產生所謂的電磁波

(動圖說明:長虛線左側為導光介質,而其右側至短實線間為真空,短實線為反射鏡)

圖二:光在介質及真空中的運動軌跡動圖

3、反射光存在的半波損失證明反射光並非入射光被介質反射產生的,而是介質上的原子被入射光極化後產生的次生光。由於電子是朝電場正向運動的,由此產生的電偶極矩與入射光的電場方向正好相反,因此產生的次生光的電場方向正好與入射光的相反(相位差半周)。

詳細認證請參見:如何正確解讀物理實驗結果系列之十三——半波損失機理解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814330、論光的本質和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及其物理意義https://zhuanlan.zhihu.com/p/144039487和不同電性粒子在電場中的行為與光和介質相互作用規律間的關係分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149863221

4、法拉第磁光效應證明折射光不是入射光被介質界面降速並改向的產物,而是全新的、由被極化的原子、分子或分子團產生的次生光。

詳細認證請參見:法拉第磁光效應的機理及其物理意義淺析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3192417

5、超黑材料單縫實驗結果無衍射光證明衍射光是由介質被入射光極化後產生的次生光

上圖五是由楊發成先生於2014年進行的超黑材料單縫光學實驗結果:單縫無衍射現象。證明一般單縫板材料進行的單縫衍射實驗中的衍射光是由單縫邊緣產生的次生光。並非光本身具有衍射(繞射)能力。本現象表明:光的單縫衍射現象是由單縫邊緣產生的次生光,而不是直射光本身具有衍射與繞射能力。

詳細認證請參見:超黑材料在單縫衍射實驗中的作用機理與重大物理意義剖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139710531和單縫實驗中的縫板材質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130983323

6、光的轉換現象證明光是由介質中被極化的原子產生的次生光

光的轉換現象無處不在。無論是太陽光下映入人們眼帘中的各種景色,還是璀璨星空,以及植物的葉綠花紅、動物的毛色斑斕、飾品的珠光寶氣、人臉的膚色變遷,無不與光的轉換有關係。反射光的頻率不僅有入射光的頻率,還包含了其他頻率。只有當反射光是由介質表面原子與分子產生的次生光才會出現光的轉換現象。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光不是粒子而是變化的電場與磁場。

詳細認證請參見:光的轉換現象及其物理意義淺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142925171


四、用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解釋幾個典型的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

1、天體紅移量與天體到地球的距離成正比及哈勃定律的正確性驗證方法

從類星體存在多組紅移量不等的吸收譜線簇及所謂的宇宙背景輻射等現象可知:宇宙空間非絕對真空,且宏觀上存在各向基本同性但微觀上並非均的各類物質,其中絕大部分是帶電粒子或由帶電粒子構成的原子、分子或分子團。星光當然會使這些物質被極化並產生次生光。我們在地球上觀測到的星光就是經這些物質作用後的次生折射光。而次生折射光的頻率與入射光的頻率存在隨距離變化的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因此,天體紅移量與距離成正比很可能是星際物質作用的結果,而非天體退行導致的。由此將導致哈勃定律失效,因此找到驗證哈勃定律的方法是必要的。

詳細認證請參見:如何正確解讀物理實驗結果系列之三——天體紅移量與距離成正比https://zhuanlan.zhihu.com/p/81435313和考慮宇宙學紅移條件下的驗證哈勃定律正確性實驗方案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55195

2、麥可遜--莫雷實驗結果與光行差常數證明地表大氣層內的光速僅相對大氣層速度恆定,並不能證明光在任何條件下速度均恆定。

詳細認證請參見:如何正確解讀物理實驗結果系列之二——麥可遜-莫雷實驗結果https://zhuanlan.zhihu.com/p/81281957和光行差成因和物理意義新解及其驗證方法https://zhuanlan.zhihu.com/p/67994066

決定光速的主要因素及檢驗光速不恆定的方法。

詳細認證請參見:決定材料折射率的主要原因分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151820465和決定光速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光速計算方法簡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147332835及一個可直接測量光速的實驗方案——基線法測量光速實驗方案https://www.toutiao.com/i6768641469667344903/

3、光電效應和黑體輻射及康普頓效應證明只有強度與頻率合適的光才能使金屬中原子最外層電子成為光電子或產生類似正態分布的電磁輻射或產生的次生光頻率與光的出射角相關。檢驗光子存在的方法。

詳細認證請參見:如何正確解讀物理實驗結果系列之一——光電效應https://zhuanlan.zhihu.com/p/81237240和如何正確解讀物理實驗結果系列之四——黑體輻射強度實驗結果https://zhuanlan.zhihu.com/p/81592225及如何正確解讀物理實驗結果系列之十二——康普頓效應與光子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296834

光子存在的可能性分析及檢驗光子存在的方法。

詳細認證請參見:光子不存在的理論證明(升級版) ——兼論引力子和聲子不存在https://zhuanlan.zhihu.com/p/55883899和檢驗光子存在的實驗方案https://zhuanlan.zhihu.com/p/111160680及檢驗具有動量與動能的光子存在的真實性項目建議書https://zhuanlan.zhihu.com/p/134110496

4、斐索流水實驗結果證明光速與水流速度相關,也就是光速是可變的。

詳細認證請參見:斐索流水實驗結果的幾種可能因素分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126308669

5、決定電子雙縫實驗結果的根本原因是雙縫板間存在由板邊緣產生的電磁輻射而非電子本身具有波動性。

詳細認證請參見:如何正確解讀物理實驗結果系列之五——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結果https://zhuanlan.zhihu.com/p/81683470和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結果成因探討https://zhuanlan.zhihu.com/p/56029270

6、延遲(思想)實驗存在嚴重的預設前提錯誤,完全忽視了實驗裝置對實驗過程中光的改造作用。

詳細認證請參見:延遲(思想)實驗錯誤結論的詳細分析https://zhuanlan.zhihu.com/p/55779143


總之,通過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的深入研究發現:光是決定人們認識世界與自然規律的決定性因素,就像瞎子摸象中的用手摸一樣。當人們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間的相互作用規律認識出錯時,其用光觀測事物所得到的結果與事物的本質間存在的差異遠比瞎子們摸象的結果差異更大,還會從根本上被錯誤的認知引入歧途。這就是目前基礎物理研究走入歧途的根本原因。只有正確認識光的本質,特別是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才能正確理解與評價目前被廣泛認同的幾大物理理論的正確性、客觀性。

相關焦點

  • 決定光與介質作用後的光速變化規律主因及物理意義初探
    但用本人的理論:光是變化的電場與磁場,遇到介質時會使介質成為次生光源而產生次生光來解釋的話,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釋光與介質相互作用後的光速變化規律了:入射光照射到介質表面後,其產生的電場與磁場會使介質中的原子、分子或分子團(以下簡稱為「極化元」)極化並成為時變電偶極矩的電偶極子,由其產生的次生電場與磁場就是所謂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繞射以及轉換/熱輻射等次生光。
  • 不同電性粒子在電場中的行為與光和介質相互作用規律間的關係分析
    但正因為如此,人們一般並不關心它與光和介質相互作用規律間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是解開目前流行的、對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不客觀、不全面認知的鑰匙。本文試圖從這方面進行一些探索與研究,以供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 用對光的不同認知解釋常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
    作者:彭曉韜日期:2020.10.08 【文章摘要】:目前人們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存在三種完全不同的認知:一是光是電磁波,在真空中由以太傳遞光波,在介質中由介質傳遞光波;二是光是粒(量)子,在真空中可依靠自身的動能與動量自行運動,在介質中則會與介質產生相互碰撞而產生反射/散射光,而不與介質相互作用的光就會進入介質甚至穿過介質而成為折射/透射光;三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至今沒有人能準確描述波粒二象性的光在真空中和介質中的具體運動規律
  • 論光的本質和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及其物理意義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5.27、[文章摘要]:光是人類認識、利用與改造自然的最主要工具與手段。但對光的認識至今仍然存在諸多欠準確、欠全面的問題存在,特別是對光的本質和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的認識甚至存在巨大誤解與錯誤。
  • 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是否定光子存在的可靠依據
    一、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簡述1、光與透明介質相互作用規律 2、光與不透明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當光遇到不透明介質時,與透明介質不同之處只是不會出現折射光和透射光。而在介質界面處仍然會出現反射與散射光。3、介質作用後的反射/散射和折射光的主要性質3.1、當光從光疏介質遇到光密介質時,反射與散射光的相位會出現180度的變化,即所謂的半波損失;3.2、反射光和入射光與界面法線間的夾角相等(α=θ),但散射光與界面法線間的夾角可以是小於90度的任意值;3.3、反射與散射光的速度僅與進入的介質性質與運動狀態有關,與入射光的速度無關
  • 超黑材料在單縫衍射實驗中的作用機理與重大物理意義剖析
    本人經過認真的分析與研究發現:本項實驗結果證實了本人認為光與介質相互作用後將使介質成為次生光源並產生次生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和轉換/熱輻射光的觀點。光的單縫和雙縫實驗並不能證明光具有衍射和繞射能力,而是縫邊緣次生光源作用的結果。因此,此項實驗結果具有重大的物理意義,甚至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物理意義。
  • 新發現的星際物質對近代物理的影響初探
    由此可能導致我們對近代物理,特別是天文學和相對論需要重新審視與關注。本文就此作些探討。而星際物質的存在和廣泛分布,打破了這種前提與可能性:星光只是星際物質折射作用後的折射光,並不是原生星光。法拉第磁光效應表明:折射光是由折射光路徑上介質中的原子極化→產生次生光→極化鄰近原子→再產生次生光這樣一個不斷循環的產生-極化-再產生過程而形成的。而在此過程中,光的主頻也會隨再生次數的增加而降低。這可能才是星光隨傳遞距離的增加而不斷降低的真正原因。
  • 誤入歧途的前沿物理學
    邁-莫實驗以假設地球在以太中穿行為前提,測量從不同方向射入的光的速率變化。實驗結果因為根本測不到順以太或逆以太時光的速率變化,從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錯誤地認為了光速的恆定不變。其實,地球是攜帶著能量層(以太)一起運行的,所以測不到近程光的速率變化,正好說明光速與地球運行速度可以疊加的事實。
  • 為什麼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比如空氣、水和鐵。但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它們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那麼,聲音和光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卻可以呢?聲波聲音其實屬於機械波,其本質是機械振動的傳播,而機械振動依賴於介質。當物體發生振動時,比如敲打桌子,這種振動會帶動空氣中的分子出現有規律的振動,由此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開來。如果沒有介質,振動就無法傳播,所以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 邀您打擂臺——四種光理論在常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解釋中的對比
    作者:彭曉韜日期:2020.09.06 【文章摘要】:目前人們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存在三種完全不同的認知:一是光是電磁波,在真空中由以太傳遞光波,在介質中由介質傳遞光波;二是光是粒(量)子,在真空中可依靠自身的動能與動量自行運動
  • 真空中光與萬有引力傳遞介質存在的必要性淺析
    而電場、磁場、光(也稱為電磁波)和萬有引力及引力波可以在真空中存在並傳遞的事實也不容置疑。由此,部分人認為真空中應該存在某種我們尚不知道的介質負責電磁場/光和萬有引力的傳遞。本文就此進行一些探討。由質量產生的萬有引力可在所有真空區域中存在並可與有質量的其他物質產生相互作用;由電荷產生的電磁力也可在所有真空區域中存在並可與有電荷的其他物質產生相互作用。1、真空中萬有引力的傳遞現象無論是原子核內部的質子與中子間,還是原子中的電子與電子、電子與原子核間,甚至天體間都存在萬有引力相互作用。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規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 物理所金屬納米結構中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獲系列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和納米結構中的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具有眾多獨特的物理性質,在集成光子學、生物傳感、精密測量、信息處理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金屬微納結構中光和原子、分子、量子點等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微納光學領域的一個核心科學問題。
  • 光的轉換現象及其物理意義淺析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5.22 [文章摘要]:光是人們最熟悉的、最不可勿缺的,但又是最不熟悉的、最具有爭議的物理現象。通常人們對光與介質的作用多以反射/散射、折射/透射來形容。 一、光的本質及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簡介1、光的本質光可以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實質上就是不同頻率的變化電場與磁場,但人類目前通常稱其為電磁波。
  • 近代物理簡介
    普朗克則遠見卓識的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從而確定了著名的黑體輻射方程,能量子這一概念完全有悖於大眾的認知,與經典物理學的體系大相逕庭,然而正是這一看似有悖常理的理論卻有效的解釋了黑體輻射的實驗現象,但這一新潮的理論一時無法被人所接受,因此連普朗克自己也對該理論充滿懷疑。但事實勝於雄辯,在歷史的長河中,普朗克這一理論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其也因此斬獲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才的命運總是相互關聯。
  • 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中有哪些規律
    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中有哪些規律   (1)明確幾個概念(學生跟著教師進行作圖,明確這幾個概念)   界面 入射光線 入射點 法線 入射角 折射光線 折射角   (2)想一想:光的反射規律是什麼?
  • 光的產生與傳遞方式決定了光的本質就是電場與磁場
    一、光的產生方式簡述1、溫度型熱輻射任何溫度不為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因為其內部的分子、原子熱運動產生電磁輻射,其輻射規律就是著名的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所描述的規律。但因原子核比電子在同樣的外電場作用下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量小1800倍以上,我們可以忽略其影響,主要探討電子在外電場和磁場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即可。由外電場為正弦波時的電子加速度、速度與位移量關係可知(如上圖一所示):次生光與入射光的相位會相差180度,即半個周期。這就是所謂的反射光半波損失的根源。
  • 徵集與光有關的疑難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的公告
    各位物理愛好者、老師們、朋友:你們好!本人經過數年的研究已揭開了光的本質和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光的本質就是變化的電場與磁場,即不是電磁波,也不是光子,更不具有波粒二象性;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就是光會使介質成為次生光源並產生所謂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轉換和熱輻射等次生光。
  • 法拉第磁光效應的機理及其物理意義淺析
    2、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我們目前經常看到的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多以幾何光學中的反射、散射、折射與透射為主,還有就是光在單縫與雙縫條件下出現衍射與幹涉現象,以及光與金屬相互作用出現光電效應、X射線與輕金屬相互作用再現康普頓效應等現象
  • 電流的測量、串並聯電路中電流規律易錯點與認知方法歸納
    初三物理電學第一個基礎模塊——電流和電路!1.摩擦起電的條件是:一方面必須是相互摩擦的物體由不同物體構成;另一方面這兩個物體要與外界絕緣。2.千萬不要看到「相互吸引」兩個字就斷定物體一定帶異種電荷,因為由於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所以,兩物體發生吸引時,他們可能是帶異種電荷,也有可能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