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打擂臺——四種光理論在常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解釋中的對比

2020-09-09 彭曉韜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9.06

【文章摘要】:目前人們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存在三種完全不同的認知:一是光是電磁波,在真空中由以太傳遞光波,在介質中由介質傳遞光波;二是光是粒(量)子,在真空中可依靠自身的動能與動量自行運動,在介質中則會與介質產生相互碰撞而產生反射/散射光,而不與介質相互作用的光就會進入介質甚至穿過介質而成為折射/透射光;三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至今沒有人能準確描述波粒二象性的光在真空中和介質中的具體運動規律。

作者通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光只是由帶電體(電子、質子或原子核,以及由它們組成的原子、分子和分子團等)在不同組合(目前人類還不能觀測單個帶電粒子產生的光)運動狀態(相對觀測者或測量裝置)下產生的電場與磁場。當光遇到介質(由不同元素構成的原子和分子組成的物質)時,光就會使原子中的電子改變運動狀態(質子或原子核也會改變運動狀態,且改變的方向正好與電子相反。但因其質量至少是電子的1800多倍,其狀態改變量也就比電子小1800倍以上。當頻率很高的光作用於介質時,在一個周期內質子或原子核的運動狀態改變量可暫不考慮,主要考慮核外電子在光產生的變化電場與磁場下運動狀態的改變即可)並導致原子被光極化成電偶極子,且其電偶極矩的大小與方向是隨光的頻率變化的。也就是原子被光極化成為了時變電偶極矩的電偶極子。由此,介質就會產生所謂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繞射甚至轉換成其他頻率的光,如熱輻射。這些光都是由極化後的電偶極子產生的次生光。這就是本人發現的第四種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的認知。可簡稱為「電磁論」。

本文擬以上述四種對光的認知來同時對比分析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以更好地讓人們認清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

一、四種對光本質認識要點對比

二、用四種對光的認知解釋常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對比表



三、結 論

從以上對比分析可知:只有用經過無法次實驗檢驗為正確且符合客觀實際的庫侖定律和畢奧——沙伐爾定律來解釋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才能完美地解釋目前人們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以及物理實驗結果。這不僅證明了光只是電荷產生的電場與磁場,同時,電場與磁場又會使帶電荷物質改變運動狀態。也證明了我們所觀測到的物理現象只是不同物質在不同電場與磁場條件下產生的不同電磁組合或運動狀態改變現象而已。根本不需要對光的性質進行任意的猜想與假設。

為進一步驗證本人的觀點,希望各位專家與朋友能參與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的討論。如果您有能力補充以上表格中的空白或提出完善意見與建議,請您將高見發至本人郵箱:pxt1961@126.com。


相關焦點

  • 用對光的不同認知解釋常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
    這就是本人發現的第四種對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的認知。可簡稱為「電磁論」。本文擬以上述四種對光的認知來同時對比分析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以更好地讓人們認清光的本質及其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
  • 徵集與光有關的疑難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的公告
    各位物理愛好者、老師們、朋友:你們好!本人經過數年的研究已揭開了光的本質和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光的本質就是變化的電場與磁場,即不是電磁波,也不是光子,更不具有波粒二象性;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就是光會使介質成為次生光源並產生所謂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轉換和熱輻射等次生光。
  • 中美基礎物理實驗教科書的對比與啟示
    指導書中每個實驗一般包含「Material」「Note」「Activity」「Graded Activity」「Analysis」5個部分。該教材的突出特點是:實驗步驟「問題化」,即在「Activity」部分較多釆用引導性的提問來引領讀者圍繞課題進行發散性的、探索性的、有一定自主性的實驗研究。在一些容易出錯或較難的探究中給予一些提示,時刻提醒學生把自己的數據與觀察到的現象等與他人討論、分享、對比。
  •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物理這門學科的重要原因,因為它可以幫助人類更多地了解世界,甚至在未來幫助人類探索到宇宙的終極奧秘。不過,在物理學中,未知的東西永遠比已知的多。人類雖然對物理方面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的現象我們無法解釋。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高中時代非常簡單物理實驗。
  • 物理實驗中蘊藏的方法
    在我們的物理課本中有許多實驗,如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課本中介紹的小實驗等。課本中的這些實驗主要是用來驗證規律的,但如果我們能認真研究並做好這些實驗,我們的收穫就不僅在於驗證規律,它同時能使我們發現物理是有趣的,從而激發我們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課本上「顯示微小形變」的小實驗,如果我們自己動手做一下,並能認真分析一下其結果所反映的內容。
  • 物理教育研究中的實驗/準實驗研究
    使用不經隨機分配的組進行實驗是有風險的,因此研究者需要做出努力使它儘可能接近 「理想」實驗設計。這種準實驗設計是能夠為教育做出有價值的貢獻,但有一點很重要:研究者對實驗結果的解釋和推廣應該特別慎重。下面介紹一個準實驗研究設計。
  • 一個常見物理現象,困擾科學家100多年,直到今天還是未解之謎
    可是,經典力學其實並沒有十全十美,仍然存在一個困擾科學家數百年的難題——「湍流」,這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物理現象,但是這個現象已經困擾了科學家數百年,直到今天都沒有解決。為什麼科學家對這個現象感到一籌莫展?
  •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卻讓科學家看到了害怕的結果,怎麼回事?
    而在大量的微觀探索中,科學家也發現了很多顛覆宏觀科學理論的神秘現象,比如「量子糾纏」,「量子疊加」,「隧穿效應」等。這些量子力學中的現象和規律跟宏觀世界的規律完全不同,我們用宏觀的物理理論規律完全無法解釋量子力學世界中的這些現象和規律。
  • 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給自旋電荷分離現象優美的數學解釋
    由中美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量子多體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從數學上對自旋電荷分離現象進行了精確描述和分析,而且給出了通過實驗驗證這一現象的具體方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為什麼並聯電路中各部分電壓會相等?初中物理怎麼解釋?
    這個物理問題應該是初中九年級物理需要解決的電學初級問題,接下來我就從初中物理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從「物理探究實驗」的角度得出此結論:這個結論最初是通過「科學探究」的方法得出的實驗性結論,因此可以從實驗中得到一個直觀量化規律!由於這是符合物理實驗的普遍性結論,因此是毋庸置疑的物理規律。
  • 物理實驗中物理量的放大方法
    在實驗中經常會讓我們做關於測量物理量的實驗,而測量物理量的實驗通常包含五個環節:1確定測量對象與要求;2研究、比較和選擇實驗原理與方法;3合理選擇實驗儀器或裝置;4通過比較、交換等測量方法進行測量;5 分析與處理實驗數據。測量結果與測量方法密切相關。同一物理量,在不同的量值範圍,測量方法可能不同。實驗中常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測量。
  • 雙縫幹涉實驗,揭示了一個無法解釋的詭異現象
    牛頓的經典力學曾被認為適用於宇宙中所有物體,但後來人們發現微觀世界需要用量子力學去解釋,牛頓的經典力學在這裡會失效,因為微觀世界的運行法則和宏觀世界不同,人們無法理解才覺得一些現象詭異恐怖。 高中物理中的雙縫幹涉實驗是非常基礎性的試驗,但它背後存在著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
  • 大學生宅在家中怎麼上物理實驗課? 東大「組合套餐」在線玩轉物理...
    「給一盞發光的燈拍攝照片時,照片中可能會出現從燈中心發出的一些光線。研究和解釋這種現象……」這些天,東北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布置了一個個妙趣橫生、貼近生活的實驗項目,方便同學們疫情期間宅在家裡便利、高效地開展物理實驗。
  • 除了四種基本自然力,宇宙中是否存在第五種力?
    我們知道,自然界存在最基本的四種力,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然而,有沒有第五種力呢?在2015年,科學家在他們的探測器中發現一種不正常粒子現象出現了。這一古怪現象起初並沒有引起多少注意。然後,在2019年底,匈牙利人找到了這種神奇的新粒子,即使在他們改變了實驗的參數後,粒子的異常現象仍然存在,與匈牙利有關的研究人員一直宣稱,他們發現了一些已經消失的新粒子。因此,其他科學家滿足於等待更多的數據來修正或推翻目前的實驗現象,但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JRSI:利用CRISPR-噬菌體共進化解釋混亂的實驗結果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Deem和前研究生Pu Han發現噬菌體和細菌之間存在微妙的相互作用。根據這兩者彼此多久相遇和其中的一方如何快速地對另一方產生防禦力,這種相互作用能夠發生變化。這項研究記錄了細菌和噬菌體之間存在的一種奇怪的存活-滅絕模式,這有助解釋貌似相互衝突的讓CRISPR研究人員頭疼不已的實驗結果。
  • 記者請物理教師通過實驗為您揭秘
    在日常生活中靜電很常見,它的威力真有這麼大嗎?日前,在市二中物理實驗室,《洛陽晚報》記者請來該校物理教師,對此進行了實驗。結果表明,靜電的威力真的很大,人們穿脫衣服等產生的靜電可能有上萬伏特。  實驗一靜電是什麼?摩擦引起的電荷重新分布  ●實驗人:市二中高級物理教師杭行雲。
  • 《萬靈啟源》擂臺陣容怎麼搭配 擂臺陣容搭配教學
    導 讀 萬靈啟源手遊中擂臺陣容應該如何進行搭配呢?以及擂臺陣容的詳情介紹又是怎樣的呢?
  • 實驗操作考試 試題21 鑑別氯化鐵、硫酸銅、氯化鋇、氫氧化鈉四種溶液
    鑑別氯化鐵、硫酸銅、氯化鋇、氫氧化鈉四種溶液(考試時間:10分鐘) 一、實驗目的:鑑別氯化鐵、硫酸銅、氯化鋇、氫氧化鈉四種溶液。二、實驗用品:試管2支(Ф15×150mm)、試管架、試管刷、膠頭滴管(放於燒杯中)、盛放廢棄物的大燒杯、抹布。蒸餾水(盛於燒杯中,用於清洗膠頭滴管)、未知溶液A、B、C、D(分別在細口瓶中裝有氯化鐵、硫酸銅、氯化鋇、氫氧化鈉四種溶液,隨機標示A、B、C、D)、三、實驗步驟:1、檢查儀器藥品。
  • 神奇的反重力現象:誰能用高中物理知識給個解釋?
    目前只有傳說中的UFO具有反重力的能力,隨心所欲,愛咋飛咋飛。對人類來說,在物理學理論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反重力就只能是一個夢想。只不過「反重力現象」,還真被一些人給實現出來了。 甘油 先讓我們解釋第一個現象:為什麼液體能漂浮起來。
  • 神奇的反重力現象:誰能用高中物理知識給個解釋
    目前只有傳說中的UFO具有反重力的能力,隨心所欲,愛咋飛咋飛。對人類來說,在物理學理論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反重力就只能是一個夢想。只不過"反重力現象",還真被一些人給實現出來了。甘油先讓我們解釋第一個現象:為什麼液體能漂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