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盞發光的燈拍攝照片時,照片中可能會出現從燈中心發出的一些光線。研究和解釋這種現象……」這些天,東北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布置了一個個妙趣橫生、貼近生活的實驗項目,方便同學們疫情期間宅在家裡便利、高效地開展物理實驗。雖然缺少實驗器材,但同學們卻表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探索實驗的過程充滿樂趣。
東大探索「套餐式」全新物理實驗在線教學模式
物理實驗課是東北大學的公共基礎課,面向全校理工科二年級本科生開課,本學期有101個班級、約3000名學生需要修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
受疫情影響,高校延期開學,大學物理實驗課如何開展?東大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未雨綢繆,早在2月初就著手準備,打造了「MOOC看實驗+虛仿模擬實驗+在家動手做實驗」的「套餐式」全新在線教學模式。
「實驗課,顧名思義,不是『紙上談兵』,為了讓學生在家也能動手做實驗,我們經過多次網上研討、方案論證、實驗試做,最終確定了實驗方案。」物理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王旗老師介紹說。學生人人擁有的智慧型手機,成為物理實驗的重要工具。「我們教學生利用智慧型手機開展物理量的測量,並演示簡單的單擺實驗裝置搭建及幾種測量方法;再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他們開展設計性實驗,研究擺角大於5度的情況,並進行誤差分析。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還安排了實驗進階內容,深入研究『繩上球』等實驗現象」。
學生享受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樂趣
「沒想到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手機居然集成了這麼多種類的傳感。」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寇洺誠同學談起在家做實驗的經歷,十分興奮。這次實驗他用毛線做擺繩,用小磁鐵塊做單擺,利用捲尺測量擺繩的長度,分別用加速度傳感器和磁場傳感器測量單擺的擺動周期,求出了重力加速度,而這些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
2018級本科生曠傳芳表示,在家做實驗,難免會缺少精確的設備,這在給自己帶來困擾的同時,也讓他感受到了「自己創造條件」的樂趣:「測重力加速度時,我把表弟的悠悠球給徵用了,家裡沒磁鐵,只好用光照來測周期,於是我用檯燈、兩個小音箱、一些書做了一個簡易的光電門,雖然測出的結果不一定像在實驗室那樣準確,但由於實驗從頭至尾都由自己設計、執行,所以就對實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面向全國高校開放
近年來,東北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建設了豐富的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可開展涵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實驗以及大型儀器仿真的虛擬仿真類實驗項目50餘項,2017年被評為遼寧省物理實驗虛擬仿真教學中心,「核物理綜合實驗」項目2019年被評為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為應對疫情防控給教學帶來的挑戰,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整合虛擬仿真資源,調整伺服器配置,目前,學生可以通過訪問校園網,繼而訪問中心的虛擬仿真平臺,自由開展實驗室的全部虛擬仿真實驗學習項目,還可以利用VR眼鏡開展實驗項目5項。其中,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核物理綜合實驗」面向全國高校開放。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丁寧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