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課程作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得到了迅猛發展,MOOC、SPOC、翻轉課堂等一系列教學新式樣如雨後春筍般孕育而生。教育信息化雖如此重要,但因內容建設成本高,建設平臺難以抉擇等諸多原因讓大多數老師望而卻步,課程建設推進緩慢。
武漢紡織大學電子與電氣學院《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積極推進《大學物理實驗》公共基礎課程的在線雲課堂建設,至今已有四年時間,成果初顯。
鎖定方向 自主開發新思路
《大學物理實驗》教研室汪楓老師表示,「課程探索階段才是最痛苦而漫長的,只要一旦鎖定方向,接下來的工作就只需要日積月累。」根據這些年的實踐,汪楓老師及其團隊總結經驗探索出了六條課程建設思路:1)整合線下課程資源。雖然視頻是在線課程的核心要素,但在線課程的建設還需要很多周邊儲備,例如習題、教材、教案、課程教綱等資源。2)確定平臺。超星的一平三端不僅能提供強大的本地化服務和學習管理系統,而且也極易上手。3)搭建在線課程體系框架。目前,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課程體系,而線上的教學還需和我們的課堂教學接軌,所以結構框架是基本一致的,視頻教程也只是課堂教學的數位化呈現,也需要嵌入到自己的教學體系當中。4)豐富在線課程內容。根據自己搭建的在線課程整體框架,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在沒有微課的情況下,大家只需要將自己教案或教材當中的核心內容放入到對應章節裡即可,同時將平時的作業題,重新編輯後再加入到在線測驗中,一個較完整的在線課程就初步搭建完成了。5)微課設計與製作。課程是解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最根本問題,微課則是在線學習的核心要素,而微課的製作一直是技術壁壘。為了讓大家有自主開發的勇氣,可以把微課製作分為了4個步驟:腳本——課件素材——拍攝——製作。6)打造在線課程最終形態。大家只需要將現有的微課嵌入到自己的在線課程體系中,並替換掉之前的文字描述,那麼,我們的在線課程最終版終於搭建完成了,未來還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的調整來進行不斷補充和豐富。
更新理念 探索信息化教學新模式
在線課程建設的後續問題就是如何投入使用?如何和線下課程做好銜接?在使用之初,老師們也會有疑問,當過去的線下課程脫變到了雲端後,教師今後在課堂上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呢?課堂教學又應該如何組織教學呢?首先,要意識到,時代變化所引起的技術變革給教育帶來了新一輪衝擊,教育形態正在重塑。教育部在2018年4月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的基本目標就有提到,到2022 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任務。其中,「三全」指的是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整個校園; 「兩高」指的是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 「一大」是指要建成「網際網路+ 教育」大平臺。這一目標要求我們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三個轉變,最終形成三個新模式。所以,從心理上來說,廣大教師都要做好準備,也是時候開始逐漸改變固有的教學理念。此外,學習者的地位日後會不斷提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的。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轉變為引導者,課堂教學由傳統的滿灌輸出式逐漸轉變為了個性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理念的改變,也會迫使老師們必須做出改變,邁出這一步不容易,但又必須做出改變。在《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教學過程早已常態化,進行變革勢必給每位老師造成壓力,目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也處於試探階段,鼓勵老師使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循序漸進,慢慢總結經驗,逐漸完善,最終形成常態化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新模式。不過,無論怎麼改變,教師的核心目標依然是提升教書育人能力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潛能,促進師生協同發展。
敢於實踐 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大學物理實驗》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為開展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首先,數據採集。由於面向的專業較廣、學生群體人數較多,所以,對於摸索適合本校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模式是極其有利的。其次,大學物理實驗本身就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非常適合採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後,就可以自主的在實驗室中進行探索實踐,真正使課程起到培養創新能力的作用。因此,根據課程特色,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思路,供大家參考,拋磚引玉。首先,信息化時代給老師們提供的最有利武器就是數據,這樣可以供老師進行過程化管理和評價,課程不再是期末考試的一錘子買賣,而是注重平時的學習質量,目前嘗試將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是1:1,未來可能還會將平時成績的所佔比例調到更高。其次,平成成績將分為30%線上預習和70%線下實驗兩個部分,過去,預習基本流於形式,現在可以通過線上學習來進行量化。
在課堂教學中,也設計了7個步驟:1)分析預習情況。課堂開始前,結合學生的線上預習情況,告訴他們預習過程中所暴露出的主要問題。2)暴露出來的核心問題進行重點講解。課堂教學將不會對線上課程進行簡單重複,而是更有針對性。3)知識擴展。物理學為很多學科奠定了基礎,所以希望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來介紹物理實驗相關知識的應用,加強學生對學科與學科之間相關性的認知,這一部分是未來想重點嘗試的內容。4)教學活動。課堂教學需要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發布課堂測驗,搶答,分組任務等。對於表現優異的同學們,也可以適當發些紅包以資鼓勵。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學習通來實現,這樣一來學生上課,手機是必須要攜帶的,同時還破解了「手機與課堂是死敵」的矛盾。此外,課堂互動內容需要老師提前在手機裡編輯好,課堂上直接發布,效率更高。5)學生自主實驗。在《大學物理實驗》的在線學習平臺中,有所有實驗的操作講解教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情況,先自行探索。6)集中總結。在摸索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所以需要及時討論校正,對操作過程中不理解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解疑釋惑。7)各自完成實驗報告,並通知下一次實驗項目。
汪楓老師強調,在線課程的建設和應用其實離大家並不遙遠,信息化理念和模式的轉變才是最重要的。武漢紡織大學《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將會在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為同學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