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與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面向武漢高中生聯合舉辦...

2020-11-26 北大新聞網

患難粹真情,京漢共守望。為激發中學生對物理學前沿發展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好奇心與行動力,同時也和身在武漢的學子們共克時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8級研究生第三黨支部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研究生第二黨支部,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年級學生精心準備了為期三周,有深度、有溫度的「物理訓練營」。此次活動也是兩個黨支部正在開展的「同心共建 青春戰『疫』」雲端支部共建系列活動之「行動共建」。

4月12日,「同心共建,青春戰『疫』」——中學生物理訓練營開營儀式於線上舉行。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吳慶文教授、黨委書記張凱、院長助理賈法雷、輔導員魏蒙;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周志剛、高一年級主任楊國鋒、物理教研組組長鍾華及其名師工作室成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團委書記張帆、專職輔導員王婧,以及兩個研究生黨支部全體成員、附中高一年級部分老師、附中高一年級24位同學和家長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活動由北京大學2018級研究生第三黨支部書記王雲坤、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李貴琳主持。

活動海報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系的吳慶文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時空、黑洞,引力波」的報告。吳慶文向同學們拋出問題:「我是誰?」「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以宇宙大爆炸為起點,伴隨著這些問題,吳慶文帶領大家一起回溯了物理學發展歷程。從牛頓、麥克斯韋再到愛因斯坦娓娓道來,帶著大家從經典時空觀漫步到相對論時空觀,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們闡述了「力」「質量」「時間」「空間」的本質。吳慶文解釋了引力波的產生、黑洞的產生,以及近現代宇宙觀測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尤其是展示的2019年他共同參與完成的世界第一張黑洞照片,引起了同學老師們的熱烈討論。他表示,牛頓在青年時代也曾經歷疫情,而正是這次疫情中的思考,奠定了他理論物理的思維基石,他以此勉勵廣大中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向物理學的未知領域積極探索。報告結束後,吳慶文還與大家還進行了熱烈的在線互動提問,同學們興趣高漲,反響熱烈。

吳慶文「科研第一課」

自主選題,北大、華科物理學院研究生提供「2對1指導」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以及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的黨員同學們詳細向與會同學們解讀了此次物理訓練營的實施方案。自4月12日起至5月3日,21天的時間,全體學員將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物理課題,分為四個班級。每一位華科附中的學生將由北大、華科兩所學校物理學院研究生進行「2對1」的課題指導。他們將在學長學姐的指導和幫助下,共同完成「開題」「中期匯報」「課題結題」等基本的課題研究過程。同時,黨支部的成員還會為同學們量身定做,統一組織2至4場專題報告,指導同學們進行關於文獻檢索,以及大學學習、科研等分享交流講座。根據同學們的成果,評選出優秀報告、優秀個人。

由北大、華科物院研究生安排的自選課題

由來自北大物理學院、華科物理學院的研究生黨員組成的各班級「班主任」詳細介紹了各自的研究課題,內容涵蓋高中物理中,同學們較為熟悉的「萬有引力常量G的測量」「波粒二象性研究」「密立根油滴實驗」「重力加速度測量」「光電效應」等內容。同時也涉及物理前沿領域中天文學,宇宙學的熱點問題「什麼是引力波」「引力波的探測」等。「班主任」們通過精心準備的實驗、圖片,生動的介紹,讓基礎學段的同學們也領略物理前沿的魅力和神奇,極大的拓展了學生物理學習的視野,也激發起同學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班主任」們進行詳實的課題介紹

課題介紹結束後,華科附中高一(1)班王嘉寬同學作為學生代表進行了發言。他從自己兒時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興趣,談到初學物理之後的豁然開朗,再到物理學上一個個高大的背影,牛頓、富蘭克林、愛因斯坦,從經典的牛頓定律、到神秘而神奇的相對論、量子力學,他深刻感受到了物理這門學科對生活以及對社會發展的意義。王嘉寬的發言引起了同學們的共鳴,紛紛表示要把握這次難得的機遇,進一步接觸物理學更深的領域,為以後的科學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張帆表示,非常高興看到兩所高校的同學們,在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的回信後,選擇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用實際行動擔當起青年的責任和使命。本次疫情中,武漢和武漢人民犧牲最大,希望這次活動能為武漢的學生們送去溫暖和關懷,也希望華科附中的同學們能夠真正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周志剛從「科學」「學科」「實踐」「感恩」四個方面,對本次開營儀式進行總結,他表示,這次疫情,更深刻地提醒著人類自然科學發展的重要性,自然科學發展長足進步,能夠為人類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這要求廣大中學生從基礎教育階段起,就要重視對自然學科的學習。作為華中科技大學的附屬中學,華科附中在學生科研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附中的學子也更要把握這次機會,了解科研過程,培養科研精神,努力從中汲取營養,在實踐中認知、在實踐中成長。同時,他也向兩所高校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的支持助力表示感謝,讚賞了兩所高校青年學子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並付出實際行動的知行合一。他叮囑同學們要用行動踐行感恩,積極參與、相互配合,高標準完成課題,培養對自然科學、物理學科濃厚的興趣,提升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為今後學習進步、生涯規劃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他希望通過此次活動,附中學子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志為祖國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而努力奮鬥。

周志剛和華科附中的學子們一起表達了共同的期望,希望有機會能前往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進行參觀交流,能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引力實驗室」進行學習。同時,周志剛也向北京大學的學子們發出邀請,「武漢是英雄的城市,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就坐落在武漢美麗的東湖之濱,希望你們在疫情結束後能來英雄的武漢做客」。

專題連結: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相關焦點

  • 理學院本科生黨支部與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舉辦跨校聯合組織生活會
    3月15日,理學院本科生黨支部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本科生微電子第一黨支部圍繞「學習『雷鋒精神』攜手戰役」的主題,以組織生活會的形式,激勵黨員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守初心、擔使命,堅定「四個自信」,更好的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雙方黨支部利用騰訊視頻會議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和教育學生黨員,傳承和發揚雷鋒精神。
  • 物理學院舉辦高等物理教育國際會議
    2016年9月10日教師節上午9點,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在西202會議室舉辦了2016年高等物理教育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s Higher Education, PHE16)的「特別」活動,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高松院士和教務部部長傅綏燕教授專程出席活動。
  • 北大華科為武漢一所高中學生,定製「物理訓練營」做青年節禮物
    楚天都市報5月4日訊(記者張屏 通訊員趙銀輝)昨日,24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學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青年節禮物——他們所參與的一項歷時3周的中學生物理訓練營圓滿結營。該訓練營在雲端舉行,指導導師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的教授和研究生,高一學生們通過「開題」「中期匯報」「課題結題」等,研究了「黑洞的成長過程」「突破地球引力」「什麼是引力波」等課題。視頻連線北京大學基礎物理實驗室——李湘慶教授《振動與波動》「得知有這個活動時,同學們都很興奮。能爭取到這個機會,讓熱愛物理的我非常興奮!」
  • 廣州大學成立天文系,為國內大學第18個天文系(學院)
    來自全國各天文相關單位的領導、院士、學者匯聚一堂,與廣州大學師生一起見證這一時刻。廣州大學副校長周雲在成立大會上發表致辭。他說,廣州大學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深度對接廣州城市建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需求。
  • 名校名院: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介紹!
    今天就隨著小招一起走進——華中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願你所「院」,終有風景!點說院系一流學科: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A+全國並列第一,生物學學科A-全國並列第九。一流平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等18個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在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的見證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7月26日揭牌。與其一同揭開「面紗」的還有武漢喻家山天文臺規劃設想。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師生赴香港中文大學參加第九屆本科生學術論壇
    2016年5月26日至28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伯強教授、肖雲峰教授帶領7名本科生,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參加為期一天的「第九屆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生物理學學術論壇」。香港中文大學是北大物理學院的重點合作姐妹院校之一,雙方在師生交流、學術合作等方面均有密切合作。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來自國家及地方天文臺、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天文學科的院士、專家200多人,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的誕生。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以地球科學為特色 基地班、菁英班面向全國招生
    以地球科學為特色  基地班、菁英班面向全國招生 ——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招生辦主任周延菲 摘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國家「211工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資助的全國重點大學。
  • 什麼是物理?它主要研究什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為你科普!
    截至目前,全國各地高考志願填報已陸續結束,同學們即將迎來嶄新的大學生活,進入不同的專業學科學習。你或許正暗暗立下遠大的志願,或許正在暢想美好的大學生活,或許正努力拓展知識面,為將來的專業發展做準備。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回顧一下今年北京大學校園開放日上的精彩瞬間,一起來看看北大教授們是如何理解專業精神與北大情懷吧!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
    圖為天文學系揭牌環節「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在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十餘萬關注我國天文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的見證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正式揭牌。與其一同揭開「面紗」的還有武漢喻家山天文臺規劃設想。
  • 「最牛」物理學院是這樣煉成的
    在這項跨國科研合作中,作為反氦4核發現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黃炳矗還是一位在讀博士研究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年前,高他兩屆的師兄唐澤波,同樣作為主要貢獻者之一,參與發現了首個反超氚核。這一成果入選當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兩位年輕的「發現者」來自同一個學院——中國科大物理學院。
  • 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博士生導師肖思參訪雲亮教育
    12月18日,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博士生導師肖思來雲亮教育參訪考察,名師工作室吳莎作了公司介紹,名師工作室秘書長李文君演示了公司產品,公司首席科學家胡豐華介紹了業務系統
  • 物理學院召開所繫結合工作研討會
    中科院物理所、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臺、上海天文臺、蘭州近物所、上海光機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統所、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科院半導體所、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中科院高能所的20餘名主管所長、主管教授和研究生部主任,以及中國科大物理學院11個英才班的主管教授和相關學科方向的50餘名教授參加會議。會議由物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葉邦角教授主持。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_學院簡介_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教育部「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相關係(科)合併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學校於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整體遷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漢,並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 這所大學,成立天文系!
    他說,廣州大學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深度對接廣州城市建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需求。廣州大學天文學科緊跟國際天文學發展態勢,開展創新性研究,聚焦國家天文學發展需求,積極參與平方公裡陣、中國空間站光學巡天望遠鏡、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一批在學術界具有影響力的成果。
  • 這所高校成立了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
    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高翔、賈法雷)7月26日,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正式揭牌。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喻家山天文臺同時啟動規劃建設。除了九宮山天文臺,湖北將再增一座天文臺。天文學的發展水平某種意義來說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杆,也將在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系的成立具有深厚的科研積澱。
  • 「共喚海棠紅,同約櫻花素」——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與武漢大學外國...
    4月4日晚,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與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共同舉行「共喚海棠紅,同約櫻花素」學生黨支部共建活動啟動儀式。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黨委書記黃宏發、黨委副書記孫燕,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李淑靜、黨委副書記王恆出席活動,雙方團委、學工相關負責人及參與共建支部黨員共同參與活動。活動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盧敏主持。
  • ...物理學院 本科畢業論文 論文造假 應用物理學專業 四川大學物理...
    7月29日,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錢思進的博客上,刊登一篇長達6500多字的名為「教育界剽竊造假的另一惡劣案例」的文章,還將打假論文抄襲原稿全部貼出。文章稱,2007年9月從四川大學畢業並保送北大就讀碩士研究生的胡震,本科生畢業論文造假,而錢思進歷時一年進行學術打假。
  • 清華大學設立天文系納入理學院,能否挑戰南大和中科大?
    國內高校天文學系盤點國內專門設有天文學系的高等院校並不多,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讀博士、青年天文科普作家劉博洋介紹道,這份名單目前包括北京大學天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系、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天文系、廈門大學天文學系、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雲南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河北師範大學空間科學與天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