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教師節上午9點,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在西202會議室舉辦了2016年高等物理教育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s Higher Education, PHE16)的「特別」活動,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高松院士和教務部部長傅綏燕教授專程出席活動。這個特別活動由物理學院副院長朱守華教授安排並主持,以表達對本科教學的重視和以趙凱華教授為代表的廣大教師的敬意。
高松首先代表學校對我國著名高等物理教育家、2015年國際物理教育獎章(ICPE-Medal)獲得者、86歲高齡的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凱華表示了誠摯的祝賀並獻上鮮花(趙凱華教授獲得國際物理教育獎章的新聞報導見: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6-07/21/content_294496.htm)。隨後,高松祝廣大教師教師節快樂,並強調了物理作為基礎學科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傅綏燕熱情洋溢地回顧了備受趙凱華教授影響的學生時代,抒發了作為教師的自豪,闡述了本科物理教育在一流大學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最後,她代表教務部宣讀了趙凱華教授獲得國際物理教育獎章的祝賀信。田光善教授和劉玉鑫教授先後登臺,表達了對趙凱華教授的尊敬與感謝。
趙凱華對大家的祝福表示感謝,隨後作了題為「Teaching Quantum Physics from Algebraic Approach」的報告,表現出一名老教師對於教學孜孜不倦的追求。
本次高等物理教育國際會議於2016年9月9日開幕,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學委員會主辦。開幕式上,物理學院院長謝心澄院士致開幕詞。他對與會嘉賓表示了熱烈歡迎,並簡單介紹了北京大學及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歷史及人才培養和科研現狀。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有四項:中美高等物理教育現狀與挑戰;高等物理教育新技術;高等物理教育研究;物理課程討論:核心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作為開場報告,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物理學會物理教學委員會秘書長、物理學院教學委員會主任劉玉鑫教授對中國高等物理教育的過去、發展、現狀和展望進行了精彩的概述。隨後,來自美國物理教師協會(AAPT)的會長Janelle Bailey教授、AAPT前會長David Sokoloff教授、MIT的David Pritchard教授、Physical Review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雜誌的高級編輯Charles Henderson教授先後作了精彩報告。其後,清華大學的肖志剛教授介紹了開展實驗教學的經驗;南京大學的王思慧教授介紹了本科生如何在教師的指導下解開「茅山之謎」;南開大學的李川勇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的高宏教授分享了兩所院校在人才培養中的措施和經驗。在10日的課程研討中,來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教師張朝暉、荀坤、田光善、劉川、曹慶宏、李定平、鄭漢青、華輝、穆良柱先後同大家研討了物理學院的課程:普物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力學、理論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電動力學、近代物理以及物理認知規律等。會議演講的詳細內容可以在會議網站瀏覽http://www.phy.pku.edu.cn/under/phe/index.xml。
通過兩天的緊張研討,近百位與會者對中國、美國、歐洲、前蘇聯物理高等教育現狀、優缺點進行了深入比較,對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此外還廣泛討論了傳統和現代教育手段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優缺點、物理教育如何促進本科教育,以及學生隨時代的變遷等。對於目前進行的本科教育改革,大家認為關鍵因素之一還是如何促進教師學術水平和對教學的熱愛。本次研討會必將大大促進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全國物理學科本科教育的發展。
會議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務辦公室宋亞男等老師具體組織,眾多學生志願者大力協助,同時也得到教務部、物理學院和「2011計劃」的大力支持。
編輯: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