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產生與傳遞方式決定了光的本質就是電場與磁場

2020-10-13 彭曉韜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10.12

【文章摘要】:光的產生主要有三種方式:溫度型熱輻射(自髮型黑體輻射)、電場與磁場強制型輻射(入射光使介質產生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和繞射甚至轉換光)、粒子驅動型輻射(契倫科夫型輻射)。歸根究底,光只是帶電體(主要是原子)在自身熱運動或外力作用下產生的電磁輻射,其本質仍為帶電體在某種運動狀態(相對觀察者)下產生的電場與磁場。光的傳遞方式主要有二種:一是真空中的電場和磁場直接與光源的運動狀態相關,只是因為電場與磁場的傳遞速度有限而存在一定的時間滯後性;二是介質內部的原子、分子和分子團(簡稱「極化子」)在入射光或相鄰極化子產生的電場和磁場作用下成為電偶極子,其產生的次生光的相位將滯後於入射光或相鄰極化子產生的次生光為半個周期(這是因為外來電場加速電子到電子位移量達到極大值所需時間正好為半個周期,這也是反射光存在半波損失的原因所在),由此導致介質內部的光速直接由光在介質內部的轉換(從入射或極化子次生光極化鄰近其他極化子,再由鄰近極化子產生次生光的過程為一次轉換)次數和光在真空中相對產生它的光源的速度兩者決定。

一、光的產生方式簡述

1、溫度型熱輻射

任何溫度不為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因為其內部的分子、原子熱運動產生電磁輻射,其輻射規律就是著名的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所描述的規律。此類輻射的最大特點是:不同頻率對應的輻射強度與頻率間存在較嚴格的相關性,其強度峰值對應的頻率與其溫度也存在明確的關聯性。但與物體的成分或結構等沒有關係。也就是溫度相同的任何物體的溫度型熱輻射強度與頻率間的分布規律是完全相同的。這也證明了溫度不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而是熱運動產生的電磁輻射強度峰值所對應的頻率的標誌。

如下面的動圖所示:微觀上,碳納米管內部的原子以及原子中的電子和原子核所構成的分子和分子團的熱運動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性的,同區域與部位的原子、分子和分子團的運動存在一定的同步性,這就是為什麼普朗克黑體輻射公式表述的輻射強度與頻率存在密切的相關性的根源。很顯然,碳納米管內部並不存在所謂的能量子。要說存在能量子也就是原子、分子和分子團組成的。

2、電場與磁場強制型輻射

2.1、外電場強度小於單個周期摧毀原子所需強度時

電場與磁場可以使介質(由原子組成的分子和分子團等構成的物質)中的原子中的電子與原子核朝完全相反的方向改變運動狀態,由此導致原子在原有熱運動+固有的電子繞核運動基礎上,再增加了外電場與磁場作用下的偶極子化的強制運動。由此導致原子增加了與入射光主頻相關的時變電偶極矩的電偶極子類運動,並產生相應的、與入射光頻率有關的次生光。但因原子核比電子在同樣的外電場作用下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量小1800倍以上,我們可以忽略其影響,主要探討電子在外電場和磁場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即可。由外電場為正弦波時的電子加速度、速度與位移量關係可知(如上圖一所示):次生光與入射光的相位會相差180度,即半個周期。這就是所謂的反射光半波損失的根源。也是不同物體表面因次生反射光的不同而出現表面顏色、亮度不同的原因所在(入射光與反射光在不同強度和相位差的條件下疊加結果自然就不同)。

當入射光使介質成為次生光源後,介質就會產生所謂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和繞射等次生光。它們的主要差別在於傳遞方向的不同。同時,振幅、相位、頻率則主要由入射光及介質性質決定。

實際上,電場與磁場還會使介質的分子熱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介質的溫度發生變化,進而引起溫度型電磁輻射特性的改變。這也是為什麼經白天陽光照射後的地表物體會在夜間不斷散發熱量或紅外線並慢慢降低溫度的原因所在。我們可以把此種現象稱作光的轉換現象:介質將入射光轉換成了其他頻率的光。這種現象實際上無處不在:我們日常看到不同物體表面的顏色千變萬化、多姿多彩就是物體表面對入射光的轉換所致。

2.2、外電場強度大於單個周期摧毀原子所需強度時

當外加電場強度大到足以在半個周期內使原子中的所有電子脫離原子核的束縛時,就會產生所謂的原子光譜:線性特徵譜線簇。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外加電場使原子分解為多個帶電體並產生電場與磁場或稱之為次生光的過程。但其產生的次生光是由二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由電子脈衝式運動產生的連續頻率的光;另一部分是由仍保持原子被摧毀前的運動狀態的原子核產生的線性譜的光。也就是說:所謂的原子光譜——線性譜並非原子躍遷所產生,而是原子核在沒有外部電子中和的條件下產生的。

3、粒子驅動型輻射

契倫科夫輻射是典型的粒子驅動型輻射之一:當電子以高於介質內部光速的速度進入介質後,會使介質中的原子電離並發光,且其所發出的光的主頻為可見光中較高的藍光,但也與溫度型輻射一樣為連續頻率譜的光。實際上,粒子驅動型輻射也是很常見的,比如我們日常使用的各類電燈就是利用直流電或50Hz的交流電加速導體內部的電子,當電子高速碰撞燈絲內部的原子中的電子並令其改變運動狀態而成為脈衝式電偶極子,從而產生連續頻率譜的光。因為導線內部的直流只能產生恆定磁場;導線內部的50Hz交流只能產生50Hz的交變電場與磁場。它們都不可能直接使燈絲中的電子產生可見光頻率的光。

日常生活中會發現:瓦數越大的燈泡的鎢絲越粗越短。這是因為當鎢絲越粗越短時,鎢絲內部的自由電子的運動速度越快、數量也越多,能使更多的原子被激勵發光。同時所發的光的主頻也會越高。

二、光的本質簡述

從以上對產生光的過程分析可知:光就是由帶電體產生的電場與磁場。只是由於我們周圍的介質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的原子組成的分子或分子團構成的,它們在外部作用力作用下的運動狀態改變或自身固有熱運動狀態的改變過程中,原子、分子和分子團均會成為時變電荷量的帶電體,原因在於原子核與外部電子的運動總是不同步導致的。由此導致介質均會產生與時變電荷頻率有關的電場與磁場。

(圖中虛線左側為介質,虛線與右側的短實線間為真空,短實線處為一反射鏡)

由地球表面存在黑夜以及上面的動圖中的光脈衝在真空中不會產生散射等電場與磁場相互激勵的次生光可知:在真空中,電場與磁場是不可能相互激勵並形成所謂的電磁波的。也就是光是不可能離開產生它的電荷而獨立存在的。

三、將光當成電場與磁場的物理意義

1、可以直接解釋光與介質作用出現的反射光的半波損失、偏振折射光的法拉第磁光效應及楊發成的超黑材料單縫實驗結果無衍射光現象等常見物理現象與物理實驗結果;

2、可解釋為什麼真空中的光不會產生散射光並被側視現象;

3、即使是光是電磁波,其本質仍然是電場與磁場。只是電磁波認為光的傳遞是由電場與磁場相互激勵而前行的,並不否定光的本質就是電場與磁場;

4、將光當成電場與磁場,其遇到介質時會使介質中的原子發生極化甚至熱運動狀態的改變而產生所謂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繞射和轉換等次生光,就可以很好地解釋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各類物體的表面的顏色的複雜性、多變性等常見物理現象;

5、把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視為光的再生與轉換,可很好地解釋介質內部的光速為什麼會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等現象。特別是在同一介質中頻率越高的光的速度越低和折射角越大的現象。這些現象是所謂的攜帶與其頻率成正比動能與運量的光子無法解釋的。因為如果光是光子的話,光在介質內部的折射光的速度應該是頻率越高、速度越大、折射角越小才對;

6、由光的本質及其產生過程可知:光不可能是由單一頻率的粒子構成的。因為只有在原子被摧毀時才會出現線性譜(單一頻率)的光,且在此過程中也產生連續頻率的光,只是因為在某一特定頻率時的強度相對較弱而被人們忽略了而已。對於大多數情況下產生的連續頻率的光而言,是不可能用有限數量的不同頻率的光子構成連續頻率譜的。也就是說:連續頻率譜的光的存在是光子說無法自圓其說的、不可逾越的重大障礙。

相關焦點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十二)光的本質
    振蕩電路產生電磁波的機制眾所周知,不再贅述。核外電子獲得能量躍遷一下,就激發出一個非均勻變化的電場,電場達到最強並減弱時,在電場的最強點激發出一個非均勻變化的磁場,同時電場減弱並消失;磁場達到最強並減弱時,在磁場的最強點激發出一個非均勻變化的電場,同時磁場減弱並消失;如此此消彼長,電場和磁場相互交替激發,一個電磁波就向前傳播了。如圖(17)。
  • 法拉第磁光效應的機理及其物理意義淺析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5.24 [文章摘要]:法拉第磁光效應的本質是光使介質中的原子極化成電偶極子並產生次生光,次生光傳遞到鄰近原子並使其極化成電偶極子後產生次生光繼續向前面鄰近的原子傳遞,直至到達介質另一側最邊緣的原子。
  • 論光的本質和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及其物理意義
    經本人長期研究發現:光的本質就是電場與磁場;光與介質的相互作用規律就是光使介質成為次生光源並產生與入射光特徵相關但並非全同的次生光。本文試圖就此作些討論與研究,供有興趣者參考。 一、光的本質簡述及其相關證據說明1、光的本質光可以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
  • 光的轉換現象及其物理意義淺析
    一、光的本質及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簡介1、光的本質光可以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實質上就是不同頻率的變化電場與磁場,但人類目前通常稱其為電磁波。目前有許多直接證據證明:光的本質是由不同帶電體(整體帶電物體或單個帶電粒子或多種帶電粒子組成的恆定或不恆定帶電組合體如原子等)在相對觀測者或測量裝置間出現不同運動狀態時產生的電場與/或磁場。如下圖一所示:麥克斯韋方程組描繪的電磁波在真空中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在真空中並不存在變化的電場激勵磁場或變化的磁場激勵電場而形成的電磁波。
  • 這就是光穿過介質折射和降速的原因,但光子的特性卻不發生改變
    這時你肯定產生了一個問題第一個士兵為何要減速?下一個邏輯問題是——為什麼進入介質的光速會改變?對於士兵來說,最基本的特性決定了士兵在特定地形上的運動速度,這就是他們的腳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如果摩擦力減小,士兵就不能有效地用腳把地面往後推,因此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地面的反作用力就會減小,這就導致了第一個士兵速度的下降。
  • 電場和電磁波是什麼關係?人們是怎樣通過電磁波傳遞信號的?
    電場和引力場看起來似乎是哲學家們憑空想出來的,但實際上它不僅會通過波的形式產生引力和磁力還有很多其他的性能。波可以傳遞能量波傳遞能量在安靜的池塘水面上,左右攪動木棍就會產生波紋。場形成波如果有一個靜止的電荷,其周圍必然圍繞著電場。當它被加速或者擾動時,就會放出「電磁波」。當電磁波到達遠處的電荷時,會導致其運動。和水波、聲波的情形一樣,電磁波將能量從發射源傳遞到了接收者。收音機就是一個熟悉的例子,發射塔將電荷擺動,從而產生電磁波,其將能量傳遞給你收音機天線內的電荷。
  • 用對光的不同認知解釋常見物理現象與實驗結果
    :一是光是電磁波,在真空中由以太傳遞光波,在介質中由介質傳遞光波;二是光是粒(量)子,在真空中可依靠自身的動能與動量自行運動,在介質中則會與介質產生相互碰撞而產生反射/散射光,而不與介質相互作用的光就會進入介質甚至穿過介質而成為折射/透射光;三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至今沒有人能準確描述波粒二象性的光在真空中和介質中的具體運動規律
  • 是誰第一個確定光就是電磁波?
    在理論上把光確定為電磁波是麥克斯韋的《電磁通論》中的內容.說"確定"有些勉強, 因為麥克斯韋本人也不能確定光就是電磁波, 在他的《電磁通論》中,把這些內容放入了最後的第3-4章,並且章落的題目為"光的電磁學說". 。
  • 光究竟是什麼?關於光本質的百年探索史
    樹林中透出的光線:光是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的基礎,人類的眼睛是光子探測器,我們藉助可見光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通電的導線周圍會產生磁場,在這個磁場的作用下,鐵屑發生定向排列然而情況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
  • 光可以在真空環境下傳播,為什麼聲音卻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通過一些現象發現聲音的傳播條件似乎比光的傳播條件要嚴格一些,例如在遊泳池中不管我們怎麼大喊大叫,對方都很難聽到我們在說什麼,要想傳遞信息還不如用一束光線來得快。不僅在水中如此,在大氣中也如此。在雷電交加的天氣中我們通常會先看到閃電的出現再聽到雷聲的轟鳴,這是因為聲音傳播的速度比光慢得多。
  • 值得一看,光的奧秘
    ——光的速度:現代物理學認為,光也一種電磁波。光的產生與傳播。我認為,正負電子碰撞時會產生閃爍,同時,攜帶著不同的閃爍頻率和與頻率對應的色彩,並且,閃爍團體還利用瞬間形成的電場矢量與磁場矢量的交替螺旋振輻,進行輻射傳播。不同能量的正負電子碰撞時的閃爍光,其電場矢量與磁場矢量的交替螺旋振輻推動速度都是相同。
  • 【知識點】電場,磁場
    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磁場,小磁針在該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磁極和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通過磁場發生的。電流和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通過磁場產生的磁場是存在於磁體、電流和運動電荷周圍空間的一種特殊形態的物質,磁極或電流在自己的周圍空間產生磁場,而磁場的基本性質就是對放入其中的磁極或電流有力的作用。
  • 【物理大觀】光究竟是什麼?關於光本質的百年探索.
    比如我們都知道,接受過多的日光照射容易引發皮膚癌。我們也知道暴露在輻射環境之中可能會引發某些種類癌症的發病風險,因此,將這兩者聯繫在一起應該並不困難。但並非所有的輻射都是相同的。事實上,直到19世紀末,科學家們才最終找出光輻射的真正本質。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這些發現本身並非來自對光的研究,而是來自數十年來科學家們對於電和磁性現象的研究。
  • 2018中考物理光的折射本質知識點總結
    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光的折射本質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   光的折射本質     光是一種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有兩個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分量:電場分量和磁場分量。當電場分量與傳播過程中的每一個原子發生作用,引起電子極化,即造成電子云和原子荷重心發生相對位移。其結果是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同時光的速度被增大,方向發生變化,導致折射的發生。
  • 為什麼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光如何產生?光與聲音不同,前者的傳播無需介質,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從本質上來說,光也是波,它們統稱為電磁波。那麼,電磁波是怎麼產生的呢?光的產生與電子運動有關。當原子核周圍的電子吸收能量時,它們會躍遷到不穩定的更高能級,然後又會輻射出電磁波,從而躍遷回更低能級,達到穩定的狀態。
  • 決定光與介質作用後的光速變化規律主因及物理意義初探
    但用本人的理論:光是變化的電場與磁場,遇到介質時會使介質成為次生光源而產生次生光來解釋的話,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釋光與介質相互作用後的光速變化規律了:入射光照射到介質表面後,其產生的電場與磁場會使介質中的原子、分子或分子團(以下簡稱為「極化元」)極化並成為時變電偶極矩的電偶極子,由其產生的次生電場與磁場就是所謂的反射/散射、折射/透射、衍射/繞射以及轉換/熱輻射等次生光。
  • 光和電磁波不能劃等號
    由麥克斯韋方程可以導出:加速運動電荷可以產生加速度垂直方向加速變化的電場,這個加速變化電場又可以產生垂直方向的變化磁場,這個變化磁場又產生垂直方向變化電場,這樣交替下去,就有電磁波輻射出去。輻射的電磁波波動速度是光速,在這個基礎上,麥克斯韋認為光是電磁波。
  • 真空中光與萬有引力傳遞介質存在的必要性淺析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5.14 [文章摘要]:由於直到目前,人類對質量產生萬有引力和電荷產生電磁力的機制仍然一無所知。而電場、磁場、光(也稱為電磁波)和萬有引力及引力波可以在真空中存在並傳遞的事實也不容置疑。
  • 電場、磁場與天線的關係
    一、電場與磁場電場(E場)產生於兩個具有不同電位的導體之間。電場的單位為m/V,電場強度正比於導體之間的電壓,反比於兩導體間的距離。磁場(H場)產生於載流導體的周圍,磁場的單位為m/A,磁場正比於電流,反比於離開導體的距離。
  • 對光與介質相互作用規律的錯誤認知是近代物理誤入歧途的根源
    與光速在真空中或其他條件下是否恆定或不恆定沒有任何直接與間接的關係;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均是金屬原子中的最外層電子在照射光產生的特定頻率的電場與磁場作用下改變運動速度與方向而成為自由電子或產生次生光的結果。與光本身是否具有粒子性並攜帶與其頻率成正比動能與動量完全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