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在空中撞到一隻鳥常見,撞到一隻兔子就比較罕見了。而這種情況真的被澳大利亞一架飛機遇到了。
有的網友慨嘆老鷹的點兒背,也有人為兔子唏噓:「被鷹捉了就夠慘的了,又遇上撞機!這多舛的人生啊!」
鳥撞事件何其多!
雖然類似這樣客機撞上「鷹抓兔」的巧合不多,但飛機跟鳥類相撞的事件每年都會遇到很多起。
在國外,法國每年大約發生700起,美國每年大約發生400起,俄羅斯每年大約發生200飛機與鳥類相撞的事件,就連一架隨同普京總統出訪印度的飛機也曾因撞上飛鳥而緊急迫降在孟買機場。據有關部門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1萬次鳥撞飛機的事件,大約三分之一的空難都與飛鳥有關。目前,國際航空聯合會已經把鳥類與飛機相撞的事件列為A級航空災難。
飛機在天空中與飛行的鳥或鳥群之間因物理相撞所造成的事故,在科學上被稱為「鳥撞」,民間則通俗地叫做「飛鳥撞飛機」。 據航空科學研究測定,一隻體重僅2千克的飛鳥,如果撞擊正在以時速900千米飛行的飛機,其瞬間的撞擊力高達400千克,其威力相當於一枚重磅炸彈。
鳥撞自從人類發明飛機以來就開始出現。據記載,就在1903年美國的賴特兄弟發明了第一架飛機的九年之後,世界上第一次鳥撞事故就發生了。隨著航空事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寬體客機等大型噴氣式飛機的廣泛使用而逐年增多,再加上飛機場大多建立在城市郊外的葦塘、農田、草地、溼地等鳥類棲息地、取食地的附近,使飛機在起飛和著陸時更容易發生鳥撞事故。因此,鳥撞已經成為目前世界各國航空界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共同難題。
從前,人們關注的大多為鳥撞事故對飛機和飛機上的人員所造成的傷害,因為這種事故輕則造成渦輪機葉片損壞,重則引起飛機起火爆炸或墜毀,造成重大空難。但實際上,鳥撞對自然界的鳥類的傷害更是十分嚴重的,每次鳥撞都會直接導致很多鳥類死亡。
就在近幾年,經常有人在首都機場附近的樹林裡遭到鳥兒的攻擊,這些鳥大多從過往的行人身後俯衝下來啄傷他們的頭皮,其原因很可能就是由於機場周邊的人為幹擾所導致的鳥兒神經錯亂,行為異常,從而發生襲擊人類的事情。其實,所有動物都和人一樣,是有情感和心理活動的,它們也會有喜怒哀樂憂思恐。因此,它們在遇到恐懼或惡劣環境時,不僅會在生理上患病,也會得精神疾病。
如何科學減少鳥撞?
為了避免或減少鳥撞事故對人類所造成的損失,國際航空界也絞盡了腦汁,試圖採用高技術手段來阻止鳥撞的發生。德國專家在「空中巴士」飛機上試驗裝備了一種預警系統,這種與飛機飛行控制系統連接的系統只要發現障礙物,無需飛行員幹涉,便會引導飛機自動繞飛或爬升。當飛機作這類機動飛行時,誰也幹預不了它。如果飛行員出現不規範動作,如爬升太陡或速度太慢等可能導致墜機的動作均會進行自動修正。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會引起諸多的問題,因而受到了飛行員的強烈反對,「空中巴士」採取的這種措施是否安全,仍然處在激烈的爭論之中。
對於機場面臨的鳥撞問題,除了採用原始的單純靠人工驅趕、鳴槍示警、設立攔鳥網或圍牆等驅散鳥類的辦法之外,還發明了各種從鳥類的視覺、聽覺、食性等方面入手的各種先進設備。例如由電腦操控的定時鳴響的「煤氣炮」、通過高音喇叭播放鳥類天敵鳴叫聲的「驅鳥王」、 採用這種「稻草人」原理製作的「恐怖眼」和利用訓練有素的猛禽來驅趕其他飛鳥的「以鳥制鳥」等方法。還有人將氨茴酸甲脂注入機場附近低洼處的積水中,這種化學物質有對人類來說芳香可口的的味道,但卻令來此飲水的鳥類十分討厭,從而達到了驅散機場附近鳥類的目的,這種方法被專家們戲稱為「讓鳥兒嘗嘗中國的麻婆豆腐」。
不過,世界航空界至今尚未找到一種能夠真正有效地防止鳥撞的靈丹妙藥。上述的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或者沒有持久的效果。各種視覺的或聽覺的威脅對於偶爾光顧或者途徑此地的鳥類有一定的效果,但時間一長,鳥類就會對此習以為常,對這些恐嚇伎倆見怪不怪,無動於衷了。首都國際機場從國外進口了一套驅鳥器,打算利用鳥類天敵的叫聲來驅鳥,卻沒想到中國的鳥根本聽不懂進口驅鳥器發出的聲音,依然我行我素。中國鳥「不與國際接軌」,「外語」不過關,不懂「外國話」,讓首都國際機場花大錢交了一筆學費,也出了一回「洋相」。相比之下,「洋人」出的「洋相」更可笑。在美國,有一個大約由3000隻鳥組成的雁群在清晨飛過聖路易斯市蘭伯特機場上空,然而機場雷達程序卻將屏幕上的3000多個圓點誤當成了3000架飛機,機場雷達系統由於一時間無法承受這麼多「飛機」同時光臨,在超負荷運轉下,機場雷達系統終於崩潰。事實上,世界上的鳥類數以億計,遼闊的天空是它們展翅翱翔的歡場,無垠的大地是它們棲息的逆旅,面對人類不斷擴展的對空間的佔有,鳥類是絕不會自動地放棄自己的領地的。
因此,人們在與鳥類「對抗」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鳥撞的發生需要進行綜合防治。要從生態學觀點和環境保護觀點出發,加強對鳥類的種類、習性、數量變動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對已經發生的鳥撞事故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尤其是在機場的選址、設計、施工及環境管理中都必須充分考慮鳥撞問題,利用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鳥撞事故的發生。
各國防止鳥撞有何妙招?
位於東海之濱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在選址之初就注重綜合城市規劃、機場規劃、地質、水文、生態、水利等方面因素進行分析,對比擇優。因此機場的選址在淨空條件、新老兩機場的間距、進市區車程、噪音影響等各方面的評價良好。但是,機場建成之後,也面臨著嚴重的鳥撞問題。為了與周圍環境和諧發展,浦東國際機場聯合華東師範大學生態專家開展了一項旨在防止機場鳥撞和鳥類生態環境保護的「種青引鳥」工程,取得了圓滿成功。自開航以來,至今未發生一起鳥撞症候,這在世界同類機場的建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開展生態防鳥取得的成果。
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上臨近海岸線的E級特大型機場,開航6個月內都發生過鳥撞症候(指尚未發生事故的鳥撞事件)。浦東國際機場不但建在長江口南岸的海濱地帶,而且處在亞太候鳥遷徙路線的附近,冬季有成群的雁鴨類,春秋季有鴴鷸類作為途中的「驛站」。能否成功防鳥,成為浦東國際機場能否安全開航的關鍵。
從1995年開始,華東師大的生態專家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制定了「變被動驅鳥為主動引鳥」的方針,首先在距離機場以東11公裡的長江口的九段沙上進行了一項植草促淤、再造溼地的「種青引鳥」生態工程,人工營造一片鳥類棲息的樂土,吸引候鳥落腳,疏導候鳥遷徙路線遠離機場。九段沙時個沉積島,正處在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上,目前是無人居住的沙洲。九段沙的上沙、中沙有草灘面積達12300畝,灘涂上餌料豐富,環境沒有汙染。種青擴大綠灘面積之後,將會對候鳥產生吸引力。建設指揮部投資100多萬元,先後種植蘆葦600畝、互花米草772畝。雖然經過四次潮汛和風浪的考驗,蘆葦、互花米草成活率高,長勢喜人。
在此基礎上,建設指揮部還在機場內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在飛行區採用常規驅鳥措施,在飛行區外則精選樹種,勤修傘形樹,選種南方樹種,使機場內的綠化樹只開花不結籽,從而在機場內形成了「種樹不引鳥,有鳥不營巢,大鳥不出現,小鳥不成群」的景象。
「種青引鳥」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7年九段沙植草促淤工程完成後,生物量每年增加一倍,1998年在該地落腳的候鳥也比往年增加一倍,而機場內配合整治,使鳥的數量大大減少,飛行區內未見遷徙鳥類,創造了世界上臨近海岸線的E級機場建設史上的奇蹟。
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科研人員在對鳥類進行了長期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也提出了一個生態鏈驅鳥的思路,並逐步付諸實施,即先冶草,再治蟲,斷鳥「口糧」,抑制鳥的繁殖,促使鳥類自然飛離機場。對一些鳥類用低草策略防治,每年9月初割草,將草高控制在20釐米以下,加上噴藥滅蟲,使家燕、金腰燕可吃的食物所剩無幾。對麻雀,要在草籽成熟前割草;對鳳頭麥雞,則要適時碾壓草坪。
在紐西蘭,科學家正在研究只通過種植一種很特別的小草就可以將鳥趕離機場的方法。這種小草有共存的特殊類型的真菌,這些真菌被稱為內部寄生植物,寄生在植物細胞間,可以排斥昆蟲,因為昆蟲不吃這類草,一些鳥也不吃這類草,它們吃過這種草後會感到不適,就不肯再吃一口了。作為對鳥類全面管理體系的一部分,世界各地的很多機場對此都很感興趣。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氣候、生態環境類型十分複雜,也是東亞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鳥類種類、數量眾多。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各類機場遍布全國各地。因此,跨系統、跨部門、多學科的專家通力合作,積極開展鳥撞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近年來,人們在與鳥類「對抗」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鳥撞的發生需要進行綜合防治,必須注意從生態學觀點和環境保護觀點出發,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利用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鳥撞所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