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響徹世界的莆田梵音!

2020-12-13 看莆田

晨鐘暮鼓,響徹世界的莆田梵音 !

文:林春榮 圖:木痴

農曆五月的莆田,一場又一場的暴雨打破了整座城市午間的不安與急躁,仿佛是上天有意用這磅礴的雨聲淹沒了每一顆心靈的忐忑,洗淨深藏在心靈深處的陰影與魔障,力圖讓每一座心的天空布滿天色與光影,回歸昔日的寧靜、安然、淡泊。早晨暖暖的陽光、晨曦,午間驟然而至的暴雨,甚至呼嘯而來的狂風,繚亂而又痛苦的思緒。淡淡的黃昏、暮色、夕陽,穿過林間的鳥鳴,如詩如泣的溪水聲,重疊成一幅人生歷盡滄桑的心境

五月初七的下午三點,也是一場暴雨與陽光交織的夏天,也是一場忐忑與難捨交纏的心境。我又一次走向南山廣化寺,又一次期望讓清淨而又明亮的梵音,洗去籠罩在心空的陰影,去除來來去去的心魔。暴雨洗過的南山,青翠似黛,與藍天共同簇擁的廣化寺建築群,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每一重起伏的屋脊就像一行蜿蜒的佛經,密密麻麻,而又井然有序,沉默中包含著驚天動地的吶喊,安靜裡蘊藏著排山倒海的氣勢,孤獨中又蘊含著熙熙攘攘的繁華。寺在城中,城在寺裡,佛經裡的因果一直在塵世中不斷地輪迴,塵世裡的悲歡一直在佛經中層出不窮地報應。

天空上的烏雲又淺淺地虛掩著廣化寺的空闊與寧靜,面向高高的佛殿,我就像一個虧欠著心債的行者,在閉目的剎那間,又一場暴雨如期而至……

01

廣化寺文佛塔

這是一座名揚天下的千年古剎

走進歷史的那一行文字,有著濃濃的書香,並且千年依然散發著永不止息的書香。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名儒鄭露、鄭莊、鄭淑三兄弟從永福徒步百裡,移居莆田,在城西南鳳凰山麓創建湖山書堂。這座莆田第一座書堂,開啟先莆之儒學大門,從此,一條浩浩蕩蕩的儒學河流在莆陽大地上遼闊、乾淨、高調地奔騰著。「開莆來學」,凝結著鄭氏三兄弟力踐的儒家思想風暴,徹底打開了這座「文獻名邦」寬敞的大門。

鄭氏三兄弟帶給莆田的,不僅僅是文化、儒學、深邃的儒家思想,他們還給莆田送來了佛經、佛教、佛寺。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鄭露舍家為庵,把南湖居宅捐給金仙禪師潛修佛道,取名為「金仙庵」,後來更名為「金仙院」。金仙庵的出現,南山之麓響起了清新的晨鐘暮鼓,且一直在莆陽大地之上傳遞著清晰的誦經聲。晨鐘暮鼓、誦經、木魚、袈裟、金仙禪師,一開始就把金仙庵定格在莆田文化的扉頁上。

湖山書堂,鄭氏三兄弟或是莆田不可或缺的文化封面,如果說鄭氏三兄弟用湖山書堂塑造了莆田這座城市的文化靈魂,那麼金仙庵或在精神、信仰層面上為莆田這座城市打造了心靈祈求的精神空間。湖山書堂、金仙庵在同一時間節點上為我們的文化尋找規定下了文化源頭、文化源泉。

陳天嘉五年(公元564年)十一月,陳寶應割據晉安、建安二郡,陳文帝派遣辛昭達發兵討伐,陳寶應逃至莆田被執。這是莆田地名見於史書之始

陳光大二年(公元568年),析南安郡東部地置莆田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莆田置縣。

有了湖山書堂,有了金仙院,才有了莆田這個地名,才有莆田縣的開始。金仙庵、金仙院與莆田從此時此刻起,結下了不解的文化之緣,並在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上相依相偎,永不分離。

圖:鏡頭裡的莆田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著名高僧無際禪師行走民間募資擴建,這個來自天台山的名僧或已把金仙院擴建到一定規模,更名為金仙寺。也在這一年,再置莆田縣。

隋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潤州甘露寺和尚葉惟勝雲遊天下,來到龍華寶幢山下,「煙花蒼蒼,花氣如雲」,葉惟勝便在山下結茅為廬,以廬為堂,供佛誦經。龍華、寶幢山、葉惟勝、供佛誦經,完成了仙遊最初的佛教啟蒙。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復置莆田縣。在大唐王朝開國立朝之際,莆田縣開始以一個縣的名稱行走在歷史之中。金仙庵、金仙院、金仙寺、莆田縣,時間以庵、院、寺的佛門命名,與莆田縣共同默守著莆田歷史的最初秘密。

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龍華信眾在寶幢山下的惟勝草廬舊址,築上下兩座佛殿,名為龍華院。這是仙遊境內歷史上最早的寺院。

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劃莆田縣西部,以俞潭為界置清源縣,在大蜚山麓建縣置,這是仙遊置縣之始。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將清源縣改為仙遊縣

龍華院、清源縣、仙遊縣也在同一條時間脈絡上,為莆陽大地之上的另一個縣證明著歷史與文化的融匯點與交叉點,這是否意味著晨鐘暮鼓將為這塊土地永遠傳遞著悠揚的文化之音

02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高峰,從初唐到中唐的一百五十年間,大唐皇帝禮佛也達到了一個高峰。在這一個歷史時期,莆仙兩縣雖然只有金仙寺、林泉院、龍華院等幾個寺院,但莆田人禮佛的虔誠是非常執著的,且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斷修行,不斷演變,進而走上了一個鼎盛時期。

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金仙寺改名為靈巖寺。這裡還有佛教史上一段相傳千年的佳話。金仙寺長老志彥禪師應詔往宮廷釋講《四分律》,奏報當年無際禪師持誦《法華經》之時,因受靈應石湧白泉之事的啟發,唐睿宗皇帝特勒旨賜寺名「靈巖寺」,並由當時偉大的書法家柳公權題寫寺匾。一個遠在東南邊陲之地的寺院,能有如此卓異的高僧得到皇帝的賞識,並賜寺名、寺匾,其享的殊榮確實不易。

靈巖寺在南山之麓敲響了不絕於耳的晨鐘暮鼓,也點燃了莆田士子心中攀龍折桂、金榜題名的夢想。在鳳凰山之麓,一些書堂、書社也在晨鐘悅耳的音質中打開了門窗,打開線裝書籍。

唐大曆年間(公元766—779年)莆陽名士林藻、林蘊、歐陽詹築靈巖精舍,唐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陳嶠、許龜圖創建北巖精舍,唐鹹通年間(公元860—872年)黃滔創辦東峰書堂,這些書堂精舍的開辦講學,為莆田學子提供了靜心讀書的場所。那些年,晨鐘暮鼓與朗朗的讀書聲,共同在鳳凰山麓奏響了這座古城生機盎然的天籟之音,共同為這座城市打開了一頁又一頁書香盈袖的文化情懷

廣化寺鼓樓

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莆田人鄭郎登進士第,是靈巖寺命名之後第一個進士,此後十四個進士以其各自的才華與卓越表現,成為人中翹楚。林藻是那個時代優秀的書法家,黃璞是成就優異的史學家,徐寅以其「錦繡堆」詩歌而驚豔於晚唐文壇,黃滔的《黃御史集》《泉山集句集》無可爭議地踏上「八閩詩壇盟主」的地位,翁承贊是莆田探花第一人,也是莆田宰輔第一人,「過客不須頻問姓,讀書聲裡是吾家」早已流傳千年,成為「文獻名邦」最佳廣告詞。林披,於唐天寶十一年(752)應明經科登第,林披率領子孫、裔孫連續摘取十三個明經科第,史無前例地開創「九牧流芳」的科甲傳奇。

清風明月的誦經聲在南山之麓傳遞著莆田的安靜、美好、空靈,一些大德高僧也踩著點點的暮鼓,走進莆陽的千山萬水,在每一處清淨之山坡,築寺為家,開創著莆陽一卷厚重的佛史。儘管千年的時間湮滅了無窮無盡的風物,甚至優美的傳說,但保存在文化書籍上的晨鐘暮鼓一直在歲月的深處爭鳴。

唐景雲年間(公元710—711年)閩中名剎三會寺創建,這是仙遊境內有影響的佛寺。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無了創建龜山寺,唐鹹通六年(公元865年)正覺禪師創建九座寺,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木鋤將軍落髮為僧,取法名六德,興建石梯寺。唐中和年間(公元881年)妙應禪師創建囊山寺、石室巖寺、靈雲寺、重興寺、龍紀寺。莆陽名僧本寂在莆田創建了國歡寺、九峰院、上生院……唐中後期,莆田的名山都有一二座名寺,山山水水間響徹著陌生而又熟悉的晨鐘暮鼓。

唐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大唐皇帝李忱賜寺名為「龍華萬壽禪師」,龍華也因寺名而獲得地名,這個寺名從此永恆在這塊清新的土地上,一直也有晨鐘暮鼓敲響每一個早晨和每一個黃昏。

廣化寺內僧人晨時敲鐘

莆田的林泉院因清朝初期的天地會、紅花亭,誓死不降,堅強不屈的反清復明,從地圖和史書上被徹底抹去,但遺留在九蓮山下的林泉舊址,民間裡口口相傳的故事,在社會有著廣泛影響的南拳,讓我們對林泉院、南少林寺有著一條清晰的歷史線索。

唐代初期,由少林寺智廣禪師所率的數百武僧平定東南沿海的海盜、海寇之後,相中了與少林寺地形相似的林泉院,並在此院拜佛誦經,傳授武學。苦竹寺、霞梧院、水南通天寺等一些與少林武術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寺院也在唐朝中後期「開光報眾」。南少林寺、南拳、莆田功夫從此在壺山蘭水、蜚山蘭溪間留下了無數血雨腥風的莆田江湖,也傳頌著無數匡扶正義,除暴安良,保家衛國的俠義刀客,莆田寺院的晨鐘暮鼓一定敲響了與眾不同的莆田性格。

莆田,這是一塊人傑地靈的人間勝地,眾多的大德高僧從唐代的莆田寺院走進莊嚴的佛史上,無了僧師、慧忠僧師以一生的修行持戒,在深山密林中,創建了龜山寺,開闢了一條禪農合一的前進之陌。本寂大師十八歲落髮修行,遍訪大山名寺,在曹山修行十八年,是曹洞宗創始人之一。妙應禪師,行走佛俗兩界,勘輿地脈風水,創建寺院挖掘水井,伏虎遊行,傳播佛學,他留下的讖語如蓮花一般聖潔盛開在八閩大地之上。還有千靈祖師,正覺禪師……這些品行高尚的名僧為莆田留下了清澈如月光的梵音,至今仍然照亮著我們心靈之谷。

唐朝神龍二年(公元706年)進士,官至左補闕兼太子侍講,名士薛令之遊覽了莆陽山水與寺院,為靈巖寺留下了這首唐詩。

草堂棲在靈巖谷,勤讀詩書向燈燭。

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雲相伴宿。

——《遊靈巖寺》

03

唐宋之間,有一個特別混亂的歷史時期,叫五代十國。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溫奪權篡位,改唐為梁。梁朝只是名義上的王朝,割據八閩大地的是王氏父子。閩王王審知聽從了莆田名士黃滔的諫議「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下也」,八閩有幾十年風平浪靜的歲月。

或許莆田歷史與這個閩王有著深厚的緣分,在王審知主政八閩之時,一大批莆田人義無反顧地返回福建,輔佐閩王,整肅吏治,禮賢名士,為八閩開半個世紀的太平盛世。這其中以翁承贊為典型。

翁承贊,唐乾寧三年(公元896年)登進士第,以甲等第三人擢探花。晚唐政治亂象並沒有影響他一帆風順的仕途,歷經京兆尹參軍,右拾遺戶部員外郎,賜金紫以行。在朱梁王朝,翁承贊歷任右諫議大夫、福建鹽鐵副使,加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回閩後,在輔佐王審知,拜翁承贊為同平章事,封晉國公,賜所居住的漆林裡的文秀鄉、光賢裡、晝錦莊,走上了一個人臣的權力巔峰。

王氏兄弟入閩,通過一二場眼花繚亂的戰爭,掌握了閩地軍政大權。朱氏改唐為梁後,封王審知為閩王,福建進入了「王審知時代」。在王氏兄弟主政八閩時,中土人民大規模流寓入閩,無疑是福建歷史人文的大事件,無論閩東、閩西,還是閩南閩北,數不盡的固始鄉親、中土人民在福建落籍。一是逃避中原朱氏王朝殘酷、無情、黑暗的統治,二是嚮往閩王治下的八閩,風平浪靜,人民安居樂業。連中原名士、晚唐遺臣也紛紛逃避,躲亂八閩,特別是一些如韓偓、崔道融、羅隱等著名文人避亂入閩,以文客居八閩,對於福建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王審知主政八閩十九年,莆田士子人盡其才,以他們的才華引領著八閩的文化發展,閩國雖是割據東南的一個地方政權,王審知就地取材,以翁承贊為相,徐寅掌書記,陳嶠為大從事,黃滔任節度推官。徐寅、黃滔還是閩王時期的福建文壇盟主,王審知還專門為徐寅的詩歌刻集出版。難怪徐寅才會在一首詩中吟出感恩,「溫陵十載佐雙旌,錢財儘是侯王惠」。

王審知用傑出的政治才能讓八閩的經濟恢復,並達到了一定的繁榮,卻開始大肆崇奉佛教,寺觀之盛幾乎遍及閩地,這是晚唐的社會風氣,而在福建卻達到了瘋狂的巔峰。在王審知主政晚期,幾乎都在重建寺觀中度過,而如此全流程為了造寺建觀,飯僧塑像,浪費了無數的金錢財富。福州於山的白塔寺和定光報恩塔最為典型,費用達十多萬貫,「其明年正月,設20萬人齋,號無遮以落之」,黃滔在《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中所記載的奢侈浪費真是匪夷所思,極盡鋪張。

福建僧多寺多達到驚人的數字,有度僧二萬人,飯僧三百萬人,幾乎上好的良田,都施捨給寺院。王審知的信佛耗費已經讓福建幾乎支撐不下去了。「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這是福州城,當時閩都真實的景象。

莆田的寺院在五代十國達到了一個高峰,許多寺院建築規模宏大,僧侶眾多,有數百畝數千畝寺田寺山,靈巖寺、龍華寺、龜山寺、囊山寺、九座寺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寺院。數十座寺院也在莆田不同的靈山開建,香山院、廣恩院、妙寂院、西林院、五雲寺等寺院出現在莆田大地上,成為信眾拜佛念經的場所。

莆田一些名寺在五代時期的鼎盛與繁榮,離不開王審知的賞識與大力支持。靈巖寺靈敞大師、力圓大師屢次受到王審知的推崇,奏請梁王勒封。唐光啟二年(公元886年),王審知為祝其母太夫人壽誕,奏請朝廷賜額改名延福院為囊山慈壽禪師。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妙應圓寂後,王審知奏請朝廷,皇帝李枕賜諡「妙應禪師」。梁貞明年間(公元915—921年),王審知捐資修建龜山大剎,落成後,奏請朝廷賜額為「龜山福清禪寺」。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王審知長孫王旭出生,奏請朝廷賜額「國歡崇福寺」。

莆田一些千年名剎的寺額寺名均在王審知主政八閩,崇尚佛教的歷史時期,並以此揭開了那些寺院那些年香火旺盛的開始,那些年晨鐘暮鼓異常響亮,此伏彼起,貫穿莆陽大地的每一個早晨與黃昏。

04

靈巖寺在南山之麓歷經風雨,渡過了會昌法難,也迎來了五代繁榮的「黃金時間」。氣勢磅礴的一百二十寺在山之麓連綿著響徹心空的晨鐘暮鼓,也響徹了莆田三百年風和日麗的平安歲月。這三百年,也是莆田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文化的「黃金時間」,三百年時間完整地形成了莆仙方言、民俗、莆仙戲,甚至塑造了莆田人共同的地域性格,完成了這一方人的歷史人文特徵。

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剛登基的宋太宗賜匾改靈巖寺為廣化寺。「廣弘法化,普渡眾生」這句佛俗兩界共同推崇的至理佛言,一直在莆田廣弘法化,一直在世世代代的僧侶與居士心中普渡眾生。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朝廷勒旨置興化軍,因此民間也一直流傳這麼一句民謠「未出興化,先有廣化」。宋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築興化軍城,興化與廣化在南山之下,蘭水之濱,一座城與一座寺,唇亡齒寒,相互依存,演繹著無盡的悲歡離合。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興化軍的歷史文化開始的是輝映千古的科舉文化,是舉世矚目的莆田進士潮。兩宋王朝在政治上確立了一軍轄三縣的行政體製版圖,為興化軍的士子打開了生員、貢生、貢員、秀才的資格大門,軍學、縣學、文廟率先創建,為更多的書生在生命最早的時間提供讀書作文的安靜之場所。有了一個軍城,有了一個軍學,有夢想的莆田士子奮起直追,以矢志不渝的毅力,讀四書五經,誦唐詩宋詞。

從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黃石清浦翁處厚、翁處易兄弟攜手登進士榜,至宋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林桂芳、郭廷煒、翁歸、傅登偉、傅虎臣、傅雷同、鄭鉞、鄭時中同登進士榜,興化軍以1678名進士、5個狀元、5個榜眼、十多個特奏名、釋褐、省試、詞賦第一名,驚豔古代科舉文化圈。兩宋王朝,一軍有二個縣進入宋代科舉進士十強縣行列,莆田縣當仁不讓地坐上「宋朝進士第一縣」的寶座,人口稀少的山區縣興化縣從未忘記作為大莆田中的一員,也以上百人進士、一個文狀元和一個武狀元刷新了下等縣的進士紀錄。

經濟上,興化軍在農耕文明的時代也達到了高峰,首先是四大陂的建成,南北洋平原的開發墾耕徹底完成。從萩蘆溪入海口的沿岸至五侯山下,面積超過四十萬畝的圍海造田,經過莆田先人自唐代起,四百年來不忘初心、篳路藍縷的築陂引水、造堤攔水,終將一座一年三熟的「興化糧倉」留給世世代代的莆田兒女。農耕社會、數十萬畝的良田,為莆田士子的讀書科舉入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兩宋三百一十九年間,莆田學子才能這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心無旁鶩,全心全意,披荊斬棘,去攀龍折桂,去金榜題名,去建功立業。

兩宋王朝,莆田以亮麗的文化形象崛起於八閩,同樣亮麗的晨鐘暮鼓一樣響徹在兩宋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時間海洋上。

宋代,廣化寺寺門發達,香火旺盛,是一個異常的鼎盛時期,共有10院120庵,僧尼達千人之上。「簷楹相摩,軒宇層山,山門若市,香客如雲」這些文字真實地反映了廣化寺的盛況。莆田一些科甲綿延的名門望族,感恩於佛祖的保佑,紛紛捐金捐田捐地,他們從內心深處感恩於佛門的庇佑,才有家族的科丁盈門,飛黃騰達,他們捐獻無數的金銀珠寶,建功德,創道場,供香燈,這樣良性的文化與精神的雙循環,促進了宋代寺院的發展。

宋元豐年間(公元1076—1085年)莆田鄉紳李泮事業發達,人丁興旺,創建梅峰觀音寺,捐寺田一百畝,擴建為寺。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宋徽宗御書賜匾「梅林佛國」,第二年,又勒旨賜額為崇寧禪寺。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勒旨改為天寧萬壽寺。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宋高宗皇帝有感於民族英雄李富捐家財抗金的義舉,並在莆陽廣布善事,修橋鋪路,築書院修寺廟,特勒旨賜匾「報恩光孝寺」。白塘李氏乃大唐安王之後,是皇室貴戚,家族興旺,捐田捐金,做善事,以興寺門。這是宋代莆田名門望族的一個典型事例。

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宋仁宗皇帝勒旨詔見龍華寺住持雪徑僧師入宮講經,這在宋代很罕見的,並賜予「紫衣御扇」。龍華寺聲名遠播,多次擴建,建成祖祠、庫堂、佛殿、講堂、東西藏經閣、羅漢堂、山門等,僧侶大增,信眾如雲,是莆陽著名古剎。閩中名士、詩人王邁在他的《龍華寺記》中龍華寺有過詳細的描述:「紺殿嵯峨,坐丈六金容而不為高;虛堂深敞,容千萬衲衣而不為廣。兩藏輪轉,天地雷鳴;雙塔吐光,晴霄星見。」龍華雙塔是龍華寺的鎮寺之寶,始建於宋大觀年間(公元1107—1110年),歸德鄉裡人郭勇為祈求其母親平安高壽而捐建,龍華雙塔於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竣工,歷經約二十年,塔身為樓閣式石質仿木結構,高44.8米,五層八角空心,其建築結構科學嚴謹,造法獨特,是八閩稀有的雙塔。

廣化寺夜景

宋代,莆田寺院都有過大規模的重修和擴建,一些重要的建築物仍然以其迥異而又堅固的建築風姿,屹立在莆陽大地之上。九座寺與無塵塔,鼓峰寺,東巖山報恩寺與報恩塔,八閩唯一的雲門宗系的雲門國清寺,壺公山的真淨寺、龍泉寺、棲雲寺,這些八九百年歷史的名寺古剎仍以豐富的文化遺存為莆田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證明。

宋代,廣化寺也在晨鐘暮鼓裡不斷擴建,不斷擠身於八閩著名的古剎。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建造天王殿埕中的石經幢,這座石經幢造型獨特,精雕細琢,是石雕中的精品之作。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建成了廣化寺東側的釋迦文佛塔,石構仿木樓閣式,五級八角形,高30米,塔體空心。釋迦文佛塔乃佛家舍利塔,古樸莊重,塔身雕刻近百幅工藝精美的浮雕、羅漢、金剛、戴冠女菩薩、大力士、飛天、迦楞頻伽共命之鳥、朱雀和花卉等,是石雕工藝美術的精品力作,是全國罕見的藝術寶庫。

宋代興化軍既出過數以千計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也保存著寺院庵巖達495所,這個數字對地域並不廣闊的小興化軍,無疑是天文數字,莆田的寺院密度之高實屬罕見。那層出不窮的晨鐘暮鼓一定在大宋王朝三百十九年間不絕於耳,並且還夾雜著數以萬計的讀書聲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壺山蘭水間傳頌著內心的靈魂高地。

05

宋元之交際,一場長達二年的抗元扶宋戰爭,摧毀了興化府城和眾多的寺院觀宮廟社,廣化寺獨處於城南鳳凰山南麓,躲過了這戰爭之劫,10院120庵依舊在歲月的風雨中,盡心盡力地敲響了充滿生機的晨鐘暮鼓。也許強大的大元帝國秉承著藏傳佛教的民族傳統,在開國之初,便「以佛治心」安撫天下民心,廣化寺寺裡寺外的風塵依然安然、超脫、寧靜。

儘管元朝留給莆田很少的歷史資料,無法讓人讀到那段歷史的全貌,但從莆田寺院所記錄的那段歷史來看,元朝廷對佛教的推崇、對寺院的保護是十分有力的,莆田那些著名寺院在大部分元朝時間裡,繼續著青燈黃卷的歲月生涯。我的靈魂甚至已經穿越了六百年的時光,返回了廣化寺寬闊的大雄寶殿,在煙香的霧靄裡傾聽一遍又一遍的心經,在數百個僧侶齊聲的朗誦中,瞬間瀰漫了我的心空,安然而又寂寞。

元代歷任皇帝都喜修佛事,弘揚佛法,由元朝廷勒文公布的全國性佛事活動,都由中央政府供應齋飯,耗費巨大。元延祐年間(公元1314—1320年),元廷舉行全國性輪看《大藏經》法事。參與寺院有一百大寺,在興化路參加的寺院有大廣化寺、大華嚴寺、龍華寺、光孝寺、囊山寺、能仁寺、水陸寺、招福寺、重興寺。輪看《華嚴》《法華》有莆田一十八所寺院。至今黃石重興寺寺壁還保存當時元朝福建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亦黑迷失所立的石碑,文末有蒙古文二行,為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所刻立。

鳳山寺

究竟是元代對莆田曾經的殊死反抗心存戒心,故意打壓,還是莆田僧俗兩界恥於記載元朝那些和風細雨的往事,在我所尋找的歷史資料中,很少寺院有元朝這一段歷史,只有浮沉於歲月之中的蛛絲馬跡,讓我還原了一些歷史真相:既然元朝推崇佛教,一定有一些著名寺院出現在這一個朝代,據保存至今的還有永明寺、大雲寺、石林寺,城中的萬安水陸院和永福寺在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1370年)合併為萬安永福禪寺,就是鳳山寺

著名古剎龍華寺還保存著元朝的一些資料,足以佐證元朝莆田佛事的狀況。元朝,龍華寺有僧侶近五百人。所轄寺院庵有數十所。元元貞年間(公元1294—1297年),元皇帝還二次勒旨詔徵龍華寺住持無隱大師入京講經,無隱大師稱病推辭,元成宗皇帝勒旨將仙遊縣的11院77庵全部劃歸龍華寺,龍華寺的規模或已達到歷史的巔峰。

寧海橋 圖|劉朝陽

元代,莆田佛教史上還有一個暖人心懷的大事,那就是寧海橋。龜山寺住持越浦大師是一個行走佛俗二界的高僧,面對寧海渡渡口那些木船在洪水與大潮中的飄搖,或危機四伏、或船沉人亡,下定決心籌資造橋,要建築長達二百多米的橋梁,談何容易。越浦大師發動龜山寺僧侶們遊走八閩,勸捐募資,十五年風餐露宿,十五年披星戴月,在木蘭溪溪海交匯之處,築起了橫跨木蘭溪的長橋。寧海橋長達二百二十五米,十四座船形橋墩,七十五塊長13米左右,寬厚各1.2米的巨塊石條鋪設,是莆田歷史上最宏大的石樑橋,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末興化路發生長達十多年之久的亦思法杭兵亂,給莆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些人迫於無奈漂洋過海,去異國他鄉尋找生路,莆田過上了一段黑暗的歲月。廣化寺並沒有逃過這一劫,亦思法杭兵在戰亂中放火燒了廣化寺,10院120庵,僅存月峰寺、東西塔等三院,還有普門庵、南門庵。那些年,斷斷續續的晨鐘暮鼓敲碎了十幾萬空蕩蕩的心靈。在殘缺的供桌上抹去塵埃,抹去斷椽殘瓦,在微黑的菩薩目光之上點燃了燭與香……

06

廣化寺老僧

大明王朝的建立,莆田又掀開了一卷氣勢磅礴的文化史詩,壓抑了九十年心中澎湃的夢想,莆田士子可在風和日麗的大地上傾情高歌,一科又一科謄寫詩與遠方的考卷,是莆田青年心懷忠君報國的雄心壯志。那個王朝,莆田以二個狀元、五個探花、一個會元、三十一個解元、五百八十四個進士、三百多個薦闢、二千多個舉人,刷爆明朝文化圈。莆田縣繼宋朝之後,再次以五百三十八個正奏名進士榮獲「明朝進士第一縣」的稱譽。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寺院和尚出身的低層農民,逆襲成功登基稱帝之後,對佛教及寺院、和尚卻實行嚴格限制的國策,加強對佛事的管理,興化府衙設僧綱司,專門管理佛教,建立僧人數額定限,造冊管理,剃度僧人需經考試,發給度牒。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又實施叢林合併、各寺財產田山造冊登記,規定每寺每年交納糧米。在明朝廷這一高壓政策下,莆田縣還保存廣化寺、光孝寺、東巖報恩寺、雲門寺、囊山寺、龜山寺、重興寺等19寺。仙遊縣僅剩下龍華寺、普惠寺、三會寺等3寺。興化縣更式微,只留下一座靈源寺。

廣化寺是興化府的重點寺院,在全國佛界享有崇高的地位。雖遭受亦思法杭兵之亂,幾乎毀盡,但廣大僧侶、居士、信眾從未忘記心中的虔誠與憧憬。在明洪武、建文、永樂年間(公元1368—1424年),廣化寺住持慧廣大師、源徹大師燈火薪傳,佛心傳承,相繼營建,重建廣化寺的殿堂、廊廡、僧舍,重現了廣化寺的佛光,規模也達到了宋代最昌盛的時期。從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進士、僉事、著名史學家黃仲昭的詩中可以看出了廣化寺的盛況。

一派禪房依澗傳,數聲清馨隔林間。

靈巖一百二十寺,多少樓臺鎖夕曛。

——黃仲昭《題廣化寺》

明代,莆田一些著名的寺院都有一段艱難的重建過程,或許是佛教的過程多了些波折多了些輪迴,或許是明朝廷對佛寺的控制。囊山寺在興廢更替中走過了二百七十八年的明朝時間,洪武年間,囊山寺住持道傑禪師、鼎翁、調翁二僧、湘江禪師,直至一行禪師、連城禪師佛心綿延,傾心而作,重建囊山寺的大雄寶殿、法堂,多座寮舍寢室、庫房、廚房、香積堂、齋堂、兩廡、田園村舍、毗盧閣、輪藏閣、鐘鼓樓,形成囊山寺歷史上最宏大的建築規模,囊山寺的香火旺盛直至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人災天禍,延宕了近百年時間,在悽風苦雨中等至明萬曆後期,由莆田名臣陳經邦鼎力支持,才有了一些主要殿堂。

從莆田一些名剎的歷史來解讀莆田寺院及佛教的榮衰更替,幾乎所有的寺院都在重複囊山寺的歷史,都在重複晨鐘暮鼓的時沉時浮。那個大明王朝,龜山寺、梅峰寺、東巖報恩寺、龍華寺、九座寺……所有曾經巍峨的殿堂或在大火中毀滅,或在戰火中損壞,尤其是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3年),倭寇發動了十一場大規模的燒殺搶掠,給莆田寺院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廣化寺、三會寺、龍紀寺、重興寺、梅峰寺、龍華寺……這些位於平原之上的寺院屢經戰火,或在抗擊倭寇中毀滅,或在倭寇侵擾中大傷元氣。令人扼腕嘆息的,許多古剎的藏經閣所保存的佛學典籍也在這場戰火中消失殆盡。許多古剎的孤本獨籍、文物史料都付之一炬,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倭亂之後,莆田又一次吹響科舉進仕的集結號,數以百計的進士重入朝廷中樞,或遍布天下府縣,他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莆田贏得了「文獻名邦」的盛名。這些官宦出身的莆田鄉賢從未忘記故鄉,從未忘記莆田的一寺一院,總是傾盡全力,倡捐重建寺院,萬曆皇帝的老師陳經邦無疑是最突出的一個鄉賢。城西的西巖寺是陳經邦親自倡建的寺門與書院合二為一的禪地,梅峰寺、囊山寺、石室巖寺、龜山寺、龍紀寺等莆陽名剎,或由陳經邦親自主持修建,或陳經邦號召莆田鄉紳捐金捐資重建。在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莆陽寺院逐漸敲響了晨鐘暮鼓,開始散落在平原與山區的每一個角落。

龜山寺石龜

龜山寺的重建是陳經邦致仕後的一大傑作,龜山寺本不受倭亂的影響,但寺門衰落,香客稀少,門可羅雀。陳經邦見此敗落的景象,誠遨北京正覺寺名僧月中僧師,回龜山寺重振龜洋寶剎。陳經邦還力遨八閩名臣葉向高、李廷機加入倡建的慈善隊伍,在莆田鄉賢與龜山寺住持月中僧師的共同努力下,重修了各個殿堂、廊廡、僧舍,並創建了二座屬寺,萬壽寺與萬隆寺。月中僧師還收回寺前一大片開闊地,種植茶葉,經過月中僧師幾年的精心培植,創新改良,龜山寺的茶葉名聞遐邇,蜚聲八閩,成為興化府朝貢的貢茶,朝廷賜茶名為「月中香」。

在明朝禪風習習的時代,還有許多僧侶不問辛苦,不計奔波,致力於莆田水利、橋梁等公益事業,他們以黎民蒼生為己任,全力以赴,功德圓滿。囊山寺名僧湘江大師,在明萬曆年間,募捐重建寧海橋。名僧空隱大師,行募八閩,在明洪武年間,修建了江口橋。這些慈善的行動深受老百姓的敬仰,也是佛俗兩界心心相印的輪迴報應。

在倭亂中嚴重損毀的廣化寺,也在戰火平息之後,開始漫漫的重建之路。廣化寺住持慧廣禪師、智潛禪師、雲章禪師無縫接力,傾盡所有,重建大雄寶殿、佛堂、僧舍等。在五、六十年間,幾乎恢復了廣化寺規模宏大的歷史全貌。那些年,明亮的晨鐘暮鼓,伴隨著南山松柏的濤聲,傾瀉而下,瀰漫了整座古樸、美麗的興化府城。

07

打石條的界外人

明末清初的又一場風雲際會,忠誠、正直、心懷社稷的莆田士子投入了一場長達十五年的抗清鬥爭。廣化寺的晨鐘或斷斷續續,廣化寺的暮鼓或時有時無,塵世的戰亂早已覆蓋了佛界的清淨。攻城與守城,一直在興化府重複著無盡的硝煙烽火,剛剛從嘉靖年間倭亂中恢復元氣的莆田,終被一場空前絕後的「截界」徹底摧毀了,昔日的海上絲綢之路所帶來的沿海的繁華永遠告別了。

告別莆田歷史的,還有那座深臥於九蓮山下的林泉院,這座被佛俗兩界譽為「南少林寺」的禪武之地,作為抗清復明的大本營,清朝廷死死盯住了這塊彈丸之地。天地會、紅花亭、南拳、武僧,慷慨赴死的英雄情懷,壯志凌雲的刀客精神,匡扶正義的武林宗旨,林泉院最後一次走進康熙年間的那場熊熊大火。大火併沒有毀滅天地會,也沒有毀滅南拳,二百多年後,從天地會分衍的洪門、同盟會,以辛亥年隆重的炮聲埋葬了滿清王朝,埋葬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共和紀年。

破敗的九蓮山小廟

南拳也在火焰中抽身而出,一部分散落在廣闊的莆田民間,沿海、平原、山區層出不窮地閃動著形影不離的南拳。儘管林泉院、崇福寺、通天寺、苦竹寺等一些與南拳、武僧有關的寺院暫時湮滅於時間的風雨裡,但是遠行的南拳一直在南下,廣東、海南,甚至東南亞各地潛藏著無窮無盡的武林高手,萌芽著數十種拳術,豐富並發展了南拳,最終成為與北腿齊名的武術高地。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總兵王萬祥捐資全面修建廣化寺,歷經四年才竣工,並將法海寺、南山庵全部併入廣化寺,廣化寺在清朝初期就有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格局。或許正是這麼良好的建築規模,清初的廣化寺已然是八閩四大名剎之一,它以古老而純樸的歷史源流,氣勢恢宏的殿堂、高高聳立的釋迦文佛塔、青翠茂盛的南山松柏、厚重廣博的佛教典籍,為莆田屹立起一座寺院的佛學坐標。這個時候一定都能聽到悅耳的晨鐘暮鼓傳遍南山,傳遍興化府城,傳遍莆陽大地。

清末明初,莆田佛教還有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國歡寺名僧超元禪師率一行僧侶,從三江口東渡日本長崎崇福寺布施佛法,至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回國,這場莆田與長崎的佛教文化交流,深深地影響臨濟宗在日本的影響。至今國歡寺仍保存著許多與日本崇福寺往來的資料,三百六十年過去了,這一段超元禪師東渡的歷史依然閃爍著佛的光芒。

滿清王朝也是一個崇奉佛教的朝廷,莆田佛教的興衰或無關於國運,偏居東南一隅的興化府,許多千年古剎、百年名寺依然在晨鐘暮鼓中點香誦經,點炷謄寫一卷卷清明的心經,數千僧尼隱沒在一座座風平浪靜的寺庵裡。在清開國之後二百年間,忽明忽暗的晨鐘暮鼓敲響了每一座寺院巖庵的春夏秋冬,打發著一個又一個枯燥無味的白天與夜晚,這二百的時光只緣在廣闊的佛經上緩緩流逝。在我所閱讀的莆田寺院的往事中,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佛事,也沒有值得大寫特寫的佛史。平淡無奇,這是我對這二百年莆田佛教的最初,也是最後的結論。

從清代康熙年間,莆田商人引人注目的崛起,改變了莆田人的命運選擇,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擁有了一種除耕讀漁樵之外的人生道路。「無興不成鎮」這句來自清朝時期廣泛的民謠真實地道出了莆商群體的影響力。莆商富可敵國的財富不僅逐漸解構莆田的政治生態,也在裂變著莆田的文化生態,一些富豪們一擲千金,捐官納銜,光宗耀祖,也有一些富豪們順應心境,捐田捐金,重修佛門,重建道場,吃齋念佛,感恩圖德。

清光緒年間(公元1871—1908年)莆田佛教開始蓬勃的復甦,那些歷經漫長風雨的千年古剎重現輝煌,無論是山區的九座寺、龜山寺、紫霄寺,還是平原的囊山寺、重興寺、國歡寺,還是城內的廣化寺、梅峰寺、雲門寺。光緒年間絡繹不絕地搬磚運瓦,刨木塑像,莆田寺門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春天。殷實的民間財富,一心向佛的民心所向,才能有如此大規模的重建與創建。正是光緒年間的擴建與修建,這些莆田寺院所保存的殿堂與格局至今未變,是莆田佛界之幸,也是莆田文化之幸。

南山廣化寺在清光緒年間的光輝歷程代表著莆田寺院的這段歷史,也是莆田佛教的生動縮影。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廣化寺住持善和大師四方募捐,籌得巨資,在原廣化寺的基礎上建造大雄寶殿、天王殿、法堂、祖堂等,與原來的牌坊、山門、放生池形成了宏大的中軸線,同時也重建客堂、禪堂、方丈室、淨行堂,又在後山頂創建天馬巖,造就了今天廣化寺的大結局。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名僧善和禪師前往北京大佛寺敬請藏經,途經廈門圓寂。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廣化寺住持本如和尚建悲閣,於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晉京奉旨獲御頒《龍藏》七千餘卷珍貴的藏經歸廣化寺,這些珍貴的佛學典籍是廣化寺鎮寺之寶,是廣化寺永遠的晨鐘暮鼓在佛的天空流連忘返地奏響。

08

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鴉片戰爭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也翻開了中華民族長達半個世紀的恥辱史。清朝奉行閉關鎖國為國策,那扇封閉的國門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攻打下被徹底打開了。通商口岸,這些近代史上有些恥辱的詞語已然不斷出現在一份又一份喪權辱國的協議上。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國的核心區,福建擁有最初二個的通商口岸,福州與廈門。下南洋,這個對福建人十分熟悉的人文事件,也就是從這個年代開始的,並形成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遷徙。福建、廣東在這一百年的近代、民國時間內,數百萬人的下南洋,不僅改變了東南亞各國的歷史進程,也改變了福建、廣東的歷史人文。

莆田人下南洋卻有另外一個身份的人群,也在這百年的下南洋歷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業績。這個群體就是僑僧,也在清末民國時期,一些僧人苦於莆田民間的財力匱乏,無力支撐寺廟的發展,下南洋至東南亞各國建立廨院,為莆田寺院打開了另一條佛光重現的振興之路。那個年代,廣化寺、龜山寺、龍華寺、囊山寺、三會寺、梅峰寺、九座寺、鼓峰湧泉寺都有大量僧侶下南洋,並在南洋各國建寺造院,或稱分寺或分院,這些海外廨院在東南亞各國掀起了崇尚佛教的心靈指向,廣弘佛法,受到當地信眾和華僑的大力支持,紛紛捐款,寄回莆田,重振祖寺,成為莆田佛教的一大幸事。

囊山寺 圖|二叔

江口是福建著名的僑鄉,也是福建華僑下南洋策源地之一,數十萬人的江口人下南洋或已在民國形成了一個主流的社會現象。位於江口鎮的囊山寺、鼓峰寺也受到下南洋的影響,很早就有僧侶下南洋。囊山寺住持源智和尚、證明和尚、慧賢和尚、明隆和尚、妙義和尚,這些住持或方丈親自下南洋,邊募捐邊弘法,然後在囊山寺擴建、重建一些殿堂,續興土木,天王殿、鐘鼓樓、庫房、內禪堂、齋堂都在這個時期修建。

江口大帽山南麓的鼓峰湧泉寺,自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重興之後,住持本山、妙義、懷仁、溫義、竹仁等和尚,苦行靜修,十方募化,不僅重建規模宏大的鼓峰寺。在莆陽的山區、平原創建十來座寺院庵,而且還在南洋各地主持、創建了不少寺院,這些心懷慈悲的和尚來往了祖寺與南洋各廨院,廣弘佛法,開創了一條海內外法脈綿綿的佛界佳話。

囊山寺的磨崖題刻 圖|二叔

清初民國時期,得益了下南洋的僑僧盡心盡力勸募,許多莆陽寺院基本上恢復到歷史上鼎盛時期,一些高僧大德身體力行,成為各個千年古剎的重興始祖,廣化寺的善和大師、梅峰寺的微嘉大師、龜山寺的成慧大師、妙勝大師、囊山寺的通源大師。民國初期,廣化寺住持本如禪師和梅峰寺住持永靜禪師,發起成立莆仙佛教會,應該是莆田佛教走向成熟的標誌性事件。

作為莆田佛教的開山鼻祖,廣化寺也有眾多僧侶下南洋募捐與創建分寺。藏經縷、觀音閣等廣化寺的重要樓閣,也是下南洋的僑僧募捐修建的。

從近代到民國,莆田寺院的晨鐘暮鼓,響動了莆田千年名剎遼遠的天空,也響徹了遙遠的南洋,五十多座分寺分院的早晨與黃昏。下南洋、僑僧、分院、分寺、廨院,這些富有莆田特色的佛教文化符號,是莆田佛教的另類輝煌。

09

從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鄭露舍私宅捐建金仙庵,寺院的晨鐘暮鼓一直在莆陽大地上傳頌著內心的純粹、乾淨、執著,也是從這一年伊始,莆田士子、信眾對佛祖的敬仰與崇尚漸漸地形成了一條浩浩蕩蕩的信仰河流,不論在春秋,還是冬夏,一年四季點炷誦經,燃香祈福,清晰的木魚聲敲落了無數個依依不捨的夕陽。南山松柏聽見了廣化寺雄宏而壯麗的祈福之聲,大地一片寧靜,深情的木蘭溪也聽見了南山松濤呼嘯般掠過的信仰風暴。莆田,我們的莆田,永懷著明媚、高尚、靜謐的心境,聆聽著歷史前進的腳步聲。

1983年,國務院公布了142所全國漢族地區重點寺院,莆田縣的南山廣化寺、梅峰光孝寺、囊山慈壽寺入選,一個縣擁有三所重點寺院,這在全國也是僅有一家。龜山寺也以其千年的禪傳百年的建築群,唐代古井、石柮、石柱,保存一千多年的無了祖師全身舍利寶像更是鎮寺之寶,唐代名士黃滔在其《龜洋靈感祥院東塔和尚碑》中對龜山寺的文物及歷史沿革有著詳細的記錄,莆田千年名剎沉甸甸的歷史人文積澱,無疑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組成部分。

佛教在莆田千年的傳承中,有著豐富的佛學遺存。佛教學派主要是禪宗體系,其中南山廣化寺、龜山寺、鼓峰寺屬臨濟宗,梅峰寺屬曹洞宗。囊山寺原為臨濟宗系,清末之後實行臨濟、曹洞二宗並行規制。雲門國清寺是福建省唯一的一座雲門宗寺院。而以林泉院為代表的少林南拳,是禪武合一的禪宗體系最具魅力的寺院。莆田數十家寺院禪武兼修,精研武術成為南拳的發源地,也是天地會、洪門創始的策源地,無數的拳形腿影在歷史的榮衰交際之時,高舉起匡扶正義、除暴安良的民族旗幟。

一千四百多年來,佛教傳入莆田後便深深地紮根在一代又一代莆田信眾的心中。廣化寺、龜山寺、囊山寺等千年名剎也走出享譽莊嚴國土的大德高僧,在新的歷史時期,廣化寺作為莆田代表性的佛學勝地,不斷有大師湧出。從廣化寺出家的、首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圓瑛大師、副會長圓拙長老,從囊山寺出家、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席寂晃大師,從龜山寺出家的大師還有金明、定光等,這些源自莆陽佛門的大德高僧以淵博的佛學知識,篤定的佛學信仰,行走無疆,為佛教推陳出新,打開了清風明月的大殿。

莆田寺院巖庵數以千計,分布在山區、平原、沿海,分布在一座座名山名峰之上。莆田的山峰因為有這千年百年的寺院,才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有了莆田新舊「二十四景之一」。東巖山、東巖山報恩寺和「東山曉旭」,南山、廣化寺和「南山松柏」,鳳凰山、石室巖寺和「石室藏煙」,囊山、囊山寺和「古囊峢巘」,壺公山、靈雲寺、清淨寺、白雲院、龍泉寺和「壺山致雨」,九華山、苦竹寺和「九華疊翠」,紫霄山、紫霄寺和「紫霄怪石」……每一座山都有連綿不斷的晨鐘暮鼓,和著天籟般乾淨的空谷回音,和著清風般的誦經聲,為莆田的每一個明天祈福。

莆陽寺院或因其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文脈綿綿,而成為不可多得的文物保護單位。南山廣化寺和釋迦文佛塔,龍華寺和龍華雙塔,會元寺和天中萬壽塔,九座寺和無塵塔,吉祥寺和寧海橋,東山禪寺和報恩塔,無可爭辯地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囊山寺、梅峰寺、鳳山寺、重興寺、龜山寺、三會寺、龍紀寺等近十座寺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少林寺、紫霄寺、天馬寺等四十多座寺院是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歷經千年風雨的寺院本身就是一座豐富的文化遺存,為我們留存著一面又一面清靜的心靈之風景。

凌晨四點的廣化寺

淺淺的夜幕即將覆蓋屋脊起伏,廣闊壯觀的廣化寺,在暮色中我靜靜地凝望著暗淡的天色溫暖地合上廣化寺遲遲不散的暮鼓聲,這深沉而又優美的鼓聲一直在我心中輕輕掀起淺淺的波浪,一幕僧童純淨的笑臉如同一朵初夏雨後的蓮花,在我的目光之上搖曳,淡雅的清香消去了我的固執、魔咒、不安、痛苦,去除了沉澱在心底多年的狹窄、猜疑、忐忑、驚悸。

一縷僧侶們清晰的誦經聲,猶如溪澗散發出甜甜的水聲,在我的靈魂讓千迴百轉,這乾淨的聲息安慰了我奔波半生的靈魂,撫摸著傷痕累累的記憶,去讓我的生命沉入這無邊無際的經聲裡。

一襲袈裟遠行的背影還在我的眼中漸行漸遠,我捧著熾熱的心靈,在五月初十的黃昏裡,等待著,等待著那一行熟悉的腳步聲……

相關焦點

  • 《王者榮耀》羋月梵音飛舞皮膚怎麼樣 皮膚外觀展示
    導 讀 王者榮耀羋月梵音飛舞皮膚怎麼樣,羋月梵音飛舞皮膚欣賞。羋月的這款梵音飛舞皮膚是畫敦煌的比賽中的一款作品,那麼這款皮膚究竟怎麼樣呢?
  • 小花仙:山荷葉花仙王梵音為救小愛犧牲,安安也實力坑過椿
    為了保護埃裡克不讓他受到菲爾的致命一擊,小愛奮不顧身地擋在了他的前面,直接給粉絲們上演了一部公主拯救王子的故事片段,正當兩個人要被黑暗旋風擊中的時候,梵音出現了。這隻綠色的花仙王,不是溫暖說大話,真的是非常的漂亮。當初安琪兒女神把她帶到小愛面前的時候就覺得這位花仙並不簡單。鄰家小女孩般的外貌,淡綠色不僅護眼,還很養眼,與小愛純潔的內心相互照應。
  • 七絕(冬至又過)一首:晨鐘暮鼓送雲煙,夏雨秋風露雪天
    七絕《冬至又過》晨鐘暮鼓送雲煙,夏雨秋風露雪天,日晷圭光超一線,梅圖數九又新年。
  • 莆田鞋是什麼意思?莆田鞋和正品的區別!讓所有人穿上喜歡的鞋子
    買過運動鞋的人都知道莆田鞋,莆田是中國福建的一個城市,那莆田鞋是什麼意思?莆田鞋與真鞋有什麼不同?「莆田鞋」是什麼意思?莆田鞋是指產自莆田的鞋類產品,莆田是大型高仿鞋生產基地,主要出口高仿名牌球鞋。莆田市生產的仿高鞋,遠銷世界各地,仿鞋貨水深,深不見底。人人都穿著名牌,跟在莆田街上的名鞋時裝秀一般。NB,耐克,匡威,阿迪達斯,亞瑟士, puma, CAT等市場上的品牌。
  • 莆田內行人揭秘:莆田鞋子純原版本是什麼意思?
    莆田內行人告訴大家莆田鞋的純原版是什麼意思?第一,純原版從字面上理解,很多鞋商都會讓顧客理解為,原廠原裝材料,然後再到莆田鞋廠拼裝,相當於正品原材料,外面找人拼裝,這是一種版本。另一版本則是正品代工廠推出的。現在有兩種更流行的說法,當然,牛皮自己吹,怎麼吹都行。那究竟純正的本子在莆田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 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今日在莆田開幕
    記者從28日下午在莆田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新聞發布會獲悉,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今天將在莆田市會展中心開幕。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人士、專家學者和其他社會知名人士共千餘名代表和嘉賓與會。
  • 流落在外的莆田黃花梨大案,價值連城
    》一書,他指出,「在莆田平原,儀式系統是最重要的社會網絡,所有人的身份、地位、權利、義務,都要通過廟宇和儀式系統來界定,所以有人稱莆田的廟宇是『第二政府』。可見,信仰在莆田民間的地位舉足輕重。,這便是莆田人最隆重的日常。
  • 莆田下雪了啦?!
    昨晚 莆田下雪了! 網友木蘭雨也在石谷解山頂拍到霧凇雲海 莆田最低溫跌至零下5℃
  • 莆田發現「四川蘇鐵」恐龍曾把它當飯吃
    (音jié)遺植物、中國特有樹種的水松,近日被莆田林業部門在涵江新縣鎮、梧塘鎮和仙遊的遊洋鎮等地發現。至於四川蘇鐵樹為何會在莆田出現,該專家解釋說,四川蘇鐵是蘇鐵科的一種,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曾與恐龍同時「稱霸」地球,被地質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該物種對於氣候和環境的要求不高,主要分布在山區一帶。四川蘇鐵在我省的分布有3個重點地區,南部以永泰縣為重點,閩東以羅源、連江縣為重點,北部較集中於沙溪幹流兩側山地,以永安市貢川鎮為中心,這個區域古樹最多。
  • 莆田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真的是長見識了
    #潮鞋穿搭# 當今世界高仿鞋之都# 1979年中國改革,福建省區域與臺灣寶島省相臨5年後,莆田從晉江市區域區分開來,單一設為莆田市。慢慢地快速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鞋子加工的重要之地。時間推移科技快速發展,中華也即將到來了產業發展,人工費價格和人工的權益的基本保障上升,讓大多數的品牌慢慢地選擇離開珠江三角洲,轉場東南亞市場。那年的代工生產要不就正如安踏361之類自製的品牌,要不就就時間推移搬走、關門、倒閉浪朝相忘江湖。
  • 莆田:世界地球日環保進社區 環保志工教你製作酵素
    活動現場東南網莆田4月17日訊(本網記者 李妙珠)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一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世界地球日,環保進社區」宣傳活動在莆田城廂區太平社區活動中心舉行。市民在《世界地球日 環保進社區》籤名牆上簽名
  • 全世界最古老的荔枝樹,在中國福建莆田
    全世界最古老的的荔枝樹在中國福建省莆田福建莆田也被稱之為荔城,荔枝樹在莆田隨處可見,全世界最古老的荔枝樹也在這裡,這顆古樹位於莆田市荔城區英龍街原宋氏宗祠遺址中,是世界上罕見的高齡果樹名為「宋家香」,這棵樹是在唐玄宗時期(759年),距今已經有近1300年的歷史,在千百年的歲月裡,這顆古樹見證了歷史歲月的變遷,不管是天寒酷暑,不管是暴雨颱風,不管是刀槍箭雨還是炮火連天都沒有影響它的頑強生長
  • 在福建莆田的東南端,一座天然的地質公園,有世界罕見的海蝕地貌
    依稀記得是去年的暑假,貓貓和表弟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小旅行,身為莆田人的我們,連二十四景都沒去全,於是決定去集眾多景點於一身的湄洲島。當然其中令貓貓印象最深的景點就是位於湄洲島東南端的鵝尾神石公園,它是一座天然的地質公園,其實就是一座山,由於受海蝕的作用,形似鵝尾而得名。
  • 怎樣買到質量好的莆田鞋?
    很多人都知道莆田鞋,但是您知道怎麼樣才能購買到一雙質量上乘的莆田鞋嗎?今天我們就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賣家的營銷噱頭,因此他們便會說各種版本的莆田鞋。其實是沒有任何標準可供我們參考的,真正看一款鞋子做的如何,我們應該看他的做工和防偽線,以及鞋子的材料和走線,只要這些過關,就屬於品質較為上乘的莆田鞋。其次我們在購買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只看價格不看質量,價格便宜的莆田鞋自然有其中的道理,不是小作坊生產的,就是一些大廠生產出來的瑕疵品,這樣的鞋子穿在腳上,自然會被別人嘲笑為一眼假。
  • 莆田平海「藍眼淚」大爆發!半夜海邊都是人
    其實,你大可不必跑那麼遠,莆田平海鎮這幾天頻繁出現「藍眼淚」,有興趣的市民,可以來一場奇妙的邂逅!天空上繁星點點,夢幻的銀河讓人仿佛進入童話的世界!而這就是——藍眼淚!關於「藍眼淚」的構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夜光藻」藍眼淚,一種是「海螢」藍眼淚。
  • 國網莆田莆田供電公司利用微型紅外熱成像裝置的無人機進行夜巡
    打開APP 國網莆田莆田供電公司利用微型紅外熱成像裝置的無人機進行夜巡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3 11:36:34
  • 「人民醫院」竟是「莆田系」,這是什麼操作?
    2020-12-01 16:27:47 來源: 五彩斑斕的世界 舉報
  • 關於莆田的50個關鍵詞,每個都值得記住……
    說到莆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莆田滷麵。因為莆田滷麵象徵著家鄉,象徵著莆田的一種文化民俗。在外漂泊的遊子,能吃上滷麵就超滿足了。 莆田人去別人家裡,那一定要泡上一壺茶。家家戶戶都備有一套茶具,這已經是莆田人的習慣了,如果沒有總感覺缺少些什麼。
  • 莆田山峰按海拔排名,最高的竟是……
    周末,小編跟著小夥伴去爬山,路上閒聊時說到莆田最高的山是哪座山。小編自信滿滿的脫口而出是壺公山,結果遭到小夥伴的一致嘲笑。小編一直認為壺公山是莆田最高的山,木蘭溪是莆田最長的溪流。所以人們多以壺公山和木蘭溪為莆田市的代名詞,合稱「壺山蘭水」。原來小編一直錯了這麼多年嗎?不服氣的小編回家找了莆田幾座山的資料比較了一下。
  • 福建莆田除了鞋好,木雕手活兒也好,出神入化的手藝!
    提起莆田,恐怕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還是它的鞋子。籃球場上侮辱人最狠的方式,不是說人打球爛,也不是帶著對象和單身狗打球,而是那一句「你穿的是莆田鞋吧」。這裡的莆田鞋是一種代稱,專門指那些仿冒名牌的一類鞋,因為這種鞋大都產自莆田,因此仿冒名牌的鞋子總是被冠上莆田鞋的名號。莆田鞋甚至已經不再滿足仿冒了,開始自己創造新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