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出現第二個「知網」?或者收費下載的傳統模式消失……

2020-11-28 上海觀察

 

最近,「中國知網」有「躺槍」的,也有「敗訴」的,在知識界之外名聲大噪。先是「前博士」翟天臨自曝「不知『知網』為何物」,後因有償下載論文的充值門檻過高,被大學生告上法庭,終將最低充值金額降了100倍。

在不少學者對知網平臺知識壟斷的指摘中,學術化與商業化的平臺服務如何平衡?國際上大型文獻資料庫怎樣運營?中國能否出現第二個「知網」相互競爭?免費下載會否成為一種趨勢?種種問題,有必要一一解開。

 

 

 

資料庫緣何「一家獨大」

 

 

近日,蘇州大學一學子小劉在知網下載文獻時,網頁提示需付費7元,但最低充值額度為50元。餘額用不掉,退起來不僅要等、還很麻煩——結果一篇論文引出一場官司,最終法院判決小劉勝訴。中國知網日前更新支付頁面,增加自定義充值,金額在0至3000元之間,也可選擇0.5元、1元、2元等簡訊小額支付方式。事實上,50元的這個門檻早已存在。比如,知網下載一篇博士學位論文需付費25元,但不少學生用戶下載需求有限,由此剩餘的充值額無奈「放棄」。

智慧財產權是有價的,優秀學術成果在發表時具有唯一性,因此獲得作者授權的平臺就有了獨家「定價權」。在中文學術文獻領域,中國知網堪稱最大資料庫。它又名「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創建至今已有20年,得到學術界、教育界、出版界、圖書情報界等支持與配合。

 

但與歐美以出版商主導的商業模式不同,知網本身幾乎不生產原創內容。從各大高校到出版社,他們與知網之間達成協議,將以單位名義發表和發行的文獻統統「上網」。而以師生為主體的用戶端,通常可以通過單位授予的帳戶,使用知網資料庫。但除此以外,或在校外,可能就要自掏腰包。據知網母公司同方股份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財報,其毛利率接近60%。

 

「我們並不反對知網享有壟斷,但不能利用長期形成的市場支配地位,以致於智慧財產權的權利人受到不公平對待。」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倪靜,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表示,教師自身以及帶教研究生等發布的論文,都帶有一紙授權頁,意在授權於知網。眾多名校還唯一指定知網為論文「查重」必備工具,使其成為繞不開的「剛需」。而知網收費尺度則每年持續看漲,其定價已大大高出「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規模較小的資料庫,有「低買高賣」之嫌。

 

 

 

按營利性質分類管理

 

 

在同濟大學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教授宋曉亭看來,知網平臺的性質具有一定模糊性,實際上文獻資料庫應當區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並進行分類管理。其中,不可或缺,正是明確公益性質的國家資料庫。也就是由政府主導,以財政資助,在基本面上提供免費服務。當前,國內並非沒有國家機構資料庫,比如社科文獻、法律文書、發明專利等都有,但學科面較窄,收錄量不大,仍需加強建設和運行。

另一方面,社會上也必然需要引入帶有充分競爭性的商業資料庫。也就是按市場規則,用質量說話,讓用戶擁有選擇權。對於商業資料庫,監管層面應當以《反壟斷法》等為依據,確保維持其自由競爭狀態,同時有「進」也有「出」。宋曉亭表示,商業資料庫最好至少有3家,比如通信領域三大運營商的格局,才能避免其合議定價,保障用戶正當權益。

 

在國際上,施普林格·自然、愛思唯爾、威利(Wiley)等既是國際學術出版商,也是幾大主流資料庫。從《細胞》到《柳葉刀》,擁有這些權威學術期刊的愛思唯爾集團,擅長在生命科學領域構建強大資料庫,因付費下載價格上漲也曾遭遇一些歐美教授的聯名抵制。據了解,國際知名刊物的單篇下載價格不菲,常在10美元水平。幾家供應商覆蓋的學科存在交疊,經費有限的教研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特色和需求,選擇訂製不同學科門類的資料庫,比如只訂閱機械類學科。

 

宋曉亭認為,與真正商業化運作的資料庫相比,知網獲取學術資源的渠道有點特殊,其業已形成的市場地位也不完全是競爭產物。專家們表示,在資料庫領域,「大」者為王,對於佔有海量數據、習慣性渠道以及封閉化用戶鏈的平臺,後來者的挑戰成本極大,後來居上的機會不大。

 

 

 

「開放獲取」模式大勢所趨

 

 

學術成果需要原創保護,也需要公開交流,因此發表方希望藉助平臺方,提高成果在更大範圍內的「可見度」。在此意義上,大型資料庫也帶有發行功能,這也是眾多出版機構願意搭上知網平臺,或者無法拒絕「搭車」的一大因素。那麼,既然是一種在線發行,發行成本的承擔方其實可以在作者與讀者之間轉換。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學術編輯胡寅,早年在法讀取工程碩士學位,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如今「開放獲取(OA)」渠道已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可以在網上免費獲取的學術文獻數量與日俱增。包括他所在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在內,一批出版商主導的資料庫,將更多的「訂閱費」分擔至作者那頭,而讀者那頭就不再需要支付「訂閱費」了。比如,打開「自然中國」網站,其下眾多在線出版刊物的最新科研文章,均供瀏覽者公開訪問、免費閱讀。「這個開放比例達80%左右,光《自然》旗下的《科學報告》雜誌一年就有上萬篇開放獲取文獻。」

 

為何論文或專著的作者有能力承擔資料庫的這部分發行成本?胡寅表示,目前不少國家中,相當一部分科研經費在撥付時,已考慮到科研成果在後期面臨推廣需求,囊括了上線、入庫、下載的相應成本。因此,科研工作者在發文出書時,就提前為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埋單」;而資料庫也就沒有必要同時向兩頭收費,或重複收費。

 

「在用戶端,更多學術成果可以免費地公諸於世、推而廣之,從本質上講,相當於整體節約了社會資源、學術成本。」胡寅說,「相信總有一天,用戶收費下載的傳統模式會消失。」

相關焦點

  • 中國知網收費模式引爭議 法院:最低充值金額50元限制規定無效
    央廣網北京2月17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中國知網是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從本科生開始,中國知網就幾乎是學生檢索、下載學術資源的唯一渠道。近日,演員翟天臨被曝出曾在直播互動中表示不知「什麼是知網」,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繼而牽出已發表論文涉嫌抄襲等討論。
  • 中國知網太貴怎麼辦?這8個文獻網站可免費下載文獻,值得收藏!
    知網論文下載收費非常之高,下載一篇論文15~25元,或者5毛錢一頁,而我們在寫論文通常需要參考個幾十篇的文獻甚至幾百篇論文,而一般學生根本支付不起。為了降低學生的壓力,這個錢一般是學校出的,用包年的方式獲取知網的授權,然後給內部學生免費使用。但為了獲取這個授權,一個學校要掏出天價的費用給知網。
  • 大學生的困惑:我在知網下載自己的論文還收錢?知網究竟多賺錢?
    相信上過大學的朋友都知道知網。知網對於大學生而言,最大的用處在於論文查重和論文下載。特別是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們,為了撰寫自己的學術論文,不得不在知網上下載數十篇的參考文獻。但是問題來了,下載文章是要收費的。
  • 中國知網怎麼免費下載論文
    最近很多學生忙著寫畢業論文了,參考文獻就需要很多,相信中國知網是我們大部分童鞋寫論文時必備的參考網站,但是知網上的論文文獻並不是免費的,如果不在學校的話不知道如何免費下載,於是做了這個匯總,方便廣大童鞋們。
  • 中國知網下載文獻免費嗎?中國知網無法退還餘額被告
    中國知網下載文獻免費嗎?中國知網下載文獻收費被告  下載一篇文獻只要7元,但是需要最低充值50元才能購買,而且剩餘金額不能退還。這是去年5月,蘇州大學大三學生小劉在中國知網下載文獻時遭遇的一幕,小劉為此「較真」,認為侵害了自己的權利,將中國知網運營方告上了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
  • 政協委員建議知網對國內用戶免費:現存收費貴等問題
    [PConline資訊]5月26日消息據報導,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今年的一份提案,建議把中國知網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在國內供用戶免費使用。他指出,隨著知網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出現了收費貴、行業壟斷等方面問題。
  • 中國知網營收近10億時 國外大學紛紛抵制學術出版商
    不久前,中國知網也因高收費、較同行更高的毛利率以及在學術界的壟斷地位引起過類似的爭議。作為國內使用範圍最普遍的中文資料庫,知網的用戶涵蓋全國各個領域和群體,但其資源的獲取卻是有限的,需支付一定的費用。為獲取更便利的閱讀通道,許多高校都願意花費大量經費為在校學生和老師訂閱知網,但普通讀者們則需按頁面付費或註冊帳戶進行充值。
  • 中國知網再上風口浪尖:連年漲價、涉嫌壟斷
    連年漲價,涉嫌壟斷,知網再上風口浪尖,學術與商業該如何平衡?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對於中國的大學生來說「中國知網」絕不是個陌生的名字。它是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從本科階段開始,知網就幾乎是學生檢索、下載學術資源的唯一正規渠道。
  • 這個網站可以免費下載論文 不用再上知網花錢
    目前,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主要開設有資訊、資源、專題、服務四個欄目,資源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圖書、古籍四類,收錄哲學社會科學相關領域文獻共計一千萬餘條,提供在線閱讀、全文下載等服務;還收錄有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重要的政府機構、高等院校、學術機構以及資料庫的連結便於廣大讀者查閱、使用。
  • 中國知網下載要付費,這些免費下載論文的軟體和網站,值得收藏
    去年翟天臨不知「中國知網」為何物,直接讓中國知網火出圈,很多從前不知道中國知網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知道了中國知網。知網的概念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CNKI便是中國知網的外文縮寫。
  • 無錫圖書館如何免費下載中國知網
    無錫圖書館通過登錄,網上數字圖書館,只要有圖書館的借書帳號,便可以通過數字圖書館登錄中國知網,其中的論文也可以免費下載。下面簡單介紹。第一步,搜索欄輸入無錫圖書館,打開連結第二步,這是無錫圖書館的官方地址第三步,無錫圖書館的首頁第四步,點擊左下角的數字圖書館連結第五步,數字圖書館的地址如下第六步,數字圖書館的首頁進入第七步,右側的輸入信息,點擊登錄第八步,登錄成功後的畫面,顯示在線時間與在線人數第九步,點擊左側中國知網的連結
  • 學術版權壟斷年收入近10億,中國學者苦知網久矣
    「知網是啥翟天臨」成功掀起一場橫跨娛樂圈和學術圈的打假運動,將國內大型期刊論文資料庫「中國知網」炸到了大眾面前。事實上,由於一直存在的高收費、涉嫌論文資源壟斷等問題,一時間,網絡上對知網的討伐之聲不絕如縷。
  • 知網碩博論文查重收費標準
    在眾多網站中,知網的名氣最大,這個黎明早就知道。只是,知網論文查重收費標準,他並不太清楚,於是他來到官網專門做了調查。他發現,普通本科論文,可以檢測8萬字左右,費用大概在100元到200元之間。期刊投稿和職稱論文,因字數較少,一般一次收費在80到100元之間。而碩博畢業論文,收費標準大約在200到300元之間。其查重系統一般有「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簡稱為知網vip5.1)與「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簡稱為知網tmlc2)兩個。這兩個系統的檢測字數大約在30萬字以內。
  • 文著協訴中國知網一審有果
    原標題:文著協訴中國知網一審有果 12月19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下稱文著協)訴《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下稱學術期刊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同方知網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一案。
  • 論文怎麼下載?怎麼免費下載知網論文?
    大部分畢業生都會上中國知網找論文參考。中國知網是龐大的論文資料庫,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撰寫論文的工具。我們可以通過搜索【主題】或者【關鍵詞】的方法,找到我們認為合適的論文,作為參考。有時候為了方便查看,我們會選擇將論文下載,那怎麼下載呢?
  • 這個網站可以免費下載社科論文,不用再去知網上花這筆錢了
    目前,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主要開設有資訊、資源、專題、服務四個欄目,資源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圖書、古籍四類,收錄哲學社會科學相關領域文獻共計一千萬餘條,提供在線閱讀、全文下載等服務;還收錄有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重要的政府機構、高等院校、學術機構以及資料庫的連結便於廣大讀者查閱、使用。
  • 翟天臨不知道的「知網」,被大三男生告了!
    知網到底是個什麼網站?中國知網創於1996年,因涵蓋外文類、工業類、農業類、醫藥衛生類、經濟類和教育類等多種數字、資料、文獻等而成為學術論文的參考資料庫。這兩天知網又火了這回是因為「最低收費」被告了下載一篇7元的付費論文,卻需要先在中國知網充值50元錢。因多次協商退還剩餘充值費用無果,蘇州大學法學院學生小劉將中國知網告上法庭。
  • 知網該不該免費
    作為查找並下載學術文獻、論文、工具書等多種資料的主要渠道,知網在國內學術研究界的地位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其論文查重等服務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天下苦知網久矣」,戲謔之詞裡儘是大學生對於知網壟斷地位的不滿。「目前個人用戶在知網下載一篇論文,需要每頁支付0.5元的費用,折合下來,平均每篇論文需要付款3元左右,同時一年後如果需要再次下載,則要另外支付費用。
  • 倪閩景委員:中國知網,免費?免費!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張惠娟)「中國知網,1月29日起免費開放。」疫情期間,各高校交流群中流傳的這一則消息,為「宅家一族」的大學生開啟了一段科研之旅,這也讓「中國知網」熱度上升。而這個「熱」新聞卻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的「冷」思考。
  • 「深讀」翟天臨事件背後的「知網」到底是啥
    2月11日,蘇州大學小劉同學狀告中國知網的案子的判決結果公布,此前,因為下載一篇7元的付費論文,卻要先在中國知網充值50元錢的事,他將中國知網告上法庭,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判決他勝訴。昨天,錢江晚報記者對話這位學法律的大三男生,了解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