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市售的助眠產品如安提思睡眠儀、神燈智能眼罩、Sleepace享睡紐扣、助眠燈、枕頭、床墊、蝸牛睡眠智能枕等,安脈思睡眠手環有著非常特殊的兩點:
1、使用場景不是臨睡前或睡中,而是日常生活(試驗出的最佳佩戴時間為18點-22點);它的佩戴時長也無須整日,而是30分鐘-4個小時(分失眠的輕重程度)。
2、它向用戶作出了效果承諾:自購買起的15天內,如果不喜歡或者認為沒有效果,可以原價退款;36天內,可重建自然睡眠生態,脫離產品。
據了解,安脈思睡眠手環集材料學、光學、聲學、醫學為一體,讓遠紅外線、聲波、藍光三者結合使用,作用於手部穴位,使身體產生共振、共鳴,達到改善微循環、活化體內惰性水分子、調節與情緒和睡眠有關的神經遞質、誘導自身體多種睡眠因子產生等效果,從而改善睡眠狀況。
關於遠紅外線、聲波、藍光的應用原理,均有研究已表明。
遠紅外線:人體約70%是水分,血液的水分比率更高達83%。若血氣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結成惰性水(即四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不能通過細胞膜。被譽為「生命育成之光」的特定波長的遠紅外線(遠紅外線波長範圍和該特定波長的說法均不一,分別約為3~1000微米和4~16微米)因與水分子的振動頻率極為相同而使水分子產生共振,變成獨立水分子(即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提高身體的含氧量,細胞因而能恢復活力。
聲波:人體的各種器官都有一個固定的振動頻率,如軀體為7~13Hz,腹部、內臟為4—8Hz,心臟為5Hz,頭部8~12Hz,均在次聲(低於20Hz)的頻率範圍內。一旦大功率的次聲波作用於人體,就會引起人體強烈的共振,從而造成極大的傷害。低聲壓級水平次聲在一定條件下(120min/d,7d)則具有改善循環、擴張血管、減輕瘢痕纖維化等功能。
藍光:研究者發現,持續6個星期在早晨進行光療,白天的主觀嗜睡就會明顯減少,從而提高夜晚的睡眠質量。專家認為,明亮光線療法能改善抑鬱症和睡眠障礙,因亮光能調節晝夜生物節律,重置人體發生紊亂的內在生物鐘。而藍光對褪黑素的抑制更強,對生物體的日常節律影響最大。當然,臨睡前或睡中受藍光刺激則易失眠。
發明人冼光介紹,安脈思睡眠手環於2011年進行研發,2016年年中有了1.0版本,現已獲得美國FC、歐洲CE、瑞士SGS認證、臺灣原子能委員會的輻射安全認證,以及國際PCT發明專利保護。
此外,安脈思睡眠手環完成了超過300例的用戶試驗,95%的睡眠障礙者的睡眠狀況在15天之內得到明顯改善,絕大多數在18天( 人體血液更新周期約為18天)內不再依賴產品。為穩妥起見,安脈思睡眠手環認定其重建睡眠生態的周期為2個血液更新周期,即36天。
與此形成對比的,在美國一直被應用於替代藥物用來治療失眠症、焦慮症、及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安思定治療儀的臨床研究數據是:多項睡眠指標顯著,改善睡眠質量提高50%,失眠狀平均改善46%。
冼光透露,安脈思睡眠手環計劃在11月中下旬登陸淘寶眾籌,隨後上市,價格擬定為3300元。銷售渠道除了微商和電商,還包括電視購物等,公司已與精英傳媒、好享購物、佛山電臺花生商城等達成合作。鑑於產品成本和零售價的中間差,他們也在試圖尋找運營平衡點,合適的時機會拓展線下。
為解決剩餘5%人群的睡眠問題,團隊計劃在1.0版本的基礎上,打造「功能+智能」結合的下一代安脈思睡眠手環,讓手環智能採集血壓、脈搏、血流量等生理數據,並使之根據手環光波和聲波的波長及頻率自動調整,從而進一步改善人們的睡眠。同時,APP也會開發。
安脈思睡眠手環隸屬於佛山市頤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於2009年6月。冼光畢業於廣東韶關嶺南高等學院電子電氣專業。曾任職P&G公司佛山地區行銷總監、聯通佛山公司市場經理,研發過流式即熱節能開水機(為國標起草參考單位)、流體智能溫控系統和與水相關健康產品。是中國睡眠研究會、廣東省自然醫學研究會理事之一,國際南山大建康協會、廣東智慧養老產業技術聯盟(籌)成員,擁有國際十數項有關環保、健康方面的專利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