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爸爸不能跟我們一起走,為什么爸爸不能回石島找個工作?」
很小時,每次離開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的洛古河村,北北總是大哭。
今年8歲的北北,是一隻「小候鳥」。
從一周歲起,每年假期,他都要從山東威海的石島出發,往北,再往北。
歷時兩天兩夜,奔波3046公裡,終點是祖國的最北端的派出所——黑龍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北極邊境派出所。
因為,他的爸爸媽媽是那裡的警察。
早在北北出生前,夫妻倆就在那裡,一手建成了「中國最北夫妻警務室」。
一家人短暫的團聚時光,都發生在這裡。甚至北北的名字,都是這麼來的。
一家人短暫的團聚時刻
跨越16°緯度、30℃溫差的團圓
汽車轉飛機,再轉火車,過渤海灣,跨東北三省,穿越整個大興安嶺,跨越16°緯度、30℃溫差,這是北北的「固定團圓路線」。
他的爸爸媽媽,十年前,一起選擇了戍邊。
北北的爸爸賈晨翔,2003年開始戍守邊防,2010年來到了洛古河村。妻子王曉蓮後來也來了,為此,她辭掉了哈爾濱律師事務所的工作。
「聽上去很浪漫,實際上,也是被逼出來的辦法。」
賈晨翔記得,洛古河村曾經3年走了3任大學生村官,「只有把家安在村裡,才能真的留下來。」
這個村太偏僻了,偏僻得好像被時間遺忘。
航拍洛古河村
洛古河,很特別。
額爾古納河與石勒喀河在此匯合後,變成雄性十足的黑龍江,一路奔向東。
洛古河村的西面是內蒙古,北面跨過黑龍江就是俄羅斯,離村不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界碑。
全村常住人口只有83人,只有兩條小街,「幾分鐘就可以逛一圈兒」。33歲的村支書李志宏,是村裡成年人裡最年輕的。村裡沒有學校,僅有的幾個孩子,要去鎮上或者縣城念書。
要留下來談何容易?
在這裡,一年無霜期只有86天,9月份就開始下雪了。全年平均氣溫-5℃,極寒天氣-53.2℃,冬天-40℃是正常的。
這兩個沒怎麼幹過重活的大學生,拉了100多車土,在江邊的界碑旁「填」出一個院子和菜園。把兩棟孤零零的房子,改造成夫妻警務室。
他們又從山上撿來枯木,劈了一院子柴火。江邊的房子保暖性不行,夫妻倆就輪班燒鍋爐,賈晨翔每晚燒到第二天凌晨3點多,為的是讓妻子半夜不會凍醒。
有一天,賈晨翔半夜在鍋爐邊睡著了,早晨發現,鍋爐管道全部結冰,王曉蓮凍得失去了知覺……
這裡29公裡的邊境線,便是賈晨翔的「戰場」,每天他都要「巡邊」幾個小時。
冬天,黑龍江冰封,水中的邊境線變成了陸地,老百姓、遊客「一個出溜就可能越境了」。
幾個小時走下來,賈晨翔經常是雙腳凍,頭髮、睫毛都結了冰碴。他的腿、腰都凍出了毛病——而這些,也是北極邊境派出所民警的通病。
但賈晨翔不覺得。不論多辛苦,即便到了-40℃,他也有一個雷打不動的堅持:保證國旗時刻飄揚在派出所上空。
髒了,降下來;從柜子裡捧出一面乾淨整潔的,再升上去。
他說:「這裡是邊境線,這裡的五星紅旗永遠都要飄揚!」
2011年底,懷孕的王曉蓮回榮成待產。北北從小脾胃虛弱,常年跑醫院,冬天,王曉蓮沒法回洛古河。
從此,漫漫冬夜,都是賈晨翔一個人堅守,一晃就是8年。
第一次喊爸爸,他叫的是「賈哥」
因為是在洛古河村懷的孩子,在媽媽肚子裡時,「北北」這個小名就取好了。
北北的大名叫賈雲旗,其中的含義很簡單。
「小時候,我坐在黑龍江邊上,我一抬頭啊,就看到滿天的白雲。我一回頭啊,就看到警務室外面飄著國旗,所以我就叫賈雲旗了唄!」
這是北北對自己名字最得意的演繹,他覺得那個場景酷得不得了。
其實,故事是屬於賈晨翔的。
取名那天,他看到國旗被藍天白雲襯託著,飄揚在134號界碑上空。那裡向南,面前的是整個中國,他一下子有了靈感。
一歲時,北北在洛古河夫妻警務室第一次喊賈晨翔,叫的不是「爸爸」,而是「賈哥」。
因為「賈哥」是村民們對賈晨翔的稱呼,北北竟然就這樣學會了。
三歲時,漠河火車站,北北趴在接站的賈晨翔肩頭說了一句,「爸爸,我愛你!」賈晨翔激動得抱起他就走,忘了媳婦兒。
北北小的時候,弄不清爸爸是幹嘛的,他總對人說:「我的爸爸是燒鍋爐的。」
對啊,冬天只要跟爸爸視頻聊天,爸爸要麼是在燒鍋爐,要麼就是馬上燒鍋爐。
沒辦法,洛古河村就是這麼冷。當地人形容:「滴水成冰,吐痰成釘,冬天的蒼蠅飛出去不到40釐米就凍僵了掉下來。」
「小候鳥」的生活,北北過了7年。慢慢長大了,他不再問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
北北與爸爸媽媽
只是臨近離別的日子,他必須緊緊摟著爸爸才肯睡。睡前,爸爸問他:
「你長大了想做啥啊?」
「當軍人!」
「爸爸現在是警察了。」
「那就當警察。」
......
北北7歲生日時,賈晨翔給他寫了一封信:
「其實爸爸也想陪著你,但是爸爸的工作在這裡,職責使命在這裡。你總說爸爸是燒鍋爐的、是搞裝修的,其實爸爸以前是一個邊防軍人,現在是一名人民警察。洛古河村是中國最北的村子,爸爸要守護好這裡,守護好中國最北的土地……」
「他們的心並不偏僻,與14億中國人跳在一起。」
2013年,曾經有一個離開洛古河村的機會,擺在賈晨翔面前。
當時,因工作成績突出,他被任命為當時的大興安嶺邊防支隊北極邊防派出所副教導員。考慮到他在洛古河村駐守了近四年時間,上級決定調他回所裡工作。
誰知,所長去接那天,村民們都聚在警務室,說什麼都不答應賈晨翔夫婦離開。
於是,他們選擇留了下來。
「我們一家人在村民心裡,是自己人了。」賈晨翔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
畢竟,初來洛古河村時,與無電無水的艱苦條件相比,這對夫妻遇到的更大難題,是村民們的客氣和疏離。
「年輕小夫妻肯定沒吃過這種苦吧,看他們能待多久。」
夫妻倆決定,先從小事做起——利用村裡孩子們放暑假而家長忙著上山採摘的時間,召集孩子們到警務室免費補課。
由於警務室離村子有800多米遠,賈晨翔還主動擔負起了接送孩子們的任務。
十年來,賈晨翔夫婦為村裡做過的事,數不勝數:
他們給村民辦身份證、辦戶籍,這樣鄉親們就不需要往返近200公裡去鎮上了。
他們幫助老袁在大山裡找到了出走的女兒;跳進剛結冰的黑龍江救小尾羊;用半年測量4公裡農田路,改寫了洛古河沒有水泥路的歷史……
賈晨翔還和妻子在警務室籌建了「黑龍江源頭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大院」。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洛古河村榮獲了「國家級生態文明村」的稱號。村民從此有了致富方向,紛紛建起家庭旅館,發展江上旅遊,小小的村莊戶均年收入翻了番,不少家庭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每家每戶都是他們的親人
久而久之,村裡人對賈晨翔的稱呼越來越親熱,從賈警官到晨翔,再到小賈、賈哥。
「警務就是家務,工作就是生活。」賈晨翔在夫妻警務室的外牆,貼上了這樣的標語。
在他眼中,警務、家務,工作、生活,本身就沒有清晰的界限,「大家要一起過上好日子」。
有了賈晨翔夫婦的守護,村民們的心裡越來越踏實。
就在今年7月,北北的「小候鳥」生活終於迎來了轉折點——
爸爸賈晨翔被列入國家移民管理局第一批調動名單,要榮歸妻子的故鄉山東工作了!
賈晨翔、王曉蓮將夫妻警務室交接給繼任者史先強、沈欣夫婦
自此,北北一家人再也不分離。
臨走前,賈晨翔放心不下洛古河村,「這是中國冬夜最為漫長的地方」。他提議,每家每戶都在大門上插上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可以讓全村人覺得,他們並不偏僻,他們與其他14億中國人心跳在一起。」
而北北心中的紅旗,留在了那年的暑期。
那時,他們父子約定,一起升起那面和他名字有關的國旗。
晴空萬裡,黑龍江奔騰不息,鮮豔的紅色飄揚在中國「北極」。
國旗下,一大一小兩個身影,敬禮。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