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的小說裡,有一個神秘的「浪矢雜貨鋪」,任何問題在那裡都能得到解決。而在楚雄州楚雄市公安局開發區派出所裡,也有一個「解憂雜貨鋪」,他們肩負著轄區常住人口的戶口管理工作,每天要面對著大量的戶口「問題」和「難題」,以及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需審核的戶口材料,他們始終以一顆愛崗敬業的心,為群眾辦好每一個戶口,為群眾解答每一個問題,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實事,他們就是開發區派出所戶政中隊的民警和輔警。
近日,在這個「解憂雜貨鋪」裡,就有一道「流浪男子沒臉回家」的難題,最終得到妥善解決……
初「相遇」,民警便把他放在了心上
11月13日22時,楚雄市公安局開發區派出所民警輔警在轄區巡邏時,發現一名蓬頭垢面的年輕男子,貌似流浪人員。民警上前與該男子交流,發現其思維敏捷、對答如流,但當民警問及其身份信息時其始終不願透露。考慮到已是深夜,民警擔心其安全,為其採取消毒、佩戴防護口罩等措施後,將其安頓到轄區救助點。「這中間肯定有什麼隱情……」民警一邊巡邏一邊思考。
為解開心裡的「疙瘩」,此後,開發區派出所戶政中隊民警輔警多次找到該男子與其溝通,希望從交談中能夠了解到該男子的難言之隱。經過不懈努力,該男子道出真情,原來,他是廣西馬山縣喬利鄉人,名叫黃某格,2016年因與家人發生矛盾便離家出走,離家半年後身份證丟失,一直流浪至今……
沒臉回去,4年在外漂泊一路坎坷
「我離家以後,總想混出個人樣再回家,可惜一直一事無成,沒臉回去! 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經常會想念我的父母還有姐姐…… 」離家4年的時間裡, 黃某格先後在安徽、重慶、雲南等多個地方打過工。由於沒有學歷、技術,只能靠賣苦力打零工為生。後來丟了身份證,只能靠流浪度日。
聽了黃某格的述說,民警第一個想法就是幫他找到家人。民警通過系統查詢,幾經周折終於聯繫到了黃某格的家人。深入交談後,民警發現黃某格對於回家還有些許顧慮,便和其姐姐通過微信多次商量,最後黃某格的姐姐寫了一封信給他,希望他看到信後能儘快回家。
經過民警多方協調,11月24日,黃某格拿到了補辦的身份證和其姐姐的來信,以及家人為其轉帳的4000塊錢用於購買手機和回家費用,但此時的黃某格還是一言不發,眉頭緊鎖。民警發現了他的情緒變化,「別不開心了,等我們下班後我們陪你一起去買新手機……」當天下午6時,忙完一天工作後,民警輔警們便陪黃某格去購買手機。
購買手機的過程中,4年沒用過手機的黃某格顯得非常開心,並一直在問現在智慧型手機的用法,民警心想,黃某格回家應該「有門」了,認識他半個月了,今天說的話最多。
血濃於水,破碎家庭淚水中重聚
買完手機後,民警邀約黃某格一起吃晚餐,在吃飯過程中,民警不時試探黃某格內心想法,還幫助他註冊了微信並教他如何使用。黃某格在通過自己註冊的微信視頻聯繫上家人後,倔強的他在民警面前哭了起來……
「姐,我想你們了,很想,我明天就回來。這裡的警察對我真的很好,給我辦了新的身份證,陪我買了手機,還請我吃飯,我回來,明天就回來……」
最後,黃某格訂了11月25日機票回到了廣西與家人團聚。當天下午,黃某格將一張全家團聚後拍的照片發到了民警微信上,再一次真誠地向開發區派出所戶政中隊的民警輔警們道謝。
可憐天下父母心,愛之深,責之切。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血濃於水,這是阻不斷、隔不開的親情。在此,祝願每一個家庭都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馬雯 文
雲南省公安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