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事件視界裡發生了什麼,它的生長與星系的演化有何關聯?

2021-01-19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作者:文/虞子期

黑洞,作為任何事物都難以從其事件視界中逃脫的天體,擁有無法比擬的巨大引力,以至於該空間中的時光曲率甚至大於光速。儘管科學家們至今也無法實現對黑洞進行直接觀測,但這並妨礙它成為我們最感興趣的宇宙存在體之一。通過觀察其吸積盤周圍所散發出的熱量和輻射發現,在絕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隱藏著一個我們看不到的超大質量黑洞,並且,它們本身的質量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比如,科學家們通過星系GSN 069中心的強大X射線爆發,意外發現了其中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物質的特殊規律。那麼,在黑洞的事件視界裡到底發生了什麼,黑洞的生長與星系的演化又有哪些密不可分的聯繫?

具有特殊吞噬規律的超大質量黑洞

在星系GSN 069的中心,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定期消耗大量材料的超大質量黑洞,其吞噬物質的時間周期大約每次間隔9個小時。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僅在兩個「恆星質量黑洞」中觀察到過這一現象,而這個與地球相距2.5億光年的黑洞,其質量達到了太陽質量的40萬倍左右。簡而言之,該黑洞每天所吞噬的物質相當於12顆衛星,而每一次的材料消耗都達到了大約100億(億磅)。科學家們將這樣的現象稱為X射線準周期性噴發,並對其具有特殊周期性爆發的事件,進行了長達54天以上的追蹤,提供了超大質量黑洞中流入物質後反覆減速和加速的觀察機會。在黑洞的爆發期間和安靜期間,X射線的亮度差異達到了20倍左右,而氣體溫度也從安靜時期的大約100萬華氏度上升到了爆發時的250萬華氏度左右。

科學家們認為,之所以黑洞能夠發出如此強烈的X射線,是因為其已完全撕裂、又或是正在逐步消耗材料。儘管,黑洞在消耗了物質之後產生了氣體並不是什麼新的發現,但是,或許你有所不知,由於很難將這些熱氣體與黑洞周圍的物質盤關聯起來。因而,它們的起源本身就是一個困擾已久的謎團,只有通過研究這樣的超大質量黑洞,才能得以獲取這些反覆消失和形成的熱氣體的重要線索。而星系GSN 069中黑洞所呈現出的異常規律性,很可能意味其中的循壞在重複,當盤中的能量積累到使它變得不再穩定,物質便開始迅速落入該黑洞中產生爆發,而這一切,都與黑洞的事件視界密切相關。

在黑洞事件視界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黑洞的事件視界,指的是某個物體需要超過怎樣的速度,才能逃脫來自黑洞的巨大引力,以避免自身被撕裂的命運。就其本質而言,它與物體的逃逸速度直接相關,它就像是黑洞周圍的一個「閾值」,且逃逸速度必須超過光速。當物體和黑洞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那麼,想要不被這股巨大引力牽扯、所需要的速度值也隨之變得更大。然而,從狹義相對論來看,並沒有什麼物體可以在穿越太空的時候,達到比光速更快的速度。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難以從黑洞的事件視界返回,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無法目睹在此邊界中發生的一切。其實,一個黑洞能產生的引力強度,會由其本身的質量,以及它與物質之間的距離一起決定,當質量大致相當的時候,拖船越強大、便意味著距離越靠近。

而黑洞的事件視界大小,則完全取決於該黑洞本身的質量,我們可以通過一組數字來具體感知。比如,當一顆地球般大小的星球被壓縮為黑洞,那麼,它將成為一個比硬幣略小、直徑大約只有17.4毫米的黑洞;而當太陽一般大小的恆星也被壓縮為黑洞,那麼,它就像一個村莊一樣、可以成為一個直徑5.84公裡左右的黑洞。當然了,科學家們平時所觀察到的黑洞都遠比這兩個大得多,比如,位於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射手座A *,其直徑便達到了1270萬公裡左右,且它的質量更是太陽質量的大約430萬倍。

科學家們在對黑洞進行長時間研究之後,假設條件從無旋轉行為演變為通常都會旋轉,而關於黑洞的奇點的定義,也隨之從最基本模型中的一個具體的點,轉變為目前模型中無限細的環。因而,旋轉黑洞中的事件視界也應該是橢圓形,其周圍的時空因為拖拽效應而隨之旋轉,並且,其事件視界也被分為了內部事件視界和外部事件視界兩個部分。就物質到能量的轉化這個角度而言,黑洞的旋轉特性可以使其對落入其中的物質進行更有效的轉化,而它可以通過轉化得到的能量,足以達到物質本身質量的42%。眾所周知,幾乎所有大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它們的能量可以對該星系的演化帶來重大影響,因此,了解黑洞周圍的環境,以及它的生長與星系演化之間的關係,對於解答宇宙中的眾多疑惑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黑洞的生長和星系的演化密切相關

為了對黑洞增長與星系質量之間的關聯有準確認知,科學家們使用了GOODS(大天文臺起源深度測量)超過30000個星系的數據,並結合了通過COSMOS(宇宙演化調查)獲取到的500000多個星系世界。從這些和地球相距43到122億光年遠的星系來看,那些更大的星系能夠相對更有效的滋養黑洞的生長,因而,那些較大的星系也會產生質量更大的黑洞。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再次將目標範圍縮小到與地球相距不超過35億光年的星系,並通過對這72個明亮星系團的研究發現,這些黑洞的實際大小比通過傳統方式所預測的要大十倍左右。簡而言之,星系和其中的黑洞的成長,並不會永遠都是一個看上去很匹配的集合。

在對黑洞和星系進行的相關研究中,科學家們都將兩者之間的關係作為重要的一個內容部分,而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星系的形成規律,可以通過黑洞和星系之間的任何恆定關係得到更好的解釋;其二:科學家們可以根據其中一個的大小,計算得出另一個的質量,比如,確定該星系中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雖然,較星系的整體大小而言,黑洞會顯得相對更加渺小,但黑洞的生長卻與星系的大小密切相關,黑洞的生長會因為星系的質量越大而速度越快,而那些最大的黑洞的生長速度,甚至會超過其星系本身。比如,在X射線光下的Hercules A星系中心,該星系中的黑洞在吞噬物質時產生了巨大的紫色雲,而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大小,甚至達到了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質量的1000倍左右。

關於黑洞的早期理論和現代觀念

早在1783年的時候,業餘天文愛好者牧師約翰·米歇爾就意識到,對於那些足夠大、且緊湊的物體而言,逃逸速度將遠不止於光速。於是,他基於艾薩克·牛頓定律的重力,提出了「黑暗的恆星」這個想法,這是一顆會具有特殊發光方式的恆星,光線也會因為被拉向恆星而無法逃脫。然而,被普遍認為首次提出暗星想法的人,他是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他在幾年之後也獨立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而黑洞的現代觀念,則利用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施瓦茲希爾德所開發,即:當物質被壓縮到某一點、並被球形區域包圍的時候,包括光在內的任何物質都不再具有逃脫的能力,而這一的限制區域被稱為黑洞的事件視界。

黑洞具有電荷、旋轉和質量這三個參數表徵,也可根據質量將其分為原始黑洞、恆星質量黑洞、中間質量黑洞,以及超大質量黑洞四種主要類型。而從黑洞的旋轉和電荷這兩個屬性的角度來看,黑洞又可以被分為靜態黑洞(無電荷且不旋轉)、克爾黑洞(沒有電荷的旋轉黑洞),以及帶電黑洞(旋轉和無旋轉的帶電荷的黑洞)三種。簡單的從理論模型來看,似乎黑洞可以自形成以後永遠持續生長,但黑洞也會有自己的壽命,它們最終都會因為霍金輻射而蒸發,而其中質量相對更小的黑洞會具有更快的蒸發速度。由於輻射也不能逃脫黑洞的極端引力,因此我們很難獲取黑洞的觀察證據,只能從高能現象、以及附近物體的運動中獲取推斷信息。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黑洞事件視界,那裡發生了什麼?
    模擬的電子在旋轉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的行為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發布了其黑洞成像計劃的第一批結果,但究竟什麼是事件視界呢?黑洞的事件視界與物質的逃逸速度有關,逃逸速度就是一個物體脫離黑洞的引力所需要達到的速度。物質越越近黑洞,逃離黑洞引力所需要的速度就越大。
  • 黑洞是什麼?從何而來?什麼是黑洞的「事件視界」?
    提問:黑洞是什麼?它們從何而來?科學家們能看到黑洞嗎?什麼是黑洞的「事件視界」?回答:黑洞是由廣義相對論方程預測的理論實體。當一顆質量足夠大的恆星發生引力坍縮時,它的大部分或全部質量被壓縮到一個足夠小的空間區域,從而在該點處引起無限的時空彎曲(即「奇點」),就形成了黑洞。如此巨大的時空曲率不允許任何東西,甚至光,從「事件視界」或邊界逃逸。黑洞還從未被直接觀測到,儘管對其影響的預測和觀測結果相符合。
  • 黑洞的事件視界:光子、引力、義大利麵化,以及想像力的界限
    4月10日,國際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望遠鏡項目發布了其黑洞成像計劃的第一批結果。結果不出所料,黑洞的照片是個黑色的洞,想搞清楚「為什麼黑洞是黑色的」,我們首先要清楚「事件視界」。事件視界是什麼?
  • 黑洞,時間,宇宙從何而來?|內有福利
    目前,位於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正處於平靜狀態,但它也會隨時間發生轉變。天文學家推測,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負載循環與銀河系的整體狀態之間存在關聯。同時,它也為解釋太陽系如何滋養生命,提供了有趣的線索。根據天文觀測的結果,我們驚奇地發現,黑洞負載循環與其宿主星系的恆星組成有關。
  • 黑洞的事件視界得到進一步證實
    △ 一顆恆星穿越黑洞事件視界的藝術想像圖。(圖片來源:Mark A. Garlick/CFA)當一顆大質量恆星耗盡其燃料時,它會在自身的引力下坍縮,最終在空間中形成一個物質密度任意高的區域,即所謂的奇點。
  • 「事件視界望遠鏡」拍下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質量極大的天體,具有非常強的引力,在它周圍的一定區域內,連光也無法逃逸出去,「事件視界望遠鏡」實際上嘗試觀測的是黑洞的「事件視界」。看到這張照片你會想到什麼呢?亦或這個電暖扇?雖然照片看上去有點像,蜂窩煤、電暖扇、甜甜圈.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 黑洞照片具體拍攝手法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什麼
    一個位於銀河系中心,名為「人馬座A*」,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另一個就是位於銀河系鄰近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它的質量要大得多。它們是按人類「現有的能力」確定的「理想觀測對象」。岑蘇斯說,「我們希望藉此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有關預測,並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終極目標是從天文領域認識自然,了解宇宙的形成。」談到此次成果的全球多地同時發布,岑蘇斯說,「這是因為這些地方有我們項目的重要參與者」。岑蘇斯肯定了中國同行的貢獻。
  • 黑洞的照片今晚面世了,但是你知道黑洞視界是什麼嗎?
    今天,國際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the international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project)將公布其拍攝黑洞圖像計劃的第一個結果,但究竟什麼是視界(Event Horizon)呢?
  • 事件視界望遠鏡即將拍攝墜入黑洞的物質!
    這張位於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圖片登上了世界各地的頭版新聞。項目負責人在美國物理學會4月會議上說,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很快就會製作出第一部關於這種熱氣體在陰影周圍混亂旋轉的影像。EHT不是一個單一的望遠鏡,相反,它是一個由世界各地射電望遠鏡組成的網絡,它們一起對無線電波進行精確定時的記錄,這些記錄可以組合起來,使不同的望遠鏡成為一個整體。
  • 黑洞攝影的未來——事件視界望遠鏡接下來要做什麼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由八套地面射電望遠鏡組成的幾乎橫跨地球直徑的陣列,通過緊密的國際合作成功獲取到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及其陰影的圖像。這次發布的圖像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響其宿主星系的演化。這並不意味著該項目的工作已經完成,研究者並沒有放鬆並躺在人類第一張黑洞圖像帶來的榮譽桂冠上,雖然這一史詩般的成就足以讓他們終生引以為傲。
  • 經過黑洞的事件視界是什麼畫面?
    NEXTMIND黑洞,是一種質量非常大的天體,其產生的引力場如此之大,連光和輻射都無法逃逸,那麼你能想像當經過黑洞的事件視界時,會是什麼畫面嗎?這裡要解釋下什麼是事件視界,據維基百科,事件視界是一種時空的區隔界線,在黑洞周圍的便是事件視界,在非常巨大的重力影響下,黑洞附近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所以任何光線都無法從事件視界內逃脫。
  • 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史無前例的黑洞射流圖像
    事件視界望遠鏡運用長基線幹涉法長基線幹涉法(VLBI)最著名的用途來自事件視界望遠鏡,這是一個全球性協作天文臺,根據今天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的研究,儘管M87影像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了射流的形成,但它並未直接將黑洞與其射流聯繫起來。但是他們也觀察到了其他目標,包括數十億光年以外的稱為類星體 3C 279的明亮無線電波源。今天,科學家發布了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Jae-Young Kim領導的3C 279分析結果。
  • 拍下黑洞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是什麼?一顆旋轉的迪斯科球
    通過研究這個圖像,人類將揭示出黑洞這類天體更多本質。1915年,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最先預言了黑洞的存在。在他的推論中,黑洞是一種質量巨大、引力極強的天體,可以吸收周圍一切外來物質和輻射,連人類已知傳播速度最快的光都無法逃脫。理論上,黑洞無法被觀察,但黑洞的陰影——「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卻可以。
  • 事件視界望遠鏡獲取到的黑洞是長什麼樣的?有什麼意義?
    黑洞視界外到底什麼樣明天就會揭曉了,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組建代表人類觀測水平的又一次提升,不僅可以用來觀測黑洞,還可以觀測很多難以觀測天體事件。事件視界望遠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望遠鏡或者望遠鏡矩陣,由於單個超大口徑望遠鏡建造難度大,而射電信號擁有可組合起來的特點,科學家就利用近幾十年建設在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將獲得的信號組合起來,經過去除背景雜質信號等方式,將獲得的信號放大,可以得到比單一望遠鏡更強的信號。
  • 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
    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不久前,天文學界發表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這張照片是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十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那麼,讓我們一起研究下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呢?
  •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今日9點公布 黑洞事件視界是什麼意思?
    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於10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一些重要嘉賓將參加在美國華盛頓全國記者協會舉行的發布會,包括「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主任、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資深天文學家謝潑德·杜勒曼、項目重要資助方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席弗朗斯·科爾多瓦等。
  • 黑洞公告!事件視界望遠鏡將於周三首次公布「黑洞圖片」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的科學家們日前宣布,世界上第一張黑洞圖片將在兩天之後向公眾公布。黑洞: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圖片將於本周公布。這一突破性的成就將於4月10日星期三在一系列同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天文學家將首次展示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一壯舉直到最近才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 事件視界望遠鏡獲得新資金拍攝黑洞的第一部電影
    這筆1 270萬美元的贈款來自國家科學基金會,該基金會是黑洞圖像項目的長期資金來源。「壯觀的……結果超出了我們最瘋狂的預期,我對我們作為團隊所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Shep Doeleman,事件視界望遠鏡的創始人,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在一份聲明中說。"現在人們聽到最多的問題是,"下一步是什麼?"答案是一個移動的黑洞圖像,而不是靜態快照。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今晚發布,「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什麼?
    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於10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目前,這張直接由望遠鏡拍到的黑洞照片已進入最後的「衝洗」階段,距離問世已進入倒計時。
  • 事件視界望遠鏡
    位於與黑洞固定距離處的觀測者B在一條以視界線為漸近線的雙曲線上運動。落入黑洞的機器人A在視界外發出光信號總能到達遠處的觀測者B。當機器人越靠近視界,光信號的延遲也就越大,當到達視界時,光信號的延遲就變成了無限長。這才是視界的真正意思,我們(與黑洞固定距離處的觀測者)無法看到視界裡的任何事件!在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後僅一個月,43歲的德國物理學家施瓦西(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