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德州星艦基地——這裡是SpaceX神秘51區,也是距火星最近點,距未來最近處。
讓我們藉助航拍視角,搭乘RGV航空攝影公司租用的塞斯納152飛機,瀏覽一下星艦基地,洞悉最新動態。坐標地點:美國德克薩斯州最南端博卡奇卡星艦基地鳥瞰時間:美中時間12月19日,北京時間12月20日
SN8遺產
▲10天前SN8驚世首飛,及轟然炸掉,讓我們領教了什麼叫先鋒瞬間成為先烈的鏗鏘壯烈。不成功便成仁。
星艦第一先鋒SN8銳氣沖天,沒成功已成仁
▲這就是被馬斯克戲稱為Crater「彈坑」的著陸點。SN8炸掉的那一刻,為新建成的混凝土著陸場掛了彩,成為一種榮譽。
▲SN8殘骸散落方圓上千米。
▲這是暴力美學下關於鋼的曲美,變形記,以及背景後的數據流。今日之犧牲,為了明日之少壯烈,更為了日後之不犧牲。
▲標誌性頭錐如同巨鯨出海,傲然於世。一曲鯨歌註定是未來星艦主宰時代的前奏曲。相比之下,未來有可能被星艦主題公園供起來供人紀念已經沒這麼重要了。
SN9安好?
▲SN8轟然炸掉第三天,SN9因支架坍塌而不慎撞牆,之後便以星艦基地加速度模式吊出高塔,拆除受損的前翼,再次挪回高塔,繼續整裝。
SN9出師不利,不慎傾斜……倒在高塔懷抱中星艦新先鋒SN9今天扶正
▲很顯然,SN9建造節奏比照SN8快多了。身首早已合體,頭錐與艦身二合一,這意味著加注推進劑隨時可以由地面支持系統(GSE)外部提供,直接切換成頭錐內置燃料艙內部供應,而這正是星艦能夠獨立飛行的關鍵所在。要知道造成SN8折戟的原因,正是燃料艙壓力不足。要想快速解決,就需要從這部分硬體及軟體控制重點下手。期待順利攻克這一關。
▲SN9在高塔搖籃裡除了配備了前後雙翼,還已經裝配好兩臺猛禽發動機(試飛時應為3臺,正式版應為6臺)。
SN9既是SN8的雙胞胎,也是升級版。不僅全部採用新型不鏽鋼304L(SN8包含少量301),而且設計就是為了飛得更高。突出一點就是在其腹部大面積增加耐高溫瓷片,作為穿越大氣層的隔熱層(TPS)。
▲目前腹部艦體已經預裝好一排排用於固定隔熱片的釘子,正在加緊加裝耐高溫瓷片,這可是費工費時的細緻活兒。當然,這就意味著有可能SN9在大氣層裡飛得更高,挑戰難度更大。
至於何時整裝待發,SN9轉運至發射場?目前為止尚無確切消息,估計有可能要等到聖誕節過後。鑑於SN8首飛差一點兒就成功的傲人戰績,星艦團隊有資格稍作休息,迎接2020年的聖誕老人
▲我們知道,高塔一側是SN9,另一側就是BN1。
BN1就是首枚原型超重鷹火箭的簡稱,即序號為1的原型超重鷹火箭(SuperHeavy Booster Number 1)。目前正在低調組裝中。現已堆疊完成8層鋼環,高達14.5米(每層鋼環1.8米),這意味著已完成全箭高度70米的1/5。奢望2020年底建成那是不可能的,至於較早之前馬斯克給出的承諾「最快10月建成試飛」,更是天方夜譚。馬斯克:超重型火箭本周開造!
▲不過據信,建造團隊似乎是在有意放緩BN1進度。從9月28日最初亮相的BN1組件,只用了1個月就打造出大部分組件,直到11月上旬組裝堆疊速度開始變慢。至於為何?比較靠譜的解釋是,開發團隊集中精力測試SN8及後繼者身上。一旦發現星艦存在什麼主要設計缺陷,關聯度很強的超重鷹開發設計很可能就會推倒重來。等等再看決定了BN1建造節奏。
▲事實上,超重鷹火箭整體設計要比星艦簡單得多,因為屬於第一級火箭,只需要亞軌道穿行,只要箭體超大、推力超強、結構超固即可,不需要像星艦那樣配備頭錐及其燃料艙、前後翼、隔熱層等複雜裝備,而為了適應深空飛行、超高速再入、空氣動力學航空飛行等複雜操作。
因此SpaceX採取先難後易攻略,先行研製星艦飛船,再開發超重鷹火箭。一旦星艦大體成型,便快速啟動超重鷹研製測試階段。到時候,我們有望看到BN1精簡裝備到28臺猛禽發動機(20臺外環配置,用於釋放高推力+8臺內環配置,主要用於精確機動),起飛推力至少6600噸,這將是土星五號、N-1火箭兩倍推力,以及現役最強火箭重鷹三倍推力。
28臺猛禽要想達到6600噸起飛推力,需要平均每臺達到236噸推力,而目前猛禽推力已提升至225噸,未來幾個月就將達到250噸。當然馬斯剋期望值是300噸,這樣就可以滿足更大的雄心壯志。
後繼者一連串
SN8、SN9身後繼任者一連串——正在打造中的星艦系列包括SN10、SN11、SN12、SN13、SN14、SN15、SN16……
▲SN10:比SN9進度晚10天左右,正在中塔裡組裝燃料艙,後翼尚待安裝。頭錐部分已基本建成,前翼安裝中。
SN11:同樣在中塔裡組裝燃料艙,頭錐部分正在建。SN12:通用圓筒、燃料艙圓頂、頭錐都在各自在建造中。SN13:燃料艙圓頂初步成型,其他各部件在建中。SN14:艦體底部初步成型,其他各部件在建中。SN15:通用圓筒、燃料艙圓底初步成型,其他各部件在建中。SN16:燃料艙圓底初步成型,其他各部件在建中。SN17:通用圓筒初步成型,其他各部件在建中。
眼見第三代原型星艦艦隊正在日益壯大,接二連三地橫空出世,躍躍欲試。不管它們的個體命運如何,但可以預見的是,作為一個整體,星艦梯隊必將層層遞進,逐步拉高成熟度,直至奔向SN20:馬斯克預見的1.0版星艦……
這就是SpaceX速度,星艦加速度,無以阻擋地奔騰在這片土地上。因為這裡距火星的最近點,距未來的最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