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0.25米偵察衛星上天,不到20小時劇情反轉!差距果然不小

2020-11-23 巔峰高地

大口徑高解析度對地遙感衛星能在數十萬米之遙的太空準確辨識地面房屋、裝甲車、艦船、飛彈陣地等小型目標,是國防與航天實力的象徵。

高解析度對地偵察衛星

隸屬於美國國家偵查局的鎖眼系列偵察衛星名聲在外,關於它的傳說有很多,比如能看清車牌號或者報紙標題,雖然後來經過證實這僅僅只是傳說,但最高0.1米的解析度為美軍遂行各類實戰任務確實提供了極大便利,這一能力也讓很多國家望塵莫及。

作為有著13億人口,立志要做有聲有色大國的印度也開始向這一目標發起挑戰,本月27日11時58分達萬航天中心一枚PSLV運載火箭搭載著製圖星-3號發射升空,該衛星最高解析度可達0.25米,性能十分接近鎖眼系列偵察衛星。

製圖星3號與PSLV末級火箭

製圖星-3號配置有1.2米口徑光學鏡片,採用與法國昂星團遙感衛星類似的大鏡筒設計,成像幅寬16公裡,質量1.6噸,設計壽命5年。

有趣的是印度在介紹該星作用時與我國遙感系列衛星是一樣的口吻,強調在城市規劃、農作物普查、土地利用等經濟領域的作用,但大家知道,此類衛星都有著鮮明的軍事色彩。

發射製圖星3號的PSLV運載火箭

看完上述介紹,很多人會認為印度航天真的是要崛起了,而事實並非如此。

製造高解析度對地遙感衛星需要兩大條件,首先是大尺寸鏡片的製造加工工藝突破,再就是星載電子元器件產業鏈,遺憾的是上述兩大條件印度都不具備。

製圖星-3號使用的1.2米口徑鏡片採購自德國肖特公司,至於星載電子元器件產業鏈也是嚴重缺失。說白了這就是一款組裝產品,如果遭遇外國斷供,印度遙感衛星解析度僅能達到0.8至1米區間。

美國大口徑光學鏡片製造

放眼世界可以稱得上天基遙感強國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另外一個就是出乎很多人預料的我們。

就在印度高歌猛進發射製圖星-3號之後不到20個小時,我國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順利將高分-12號遙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不同於印度製圖星-3號的光學成像,這是一顆微波成像遙感衛星。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高分十二號

光學衛星只能部署在白天過頂目標區的太陽同步軌道,無法在夜間工作,同時受制於氣象條件,一旦遇到雲雨天氣就無法成像。微波遙感衛星不僅可以穿雲破霧,而且能在晝夜環境中連續成像,即便是夜間也與白天無異,實戰價值更高。

以往我們發射此類遙感衛星會著重強調經濟屬性,但此次高分-12號衛星的官方介紹中則大大方方地指明它將在國防建設中發揮作用,為什麼過去十幾年都穿著農作物普查外衣,如今開始高調了呢?因為我們羽翼已豐,不需要再遮遮掩掩。

高分十二號發射畫面

近年來,我國年均航天發射任務越來越多,不僅去年摘得了全球航天發射榜冠軍,今年也有望繼續蟬聯冠軍,比如高分-12號已經是本月第7次航天發射任務,僅此一個月的發射量就等於印度全年發射量

據統計,我國目前在軌衛星規模已經突破300顆,這一規模是印度的5倍,其中超過半數都是各型對地遙感衛星,也就是說我們擁有的遙感衛星星群是印度所有在軌衛星的2至3倍。

我國某型大口徑對地遙感衛星

製圖星-3號最值得稱道的0.25米解析度我們更是在十年前就已經實現,且解析度更高。去年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原副院長梁小虹在一檔節目中證實,近年來我國對地觀測技術突飛猛進,衛星高度從200到3.6萬公裡,觀測精度從10米到5米、3米、1米、0.5米,如今更是精確到0.1米,連男女老少全都看得一清二楚。

我們目前已經具備與鎖眼系列偵察衛星旗鼓相當的對地觀測能力,而僅僅是旗鼓相當是不夠的,追求卓越反才能在未來戰場環境中確立優勢,贏得勝利。

高分四號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

3年前發射的高分四號對地遙感衛星就是實現引領趕超的典型案例,這是人類迄今為止部署在3.6萬公裡地球同步軌道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遙感衛星。世界上絕大多數遙感衛星都部署在距離地面數百公裡的近地軌道,因為距離更近看得更清,但咱們還有一句老話叫做「站得高看得遠」,高分四號不僅能定點在目標區上空,而且成像範圍可以覆蓋三分之一個地球,是真正的地球天眼

高分十二號任務公布的高斯模糊畫面

我們經常能從媒體報導航天發射活動中看到遙感、高分、實踐這些名字,事實上這些都是馬甲,具體做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報導畫面中的高斯模糊畫面比例可以感知任務敏感性

除了性能卓越的遙感衛星產品,更關鍵的是我們擁有完整的上下遊產業鏈。比如大口徑光學鏡片這項核心技術,我們在西南地區興建了一條高端鏡片生產線,其工藝水平已經追平歐洲。

國產大口徑非球面碳化矽反射鏡

前不久在一次展會上就公開展示了一款大口徑空間高精度離軸非球面碳化矽反射鏡,該型鏡片已經在軌應用。去年8月長春光機所更是攻克了全球最大4米口徑碳化矽反射鏡,遠遠超越鎖眼衛星使用的2.4米口徑鏡片,一旦實現在軌應用將使我國對地遙感觀測能力再上一個更大臺階。

國產全球最大口徑4米級碳化矽反射鏡

為什麼我們如此執著於對地遙感事業?因為要給東風快遞配上一雙指哪打哪的太空天眼。還是要感謝我們的對手,沒有你們十幾艘大型載機水面艦艇在我們面前晃來晃去,我們還不至於成長得如此之快,是你們將我們逼成了你們最不想看到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印度發射電子偵察衛星,專門針對邊境雷達站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低軌道衛星由於軌道低,其覆蓋面積就比較小,如果要大面積監控比如某個洲,衛星就需要放在高的地方,最好是地球靜止軌道。但由於這個軌道資源有限,很多活動在大橢圓軌道或者地球同步軌道。為了儘可能捕捉一些微弱的信號,電子偵察衛星通常全身上下都有各種天線,有些摺疊天線展開後甚至達到150米,比如美國的第三代電子偵察衛星「大酒瓶」,其天線口徑超過105米。
  • 淺析美軍現役的偵察衛星技術
    並且作為軍用衛星,還具有極佳變軌能力,碰撞及雷射照射防禦能力。美軍長曲棍球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攜帶合成孔徑雷達和側視雷達等各種頻段的成像偵察雷達,解析度達到0.3米。雷達成像的好處是基本不受惡劣天氣、黑夜、雲、霧的影響,基本能實現全候時的偵察,還可以分辨地下、水下目標和偽裝目標,雷達成像衛星是光學成像衛星的有力補充。
  • 高分七號衛星照令人驚嘆,解析度只有印度衛星1/3,內幕不簡單
    軍用衛星,其中包括解析度達到0.25米的高解析度全色、多光譜和高光譜地球觀測衛星cartosat-3。cartosat-3是印度cartosat-2系列衛星的後續產品,在地球公轉軌道450公裡高度運轉,可以在全色模式下拍出長16公裡的解析度為0.25米的照片,在多光譜模式下的解析度為1 米,在高光譜模式下的解析度為12米。全色模式解析度達0.25米是一個極高的技術水平,比高分七號要多出近3倍,與美國最好的偵察衛星相比也不落後太多。
  • 印度18歲天才造出「全球最小衛星」,僅重64克,後來上天了麼?
    很久以前,上天還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是到了現在,隨著熱氣球、滑翔傘、飛機的出現,上天也變得稀鬆平常。不過,當人類進入太空之後,卻察覺到了自身的渺小,一顆顆神秘的天體,無一不在彰顯造物主的神妙。因此,為了一探宇宙的奧妙,人類也造出了類似的「天體」——人造地球衛星。
  • 美國衛星精確度為0.01米,中方的衛星精確度是多少?差距還真不小
    大家都知道衛星對於當前的世界發展來說,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強國也好,弱國也罷,都需要衛星的支持。在我國的北鬥沒有正式問世之前,世界上很多國家採用的都是美國的GPS,這也讓美國在衛星領域佔據了很大的主動性。
  • 日本偵察衛星正要上天,亞洲大國便高調亮相這型武器
    圖為印度反衛星武器最近一顆日本偵察衛星正要上天,印度這個亞洲大國就高調亮出了這型武器,在前不久的閱兵中展出了自己的反衛星飛彈,此前這款反衛星飛彈已經進行了首次試射,凌霄直上300公裡,輕鬆擊碎了一顆低軌道衛星,選在日本偵查衛星發射前展出反衛星飛彈
  • 間諜衛星偵察,邊境屯兵20萬,組織三大軍演,印度放狠話強硬對華
    印度間諜衛星偵察監視中國邊境部隊部署情況印度間諜衛星又常常被稱之為ELINT的電子情報偵察衛星,該衛星配備了電子情報收集和分發設備,正在「監視」各周邊國家,中國成為為被「監視」的對象之一。印度媒體稱,掌握了邊境地區中國軍隊的部署情況,看到了吉布地的中國海軍基地。讓印度媒體自豪的間諜衛星EMISAT,電子信號情報搜集任務通常包括監測無線電信號,然後利用這些信號來確定傳輸源的性質和位置。說白了,這種衛星主要用來偵察敵人的雷達設備、搜集圖像和通信情報,定位監視對象的雷達站所處的位置。
  • 偵察衛星哪家厲害?美國鎖眼系列獨領風騷,國產農業衛星強勢逆襲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各國偵察手段也開始層出不窮,不再局限於人力,航空偵察成為主要力量。戰而結束後,空中偵察進入一個新階段,各國從發展偵察機逐漸過渡到發展偵察衛星,現在偵察衛星已經成為各國發展主力。偵察衛星哪家厲害?美國鎖眼系列獨領風騷,曾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鎖眼偵察衛星為美軍立下汗馬功勞。
  • 太空偵察衛星,連車牌照都可以看清,為何卻找不到美國航母
    所以,對航母的追蹤偵察就成了世界各國所關心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航母的體積巨大,很多人覺得是很好監測到的,但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都知道,各國會向地球外的軌道發射各種衛星,有些衛星為了能夠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而有些是為了用在軍事領域。
  • 不顧疫情兇猛,印度突然發出飛行警告,軍方絕密衛星即將上天
    因為在他們的原本計劃裡,有不少絕密的軍用衛星需要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協助下發射。這當中,一顆代號為RISAT-2BR2的軍用衛星本該在上半年發射,卻一直延期到現在。11月6日-8日之間進行航天發射活動的飛行警告,印度官方終於決定在下個月初時,冒著眼下依舊兇猛的疫情,恢復已經中斷了近一年的火箭發射,並預計將多顆衛星送入軌道。
  • 50年來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
    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設計覆蓋東經40°—140°和北緯40°~南緯40°的範圍,包括印度次大陸及印度洋等區域,可為印度全境及周邊2000千米的範圍提供全天候的單頻和雙頻導航信號,誤差不超過20米。印度還將在2021年之前將其自己的導航系統命名為NAVIC,位置精度為5米,普通為10米,加密/軍事目的為10-20釐米。
  • 谷歌地球軟體作用超某些軍用偵察衛星 被指洩密
    如果支付一定的費用,還可以得到解析度相當高的局部衛星照片,其作用甚至超過了某些軍用偵察衛星。  「谷歌地球」——這個網際網路產業催生的「新星」,引發了人們因其對國家安全存在潛在危險的爭論  既然民用目標可以輕易地被發現,那麼軍事設施呢?
  • 印度又出高能懸疑片!132分鐘無尿點,反轉後還是反轉,結局神了
    印度電影,絕對是寶藏。雖然大部分印度電影都有他們必不可少的歌舞元素,且時長長到驚人,但影片表現的內容卻相當豐富。豆瓣9.2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簡直就是一本人生教科書,它教會你怎麼做自己,追夢想,熱愛生活。豆瓣9.0的《摔跤吧!
  • 美國衛星精誤差範圍僅為0.01米,中國衛星精確度是多少?差距挺大
    大家都知道衛星對於當前的世界發展來說,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強國也好,弱國也罷,都需要衛星的支持。在我國的北鬥沒有正式問世之前,世界上很多國家採用的都是美國的GPS,這也讓美國在衛星領域佔據了很大的主動性。但是隨著中國北鬥的組網成功,並且正式全球投入使用,世界再一次將目光聚焦到了北鬥的身上。
  • 平流層「主宰」即將出世,「大氣衛星」被各大國競相追逐
    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平流層,一個離地表10-50公裡的空中區域,人類在過去幾乎很少涉足,相對來說一般正常客機的活動高度在1.3萬米以下,而軍事用間諜衛星的高度則在100千米以上。只有一些測試中的飛行器為了挑戰自身的極限會來到這個層面一會,部分軍用飛行器會在平流層的下部活動,除此之外,沒有人來到這裡。
  • 「天眼」角逐:臺灣軍方衛星偵察大陸探秘
    當時為了配合處理大量的EROS-A1和IKONOS衛星影像,電展室於2000年還在六處增設衛星偵照小組。其實臺灣軍方購入商用衛星影像的時間甚早,20世紀80年代空軍就已開始購買商用衛星影像,至今軍方已陸續購入不少商用衛星影像。
  • 印度和俄羅斯的偵察衛星距離224米,幾乎相撞,這有多危險?
    俄羅斯航天局在一條推文中說,當時印度衛星與俄羅斯太空飛行器之間的最小距離為224米,兩顆衛星均用於地球遙感。這有多重要和危險?米是令人恐懼的,可以算作是未命中。通常,當預測(基於計算)兩顆衛星進行近距離通行時,會決定提前(通常提前幾天)操縱其中一顆衛星變軌。考慮到太空中越來越多的用於各種目的的衛星變得越來越擁擠,對於航天機構來說,每3-4周操縱一次衛星是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低地球軌道(500-2000公裡)是最擁擠的,其衛星大小不一-從10釐米立方到汽車大小或更大的衛星。
  • 中美俄衛星精準度比較,美國達到0.1米,俄國10米,我國呢?
    人造衛星的存在,不僅為人類生活提供了很多便捷,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軍事實力的提升,畢竟如今的人造衛星可以實現定位及地面偵察等能力,可以為地面武器設備或相關系統提供比較準確的數據信息,以幫助地面實施相關行動提供前提條件。
  • 印度和俄羅斯的偵察衛星距離224米,幾乎相撞,這有多危險?
    俄羅斯航天局在一條推文中說,當時印度衛星與俄羅斯太空飛行器之間的最小距離為224米,兩顆衛星均用於地球遙感。  這有多重要和危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稱,1公裡是軌道上衛星之間的理想距離,而224米是令人恐懼的,可以算作是未命中。
  • 史上第二次,中俄「衛星」可能相撞,位置:南極上空
    所以太空垃圾相撞,這場面很「精彩」的太空中到底有多少垃圾人類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以來,總共發射了數千顆衛星,在軌運行的還有近3000顆(包含已經失控的),但在地球軌道上卻有超過50萬個太空垃圾,包括被順帶送上軌道的三級火箭以及太空人在太空行走時不小心遺失的各種工具,甚至還有前幾年